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55 对谈港中文教授|与麦理浩一起规划麦理浩径是什么体验?
Description
本期节目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社科学院的王教授(也是删哥的教授),他曾参与到麦理浩徒步径的开发和规划,全长100多公里的麦理浩径只花了9个多月的时间便建成了,这其中是经历了什么?和不同性格的香港港督一起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是什么让麦理浩径的热度变得尤为知名,造成去麦理浩径的士能排到6、7公里的拥堵局面?
除了麦理浩径的建设,我们也聊了香港郊野公园的发展历史,从1977-1979年,香港一共有20多个郊野公园被规划出来,直到今天,它们也成为了香港都市人行山的避难所。徒步的魅力就在于行山的过程就像我们的人生,正如教授在节目里所说,在山野行山也会经过高山,也会经过低谷。
【高能剧透区】
历史盲盒:1977年的香港规划郊野公园的速度有多快?
职场爽文:和雷厉风行的港督共事是种什么体验?
工程奇迹:100公里的麦理浩徒步径9个月完工?
哲学彩蛋:王教授的人生隐喻:徒步是移动的禅修
社媒滤镜:每周末去麦理浩的长队从关口就开始排起来了
本期节目,我们喝着茉莉奶白聊了
02:03 1977年绝密档案:20+郊野公园如何从蓝图速成现实?
03:38 为什么取名为麦理浩徒步径?麦理浩又是谁?
05:12 基建狂魔的时间管理:为什么9个月就可以建成麦理浩径???
08:01 慢生活悖论:为什么在香港越匆忙越要往山里钻?
08:36 在香港,半小时以内你就能够去到郊外
08:50 执行力超强的管理者,让香港郊野公园的发展非常之迅速
10:12 麦理浩径的建成离不开吃苦耐劳的客家人
11:18 麦理浩径每一段风景的特色是什么?
11:58 行山教会我们的人生哲学:会经历高山,也会经历低谷
13:01 麦理浩径的热度这几年真的很高
15:20 建设郊野公园的意义究竟有哪些?
18:00 香港「先立法后种树」的神操作有多超前?
23:00 这几年的生活好像也在重温港中文的field trip
27:26 郊区就是现代都市人的避难所
28:26 网红打卡暗黑法则:当芒草沦为拍照背景板之后...
29:39 一窝蜂地去打卡芒草、风铃花、云海,而忘记好好感受其中的美
31:47 除了麦理浩径,还有哪些地方值得去徒步?
32:54 和他工作,还得做好一起跑下山的准备
【野路子TIPS】
麦理浩径隐藏副本:哪一段段士多店的冻鸳鸯能让你瞬间恢复精力?
避开人从众的玄学时刻:工作日下午三点半的城门水塘有猴群伴游
【听友专属装备库】
麦理浩径生存包:
防PUA话术:「这真是最后1个坡了.jpg」
<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ns:auto;text-align:j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