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火热的市场,普通投资者没空研究个股,只能刷财经新闻、盯大V分析,从宏观政策到公司财报,越看越乱。投资决策像待办清单一样,常常把人拖进焦虑。那么,基金公司里的“打工人”,就能获得投资高回报,少走弯路吗?在本期节目里,思思和老刘——两位基金公司市场部的职场打工人,也一样焦虑过、混乱过。但因为工作的关系,他们有机会向专业投资人取经,逐渐摸索出用框架减负的方法论,一边实践一边进阶。今天想和你一起聊聊:如何在不确定的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让投资回归理性,也回归生活。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老刘时间轴Part 1:基金公司的打工人,也会有困惑02:54 投资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验证认知、映射价值观的过程05:01 个人背景如何塑造投资方式与偏好10:53 为什么努力 ≠ 好回报?13:45 在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之间的摇摆Part 2:如何找到自我定位,避免随波逐流17:31 投资初期从模仿开始,逐步找到适合的方式23:04 牢记的负面清单,避免投资陷阱25:40 不同投资流派的要求与短板30:26 投资目标要与投资行为要匹配Part 3:可复制的投资实操方法论40:32 投资混乱期,如何梳理风险收益目标41:57 行动规则:设定止盈与止损基准线45:19 打开“省电模式”,减少无效关注46:44 不同人生阶段的精力分配出品:天弘基金制作:声动活泼商业合作延伸阅读:《最优解人生》,作者:比尔·帕金斯风险提示:节目音频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低利率是我们不可回避的命题。从金融学的视角看,利率是资本的价格标签。一方面你可能已经感受到,理财的收益正在持续走低,另一方面我们的房贷利率、借款利率也在下降。从经济学的角度,利率是经济的晴雨表。对于中国而言,经济转型期的阵痛、房地产的调整、老龄化的加剧...这些,都正在通过利率信号传递给每个家庭,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就业收入和所持有的资产价格。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低利率正在重塑社会的行为模式,高利率时代存钱躺平的逻辑失效,迫使人们改变着理财习惯。所以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天弘基金养老金投资部的王震霆老师,王老师做宏观研究出身,从业以来一直进行资产配置相关领域的研究,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会聊透三个核心,在低利率时代如何重塑我们的资产负债表?从社保基金到日本养老金,这些优等生究竟有哪些作业可以供我们抄?普通人该怎么样确定自己的风险中枢,进而用战略加上战术去应对低利率时代的挑战?我们马上开始。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天弘基金养老金投资部 王震霆Part 1:低利率时代来了吗?——揭开利率的本质与长期谜题02:00 利率是什么?资本回报的分成与风险补偿的博弈04:57 从人类历史尺度看,利率是在不断往下走的06:00 美欧日低利率的持续时间都不相同08:00 国内低利率环境会一致持续下去吗?Part 2:低利率下的资产负债表重构——负债减负与资产突围11:15 利率如何影响你的钱袋子?从央行政策到居民收益的传导链14:00 无风险高收益时代终结,资金被迫转向的新趋势17:40 高息债置换与债务优化指南19:00 资本收益缩水时代的劳动力价值凸显Part 3:资产配置破局指南——从社保基金案例到普通人实操26:29 战略与战术资产配置的核心逻辑38:30 从社保基金、日本养老金上学到的可复制的长期投资经验47:08 普通人如何做配置?——风险中枢确定与再平衡实操技巧49:30 低利率应对公式:负债优化+权益增配+战略坚守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话接上期,我们接着聊定投。定投,这个看似简单的投资工具,却能使出十八般武艺。