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小援说法第21期:“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知多少?
第21期:“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知多少?

第21期:“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知多少?

Update: 2022-08-04
Share

Description

“小援说法”第21期:限制行为能力人知多少?

叮!“小援说法”第21期普法广播剧来啦,请听众朋友们查收!

 剧情预览

9岁的小正不仅在学校打架,还自己拿钱去买了昂贵的游戏机,结果被妈妈退了回去。为什么妈妈可以把小正用自己的钱买的游戏机退回去?为什么说“打架”不仅仅是小正一个人的事?如果父母侵害了孩子的权益,孩子应该怎么办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温馨提示:本广播剧系改编创作,所讲内容满足法定条件方能成立。如您遭遇真实困境,请向专业律师咨询;或进入【复旦法援】公众号,点击下方“线上咨询”免费获取定制法律意见。



普法小窗

如果你想获得本期广播剧的相关法律知识,却因为忙碌无法立即收听?没关系!小援为你们精心准备了本期广播剧相关的法律知识,可以“收藏”、“在看”(疯狂暗示)以备不时之需。在收获之余也不要忘记,动动手指支持广播剧哦!

 一、什么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2.什么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就是独立实施民事行为的能力,这个民事行为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买卖交易。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都要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过他们同意、追认。反言之,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拒绝追认,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都是无效的。

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其法定代理人就是监护人,即父母。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干什么都要爸爸妈妈同意”?

       不是。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比如说,小孩子接受礼物,因为是纯获利益的,所以在法律上不需要爸爸妈妈的同意就可以收下。

       再比如说,天气热了,你想去买瓶汽水或者买个雪糕,这对于九岁的小朋友而言很正常,也是你可以自由决定的。但是,买游戏机的金额过大,如果孩子年龄太小,必须由爸爸妈妈帮助你判断,才能保护孩子不被坏人骗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自己去买游戏机,即使游戏机已经到了孩子手上,在爸爸妈妈同意追认之前,孩子和游戏机买家的交易仍然是无效的。游戏机卖家应当催告孩子的法定代理人应当在三十天之内追认,如果三十天内没有追认,视作拒绝追认。同时,在追认之前,游戏机卖家也随时具有撤销的权利。

4.相关法条

(1)界定

       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四条,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2)监护人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3)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性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人民法院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后果,以及标的、数量、价款或者报酬等方面认定。

二、未成年人侵权,谁来担责?

1. 先用孩子的小金库赔、再用监护人财产赔

2. 如果老师没有尽到管理的职责,那学校也要承担补充责任

3. 相关法条

(1)父母与孩子的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九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将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的,监护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托人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一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第三人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三、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

1. 如果法定代理人侵害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权益,诉讼时效如何起算?

       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如果爸爸妈妈的法定代理行为侵害了孩子的权益,孩子在更换法定代理人之后或者成年之后向法院起诉。

2. 未成年人如何申请法律援助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法律援助的,可以由法定代理人,也就是父母提出申请。如果父母侵害了孩子的权益、拒绝或者不愿意帮他申请,也可以请其他近亲属代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一般而言,除父母之外,小朋友可以求助的近亲属有年长的哥哥姐姐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p style="color: #333333; 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6px; line
Comments 
loading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1.0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第21期:“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知多少?

第21期:“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