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陪我散步 Walk with Mi
陪我散步 Walk with Mi
Claim Ownership

陪我散步 Walk with Mi

Author: Michelle

Subscribed: 388Played: 3,434
Share

Description

用散步的時間和我聊聊天吧|我的生活觀 - 感情經營、育兒感想、運動健身、健康飲食、身心靈分享

27 Episodes
Reverse
當初是因為發現自己罹患了罕見疾病、隨時有可能會死,所以才有了「想要把品牌做好」的決心。 透過與Rita的對談,我看見她身為創業者眼中的光。 這一集,我邀請到了 IRITA 保養品牌的創辦人 — Rita,一位走過創業十年路、也正在經歷母職生活的女性創業者。 IRITA 是我使用了超過3年以上的保養品品牌,後來和品牌的闆娘成為了朋友,常常在聊創業的過程中有滿滿的共鳴與感動,所以一直很想邀Rita來一起聊聊自己的故事,在與Rita對談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他對產品的堅持與用心,難怪我會這麼愛用! 在競爭激烈的保養品市場,她如何從零開始、堅守理念,打造出一個鼓勵女性「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的品牌? 創業的低谷怎麼挺過?作為媽媽,她又如何在家庭與事業中找到自己的節奏? 這是一場關於信念、真實、與堅持的對話,獻給每一位在生活中努力前行的你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醒來,靈魂住進了另一半的身體裡,會是什麼感覺? 這一集,我和我老公一起聊了一個假想情境:如果我們靈魂交換了一整天,會發生什麼事?從一開始的好奇與想像,到慢慢進入對方的世界,這段對話竟然讓我聊著聊著就紅了眼眶。 原來,當我真正設身處地去感受他的日常,才明白有些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其實一點都不容易。而他也第一次試著理解我的壓力與掙扎,那些我長久以來撐著不說的累。 換位思考聽起來簡單,實際上很難。 溝通,真的需要同理心。 關係裡,很多事都不是理所當然,是我們願不願意放下成見,去看見對方真正的感受與難處。 這不是一場純粹的假想,而是一段真實的靠近。也許我們還在學習怎麼理解彼此,但這一集讓我們更感恩彼此在身邊互相支持著。 如果你也在親密關係裡努力找尋理解、同理與靠近,希望這集能陪你一起練習換位思考、感恩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日常,也讓我們都記得,愛不只是靠近,更是願意看見彼此的辛苦與努力。 📢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我: 🔹 IG / FB / YouTube: Michelle Lin 林萱 🔹 運動頻道:Stay Fit with Mi 💬 想聽更多什麼主題...
你會在每天早晨用特定的杯子喝咖啡,還是有一個固定的睡前儀式?或者你覺得儀式感很麻煩、不實際? 老公說我是他見過最有儀式感的人,但他自己卻對這些「小儀式」沒什麼感覺。所以這一集,我想來聊聊儀式感對我的意義,也順便「說服」老公一起認真生活! 🌿 這一集會聊到: ✔ 什麼是儀式感? 為什麼我們需要它? ✔ 心理學與神經科學角度,儀式感如何提升幸福感、降低焦慮? ✔ 人際關係中的儀式感,如何透過小習慣讓感情更深厚? ✔ 品牌與商業的儀式感,為什麼星巴克、奢侈品都在創造儀式? ✔ 自我成長與生活習慣,如何透過儀式感讓日常更有價值? ✔ 夫妻間的儀式感,我們之間有哪些「小習慣」值得保留? 📌 如何讓儀式感變得不累,而是享受? 📌 哪些簡單的方式,可以讓每天早晨更有儀式感? 📌 你有自己專屬的儀式嗎?歡迎留言和我分享! 📢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我: 🔹 IG / FB / YouTube: Michelle Lin 林萱 🔹 運動頻道:Stay Fit with Mi 💬 想聽更多什麼主題?歡迎私訊我建議!💕 🔗 點擊收聽本集節目! 🎧✨