有人想靠它从宽基的浮亏中翻身,有人想用它打理年末奖金,更有人想将其作为养老规划的核心武器。为何有人定投收益颇丰,有人却深陷泥潭?奖金这类大额资金,该如何融入定投节奏?面对房贷压力,是提前还贷还是坚持定投?长期养老定投,又该如何调整策略?这些问题,正是普通投资者在定投路上的常见困惑。这期我们依旧和来自深交所基金管理部的杨婕老师、韭圈儿APP的创始人北落的师门(韩老师)基于真实案例与实操经验,拆解定投在不同场景下的核心逻辑,告诉你如何让定投从 “简单动作” 变成 “高效理财工具”。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深交所基金管理部 杨婕韭圈儿APP创始人 北落的师门Part 1:定投与核心要素拆解01:20我的定投经历:2019 年定投获利,2021 年套牢,微笑曲线变滑梯02:03定投——打工人的第一桶金03:49定投能用来解套吗?07:25北落的定投解套经历08:42行业 vs 宽基:行业轮动快,宽基更适合定投09:50影响收益率因素:频次、金额、时间、产品Part 2 : 深入三大定投具体场景一、打工人定投10:30打工人定投要注意什么?止盈出来的钱怎么处理?14:10定投能实现财富自由吗?17:30年终奖该怎么加入定投计划?二、房贷人定投18:10 房贷与定投选择:优先定投,留足 6 月房贷钱,选宽基19:44标的选择原则:不因房贷目标改变,避免现金流错配三、养老人定投20:33 长期养老定投问题:十年以上目标的止盈与操作调整21:05养老定投策略:30 岁多投创业板,50 岁加稳健资产25:59年轻群体配置:高波动权益类占比可更高,长期收益或更佳Part 3:进阶策略与终极逻辑26:43胜率提升方法:大跌补仓、宽基 + 行业组合、简化止盈30:13止盈方式对比:目标收益率为主,估值法为辅32:12止盈份额选择:无优劣,看个人习惯,关键在执行36:35定投本质:如太极,坚持即能四两拨千斤,跑赢市场平均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定投非储蓄,不保证一定盈利,基于特定历史时期对指数的业绩模拟,不代表任何产品未来收益表现。
Hello,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个,让无数投资者又爱又恨,感觉熟悉但又充满困惑的话题——定投。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定投这个被银行机构说了十几年的策略,真的能帮我们普通人赚到钱吗?为什么很多人坚持定投好几年,打开账户一看,收益还是让人非常心塞?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了两位在定投方面给我们带来非常多启发的嘉宾。第一位嘉宾是来自深交所基金管理部的杨婕老师,杨老师身处市场一线,对于投资者行为、市场结构和定投的应用有着深刻的理解。第二位嘉宾是韭圈儿APP 的创始人北落的师门(韩老师),北落老师自己就有着十几年的实战定投经验,而且他跟我分享了非常接地气的止盈打法。希望今天我们聊天的内容能带给大家一些小小的启发。最后要补充一点,关于定投这个话题,我们拆成了上下两期,在今天这个上期当中,我们会一起聊一聊机构宣传的定投和我们实际定投的体感到底有哪些差别?问题出在哪?止盈这个定投里最关键的临门一脚到底该怎么踢?在下周的内容当中,我们会从更实操的角度聊一聊如何提高定投的收益率。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深交所基金管理部 杨婕嘉宾:韭圈儿APP创始人 北落的师门时间轴Part1:你可能需要一个机会——重新认识定投02:50 买房vs投资,体感差到底差在哪里?08:20 在A股定投真的是一个匹配的工具吗?09:57 北落分享自己的定投策略进阶之路13:21 定投的“小农模式”vs “捕猎模式15:30 机构聊定投的误区Part2:关于定投最重要的几个问题17:31 定投是理财而不是投资,此话怎讲?18:20 定投合理的收益预期是多少25:00 定投适合特定的需求而不是仅限于一群人38:49 定投收益vs一次性投资的收益Part3:关于「止盈」:会买是徒弟,会卖是师傅44:41 嘉宾们的“大道至简”止盈策略49:51 定投这个工具带来的胜率价值52:56 如何防止止盈卖飞52:57 定投中不应该做的事情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节目由天弘基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从排着长队的老铺黄金,到被拍出 108 万天价的泡泡玛特...