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教會的日子

不在教會的日子,你在哪裡呢? 有人出走,在曠野裡繞圈, 有人搬去所多瑪,在傳說中的罪惡之城居住, 有人在監牢裡唱歌, 有人在難民營難眠...... 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非比尋常,那是人和神在黑暗中的摔跤,也是天明領受祝福的契機, 不在教會的日子,你,還在基督裡嗎? --- 本節目適合喜歡思考的成熟基督徒,真誠地提出一些對信仰的疑問,邀請你與我們一起思考,但可能會對剛信主,或是聖經很不熟悉的基督徒,產生副作用,所以請大家自己謹慎服用喔! 💌outofchurch2021@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 target="_blank">SoundOn</a>

[重回初代教會01] 教會中的金錢與權力 ft.新約學者張楷弦

精華摘要文字版 本系列要談那些主日講台不敢碰、查經班不敢問的「刺激」問題,探索初代教會真實樣貌! □ 如果沒有富裕女性金援,初代宣教能撐下去嗎? □ 耶穌群體如何從體制外運動走向體制化? □ 我們現在信的,與兩千年前還是同一個東西嗎? 你曾否疑惑為什麼有錢的奉獻者在教會被當VIP?他們意見甚至能決定事工方向? 張楷弦老師新作《天國崛起》,帶我們認識初代教會的「恩主制度」,探討哥林多教會主餐亂象背後,金錢權力如何撕裂信仰群體的平等與公義。保羅責備信徒不可偏心待人,核心是保護弱勢受害者,而非禁止發聲——這與今日經文錯誤應用形成諷刺對比,教會反倒保護有權勢的人了嗎? 我在設計訪綱時,有三個深層的問題,我直接先點題: ✔那些在權力邊緣的聲音,如何重新被聽見? ✔當我們重新看見被忽視的角色,下一步是什麼? ✔未來的信仰群體,會長什麼樣子? 盼望讀經帶入歷史文化視角,讓聖經成為鮮活畫面,成為今日借鏡!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0-03
34:35

[有趣的靈魂03]—歡樂心理師出走記(下)

當你不再固定去教會,其他人問起:「你現在在哪裡聚會?」,那句「我現在沒有在聚會了」,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說出口? 延續上一集的深刻分享,王雅涵心理師將與我們聊聊,離開教會後的適應期,以及她如何在沒有固定「宗教形式」的生活中,重新找到信仰的實踐方式。這是一場關於擺脫框架、活出更真實信仰樣貌的對話。 在本集下半場,你會聽到: • 告別「聚會壓力」的爽快感:來賓分享第一次坦然承認自己「沒有聚會」時的解放感,以及如何在聖誕節、復活節等特殊節日,面對那份想去教會「沾一沾」的失落與徬徨。 • 信仰 vs. 健身房會員:去教會就像上健身房,是為了維持紀律。但為什麼去教會有時比練肌肉還痛苦?來賓犀利提問:是不是因為教會裡「心理不健康的人」變多了? • 「免費」為何是教會的毒藥? 當去教會不需付費,信徒容易抱持「消費者心態」,缺乏責任感,導致少數同工承擔所有重擔。來賓用「健身房要付錢」的例子,點出承諾與責任感的關鍵。 • 現代教會為何已「無法承接一般人」:來賓直言,今日教會的複雜人際與潛規則,已不適合單純的人進入,否則很容易受傷。她分享了自己不再看重「帶人來教會」的原因。 • 非典型基督徒的信仰實踐:當生活圈不再繞著教會轉,信仰如何落地?她將去教會的時間拿去健身房,反而找到更真實、健康的社群連結。信仰不在於形式,而在於你在患難時,第一個尋求的是誰。 • 給掙扎中你的溫暖建議:如果你正與教會漸行漸遠,感到矛盾與困惑,來賓以心理師和過來人的雙重身分,鼓勵你尋求專業協助,釐清自己的價值觀,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信仰樣貌。 本集來賓:王雅涵心理師 推薦 |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wahahappygo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9-27
40:49

[有趣的靈魂02]—歡樂心理師出走記(上)

