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飛走的這兩週,才真正安靜下來:空間、感官與存在的哲學
Update: 2025-03-28
Description
旅行,不只是移動,而是一次身體與意識的重置。
這次從紐約飛往美西,參加婚禮、獨自自駕公路旅行的兩週,我拍了十幾卷底片,聽了無數 Podcast,也開始和陌生人說話,甚至在路上莫名落淚。我以為自己是在換一個風景,後來才發現,是風景重組了我的內心。
在這集,我從旅程的日常小片段出發,邀請你一起思考:
為什麼自然空間能改變我們的感官與情緒?
攝影是一種觀看還是佔有?
我們是否都在某種程度上,戀愛著那個虛構的、永遠可能的愛人?
孤獨是不是一種可以通往自由的路徑?
延伸閱讀/參考書單:
哲學與空間感知:
Maurice Merleau-Ponty,《知覺現象學》(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Gaston Bachelard,《空間的詩學》(The Poetics of Space)
Yi-Fu Tuan,《空間與地方》(Space and Place)
觀看與影像:
Susan Sontag,《論攝影》(On Photography)
Bilibili @吳曉隆,《精讀論攝影》
孤獨、想像與心理學:
C.G. Jung,《人及其象徵》
Judith Butler,《性別麻煩》
《The Possible Girl》(虛構女友與愛的哲學分析)哲學論文
旅行與存在主義:
Henry Miller,《The Colossus of Maroussi》
Rollo May,《存在心理學》(The Discovery of Being)
Alain de Botton,《旅行的藝術》(The Art of Travel)
歡迎留言分享:
你是否也曾有一段旅行,讓你變得更像自己?
你最近一次感受到真實的寧靜,是什麼時候?
Comments
In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