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 华盛顿特区
Update: 2023-03-06
Description
觉得按照地理位置开展叙述会比较合理一些。从东边开始,往西边,加州和洛杉矶放到最后。再插一个题外话,我每次出游,都很喜欢研究地图,在电子地图没那么普及之前也很喜欢买纸质地图。之前在看《极简欧洲史》的时候,作者建议手边配一个欧洲地图,即便聊的是历史,也便于理解。历史就是过去的政治和地理。出去旅游也是一样,一定要看地图,除了不容易走丢,还会有意外的收获。
第一站,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
作为美国的首府,华盛顿特区是大部分外国人到美国旅游一定要去的地方。华盛顿特区全名是Washington District of Columbia,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以华盛顿名字命名,不属于任何一个州,美国人会简称它为D.C。跟处在西北角的华盛顿州没有半毛钱关系,唯一有关系的,可能就是D.C和华盛顿大学在每年三月都能看到美丽的樱花。我曾经在冬季的圣诞节期间以及夏季的国殇日到过D.C。圣诞节期间,大街上还是蛮空空荡荡,除了中国旅游团还是中国旅游团。如果能看到议会大厦升起的国旗,意味着里面在开会。记不清左边升旗是代表众议院还是参议院了,然后右边就是代表另一个议院。
夏季国殇日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堆老兵们骑着帅气的哈雷,穿着黑色短袖,粗壮的胳膊还能看到纹身,有的身后带着他们的“老妹子”,车上挂着美国国旗,一长排的车队,可帅气了。他们游行,并不是我们固有思维里面的对什么什么不满,恰恰相反,他们反而是对当时的社会政府生活满意,才会组织游行。在美国,对参军的人以及老兵,都有着崇高的敬意。之前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有几个同事参过军,他们有在越南待过8年,有在伊拉克驻守11年。经历过枪弹从耳边划过,战友阵亡等等。每年的老兵节,他们会看望阵亡战友的家人。听他们讲述这些的时候感觉云淡风轻,因为他们已经是经历过生死,对人生有了特殊的感受。我只是感慨,很幸运生活在和平年代。
DC有很多博物馆,但是当时因为时间有限,我只去了一个大屠杀纪念馆,具体名字记得不是很清,也是走路路过的,免费的。美国人的历史也就三百多年,但是对于历史的保护很好,一点点相关的小东西都会放到博物馆保存起来。所以去过很多历史科学博物馆,内心的想法总是,哼,就这点历史,也好意思放博物馆。
当然,DC还有著名的白宫,克林顿、布什、奥巴马、川普、拜登的住宅区。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白宫管理的特别严格,只能从栅栏外面看,如果手伸进到栅栏里面,立马就会有安保的人把你抓起来,严重的可能从里面直接枪击了。拍照的游人络绎不绝。我去的两次都还是奥巴马执政,不过啥也没看到。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著名的建筑一定要提一下,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
林肯纪念堂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林肯,是为纪念Abraham Lincoln纪念的,是首位共和党籍的总统,最为世人所知的一项政绩就是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川大爷也是共和党的)雕像大概高6米不到(百度百科显示5.83米),林肯端坐在椅子上,目视前方。纪念堂是希腊神殿式样,外围有36根大柱子,是代表当时美国的36个州。雕像的后方有“In this temple as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for whom he saved the Union the memory of Abraham Lincoln is enshrined forever”的字样,是人们对于他的称颂。当年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I have a dream)就是在这里进行的。电影《阿甘正传》里面,阿甘接受颁奖还是演讲的时候,珍妮拨开人群从前面大水池子里面跟他打招呼,也是在这里。
跟国会大厦以及林肯纪念堂在同一个中轴线上,有一个华盛顿纪念碑,是为纪念美国第一个总统华盛顿建造的,高约169米,里面有电梯可以70秒直达顶部。圣诞节去的那次,导游有跟我们说纪念碑在修缮,碑身的颜色,深浅不一。在每年二月的第三个周一,是president's day总统日假期,据说这个日子是华盛顿和林肯生日中间的日子,正好也符合美国的“周一假日”原则。
在这两个附近,还有越战跟朝鲜纪念碑。越战纪念碑是个华裔女建筑师林璎(林徽因的侄女)设计的,当时是全国征集设计参赛作品,最后是她的作品被选中。几年前电影《芳华》上映的时候,特意去了解了下越战的背景知识。是功是过,众说纷纭。董卿有句话说的很对“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不管战争的前因后果是非对错,对于群众造成的伤害打击却是难以磨灭的。所以越战纪念碑除了对牺牲老兵的纪念,更多的还是给人以启示和警醒,祈求世界和平!