許多人將教會視為家,但如果這個家不再帶來力量,甚至消耗自己,該如何是好? 雅涵從小在教會長大,曾經非常虔誠,甚至在換城市讀書時也優先尋找教會。 身為心理師的她,更善於自我覺察與情緒紓解,因此邀請她跟我們分享這一段離開教會的旅程,也許從中能安慰也支持正在思考的基督徒! 她先後離開兩間教會:第一間是從小成長的傳統老教會,因內部權力鬥爭和牧師不快樂而感到心痛與失望;第二間則是她帶著理想與希望加入,卻因體制混亂、會友缺乏責任感以及整體走向與理念不符,最終選擇離開。 在本集中,你會聽到: • 一個完美教會的殞落:來賓生動描繪童年時光,教會如何在單純美好的氛圍中成長到近千人,最後卻因權力鬥爭、金錢利益與僵化體制,走向衰敗與分裂的真實故事。 • 心痛的第一次離開:當一個充滿愛的群體失去盼望、無法再帶領人認識信仰時,該如何做出離開的決定?這是一個關於理想破滅與沉痛放手的過程。 • 從豪宅搬到窮鄉僻壤:為了尋找有成長性的信仰環境,她勇敢踏入一間新興教會,卻發現過程像是「從豪宅搬到不健康的窮困之地」,充滿了人際關係的挑戰與內心的痛苦掙扎。 • 為何第二次離開是種「解脫」:來賓剖析第二間教會的問題,包括缺乏責任感的「消費者心態」、混亂的管理模式,以及那些讓她血壓飆高的奇特人際互動。 • 給受傷基督徒的深刻比喻:離開教會就像一場「失戀」或「離婚」。如果你帶著傷去尋找下一個教會,很容易會不斷將新對象與前任比較,最終只會一再受傷。先修復自己,才能展開新的關係。 這不只是一個人的故事,更是對現代教會體制與信徒關係的深刻反思。如果你也曾在信仰群體中感到困惑或受傷,這集對話將帶給你深刻的共鳴與思考。 本集來賓:王雅涵心理師 推薦 |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wahahappygo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9-20
42:57

[教會未來式🔬06] —教會版圖的劇烈改變 ft.牧牧牧師

本系列思路說明 教會版圖有哪些劇烈改變呢? 少於30人的微型教會已佔總數的四分之一,30-50人的佔另外四分之一,等於台灣有一半的教會人數在50人以下。而千人以上的大型教會從75間銳減至35間,顯示100-1000人之間的中型教會流失最嚴重,許多已跌破百人。 • 小型化教會的優勢與挑戰: 教會規模縮小,一方面可能反映華人社會對緊密人際關係的需求,大型教會的匿名性讓信徒感到焦慮,轉而尋求更舒適的小型群體。許多教會因此開始「發散」或「分堂」,讓每個據點都能保留其獨特的「屬靈DNA」。但另一方面,小型教會也面臨聘請全職傳道人的經濟壓力與人才短缺問題。 • 傳道人世代斷層與斜槓趨勢: 台灣目前有約6000多位支薪傳道人,平均每間教會約1.4位,每位牧養約70位信徒。然而,傳道人資源分佈不均(都市多、偏鄉少),加上未來3-5年將有300-500位牧者退休,但神學院全職訓練人數大幅減少,導致傳道人將出現嚴重斷層。 • 「帶職」與「自由傳道人」的興起: 為了應對人才荒與傳福音的新策略,「斜槓傳道人」(週間工作、週末服事)和「自由傳道人」(不隸屬特定教會,憑負擔服事)將成為新趨勢。這些傳道人能更直接接觸非信徒,將職場轉化為禾場。但同時,他們也面臨休息不足、缺乏教會體系支持的挑戰。 • 傳承的意義與未來展望: 教會應重新定義傳道人的角色與養成模式,不再只追求傳統全職模式,而是鼓勵每位信徒都起來承接福音使命。最重要的是,無論信徒身處教會內或外,都應在自己的位置上為上帝做見證,活出上帝的心意。台灣教會正處於「第四波變動」中,這是一個摸索與創新的過程,教會不應批判「不在教會」的信徒,而是要觀察上帝如何在這些改變中動工,共同為台灣這塊土地與人民禱告,成為一個合一的「大教會」。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9-12
33:35