你是否有時候覺得身體沉重、臉腫腫的,甚至誤以為自己變胖了?其實,這很可能是水腫!水腫並不是單純的體重增加,而是身體的水分代謝出了問題。 這一集,我會和你分享水腫的常見原因,以及六個讓身體更輕盈的習慣,包括: ✔ 正確喝水的方法,避免越喝越腫 ✔ 控制鈉攝取,降低身體水分滯留 ✔ 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腿部與臉部水腫 ✔ 調整飲食,吃對消腫食物 ✔ 改善睡眠品質,讓代謝更順暢 ✔ 小技巧加強消水腫,如泡澡、按摩、精油運用 三日消腫計畫 每天喝足3000 ml的水,可以喝無糖綠茶、無糖咖啡(中午以前)堅持不吃加工食品堅持不吃調味料、只加少量的鹽每天用精油按摩3天內泡1-2次的熱水澡,或是1次的岩盤浴這三天確保睡足8小時每天睡前冥想調節壓力飲食堅持原型食物,水果每天都要吃到香蕉,可以多補充莓果,蔬菜可以多吃蘆筍、地瓜、南瓜、小黃瓜、芹菜;蛋白質確保充足,適合吃水煮蛋、雞胸肉(不要用調味醬料,鹽+胡椒就好)不喝飲料、不喝酒每天吃薑黃多做有氧運動 – 至少30分鐘以上,心率維持在最大心率75%~85%之間( 220 - 38)*75%~ 85% = 136~ 至154之間,至少30分鐘,...
在忙碌的日常中,總有一些時刻我們渴望短暫的停留,讓自己回到當下。這一集的靜心練習不需要特別準備,不論你是在工作間隙、送完孩子後停在車裡、午休時想讓自己喘口氣,還是睡前想讓心慢慢沉靜下來,都可以透過這個練習快速找回專注與平衡。 透過聆聽周圍的聲音、感受肌膚的觸覺、察覺眼前的光影與顏色,甚至是味覺與嗅覺的探索,我們將一步步讓感官甦醒,溫柔地帶領自己回到當下。這短短的幾分鐘,會讓你感受到更安定、更清晰,並重新與世界產生細膩的連結。 現在,準備好和我一起開始這場專注感官的靜心練習吧。 ✨ 更多分享,歡迎來找我: 📍 Instagram|@mimichellelin 📍 YouTube|Stay Fit with Mi 📍 Facebook | Michelle Lin 林萱 📍 LINE 社群|https://is.gd/FYggqN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總是批評你、操控你、帶給你無盡的情緒消耗?有些關係會讓我們越來越沒有自信、充滿焦慮,甚至開始懷疑自己。這一集,我們要來認識有毒的人的特徵,幫助你辨識負能量的信號,設立界限,遠離這類會消耗你的人際關係。 🔹 什麼是負能量? 負能量不只是偶爾的負面情緒,而是長期影響我們思維與心理狀態的負面意念。這些能量會讓我們情緒枯竭、懷疑自己,甚至削弱我們的內在價值感。 🔹 如何察覺負能量的信號? •相處後,你是能量滿滿,還是覺得身心疲憊? •這段關係讓你自在,還是讓你越來越不敢做自己? •對方是否總是在批評、操控或讓你情緒起伏不定? 🔹 六種「有毒的人」特徵 1.操縱毒:用內疚感或情緒勒索來控制你 2.批評毒:總是不斷挑剔你的缺點,讓你懷疑自己 3.演戲毒:製造戲劇性衝突,讓你疲於應對 4.能量毒:不斷抱怨、吸走你的情感能量 5.嫉妒毒:不祝福你的成功,甚至想暗中破壞 6.界限侵犯毒:無視你的需求與界限,讓你難以拒絕 🔹 如何設立界限並保護自己? •第一步:減少接觸頻率,給自己更多空間 •小技巧:用轉換話題或保持沉默來避免負面話題 •心理距離:學會拒絕,選...
