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魚生|ep95 人與土地的相互碰撞是增添地方刊物的調味料 ft.裏路主理人董淨瑋
Description
阿妮唷 我是阿圓
不可能這個消息你還不知道吧?!
這次我換了全新 iPhone 17,前後鏡頭大升級!
iPhone 17值得換啦!知道去哪換吼?
換iPhone 17 就到中華!搭配精采5G就送Apple
購物金$2,000!
快跟我一起到中華電信~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秋刀魚吃一口」為日本文化誌《秋刀魚》所經營的 podcast 節目,其中在「思考魚生」單元, 邀請各行各業工作者分享人生哲學,激盪世間人們各種生存靈感。 
 
《地味手帖》第16期〈地方刊物行不行〉,地方刊物到底行不行呢?本集就邀請到裏路出版社的主理人董淨瑋來跟我們分享製作地方刊物不只有甘苦談,還有人、地方、土地相聚而成的美好! 
 
裏路是以出版社出發,出版的書籍目前以「地方」為主,草根性較為濃烈,地方刊物似乎體現了這片土地的特色,人民的樣貌以及國家所關注的議題。黑潮文化也製作了不少地方刊物,像是《桃園誌》、《台北畫刊》到剛募資結束的《超新台線》,究竟地方刊物行不行?來聽就知道! 
 
02:50  「地味」一詞以日文來說是負面的,當初會命名《地味手帖》的原因是? 
11:40  由於淨瑋來自於閩、客混血的家庭,關注土地的議題是否因為身份的關係而有關聯? 
19:40  從過去到現在地方刊物的演變,地方刊物該如何走得更長遠? 
28:11  在《地味手帖》NO.16〈地方刊物行不行〉中,收錄了全台灣近5年還有在出版的60本地方刊物,有哪幾本地方刊物讓淨瑋覺得更有那片土地的特色而代表了那個地方? 
42:02  去年裏路出版了《誌村鑑》,將地方的範圍縮的更小,以村莊為單位,更能體現出地方想要傳達的議題,這本把文本、研究轉化成書的 《誌村鑑》是如何誕生的呢? 
1:03:17  刊物與地方的關聯未來將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歡迎留言並給五顆星,或是想對我們說/問的有機會在下一集魚的七秒記憶中幫你解答! 
 
 募集中 ✷ ━━━━┓ 
     - 您的五星好評 - 
┗━━━━━━━≋ <º))))彡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aqj1dn301bc01v7a5720wa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