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缠论最实战|(泽熙缠论)缠论背驰总是“背了又背”?级别与资金,破解信号失灵!
缠论背驰总是“背了又背”?级别与资金,破解信号失灵!

缠论背驰总是“背了又背”?级别与资金,破解信号失灵!

Update: 2025-07-22
Share

Description

缠论中“背驰”信号频繁失效(即“背了又背”)的核心问题在于使用者未能正确理解和区分不同级别的背驰,以及缺乏对资金进场等综合因素的判断。文章详细阐述了背驰后可能出现的市场反弹形式,并提供了“散户割肉模型”等实战方法来识别主力资金动向,最终提出了通过放大操作级别、灵活仓位管理及多级别联立确认等策略,以提高背驰信号的实战有效性。

级别理解与“背了又背”的根源

缠论同一级别不存在“背了又背”: 缠师明确指出,未能分清级别是导致“背了又背”现象的根本原因。

小级别背驰的局限性: 许多交易者将1分钟等小级别的背驰误认为大级别行情的转折信号,导致判断失误。

期待与实际的偏差: 1分钟级别的背驰通常只能带来1分钟级别的反弹,难以捕捉日线级别的反转。背驰后的反弹形式与综合判断

背驰不等于必然上涨: 背驰本质是空方力量衰竭,但能否强势反弹取决于多方资金是否进场。

三种反弹表现:

震荡阴跌: 空方衰竭但多方未进场,股价持续震荡下跌,常见于垃圾股或极弱市场。

横盘震荡: 空方衰竭但多方不积极,股价横盘整理,基本无利润空间。

强势反弹: 有资金进场推动股价快速上涨,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综合判断的重要性: 仅凭背驰信号不足,需结合基本面、板块、人气、资金进场等要素进行综合判断。主力资金进场判断模型

“散户割肉模型”: 一种判断主力资金进场的简单高效方法。

模型构成要素:

个股在日线背驰期间,股东人数大幅减少(例如≥10%),表明大量散户割肉。

筹码在底部集中,显示有大资金悄然吸筹。

结合背驰信号,反转可能性大增,因资金已提前布局。

实战案例: 以“剑桥科技”为例,展示了MACD底背驰、股东人数减少26.18%及筹码集中等特征,印证了主力资金提前进场。实战中避免“背了又背”的策略

放大操作级别: 建议至少在30分钟级别及以上操作买点,以应对A股T+1制度,避免小级别频繁信号带来的交易限制。

灵活用仓位应对: 小级别背驰可先打底仓,若后续走强形成更高级别买点再加仓。

用二买确认一买: 优先操作确定性更高的二买,通过观察一买后是否快速回到中枢、是否出现涨停、量价特征及股东人数变化等来确认主力控盘。

级别联立确认: 明确大级别所处位置(主升回调或下跌中小反弹),避免在大趋势下跌中盲目参与小级别反弹。



Comments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缠论背驰总是“背了又背”?级别与资金,破解信号失灵!

缠论背驰总是“背了又背”?级别与资金,破解信号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