生活總是忙碌,每天被工作、家庭、社交、無數的待辦事項填滿,我們往往連好好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然而,在這樣的節奏裡,我們更需要刻意地為自己留下一點空間,去傾聽內在,讓身心回到平靜的狀態。 在這一集,我想和你分享五種簡單又實用的靜心小方法,這些方法不需要額外的時間,也不需要特別的環境,只要運用日常的片刻,就能讓我們在忙碌中找到平靜。 你可以試試: ✔ 靜心呼吸——用幾個深呼吸,快速讓自己回到穩定的狀態。 ✔ 專注於日常微小動作——喝茶、洗碗、淋浴,把這些變成清理情緒的儀式。 ✔ 數字冥想——短短兩分鐘,讓腦袋暫停紛亂的思緒。 ✔ 自然散步靜心——用五感感受環境,讓步行成為放鬆的練習。 ✔ 三分鐘書寫當下感受——透過書寫理清思緒,釋放壓力。 靜心不一定要是正式的冥想或長時間的禪修,其實真正的平靜,來自於我們「如何與自己相處」。這些小方法就像生活裡的一道道微光,讓我們在每個忙碌的當下,都能找到回歸內在的方法。 希望這集的內容能給你一些靈感,也歡迎你和我分享,你最喜歡的靜心小習慣。如果你喜歡這集,別忘了訂閱、分享,讓我們一起在生活裡找到更多的平靜時刻。 ✨ 更多分享,歡迎來找我:...
在這一集中,我分享了自己最近生活中的轉變和挑戰,從搬回台灣到適應新環境,過程中面對了許多預期之外的壓力和情緒波動,即使大腦知道生活正朝著幸福的方向前進,但內心仍時常因為一些小事感到不平靜。 如何在不滿意的現狀中找回平靜? 這集中我談到了五個實用的方法: 1.接納當下的情緒,允許自己不開心而不再壓抑。 2.挖掘內心深處的不平靜根源,辨識真實的情緒訊息。 3.改變能改變的,放下無法控制的,重新聚焦在自己可掌控的範圍。 4.每天留一段時間好好與自己獨處,運用冥想或運動來提升能量。 5.學會感恩並聚焦在正向的事物上,透過正念思維找回內在的穩定感。 這集節目帶你一起探索如何在情緒風暴中找到內心的智慧,轉化內耗為力量,並在生命的每個階段活出更自在、平靜的狀態。 如果你有共鳴,歡迎留言或分享你面對情緒時的體悟與方法。 ✨ 更多分享,歡迎來找我: 📍 Instagram|@mimichellelin 📍 YouTube|Stay Fit with Mi 📍 Facebook | Michelle Lin 林萱 📍 LINE 社群|https://is.gd/FYggqN
我們的身體,一直默默地支持著我們,承載著我們的情緒、記憶與日常的一切。但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是否曾停下來,好好感受它的存在? 這一集的冥想引導,將帶你回到身體之中,透過呼吸與覺察,溫柔地傾聽身體的聲音,感受它的力量與溫暖,並用愛與感激回應它的陪伴。 這集適合誰? • 剛運動完,想靜下心感受身體變化的人 • 感到壓力、焦慮,想透過與身體連結來找回平靜的人 • 經常忽略身體需求,想重新學會善待自己的人 • 對身體不滿,想透過感恩的角度重新建立正向關係的人 • 睡前想放鬆身心、帶著溫暖與愛入眠的人 聆聽後,你將獲得什麼? • 更深的身體覺察與放鬆 • 學會傾聽身體的需求,而非忽略或苛責 • 透過呼吸與感謝,找回內在的穩定與平靜 • 對身體產生更多的接納、感激與愛 在這 20 分鐘裡,讓我們一起慢下來,回到當下,與身體建立一場溫柔的對話。 準備好了嗎?深呼吸,閉上眼睛,讓我們開始吧。 ✨ 更多分享,歡迎來找我: 📍 Instagram|@mimichellelin...
