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肿瘤界100s肿瘤界100s S1E58:ALK基因的故事
肿瘤界100s S1E58:ALK基因的故事

肿瘤界100s S1E58:ALK基因的故事

Update: 2023-08-02
Share

Description

跟随肿瘤界,听点肿瘤学。大家好,这里是肿瘤界100s,我是主播李静。

ALK基因重排是肺癌驱动基因的一种,特别是在不吸烟的腺癌患者中更为常见,由于有特效药物,也被称为肺癌的黄金靶点。

ALK的全称叫做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编码ALK蛋白,位于2号染色体,他的CD编号是246[1],从编号上就可以看出来ALK的发现比较晚。

为什么编码淋巴瘤激酶的基因会影响到肺癌。

因为啊,ALK最初于1994年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 细胞中被发现。

我们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间变性,间变的英文anaplastic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含义是“再生的、失去分化的”意思,通常用于描述癌细胞永生且失去分化的现象。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独立类型,可被CD30抗体识别,常呈间变性,约60%-85%左右的间变性大淋巴瘤病例,表达咱们前面提及的ALK融合蛋白。

这种融合类似于费城染色体BCR-ABL基因融合,是核磷蛋白——缩写为NPM——与ALK的融合,两者融合后,ALK激酶就持续的被激活,继而引发下游增殖通路的过度活跃,诱发肿瘤。

2007年,科学家在一小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组织中发现了ALK基因融合。[2]只是不同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小细胞肺癌患者是EML4-ALK融合,即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 4 [3]-ALK融合。

由于ALK是一种酪氨酸激酶,那么治疗方面当然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例如,临床常提到的克唑替尼。有意思的是,辉瑞早期设计克唑替尼的时候是针对c-MET突变,但发现对ALK融合也有效果,特别是 I 期和 II 期研究显示,克唑替尼对ALK阳性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 (ORR)高达60.8%[4],致使克唑替尼在2011年迅速获得FDA批准。

本期100s就到这里了,我是李静,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见。

参考资料:

[1]他的CD编号是24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aplastic_lymphoma_kinase

[2]2007年,科学家在一小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组织中发现了ALK基因融合。: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209068/

[3]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 4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ML4

[4]克唑替尼对ALK阳性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 (ORR)高达60.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209068/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肿瘤界100s S1E58:ALK基因的故事

肿瘤界100s S1E58:ALK基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