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林栖品读《诗经》(国风篇)181《豳风•七月》(五)古代女子的文学典型
181《豳风•七月》(五)古代女子的文学典型

181《豳风•七月》(五)古代女子的文学典型

Update: 2019-02-26
Share

Description

《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

第一辑《诗经•国风篇》共196期。

微信添加:HEAR07FM,加入听林栖诗经群。


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豳风•七月]

*  忙碌间隙,劳动插曲

*  丝麻之外,唯有皮裘

*  君民冬狩,演习军事

*  古代女子的文学典型

*  公子是何人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豳风•七月]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葽(yāo):植物名,有说是草药,有说是苦菜。

蜩(tiáo):蝉。

陨萚(tuò):落叶。

貉:狗獾,类似狐狸的野兽。

同:聚合,言狩猎之前聚合众人。

缵(zuǎn):继续。武功:指田猎。

豵(zòng):一岁小猪,这里用来代表比较小的兽。私其豵:言小兽归猎者私有。

豜(jiān):三岁的猪,代表大兽。大兽献给公家。


“不荣而实曰秀。”—【汉】毛亨《毛诗》

【大白话】

不开花就结果称之为“秀”。



“虽蚕桑之功无所不备,犹恐其不足以御寒。故于貉而取狐狸之皮,以为公子之裘也。” —【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虽然蚕桑织布可以做很多衣服,但是这样的衣服还不足以完全应对冬天寒风凛冽的气候,所以还要去捕猎像狐狸这样的动物,用其皮毛来做皮裘。



“其同者,君臣及民因习兵俱出田也。” —【汉】郑玄《毛诗郑笺》

【大白话】

其同,指当时贵族和老百姓们聚集在一起一同外出狩猎。



“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 —《春秋》

<p style="font-size:16px;l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181《豳风•七月》(五)古代女子的文学典型

181《豳风•七月》(五)古代女子的文学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