年節將至,家人和朋友的聚會帶來歡樂與期待,但有時也伴隨著壓力。親戚的評論、聚會的壓力、不斷被要求的角色——這些情境讓人疲憊甚至感到無力拒絕。面對這樣的挑戰,學會設立健康的界限,是讓我們在繁忙的節日裡找到內心平靜的關鍵。 界限不是冷漠,也不是拒人於千里之外,而是一種自我尊重的方式,幫助我們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感到安心且自在。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探討:如何設立健康的界限,讓我們不僅能從年節挑戰中脫穎而出,更能在新的一年裡,擁有更多的力量與自由。 什麼是健康的界限? 「界限」聽起來或許像是一種隔離,但其實,它是一種對自我需求的清晰定義。它幫助我們知道什麼樣的行為可以接受,什麼不行,並協助我們在互動中分清責任。 舉個例子:如果家人習慣要求你在聚餐後留下來清理,卻從未考慮你的疲憊或其他安排,這可能會讓你感到壓力,甚至影響對彼此的感情。設立健康的界限,比如溫和地告訴對方:「今天我需要先離開,但下次我可以多幫忙一點」,能夠減少衝突,讓關係更加平衡。 健康的界限有三個特點: 1. 保護自己:讓我們的時間、精力不被過度消耗。 2. 尊重彼此:不僅讓自己舒適,也考...
在這集訪談中,鄧醫師將與我們分享: - 對於想「增肌減脂」的人,飲食上的建議 - 飲食上蛋白質的份量該如何抓呢? - 超多人問!到底要先增肌?還是先減脂? - 減脂面臨卡關期,怎麼辦? - 給「吃素的人」的增肌減脂上的飲食建議 - 該如何防止肌肉流失呢? - 想要穩定賀爾蒙,如何制定飲食規劃呢? 第三段(可參考以下文字) 若對今天的訪談有興趣,或是有相關困擾的人 歡迎到「初日醫學頻道」看更多健康大小事 👉https://www.youtube.com/@Cofit211 追蹤粉專「鄧雯心醫師|身心平衡,享瘦人生」 👉https://www.facebook.com/Dr.AngelTeng 有增肌減脂、荷爾蒙失調問題,也可以與鄧雯心醫師聊聊喔! 👉https://hi.cofit.me/Sl0Fp
好久沒有更新陪我散步了,上一次更新居然是八個月前了,非常感謝還願意點開這一集來收聽的你。這一集聊了我最近的近況,經歷的低潮,以及在低潮中的體悟,還有我是如何走出來,並且把這些負面能量轉化成自我成長的動力,這一集節目也是為我自己的人生做一個階段性的紀錄與紀念,紀念我能用平靜的心境聊出這些內容。 最神奇的是,在渡過低潮的這段時間,宇宙安排了我和知識衛星合作,共同設計了減壓自癒力這一套課程,完全是給我用生命做課程的機會,我在設計整個課程的過程中,沉浸在其中努力的引導自己、療癒自己,將自己當下自我成長的體悟與方法都寫進課程中,讓這些挫折與困境化為我前進的動力。 努力了幾個月的課程終於要開始募資了! 【減壓自癒力|重拾內在平衡的七場身體練習】 8/22 - 9/29 募資期間優於 45 折 👉 結帳輸入優惠碼「陪我散步」再折扣 $350 元 👉 課程介紹 https://hi.sat.cool/jN8ph ──── 課程特色 ──── 🔸 釋放壓力|以腦科學為基礎,透過動與靜的練習,舒緩現代人壓力情緒問題 🔹 靜心冥想|7大主題專業冥想引導,循序漸進地提升自我覺察與專...