[教會未來式🔬05] —基督徒會回教會嗎?ft.牧牧牧師

本系列思路說明 許多疫情後「回不來」的信徒,是因為他們習慣了網路聚會的便利性,或者本身對教會的連結僅限於「宗教生活」(主日禮拜、奉獻),而非深度的「教會生活」(服事、團契、牧者關係)。此外,傳統主日聚會時間對服務業等非典型工作者不友善,也導致他們難以參與。 • 新形態的信仰實踐: 包括微型教會、職場教會、RPG(復興禱告小組)等形式,這些都是信徒在生活中與神連結、彼此牧養的方式。 • 「職堂」與「在地化」的困境: 雖然教會堂會數增加(許多是大型教會分堂或福音中心),但這些由母堂支持的福音中心,常因「複製模式」而非「在地紮根」而失敗。母堂的講道直播、傳道人週末通勤服事,使得這些福音中心難以真正融入地方文化與居民生活,缺乏真實的「埋下去」的連結。 • 城市教會的挑戰: 都會區教會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需求,需要提供更多元服務(如教育、AI課程),但若未將這些需求導向神,或過於迎合世俗期望,可能導致信徒流失。同時,阿法世代(Alpha generation)的年輕人因習慣網路疏離,對傳統小組感到焦慮,需要更具彈性與安全感的群體模式。 • 教會的形象與定位: 牧牧牧師呼籲教會應重新思考自身在社區中的角色和形象,不僅是提供信仰功能,也要思考如何成為社區可親近、有影響力的存在,而非讓人感到有距離感。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9-05
34:45

[教會未來式🔬04] —令人震驚的教會新數據!ft.牧牧牧師

本系列思路說明 本系列4-6集在探討台灣教會在不斷變遷的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發展趨勢,以及未來的可能性。 這次錄製延宕一年,因為新的教會普查數據出爐,而這些新數據將延續並回應前三集的討論: • 新數據的衝擊: 台灣教會總堂會數雖略有增加(約4424間),但成人與青少年主日聚會人數卻大幅下降,其中青少年減少逾5600人,成人減少約8000人。儘管兒童人數略有增加,但主要集中在資源較豐富的大型教會。 • 「看不見」的基徒群體: 最引人關注的是,自我宣稱的基督徒人數從2017年的150多萬,大幅下降至目前的70多萬人,而實際主日聚會人數也從近70萬降至40萬。這可能並非真的「流失」,而是有約60~70萬的「基督徒」,他們相信耶穌,但不在傳統教會聚會,可能透過線上平台、微型社群或職場團契來實踐信仰。這正是《不在教會的日子》這個節目所關注的的族群。 • 對「組織化」的挑戰:非組織化的信仰實踐雖然帶來彈性與自由,但也可能導致信仰生活缺乏紀律、跨世代連結的斷裂,以及難以提供全面的牧養(例如:兒童主日學的缺乏)。然而,牧牧牧師持樂觀態度,認為這可能是上帝在亂世中興起新形態教會的契機,並以美國「好鄰舍運動」為例,說明信仰群體可以以更貼近生活的方式出現。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8-29
31:48

[教會未來式🔬03] —教會等一下會發生什麼事?

本系列思路說明 從大數據談到教會文化,這不禁讓我們想問教會的下一步在哪裡?等一下就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想討論教會應思考的「下一刻」,不是籠統的「明日」、「未來」,就是馬上會面臨的變化,包括從潛在的戰爭與戒嚴(如物資、庇護所預備),到台灣教會更實際且已然發生的主日學消失現象(約1/3教會沒有,1/3正消失)。討論家長如何為孩子選擇有資源的大教會,加速了教會M型化與高齡化,造成傳道人資源的分配不均。 聽完這集,您將能: • 洞察台灣教會面臨的迫切危機:從潛在的社會劇變(如戰爭),到更實際的主日學消失、教會M型化及高齡化趨勢,了解教會必須立即思考與應變的挑戰。 • 理解青年與兒少流失的深層原因:探討教會牧養方式與新世代文化的巨大落差,以及疫情時代「疏離感」如何影響青少年的信仰參與。 • 發現社青牧養的盲點與新可能:揭示教會在面對多元職業與價值觀改變的年輕人時,傳統傳福音模式為何失去吸引力,並思考「化整為零」的牧養策略。 • 掌握台灣教會結構的轉變:剖析大型教會「福音機構化」,以及獨立教會聯盟、分堂模式的興起所帶來的機會與潛在危機。 • 反思教會「傳承」的真實意義:不只關注牧者接班人,更要深入思考如何傳遞教會故事、神的心意與看不見的信仰本質,讓信仰根基穩固,而非僅追求表面的成功。 總結來說,教會的傳承不應只聚焦於主任牧師的接班人,而應更關注教會的歷史、故事、神的心意,以及各教派「看不見」的獨特神學與靈性追求。唯有傳遞這些信仰核心,才能讓信心世代延續,使教會持續在神的旨意中前行。 02:00 - 教會的「下一刻」:從戰爭預備到主日學消失的迫切挑戰 15:00 - 社青牧養新思維:如何接觸「非典型」工作的年輕人? 22:00 - 教會組織的轉變:福音機構的困境與聯盟分堂的挑戰 28:00 - 傳承的真義:不只接班人,更要傳遞信仰本質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8-22
39:51

[教會未來式🔬02] —教會為什麼一直在變?

