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教師室Teacher's Lounge Ep.88: 十天改變人生?從思考到行動的自律革命 Need to kickstart self-disciplined life? Here's the plan
Description
-----------------------------------
🎧 通勤學英語 VIP 專區 & 🚀 線上課程
-----------------------------------
💡 想要更自然的提升英語力?加入VIP會員,獲得專屬內容與優惠!
- 立即加入VIP方案 → https://15minstoday.firstory.io/join
- VIP訂閱常見問題 →https://15minsengcafe.pse.is/5cjptb
🔥 社會人核心英語有聲書課程→https://15minsengcafe.pse.is/554esm
-------------------------------
🌎 15Mins.Today 相關連結
-------------------------------
💬 你的想法很重要!留言分享 → 留言連結
Web:www.15mins.today
YouTube:https://15minsengcafe.pse.is/3rhuuy
商業合作/贊助來信:15minstoday@gmail.com
意見回覆 : ask15mins@gmail.com
--------------------------------------------
📜 單集逐字稿 & 內容摘要(播放器字數有限,完整逐字稿請到官網查看)
--------------------------------------------
你是否常常想要改變,卻總是停留在「想」的階段?這集 Teacher's Lounge,John 老師和阿鍵老師要分享一本顛覆傳統思維的書籍《Self-Discipline in 10 Days: How to Go from Thinking to Doing》,探討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難自律,以及如何用「行動先於動機」的革命性方法,真正開始你的英語學習之路。
現代人的自律困境
自律為什麼這麼難?John 老師從人類本性開始分析:「我們作為成人,So many wants,想要的東西永遠多過於我們需要的東西,然後往往就是在想要跟需要中間,有很多的情緒,讓我們消耗很多自己的內心能量。」
更根本的問題在於現代生活的「逆天」本質。「我們不是夜行動物,結果我就要變成夜貓子,晚上不睡覺滑手機。」這種與自然節律對抗的生活方式,導致了許多現代疾病和心理問題。
阿鍵老師也觀察到:「每個人個性不一樣,有的人可能會比較容易去達到自己對自己的規定,可能大部分的人會比較對自己好一點啦。」這種「對自己好一點」的心態,往往成為缺乏自律的藉口。
即時滿足 vs 延遲滿足的現代挑戰
書中重點討論了 instant gratification(即時滿足)與 delayed gratification(延遲滿足)的衝突。John 老師用社群媒體舉例:「我們有 Instagram,然後我們有 social media,這種東西都是即時滿足。我馬上看到,抖音一直刷一直刷,我一直看不完,然後馬上就得到滿足。」
但這種即時滿足就像「cheap calories」,看似解決了無聊或需求,實際上對知識提升或個人成長沒有太多幫助。相對地,延遲滿足的概念是:「我現在吃可能只能吃兩份,可是過幾天之後我可能得到的更多,我為什麼不 delay 這個 gratification?」
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證實了延遲滿足能力的重要性。阿鍵老師提到:「找一群小朋友來,跟他說你現在拿這顆糖的話你只能拿一顆,你要是等到 40 分鐘之後你可以拿兩顆。」研究發現,小時候就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長大後的成功率都很高。
革命性觀點:行動先於動機
這本書最顛覆性的觀點是「行動要先於動機」。這與許多motivational books 的方法完全不同。John 老師解釋:「很多時候人們拖延是因為他們需要 be in the mood,我要 in the mood,我今天心情有點雜,今天沒心情,等我狀況好一點的時候再說。」
但作者 Theodore Bryant 認為,這種等待心情或動機的想法正是問題所在。「他的提倡就是行動要大於動機,不要想你有沒有動機,先做了再說。」
阿鍵老師總結了這個方法的特色:「他蠻特別,他解決的是你的拉力的部分,那動力的部分他是說先做再說。」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已經「行動力非常薄弱的人」,因為「就不要再 think 了,就會 think too much。」
因時制宜的策略選擇
重要的是,不同的方法適合不同的人或不同的階段。John 老師分析:「你已經是那種很謹慎的人,你現在這個狀態已經是很謹慎的狀態了,你就可以 focus on action。可是你這個狀態是很鬆散的,沒有 well thought out,那你可能要先 think,start with the why。」
這個觀察很重要,因為它承認了沒有一種方法適合所有人。「Timing 跟 which phase you are in 會有一些差距。」
十天計畫的前兩個階段
Theodore Bryant 將自律培養分成五到六個階段,這次節目分享了前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Day 1-2):設定小目標 關鍵是「Set smaller goals」,而且要把焦點放在行動而不是結果上。「不要 set day one and day two and say, I want to improve English,因為這很泛空。」
具體的建議是設定可執行的小目標:
- Five minutes a day
- Three sentences a day
- I read 4 lines
John 老師強調:「Do 是 the goal,not the result,not the concept。」這樣設定的好處是「前兩天就有得到這種快感,有這個達成的感覺。」
第二階段(Day 3-4):任務進階 當小目標達成後,就要「學習分解你的學習任務」,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一點挑戰:
如果第一階段是「5 minutes every day」,第二階段就是「5 minutes every day and I have to be able to read it out loud properly。」
如果第一階段是「make three sentences a day」,第二階段就是「make three sentences a day and I need to take one sentence and apply it in my life。」
阿鍵老師總結:「第一階段就是我們把目標拆成小的一步一步做,第二階段就是這個小目標已經達成了之後,你把它再延伸一點點。」
實際應用到英語學習
這個方法在英語學習上的應用非常具體。與其設定「我要進步英語」這種模糊目標,不如設定:
階段一具體目標:
- 每天聽 5 分鐘英語
- 每天跟讀 3 個句子
- 每天閱讀 4 行文字
階段二進階目標:
- 每天聽 5 分鐘英語並能跟著唸出來
- 每天造 3 個句子並在生活中使用其中一個
- 每天閱讀 4 行文字並能大聲朗讀
改變思維模式的意義
這個方法的深層意義在於改變我們對「準備」和「開始」的認知。John 老師提醒:「我們都知道,永遠不會準備好。」與其等待完美的時機或充足的動機,不如先開始行動,
讓動機在行動中產生。
「有時候這跟我們瘦身一樣,你 try 了好幾種方式無法瘦身,why not 換一個方法,換一個方法可能很適合你。」
社群支持的力量
節目最後也展現了學習社群的溫暖。Wilson 聽了 English Cafe 關於第一支手機的故事後,分享了自己從 Nokia 到 iPhone 的科技使用歷程,這種真實的互動讓學習變得更有人情味。
「我們聽眾裡面應該有很多從黑金剛時代到現在的,所以不管你是什麼時代,其實大家都是有經歷過一段很美好的那個時間點,其實都很值得分享。」
從想到做的關鍵轉換
《Self-Discipline in 10 Days》的核心價值不在於提供另一套心法,而在於提供具體可執行的步驟。它承認現代人面臨的真實困境:資訊過載、即時滿足的誘惑、完美主義的拖延,然後提供一個簡單但有效的解決方案:先做再說。
下週 Teacher's Lounge 將繼續分享剩下的階段,但重點是這週就可以開始實踐前兩個階段。如果你一直想要開始英語學習卻遲遲沒有行動,也許是時候放下那些關於「準備」和「動機」的想法,直接從一個五分鐘的小目標開始。
記住,這不是要你變得完美,而是要你開始變得不同。從思考到行動的距離,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開始」。
準備好從想到做的轉變了嗎?立即設定你的第一個小目標,讓行動成為產生動機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