顺便再插一句,第一次去的时候在DC附近的马里兰州巴尔的摩住了一晚。导游强调夜间少出门。为什么呢?也是跟独立战争有关。当时战争结束后,很多黑人就留在了那里,没有回北方了。虽然现在的political correction是 no racial discrimination,但是真的大半夜在这些不安全的区域晃一圈,还是蛮危险的。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没有在三四月樱花盛开的时候去DC。看到很多朋友晒的照片,蓝天白云粉色樱花,在水中的倒影,真的很美。
第一站,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
作为美国的首府,华盛顿特区是大部分外国人到美国旅游一定要去的地方。华盛顿特区全名是Washington District of Columbia,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以华盛顿名字命名,不属于任何一个州,美国人会简称它为D.C。跟处在西北角的华盛顿州没有半毛钱关系,唯一有关系的,可能就是D.C和华盛顿大学在每年三月都能看到美丽的樱花。我曾经在冬季的圣诞节期间以及夏季的国殇日到过D.C。圣诞节期间,大街上还是蛮空空荡荡,除了中国旅游团还是中国旅游团。如果能看到议会大厦升起的国旗,意味着里面在开会。记不清左边升旗是代表众议院还是参议院了,然后右边就是代表另一个议院。
夏季国殇日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堆老兵们骑着帅气的哈雷,穿着黑色短袖,粗壮的胳膊还能看到纹身,有的身后带着他们的“老妹子”,车上挂着美国国旗,一长排的车队,可帅气了。他们游行,并不是我们固有思维里面的对什么什么不满,恰恰相反,他们反而是对当时的社会政府生活满意,才会组织游行。在美国,对参军的人以及老兵,都有着崇高的敬意。之前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有几个同事参过军,他们有在越南待过8年,有在伊拉克驻守11年。经历过枪弹从耳边划过,战友阵亡等等。每年的老兵节,他们会看望阵亡战友的家人。听他们讲述这些的时候感觉云淡风轻,因为他们已经是经历过生死,对人生有了特殊的感受。我只是感慨,很幸运生活在和平年代。
DC有很多博物馆,但是当时因为时间有限,我只去了一个大屠杀纪念馆,具体名字记得不是很清,也是走路路过的,免费的。美国人的历史也就三百多年,但是对于历史的保护很好,一点点相关的小东西都会放到博物馆保存起来。所以去过很多历史科学博物馆,内心的想法总是,哼,就这点历史,也好意思放博物馆。
当然,DC还有著名的白宫,克林顿、布什、奥巴马、川普、拜登的住宅区。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白宫管理的特别严格,只能从栅栏外面看,如果手伸进到栅栏里面,立马就会有安保的人把你抓起来,严重的可能从里面直接枪击了。拍照的游人络绎不绝。我去的两次都还是奥巴马执政,不过啥也没看到。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著名的建筑一定要提一下,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
林肯纪念堂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林肯,是为纪念Abraham Lincoln纪念的,是首位共和党籍的总统,最为世人所知的一项政绩就是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川大爷也是共和党的)雕像大概高6米不到(百度百科显示5.83米),林肯端坐在椅子上,目视前方。纪念堂是希腊神殿式样,外围有36根大柱子,是代表当时美国的36个州。雕像的后方有“In this temple as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for whom he saved the Union the memory of Abraham Lincoln is enshrined forever”的字样,是人们对于他的称颂。当年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I have a dream)就是在这里进行的。电影《阿甘正传》里面,阿甘接受颁奖还是演讲的时候,珍妮拨开人群从前面大水池子里面跟他打招呼,也是在这里。
跟国会大厦以及林肯纪念堂在同一个中轴线上,有一个华盛顿纪念碑,是为纪念美国第一个总统华盛顿建造的,高约169米,里面有电梯可以70秒直达顶部。圣诞节去的那次,导游有跟我们说纪念碑在修缮,碑身的颜色,深浅不一。在每年二月的第三个周一,是president's day总统日假期,据说这个日子是华盛顿和林肯生日中间的日子,正好也符合美国的“周一假日”原则。
在这两个附近,还有越战跟朝鲜纪念碑。越战纪念碑是个华裔女建筑师林璎(林徽因的侄女)设计的,当时是全国征集设计参赛作品,最后是她的作品被选中。几年前电影《芳华》上映的时候,特意去了解了下越战的背景知识。是功是过,众说纷纭。董卿有句话说的很对“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不管战争的前因后果是非对错,对于群众造成的伤害打击却是难以磨灭的。所以越战纪念碑除了对牺牲老兵的纪念,更多的还是给人以启示和警醒,祈求世界和平!
顺便再插一句,第一次去的时候在DC附近的马里兰州巴尔的摩住了一晚。导游强调夜间少出门。为什么呢?也是跟独立战争有关。当时战争结束后,很多黑人就留在了那里,没有回北方了。虽然现在的political correction是 no racial discrimination,但是真的大半夜在这些不安全的区域晃一圈,还是蛮危险的。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没有在三四月樱花盛开的时候去DC。看到很多朋友晒的照片,蓝天白云粉色樱花,在水中的倒影,真的很美。
Comments
In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