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哀悼有毒教育的童年创伤,真的会修复家庭关系吗
Description
当我们鼓起勇气,打破“美好童年”的滤镜,当我们与父母坦白自己的怨恨,我们的关系会得到重塑吗?
【本期介绍】
爱丽丝·米勒在《为了你好》中,讲述了这样一种“有毒教育”:父母为了实现宏伟的教养目标,采取暴力或冷暴力的方式控制孩子,遏制孩子旺盛的情绪,不允许孩子体验到痛苦、愤怒、羞辱等情感,更不允许表达情感。孩子内化了“为了你好”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和正当性深信不疑,压抑和疏离真实的自我。
米勒发现,有毒教育会代代相传,孩子长大后会如法炮制地对待自己的下一代,因为受教育的人对此种教育方式深信不疑,而整个社会也会压抑一切对父母的正确性和爱的质疑。在一些更糟糕的案例中,遭受有毒教育的人成为瘾君子、虐待狂、希特勒 —— 他们幼年时压抑了对遭受父母虐待的仇恨,成年后却将仇恨指向自己或其他人。
很多受到“有毒教育”的人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但是成年后仍然无法走出痛苦。书中强调,“疾病的根源并不是创伤本身,而是由于不被允许表达自己遭受的痛苦而导致的极度的绝望。“ 当一个人有机会看见并体验自己童年被压抑的愤怒、羞辱、甚至仇恨,真实的感受便不再被忽略,真实的自我才能不再被疏离。
除了看见自己的童年创伤,“自由地表达对父母的怨恨是个极好的机会。它提供了通往真实自我的途径,激活了麻木的情感,为哀悼与和解开辟了道路“。
这期播客中,我们分享了童年创伤和成年后的努力。当我们鼓起勇气,剥去关于理想化的童年、理想化的父母的滤镜,选择看见自己真实的童年,特别是,当我们选择去与父母坦白自己的愤怒和怨恨,去重塑记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家庭关系会得到重塑吗?会像米勒所述的那样,“当内心中的小孩得到解放时,才会发现自己的生命根基与力量“吗?
【本期问题青年】
小胡 |自由撰稿人,幸运地因为坚持不懈地沟通,因为母亲自学心理学,重建了母女关系
朔朔| 记者,曾通过3个月的心理咨询,成功地处理童年创伤
Lisa | 问题青年主播,反思有毒教育的母亲
【收听指北】
我们所经历的有毒教育
02:30 棍棒教育在延续,打出来的滑板新秀
07:07 不能对孩子太凶,不能对孩子太仁慈 —— 飘忽不定的教养标准
09:40 米勒分析了两个世纪以来西方各种教养指南,归纳了17条“有毒教育”所秉持的信念。我们自己童年时遭受了几条?
14:02 关于“给孩子一个教训”的教养方式,Lisa的深刻教训
17:30 我们随时被收回的爱:朔朔四五岁的时候在广场大哭,接受了被家长“不要了”的惩罚
记忆中的童年:模糊了的、被美化了的、被重构了的记忆
20:18 小胡被忽视的童年,父母暴躁的教养方式
22:32 Lisa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被唤醒的记忆
25:30 要坚强要tough,父母对你冷酷是为你好
31:49 朔朔被自己美化的童年记忆是如何坍塌的
当我们哀悼了童年的自己
36:14 朔朔的心理咨询经历
39:20 小胡几年前为了解决心理问题,必须面对童年创伤和重建母女关系
50:50 Lisa为了女儿的家庭教育和妈妈对峙并和盘托出自己的童年创伤
53:11 重建关系之路的ups and downs,相互理解,爆发战争,课题分离,拒绝谅解...... 螺旋往复
有毒教育真的会代代相传吗?
1:10:55 Lisa对女儿发威后,承认自己对女儿的伤害
1:13:03 正如有毒教育下的子女一样,极权统治下的民众也扼杀了自己,内化甚至共情了权力上位者
1:16:35 当我们面对童年的真相之后,真的会与真实的自己建立连接吗?
1:25:30 发现自己对待猫的方式也是有毒教育,太可怕了
1:37:10 我们早早晚晚还是要面对童年创伤,承认一直被压抑的自己的感受,才会真正地尊重别人、尊重下一代
【本期提到的书】
《为了你好》,作者:(瑞士)爱丽丝·米勒,翻译:余凤霞、郑世彦,明室Lucid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4年7月
《被讨厌的勇气》,作者:(日本)岸见一郎、古贺史健,翻译:渠海霞,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5月
【本期音乐】
Beautiful People Beautiful Problems-Lana Del Rey/Stevie Nicks
Waves-Kizzeret
【后期制作】竹官
<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