本系列思路說明 承接上一集結尾的「實用主義」,如何導致教會過度追求“統一的「更好」模式”,反而失去在地化和獨特性,也深入探討了教會不斷變化的深層原因。 聽完這集,您將能: • 拓展對台灣教會多元樣貌的理解:從大型教會到微型社群,從傳統到創新,甚至深入了解瑞芳礦坑教會等獨特歷史背景,看見上帝國度的豐富多彩。 • 洞察實用主義對教會文化的影響:反思當教會過於追求「有效」與「快速」時,如何可能失去自身的獨特性、在地化連結,以及清晰的神學論述。 • 重新思考現代教會禮儀的意義:我們將以「復興禱告小組(RPG)」、「主餐」和「奉獻」為例,探討當這些重要儀式因便利而簡化時,其背後的神學意涵與真實連結是否被忽略,以及如何找回那份深度與感動。 • 獲得面對教會變革的獨立思考框架:無論您是教會牧者、同工,還是渴望信仰更深厚的會友,將引導您思考,如何在變動中堅守信仰核心,並以更深刻的洞察力去理解與參與教會的未來。 這集不僅僅是教會現況的觀察,更是一場關於信仰本質、文化傳承與群體連結的深度對話,助您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找到信仰的錨點! 02:00 - 台灣教會的多元面貌:從大型到礦坑教會的獨特故事 08:00 - 實用主義的衝擊:當教會追求「更好」而失落神學根基 15:00 - 復興禱告小組(RPG)的省思:效率與深度如何平衡? 22:00 - 現代敬拜的挑戰:YouTube詩歌與實體翻聖經的意義 28:00 - 主餐與奉獻:便利化如何讓信仰失去「有感」體驗?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8-15
33:02

[教會未來式🔬01] —教會不只有一種樣子 ft.牧牧牧師

本系列思路說明 這集邀請到擁有心理學、神學和社會學等多重專業背景的牧牧牧師,他的呼召是成為「服事者的安慰」,節目中將解析政府、學術單位與教會普查數據的差異,以及這些數字背後的故事與收集難題,也會討論「回不來的羊」現象,到線上聚會和微型教會的興起,探索教會在變遷中如何應對與轉型,當然也提供在地視角,談他訪視台灣不同教會現場的觀察,探討教會在追求成長與影響力時,可能忽略的神學深度與社會議題參與,我們試圖建立一個台灣教會的群像觀,相信能幫助大家從非批判的角度看待教會的多元面貌與挑戰。 聽完這集,您將能: 掌握台灣基督徒人數的現況與統計方法 了解疫情如何深刻影響台灣教會的發展 洞察台灣教會的M型化發展趨勢 反思實用主義對教會深度與廣度的影響 無論您是教會牧者、基督徒會友,還是對台灣社會文化有興趣的聽眾,這集都將提供您一個更客觀、更全面的視角,理解台灣教會的挑戰與可能性,並對不同教會的運作模式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 節目時間點: 00:30 - 牧牧牧師的斜槓人生 02:00 - 跳脫二元對立:從個人信仰衝突看多元教會面貌 04:00 - 台灣基督徒人數之謎:政府與教會調查的數據落差 07:00 - 疫情後的教會新常態:「回不來的羊」現象 09:00 - 台灣教會的M型化與實用主義危機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8-08
40:46

[神學輕鬆聊21] 怎麼聆聽上帝的聲音 ft.宣教士Jessica

節目逐字稿 你曾否在信仰中,面臨「一片安靜」的困惑? 或是當你以為聽見神的聲音時,卻又發現不靈驗? 本集節目將帶你探索這段辨識神聲音的深刻旅程, 透過一位宣教士的親身分享,從她人生低谷中怎麼遇見神,從迷茫走向清晰,甚至學會在看似「聽錯」或「白費」的經歷中,看見更宏大的神聖計畫。盼望能安慰與鼓勵你在尋找神的過程,即便會「撞牆」、會「自怨自恨」,也能誠實面對自己,緊緊的抓住神。 ---------------------------------- 時間標記: 00:00 初次聽見神的聲音 04:30 尋求與神的深度連結 09:00 當「聽錯」成為成長的契機 15:00 從摩西與約瑟看人生起伏 22:00 辨識世俗與神聖:成功不等於跟隨神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8-02
34:58