今天這一集的陪我散步 是想要透過「冥想」來幫助有情緒困擾而失眠的人 能夠溫柔的、輕輕的放下情緒,進而安穩入睡。 情緒,是門很困難卻必修的課題, 因為我自己時常被自己的情緒綁架而感到困擾, 更時常會因為當天沒有處理好的情緒而無法入睡 帶著不好的情緒不僅會翻來覆去睡不著, 更容易半夜驚醒又想起同一件事情而再度失眠, 早上起床時也因為疲憊而更加低頻率, 日復一日漸漸變得更難跳脫了。 所以這一集的睡前冥想, 我想要以「放下情緒」為主題, 陪伴大家能在睡前把情緒清理乾淨, 煩惱的事就留給明天吧!先好好休息、把頻率提高, 在最冷靜、理智、清明時的狀態之下, 才能找到最佳的解決版辦法。 ✨ 更多分享,歡迎來找我: 📍 Instagram|@mimichellelin 📍 YouTube|Stay Fit with Mi 📍 Facebook | Michelle Lin 林萱 📍 LINE 社群|https://is.gd/FYggqN
這集我想很多人都可能曾經經歷過,特別是在社群媒體為大的世代,越來越多人為容貌焦慮、身材焦慮困擾,但其實你內心的擔心都源於不自信,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該怎麼建立自信,如何放下你認為的「不完美」。 - 該怎麼放下容易和別人的比較心態? - 剛生完小孩覺得肚皮好鬆,身材很差變得很沒自信,想請問 Mi 生完都是怎麼調適的? - 一直都對身材沒有自信,該怎麼提升自信心? - 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跟別人說的話該怎麼辦? - 有什麼方法可以應對社交媒體帶來的不自信感? - 為了減肥導致身體與心理變很不健康也不快樂,該怎麼轉換想法? - 如何從自己的完美主義解脫? - 這個社會只崇尚運動健康瘦,我討厭無法堅持運動的自己怎麼辦? 希望這一集節目能夠幫助建立自信、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放大自己的優點,找到喜歡自己的地方,是好好愛自己的第一步。 ✨ 更多分享,歡迎來找我: 📍 Instagram|@mimichellelin 📍 YouTube|Stay Fit with Mi 📍 Facebook | Michelle Lin 林萱 📍 LINE 社群|https://is.gd/F...
居然再度更新陪我散步又是過了一年多的時間了! 過去一年因為創業、成立新品牌忙得分身乏術,最近總算又找到了維持身心平衡的方式,所以這集我想分享自己兼顧育兒與工作帶來的壓力與焦慮、沒有自己的時間的我是如何慢慢調整過來。 這集還會分享粉絲們問的問題: - 我是如何分配一天的時間?怎麼抓出零碎時間? -夫妻是如何分工,彼此協調事務?當臨時想擁有自己的時間時,會怎麼和另一半溝通? - 當時間花在自己而不是家庭或事業時,如何克服罪惡感? - 如果沒有神隊友幫忙,只能靠自己家務、育兒、創業,想問 Mi 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嗎? - 面對三個小孩,又是自己帶孩子的話,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有時候小孩真的不受控 - 有時候事情多到喘不過氣,很想什麼都不管但又必須撐著的狀態下,該如何渡過? - 我獨處時會做什麼事療癒自己呢? ✨ 更多分享,歡迎來找我: 📍 Instagram|@mimichellelin 📍 YouTube|Stay Fit with Mi 📍 Facebook | Michelle Lin 林萱 📍 LINE 社群|https://is.gd/FYgg...
很開心這集的陪我散步,可以受邀和其他五位Podcaster,一起為今年情人節做了一個主題企劃,我們六個不同節目會用同一個愛情故事線,討論、分享愛情不同階段的主題。 沒聽過第一集一定要回去Janet 的節目《那些學校沒教的事》【 交往前的曖昧總是讓人心癢癢 】 第二集是《佐編茶水間 》【 一段關係中,該如何維持感情熱度? 】 第三集是《Hit Me Up! 下班打給我 》【 對的人,錯的時間 】 第四集是《一則茶室 》【 老夫老妻該如何維持生活中的情趣?愈久愈相愛的6大心法 】 第五集是《聲動台北》【 分手後的台北,到處都是你的影子 】 我是最後一棒,【 結婚真的是進到婚姻墳墓嗎?】 這集特別邀請了我的老公 Chris 一起討論婚姻這個主題,省話一哥我老公的處女秀就獻給這一集了XD 我們討論了一些婚姻會面臨的問題,例如家務分工、教養、經濟壓力、婆媳問題等不同挑戰,以及我們是用什麼方式面對與解決,希望可以給也在婚姻中苦惱的朋友們一些參考。 聽完這集後,歡迎將你的想法分享在Instagram並tag我們喔! ✨ 更多分享,歡迎來找我: 📍 Instagram|@mimic...
