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8 对话范小青、徐枫:中韩法三国电影展览的生态和成功之道
Description

欢迎收听「造梦现场」,这是一档在寻找现实娱乐瞬间的声音杂志。
每一期我们都将对话电影、演唱会、话剧等现实娱乐台前幕后的主创们,潜入幕后褶皱,与主创一同打捞那些震颤心灵的瞬间。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范小青老师、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枫老师、多媒介艺术家&纪录片导演阿达,从电影展聊起,谈论世界电影从幕后手稿到文化土壤的搭建。
<figure>
Shownote:
02:12 冷门不等于不妥,陌生影片也能拓展电影文化的想象力
06:13 如何把展览引入教学现场?范小青谈与儿子的对话
08:51 大众能否“读懂”展览?从选片到布展的权衡与创意
13:45 如何合理界定电影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徐峰详谈策展与影史认知的关系
23:20 电影是可以飞越国界、文化、事件、空间的重要介质
28:46 1915《一个国家的诞生》真的是第一部商业长片吗?电影展编年说明的斟酌空间
36:24 法国电影文化政策成为标板,巴黎每周300部影片在院线上映,导致迷影文化的传播力很强。
44:10 从让·杜谢Jean Douchet推动了一代法国青年导演成才,谈到法国电影俱乐部的文化传播作用
60:17 电影资料馆的困难现实:我们缺乏对电影历史资料的整理、保护意识。
61:07 造梦现场是目前唯一把电影变成展览的项目,希望能让电影和观众之间多一个触点。
2025年4月4日,「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大师季」在北京798艺术工厂正式开展,北京站将持续到6月3日,在在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之际,我们借此展览聚焦电影工业的造梦艺术,通过概念手稿、数字交互、场景还原、声音&影像、影人手迹等多种形式,深度呈现全球顶级电影IP的创作历程与珍贵档案。展览以影史大师与经典作品为主题,系统梳理电影艺术诞生130周年以来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这些进步都离不开一代代电影人对艺术和科技的创造。我们从分镜构图到角色塑造,从世界观搭建到视觉特效,全方位揭秘“造梦”背后的艺术与匠心,向电影这一伟大的艺术致敬,向130年来每一个伟大的改变致敬。
感谢您对造梦现场的关注与支持。期待在不久之后的上海电影节期间再与您重续光影之约。
<fig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