[神學輕鬆聊20] 如何走上呼召之路? ft.宣教士Jessica

節目精華逐字稿 你是否也曾想過,如何走出一條跟別人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這集對談特別適合那些心中有感動、願意將生命獻給神的年輕基督徒,或任何在人生選擇中感到糾結、希望與眾不同卻又害怕迷失的你! 面對家人、社會的期待,以及內心深處的掙扎,我們該如何辨識並堅持上帝為我們預備的獨特道路? 本集節目邀請到宣教士Jessica,分享她如何從研究所高分畢業,卻毅然決然選擇到偏鄉部落教學,甚至踏上宣教之路,那些看似「想不開」的決定,其實都源於對自我誠實與神的帶領。這集討論到如何在行動中尋求神的心意,面對年齡焦慮和外界的質疑,以及如何放下恐懼、撕掉自我貼上的標籤,將看似挫折的人生經歷,轉化為事奉的養分。 即使在「迷路」或「迷霧」的時刻,那也是神塑造我們的過程,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與神誠實的關係,即使抱怨和憤怒也要持續禱告。 一起來聽聽,如何在充滿挑戰的旅途中,緊抓神的手,找到那條獨一無二的生命之路! -------------------------------------------------------------------------------- 時間標記: • 00:00 - 走一條跟別人不一樣的路:宣教士Jessica的人生抉擇 • 00:06 - 在行動中尋找上帝的聲音:年輕基督徒的掙扎與空間 • 00:13 - 選擇與恐懼:放下「美好生活」的代價與意義 • 00:20 - 放手與闖蕩:在迷路中遇見神 • 00:27 - 挫折的禮物:撕掉標籤,成為事奉的養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7-25
30:23

[神學輕鬆聊19] 你以為的愛,他們不一定要 ft.宣教士Jessica

節目精華逐字稿 道成肉身的沈浸式體驗版是什麼樣子呢?大概就是跨文化事工中那些意想不到的衝突與盲點嗎?本集邀請資深宣教士 Jessica 深入分享,如何在宣教工場面對文化差異、性別角色衝擊,以及在極大壓力下如何跳脫自我中心思維?聽聽這集關於愛與謙卑的生命啟發吧! 講了很多故事後,我們討論幾個重點: • 衝突的本質與應對: 衝突無法避免,關鍵在於坦然接納與調整。 • 聆聽上帝的秘訣: 即使再忙碌焦慮,「安靜時間」是生命轉化的關鍵!教你如何有效安靜、聆聽聖靈聲音,不再困於自我掙扎。 • 「道成肉身」的實踐: 宣教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場「捨棄、謙卑與認同」的生命功課。 原來,道成肉身不是一場秀,是生命的放下!她以自身經歷為例,說明如何放下原生文化的優越感,欣賞並融入當地文化中「人比事重要」的價值觀,甚至參與當地人重視的家庭活動,以此表達愛與接納。 透過本集,您將獲得寶貴的實用建議,從自我中心到他者為重,將「道成肉身」的精神應用於日常人際關係,學習愛身邊不同世代與價值觀的人! [0:00] 衝突的本質:無法避免且形式多樣 [1:45] 跨文化衝突實例:女性主管與男權社會 [4:00] 跳脫自我中心視角:刻意安靜時間 [7:30] AI時代的靈性挑戰與團體安靜的益處 [9:00] 宣教士的「文化限制」與不同性格的融合 [11:30] 「道成肉身」3核心:捨棄、謙卑與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7-18
35:55

[神學輕鬆聊18] 傳福音不是順便!ft.宣教士Jessica

節目精華逐字稿 專業事奉與全心投入的宣教工作之間,有著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Jessica 分享她的親身經歷,當她從「順便傳福音」轉變為「以生命為代價」去傳福音時,她的眼光如何從表面需求(如醫療、學業成就)轉向看見人們靈魂深處的渴求。 她在跨文化環境中,如何面對並認識自己的軟弱,以及那些超乎想像的文化衝擊和誤解。從令人瞠目結舌的AA制餐費烏龍事件,到如何在高強度的人際互動中找到個人空間,她的故事充滿了真實與挑戰。您將聽到她如何學習放下第一時間的判斷與情緒,順服聖靈的引導,用愛而非要求或標準去回應他人…..。 這不僅是宣教士的故事,更是關於如何真正愛人、理解文化差異、並在掙扎中自我成長的深刻對話。無論您是否身處跨文化環境,本集都將帶給您全新的視角,幫助您在人際互動中,學習超越表面,看見更深層次的需要,並讓生命因愛而成長。 請務必收聽,透過 Jessica 毫無保留的分享,看見跨文化服事的挑戰、真實的人性掙扎,以及聖靈如何帶領人走向更深的愛與理解! [0:30] 專業事奉與宣教的「鴻溝」 [2:40] 核心轉變:從關注表面到生命深層的救贖與自由 [4:20] 跨文化誤解實例:關於AA制與請客文化差異 [6:00] 自我認識與個人界限:對「熱鬧」的忍受極限 [8:00] 放下第一時間感受:面對衝突時,如何學順服聖靈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官網】頻道理念+認識神學少女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7-11
33:54