睽違9個月,我的Podcast節目終於重新開張了!一開始錄的時候還蠻緊張的,因為太久沒錄了居然有點害羞☺️一度很想打開直播想說大家陪我一起錄應該會比較自然,後來覺得灌一杯白酒放鬆一點再開錄😆 這集重新開張的節目內容,是大家敲碗很久的冥想引導!這次的引導內容是關於 — 愛自己,也集結了很多人的問題,一一在節目中回覆並分享我的看法。 這集的內容有: 什麼是愛自己?愛自己的定義是什麼?愛自己是什麼感覺?愛自己要先了解自己嗎?愛自己/愛家人或他人,該怎麼取捨?要如何愛自己呢?節目後半段也會做「愛自己」的冥想引導,帶領大家體會真正愛自己的感動。希望你在難過、悲傷、孤單的時候,都可以打開來邊聽邊冥想療癒自己❤️ 冥想引導的部分在26分42秒的地方,第二次聽可以直接從那裡開始唷😊 聽完別忘了到我的Instagram (@mimichellelin) 留言告訴我你的感受,或在限時動態分享並標籤我,讓我知道你的想法☺️ 等你們! ✨ 更多分享,歡迎來找我: 📍 Instagram|@mimichellelin 📍 YouTube|Stay Fit with Mi 📍 Facebook | Mic...
今天的冥想主題,是與你的內在靈魂連結 我自己一開始接觸冥想是從科學角度、調整賀爾蒙、大腦訓練、對身體健康而切入的 隨著這一年來冥想有越來越多說不上來的奇妙感覺 我在冥想時常能感覺到感動、開闊、合一的感受 我開始認真探索這個世界 甚至發現原來我的內在靈魂,可能和宇宙有所關聯? 這幾個月來我一直思考著要如何分享 才能將我所經歷的感動帶給大家 整合了很多資料,把我看過的影片、書籍 用比較易懂的話語錄製了這一集的陪我散步 這一集的冥想引導前的資訊量有點大 因為我希望大家不要覺得「靈性」離自己很遙遠 或是永遠跟自己沾不上邊(因為一開始我也是這樣的思維想法😆) 看了很多科學、哲學的文章、書籍之後 才慢慢去了解這個有趣又未知的領域 我透過了解自己、了解意識的來源、認知到自己思維的僵化,用相信的力量從憂鬱症的牢籠裡逃脫出來,一直到現在我都仍然會每天練習冥想,讓自己的意識保持清明的狀態,避免讓自己被自己貼的標籤所影響,所以我覺得在與自己靈魂接觸之前,可以先了解我們的意識是如何運作的,對我們控制情緒與負面思維很有幫助。 所以這集節目中,我會分享 - 意識是什麼? - 意識存在身體哪裡? - 意...
從小我們可能就被社會框架定義了該有的樣子,很多傳統觀念甚至認為女人的任務就是結婚、生子、照顧家庭;又或在職場上,懷孕或是有家庭的女性,可能在求職或升遷的時候還會被一些淺規則限制發展性。很多女性也會淺移默化的認定自己「女生就該有女生的樣子」。 我印象很深刻,在我剛成為新手媽媽之後沒多久,我在我的Facebook粉絲專頁放了我穿著熱褲還有背心,抱著我兒子嫩嬰的照片,底下出現了「一看就不是個好媽媽」的留言,當時的我剛成為媽媽才三四個月的時間,而且是計劃外懷孕,我突然就成為了一個母親,當時我其實很難習慣角色的改變,甚至常會忘記我真的有一個小孩了;所以雖然我明知道那只是沒有意義的酸民留言,但卻讓我那幾天日子過的很失落。到現在已經事隔四年多了,我還記得我當時困惑的感受,「好媽媽應該是什麼樣子?為什麼我一看就不是好媽媽?他怎麼看出來的?到底要怎麼當一個好媽媽?」 這一集就來聊聊,到底... 媽媽該是什麼樣子? 初為人母該如何打破社會框架、他人貼的標籤,做自己想要的樣子? ✨ 更多分享,歡迎來找我: 📍 Instagram|@mimichellelin 📍 YouTube|...
