巴哈系列12 | 托馬斯教堂樂長遴選以及巴哈當選的歷程
Description
巴哈參加了萊比錫新托馬斯教堂樂長的遴選,不過這個遴選前後持續了將近一年,總共經歷五輪的遴選才選出新樂長,為何這次的遴選如此冗長?為何曲折了五輪才有結果?同時,巴哈為何最終能被選為新的教堂樂長呢?這一集就讓我們來談談這場1722-1723年的萊比錫托馬斯教堂樂長的遴選過程! 
 
聆聽本集節目的同時,也可以至我們的FB粉絲專頁閱讀相關文章: 
泰勒曼:https://www.facebook.com/storymusicbox/posts/pfbid0WcYAUuNtKtnQ9c8aHqFVqV98S9wmD8Eng2pUNtCBApSggPTvjGMAtZ5Eu6CB8jQkl 
格勞普納與法許:https://www.facebook.com/storymusicbox/posts/pfbid02jmhQ3vZpLppGJExJPZ4y1gQnPDbYcQ9iM131jperP89TqGPCesRNtLLR4ZtFGMhkl 
 
00:22  開場 
02:12  萊比錫市議會的組成 
03:17  市議員對教堂樂長不同的看法 
08:48  教堂樂長遴選過程 
10:10  萊比錫托馬斯教堂樂長第一輪遴選與泰勒曼 
15:40  法許、格勞普納與第二~第四輪遴選 
19:06  巴哈與第五輪遴選 
23:11  巴哈當選托馬斯教堂樂長以及簽署十四點承諾 
27:55  結語與預告 
 
 
原文字彙補充: 
教堂樂長(Kantor) 
宮廷樂長(Kapellmeister) 
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音樂會社(Collegium Musicum) 
法許(Johann Friedrich Fasch) 
格勞普納(Christoph Graupner) 
市議員 朗格(Gottfried Lang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