[神學輕鬆聊17] 對宣教「美麗的誤會」ft.宣教士Jessica

節目精華逐字稿 本集邀請到宣教士Jessica,一位能讓聽眾眼睛發亮、感受到上帝真實的講者。Jessica目前以NGO身份,在海拔較高、少數民族的創啟地區服事! 我們用快問快答小遊戲,看看大家對宣教有什麼「美麗的誤會」,她也會探討不同生命階段(單身、家庭)在宣教工場的適應差異,尤其單身女性在傳統社會中可能遇到的文化衝擊,她更以自身「曠野期」的掙扎為例,鼓勵大家在事工低潮或結束時,反思上帝如何藉此幫助生命成長,並將焦點重新放回上帝國度的使命上。透過這集,您不僅會對宣教有更深的認識,也將對自己的信仰和生命有新的啟發! 時間標記: 01:50 – 服事上帝,更深自我認識 02:20 – 破解宣教「美麗誤會」 04:15 – 宣教士的真實生活 10:50 – 宣教呼召的試煉 15:50 – 宣教成功的定義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官網】頻道理念+認識神學少女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7-04
31:31

[重口味鑠金07] —小心安慰劑神學! ft.邱慕天、郭宇欣傳道

節目精華QA 你聽過牧師在講台上呼籲奉獻嗎?那些讓你感動、覺得合乎聖經,甚至提出「無效退費」保證的奉獻之道,真的是上帝的旨意,還是某種「安慰劑神學」? 本集將深入剖析這種新型態的奉獻教導。它看似美好,讓你感到被滿足,但背後可能隱藏著哪些你難以察覺的「毒性」! 從過去大家熟悉的「成功神學」到現在被討論的「安慰劑神學」,節目想探討信仰中的「交換」觀與真實的門徒訓練的差別,也會分享如何在物質與靈性之間找到健康的平衡。 別讓教會的奉獻教導,成了另一種不負責任的牧養! 跟著我們一起來「拆台」,分辨什麼是真藥,什麼只是短暫止痛的安慰劑! 這不只是一集拆解教會現象的節目,更是一場關於個人靈性成長與對神真實關係的深刻反思。 00:00介紹「安慰劑神學」:新型態奉獻教導與成功神學的比較 01:50「安慰劑效應」的屬靈應用 04:00信心觀:是「交換」還是「應許」? 06:00先做好人,再做基督徒 09:50三種神學模式的危害與真理的牧養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官網】頻道理念+認識神學少女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6-27
40:25