EP8 - 專訪我的姐姐|從不被看好的小孩,到現為大企業資深財務經理的故事 (下)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要通往成功之路一定要努力,別因為自己現在的位置受限,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淺能,唯有靠每天不斷的相信自己、不斷的自省、不斷的努力,你才能夠知道自己潛能有多大。」 從一個不被看好的小孩 到現為美國大企業到資深財務經理 這一集的Walk with Mi陪我散步 專訪我的親姊姊(下集) 我們在上一集的節目裡面,邀請到我的姐姐,現為美國Panasonic總部的資深財務經理,從小不被看好的她,一路跌跌撞撞走到這裡在上一集。她與我們分享了來美國發展的原因、對於學歷與商業證照的看法、硬實力及軟實力的概念、找工作要注意的細節,以及在職場上遇過的歧視問題等,她認為,不論你身處的競爭環境如何,不論你當前走的路你喜不喜歡、順不順遂、是否被他人貼標籤、被她人看扁,只要你在每個階段都盡心盡力,你的努力與能力,一定會帶你走向屬於你自己的成功之路。 因為訪談的內容非常豐富,所以在這一集中,我們繼續聊到了 - 在美國面試的技巧?為自己說故事的技巧 - 如果錄取了條件不好的公司,該怎麼調整心態? - 如果發現現在...
『 不論你身處的競爭環境如何 不論你當前走的路你喜不喜歡、順不順遂 是否被他人貼標籤、被他人看低? 只要你在每個階段都盡心盡力 你的努力與能力 一定會帶你走向屬於你自己的成功之路。』 從一個不被看好的小孩 到現為美國大企業到資深財務經理 這一集的Walk with Mi陪我散步 專訪我的親姊姊🤎 前幾次跟姊姊一起的直播 被問了很多職涯相關的問題 我們將這些問題整理了出來 錄製成Podcast與你們分享 這一集的專訪內容有: - 姊姊來美國發展的原因 - 美國與台灣職場文化的差異 - 對於學歷的看法 - 商業證照重要嗎? - 硬實力與軟實力的概念 - 找工作應該要注意什麼呢? - 在職場上有遇過歧視問題嗎? 錄製這一集我自己也有非常多的收穫 希望可以幫助到社會新鮮人 以及在職涯上迷惘受挫的人 如果你喜歡這一集的陪我散步 請別忘了到我的IG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與建議😊 期待你們的回應 www.instagram.com/mimichellelin ✨ 更多分享,歡迎來找我: 📍 Instagram|@mimichellelin 📍 YouTube|Stay...
你有找不到運動的動力的時候嗎? 或是有對運動感到壓力嗎? 或是根本就很討厭運動呢? 在多年前 我是一個懶癌症患者😆 能站就不走、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 因為一個非常不激勵人心的原因 我接觸了運動,走進了健身這個世界 無心插柳居然成為了運動健身部落客 所以這一集的節目 是一個從懶癌症患者 成為健身運動部落客的故事 不過在剛進入運動這個世界沒多久 我就懷孕了 而在第一胎產後11個月,我又懷了第二胎 這幾年來的心路歷程有非常多轉折 也因此「運動」之於我 也隨著這些經歷與體驗有不同的定義 這集的Podcast我會分享 - 我是如何踏入健身這個世界的? - 我如何保持運動的動力? - 我第一胎產後如何恢復體態? - 為什麼我第二胎產後會低落卡關? - 如果找到適合...
睡前冥想就是最好的助眠法 不需安眠藥、褪黑激素維他命 讓你的身體與意識連結 有一個安穩、舒適的睡眠 現代忙碌的生活 讓我們在睡前或是可以靜下來的時候 總是無法控制的胡思亂想 明明想要睡覺 卻翻來覆去無法入眠 透過冥想 可以讓我們放慢呼吸 放慢心率 啟動副交感神經 練習感知當下 訓練大腦及身體在該休息的時候休息 該工作的時候工作 這一集的Podacst是說好的睡前冥想 帶領大家和我一起在睡前放空大腦 專注的放鬆身體、緩緩的進入夢鄉 除了睡前冥想引導之外 在節目一開始也會先聊聊一些冥想原理 - 作息與賀爾蒙分泌的關係 - 為什麼現代人容易失眠 - 睡前冥想的重點 - 睡前冥想的頻率與建議 如果你已經知道睡前...
We and our partners use cookies to personalize your experience, to show you ads based on your interests, and for measurement and analytics purposes. By using our website and our services,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 as described in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