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拼图策略”理解市场,做从容的指数投资者
Update: 2025-11-20
Description
大家好,我是张翼轸。这是一起与东方财富《自由进度条》节目的串台,和大家聊聊我的投资思考。
节目里,我分享了自己如何阴差阳错地从一个电脑爱好者,因为读比尔·盖茨的传记而知道了巴菲特,最终踏入投资世界的经历。我们深入探讨了我的“中国资产拼图”理论——为什么说投资中国需要同时配置大盘A股、小微盘和港股这三块。我还分享了如何为这三块“拼图”挑选合适的基金工具,以及为什么在市场狂热时,我依然推崇那些“行业均衡”的基金经理。
此外,我还介绍了一些实用技巧,比如如何利用“比值”来分析市场风格,以及怎样找到那些更具“锐度”的行业ETF。最后,我特别推荐了一本对我影响深远但非常小众的专业书籍《预期收益》。希望这期内容能为大家带来新的启发。
3. 带时间轴的 Shownotes
00:38 从比尔·盖茨到巴菲特:我的投资启蒙
- 我的投资兴趣始于一个“阴差阳错”的巧合:在比尔·盖茨的传记中第一次读到了他的好友巴菲特。
- 高中时用父亲的账户“价值投资”,每周靠报摊买来的证券报纸信息选股,开启了实战初体验。
02:40 从香港天价申购费说起:为何聚焦ETF投资?
- 在香港读研时,高达5.5%的基金申购费“逼”我找到了ETF这条更省钱的指数投资路径。
- 当时买基金,申购费从1.5%(大陆)到5.5%(香港),“这个在我看来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一个水平”。
- 灵机一动发现,通过美股券商买ETF,即便算上单笔佣金也远比银行申购费划算,从此聚焦指数与ETF投资。
05:38 中国资产拼图:为何A股、港股、小微盘缺一不可?
- 投资中国不能只看A股,必须将大盘A股、港股和小微盘A股这三块拼图组合起来,才能完整捕捉中国资产。
- A股和港股存在“跷跷板效应”,同时配置可以平滑波动;而小微盘则是A股特有的超额收益来源,源于庞大的散户对手盘。
- “超额收益你必然是有对手盘的”,小微盘量化基金在“收割韭菜”这件事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超额来源。
11:38 如何为“三块拼图”挑选不同的基金工具?
- 挑选大盘A股基金时,要识别基金经理的超额是来自选股能力,还是仅仅踩中了成长或价值的风格因子。
- 选择小微盘量化基金时,警惕“伪装”的超额收益,要穿透持仓,看它是否过度下沉到风险更高的微盘股。
- 港股市场定价效率相对更高,优秀的主动基金难寻,通过指数基金进行配置是更稳妥的选择。
17:19 面对赛道狂热,为何要坚守“行业均衡”的基金?
- 行业均衡的基金经理无法靠押注单一赛道获得成功,其超额收益更可能源于跨行业的真实选股能力,而非运气。
- 追逐风口就像塔勒布笔下的“随机致富的傻瓜”,很难判断基金经理的成功是来自深刻洞察还是纯粹好运。
- 持有这类基金更省心,可以穿越牛熊,无需自己判断风格切换,持有体验更好。
22:32 “轮动三棱镜”:如何用“比值”看透市场风格?
- 我自创的“轮动三棱镜”图表,核心是引入“比值”概念,即用一个指数除以另一个基准指数。
- 比值曲线能剔除市场整体的Beta(贝塔),更纯粹地展示某个风格或行业的Alpha(阿尔法)强弱,且趋势持续性强,假信号少。
26:34 中证500:最稳的贝塔与独特的阿尔法来源
- 中证500指数因市值风格相对中性,不像沪深300或中证1000那样极致,是A股里相对最稳的“贝塔”代表。
- 其指数增强产品的超额收益(阿尔法)来源于“割韭菜”,难度介于沪深300(最难)和中证1000(最易)之间,是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之选。
29:59 指增基金的“克制”:有所不为的长期主义
- 一些指数增强基金经理克制自己,不为短期排名而过度下沉到小微盘,这种“有所不为”是一种宝贵的长期主义。
- 过度下沉虽然短期超额显著,但“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一旦风格突变,会对不明就里的投资者造成巨大伤害。
- 选择风格不漂移的基金,其超额收益更“货真价实”,也更能体现基金经理真实的选股能力。
34:27 技巧分享:如何找到更“锐利”的行业ETF?
- 技巧一:关注二级细分行业,如半导体设备之于整个半导体,锐度更高。
- 技巧二:聚焦科创板和创业板,这些板块20%的涨跌幅限制带来了天然的高弹性。
- 技巧三:选择成分股更少、更集中的ETF,一旦踩中风口,爆发力更强。
38:47 红利投资进阶:不止看股息,更要懂配置
- 投资红利基金,首要原则是均衡配置,A股红利和港股红利都不能少,以应对不同市场的阶段性表现。
- 在具体选择上,可以分散配置多种策略,如传统红利、低波红利、质量红利,甚至主动量化红利基金。
- 对于追求现金流的投资者,基金的分红频率(如月月分红)是重要考量因素;同时,低费率是红利投资的必然要求。
43:09 最大误区:把ETF当成不需要研究的“简单股票”
- 许多投资者最大的误区是“股票炒不好,改炒ETF算了”,但本质上仍延续了不愿花时间研究的“代码投机”思维。
- 买ETF和买股票一样,必须了解其背后跟踪的指数、编制逻辑和持仓,否则只是换了个工具,依然赚不到钱。
45:06 投资必读:一本颠覆认知的“小众神作”
- 特别推荐《预期收益》这本书,它像一本金融市场赚钱方法的“文献索引”,系统性地展现了专业投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 它打破了对巴菲特投资的片面理解,揭示了专业投资世界远比“长期持有”复杂,涵盖了从价值到量化等多种策略。
- 对于想成为专业投资者的朋友,这本书能帮你建立一个宏大的投资框架,即使只是翻阅各章节,也会受益匪匪。
Comments
In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