[重口味鑠金06] —為什麼教會財務不公開透明 ft.邱慕天、郭宇欣傳道

節目精華QA 抖出教會奉獻不能說的秘密!你的錢,真的「獻給神」了嗎? 💸 身為信徒,你是不是也曾對「奉獻」感到心情矛盾?一邊被鼓勵把錢奉獻給教會,一邊卻看到牧師穿名牌、用公款旅遊、甚至要求大家湊錢買名牌包給小組長?聖經裡的神,難道是用錢來換祝福的嗎? 有些教會的領袖,將信徒的「全人奉獻」與「十一奉獻」混為一談,我們將揭露教會財務不透明背後的「灰色地帶」與「試探」,從新加坡康希牧師的城市豐收教會、到韓國趙鏞基牧師的汝矣島純福音教會,看看真實世界的「財務背信罪」如何發生,以及台灣宗教團體法規的現況。 最重要的是,面對這些亂象,信徒到底能做什麼?別再當韭菜了!主持人與來賓將提供你最強的「盾牌」—— 教導你如何區分牧者養生、事工奉獻與全人奉獻,並鼓勵你勇敢「用腳投票」! ______ 重要觀念|如何劃分基督徒的奉獻? 1.束脩 (Congregational offering): 覺得在教會聚會有所得著,需要去回饋。這包括支持教會基本運作,讓傳道人不至於捱餓或財務危險、沒辦法養家。這與教會擴展無關,是信徒的基本虧欠。 2.事工的奉獻 (Ministry offering): 支持特定的聖工或事工計劃,例如宣教、植堂、出版、福音電影等。這需要有志向的人奉獻支持。這種奉獻應基於領袖能透過呼召與異象說服同道者,而不是強制要求。有時機構倒閉是因為異象沒有說服力或不符神心意。 3.全人奉獻 (Vocational offering): 把身體獻上當作活祭。這是奉獻的基礎,金錢十一奉獻已經包含在內。這面向包含時間、能力等,不僅限於錢。 ______ 下一集預告:小心安慰劑神學! 我們將探討奉獻與「成功神學」及「安慰劑神學」的綁定,究竟是怎麼回事? 節目時間軸 00:00 - 07:00 奉獻兩難:教會財務不透明 07:00 - 16:30 「屬靈權柄」與「自肥」亂象… 16:30 - 27:30 教會體制性問題:缺乏監督、長執會形同虛設… 27:30 - 36:00 財務背信案例:警示教會領導者的試探 36:00 - 45:20 「全人奉獻」非只金錢,勇敢「用腳投票」保護信仰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官網】頻道理念+認識神學少女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6-20
33:55

[重口味鑠金05] —為什麼老是不想奉獻 ft.邱慕天、郭宇欣傳道

節目重點QA 為什麼老是不想奉獻? 這個問題是不是讓你默默點頭?沒關係,你不是一個人! 這集我們請到兩位好朋友一起加入,三位「不想奉獻的人」齊聚一堂 (笑)! 我們超誠實開聊,為什麼奉獻這麼難?是因為覺得教會「太有錢了」想捐給更窮的宣教機構? 還是擔心奉獻不夠真心,怕上帝生氣? 有些時候,那些外表看來很「敬虔」、「受苦」的奉獻,裡面可能藏著被壓榨的事實!甚至有人直言:有些傳道人「躲」在教會裡侍奉,可能是因為在外面根本混不下去! (喂,這段聽完請自行判斷啊!) 金錢、教會、侍奉… 當這些敏感議題混在一起,該如何理清自己的「奉獻觀」?加入我們,一起來場關於奉獻的真心話大冒險,你會發現,那些關於錢的掙扎,其實是認識信仰、認識自己的重要過程! 重要觀念|如何劃分基督徒的奉獻? 1.束脩 (Congregational offering): 覺得在教會聚會有所得著,需要去回饋。這包括支持教會基本運作,讓傳道人不至於捱餓或財務危險、沒辦法養家。這與教會擴展無關,是信徒的基本虧欠。 2.事工的奉獻 (Ministry offering): 支持特定的聖工或事工計劃,例如宣教、植堂、出版、福音電影等。這需要有志向的人奉獻支持。這種奉獻應基於領袖能透過呼召與異象說服同道者,而不是強制要求。有時機構倒閉是因為異象沒有說服力或不符神心意。 3.全人奉獻 (Vocational offering): 把身體獻上當作活祭。這是奉獻的基礎,金錢十一奉獻已經包含在內。這面向包含時間、能力等,不僅限於錢。 00:00 節目引言:個人經驗:對十一奉獻的掙扎與困惑 08:30 從聖經探討十一奉獻的必要性,以及釐清混雜的奉獻觀念 13:35 分析三種主要奉獻類型 21:40 批判利用「奉獻」名義的各種方式 37:15 總結重點:信徒心情、文化壓榨、分辨 下一集預告:教會奉獻到底透不透明?別錯過更爆炸的後續討論!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官網】頻道理念+認識神學少女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6-13
29:32

[我為什麼不在教會] —歐洲教會青年困境03

節目精華QA 三集系列的最終章,繼續在巴塞隆納的深度對談,探索歐洲華人教會青年困境的出路。在前兩集剖析了世代文化衝突與教會形式主義問題後,本集直面更具挑戰性的議題:愛面子文化如何傷害青年成長?教會內的差別待遇與規條變更背後有何隱情?青少年的社交需求與身份認同為何常被忽視? 從教會禁止年輕人夜間聚會打桌遊,到針對不同家庭背景施行不同標準的婚禮政策,Holly和Lex分享了讓人心痛的真實案例。三人深入討論青少年大腦發展特性與信仰成長的關係,以及如何在雙文化背景中尋找適合自己的靈性成長路徑,最後以西班牙語禱告結束這段跨文化的信仰探索之旅。 無論你是處於文化邊緣的年輕信徒,還是關心下一代信仰傳承的教會領袖,這集節目都將帶給你深刻的反思與實用的洞見。面對世代鴻溝與文化衝突,如何在保持信仰核心的同時,創造更包容、更真實的信仰社群?透過這場坦誠對話,我們一起尋找愛與理解的突破口。 ⏱️ 節目時間軸 00:12 前兩集回顧與本集主題引言 01:50 探討華人教會的愛面子文化與青年困境 06:20 案例分析:年輕人打桌遊被禁及背後的文化衝突 10:30 青少年心理發展特性與人際關係需求 13:15 年輕人在教會中被拒絕或限制的感受與影響 17:45 教會標準不一致的問題:婚禮政策變更的案例 22:10 男女界線與服裝規定:保守文化與當地環境的衝突 27:50 年輕人在歐洲教會的身份認同與價值認可問題 29:30 出路討論:體驗不同文化教會、找到平衡點 33:50 西班牙語禱告與節目結束 推薦Holly和Lex的Podcast SHHH 不要说!CallaCalla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官網】頻道理念+認識神學少女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6-06
35:40

[我為什麼不在教會] —歐洲教會青年困境02

距離上集探討「歐洲青年困境」已一年有餘,本集神學少女Cindy特地飛至巴塞隆納,與華二代基督徒Holly和Lex深入探討歐洲華人教會的世代衝突與文化差異。三人在Holly的廚房中,關起門來坦誠分享那些「不能說」的話題 —— 從婚姻觀念差異、工作與家庭平衡、到教會內不一致的標準與文化適應困境。無論你是華人移民家庭的第二代,還是關心跨文化信仰傳承的教會同工,這集節目都將幫助你理解那些難以啟齒的衝突與掙扎,並思考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建立真實而有力的信仰。 為何第一代移民與在地成長的第二代價值觀如此衝突?華人面子文化如何影響青年的信仰成長?Holly坦言一年來她的信仰觀有了重大轉變,從「必須參加實體聚會」到學習在離開教會的日子裡重新定義自己與神的關係。三位對談者也分享了教會內「做表率」與「真實成長」的張力,以及在西式與華人文化夾縫中尋找信仰定位的掙扎。 推薦Holly和Lex的Podcast SHHH 不要说!CallaCalla ⏱️ 節目時間軸 00:14 跨時空節目介紹與兩位來賓《噓!不要說》podcast簡介 02:00 為何有些話題在華人教會不能談?移民二代的文化衝突 04:30 婚姻年齡與文化價值觀的衝突:華人與西班牙文化差異 07:00 第一代與第二代價值觀差異:生存壓力vs生活品質 11:30 信仰觀的轉變:從「必須去教會」到重新定義信仰 14:45 何謂真實的信仰?教會框架與個人靈性的張力 18:00 青年服事的疲憊與迷失: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的困境 22:20 缺乏牧養與過多條條框框:教會文化的矛盾 26:20 兩代之間的鴻溝:透明度與面子文化的衝突 30:00 結論與下集預告:如何面對這些困境,世代間有沒有出路?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官網】頻道理念+認識神學少女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5-30
33:20

[我為什麼不在教會] —歐洲教會青年困境01

重點摘錄QA 從西班牙信二代談起,雙文化的成長過程,帶給信仰什麼不同的挑戰? 在教會世代差異下,社青離開教會最常見的原因又是什麼? 年輕人想要什麼,又要如何突破現況的瓶頸!? 這集我邀請到在西班牙出生成長的一位姊妹,長期投入教會事工,透過我們輕鬆地隨性對談,試圖探索歐洲教會的瓶頸,以及未來青年事工的可能性,這是拋磚引玉的開始,歡迎更多歐洲華人弟兄姊妹投稿,分享您的看見與想法。 2023年我受邀蒙臉擔任荷風颺「青年力量」工作坊講員,有幸可與當地的歐洲華人年輕人接觸,有些交流!我把想傳達的概念,如:對教會的定義、對於離教者的眼光、對明日教會的負擔……,先轉換為能「創造經驗」的活動,希望從體驗中讓學員進入神學思考,也希望年輕人試著體會想離開的人,是真的碰到信心危機,這是在神眼中迷失的羊,如果教會只有定罪的眼光,就沒有體會上帝的心腸。 詳細的活動設計與概念都解析成長文,提供給有需要的朋友參考喔!閱讀帶領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官網】頻道理念+認識神學少女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5-23
43:50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