一轮新消费浪潮下港股三姐妹打头阵,把消费的风吹向大江南北。当物质丰裕到一定程度,消费就成了身份认同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当经济的贝塔不再强势增长,一张几十块钱的卡牌,几百块钱的玩具,反而成了对抗生活虚无的精神刚需。不知道你在这一轮新消费的火爆当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消费者、投资者还是旁观者?「新消费」突破了传统消费的商业模式和估值模型,映射着代际更迭、心理需求与投资逻辑的深刻变革。但为何是港股三姐妹?为何新消费的赚钱效应更多集中在单只股票而非板块?对普通人而言,在如红利、科技、新消费等主题投资热点中,又如何过滤市场噪音、正确评估风险,构建稳健的投资组合?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特约主持文欣,与天弘基金基金经理沙川、前券商可选消费首席分析师Neko展开深度对谈,为以上问题提供关键思考框架,助你穿透现象,理解「新消费」浪潮下的机遇与挑战。聊天的人特邀主持:文欣嘉宾:天弘基金基金经理 沙川播客《远行者与碎冰匠》主播、前券商可选消费首席分析师 Neko(江东猫草)时间轴Part1:为什么「新消费」火了?02:35 最近一次「情绪价值拉满」的消费04:59 消费方式的转向:由向上社交到自我满足08:10 新消费之「新」体现在哪里?14:19 从投资角度看,二级市场火热带动社会关注17:48 资金层面和需求层面的「鲸落效应」Part2:泡泡玛特领跑「新消费」板块20:20 新消费=消费降级?22:30 泡泡玛特股价飞升的「天时、地利、人和」23:54 盲盒形象设计契合了bad feeling的小小释放25:16 叠加社交和时尚属性,Labubu出现「人传人」现象28:39 估算泡泡玛特市场空间,传统框架失效31:52 高层级需求驱动下的新消费,赚钱效应更多体现在单只股票36:56 用PEG估值模型看,当前投资新消费板块需谨慎40:10 回顾「日本失去的30年」,动漫、偶像IP大爆发Part3:「新消费」是一个长期趋势43:53 消费主力成长背景:经济高速发展+民族认同感强47:53 年轻人自我表达的长尾效应具有可持续性48:24 主动投资对普通人来说有难度,但个股案例值得学习51:59 对比红利和科技板块,看本轮新消费的上涨逻辑56:18 主题热点涌现,普通人如何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节目由天弘基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2025年5月,央行再次降准,多家国有大行及部分股份行同步下调存款利率,1年期定存首次跌破1%。与其在「存款缩水」的焦虑中反复内耗,不如换个思路,主动寻找不确定时代下低风险的「小机会」——套利。「套利」看似一个经济学术语,其实离普通人的生活并不远,可转债打新、存款利率差、多平台商品价差、消费满减攻略......在信息洪流中捕捉关键点、抓住信息差,认知与行动相互配合,就能玩好这场无限的寻宝游戏。这一期节目,我们再次邀请人间钱话的老朋友林荣华,一起聊聊什么是值得普通人长期实践的「套利」,我们见证过历史中哪些已然逝去的套利模式,又该如何抓住当下生活中储蓄、投资和消费场域的各类套利新机遇。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天弘基金策略分析师 林荣华时间轴Part1:为何需要关注「套利」的小机会?03:11 以历史的角度理解何为「套利」04:42 房地产牛市、自媒体发展、黄金大涨,「大机会」并非人人都能抓住07:15 对所谓时代大机会的捕捉,往往从注视「小机会」开始08:55 知而不行则不知,「看到+做到」才能真正抓住收益机会Part2:什么样的「套利」可以长期实践?10:43 「套利」的词源和经济学释义12:03 用一个公式说明什么是能长期实践的套利13:34 低风险套利的特征和实操案例:可转债打新及衍生投资策略17:29 生活场景中的低风险和无风险套利随处可见20:20 事件驱动型套利的特征和案例:并购重组、ST摘帽行情等21:52 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对套利「胜率」和「赔率」各有偏好24:27 从时间、空间和制度视角解析历史中的套利机会Part3:个人投资者如何在生活场景实现套利?27:23 储蓄场景:50万存款下,向高利率银行「存款搬家」28:57 投资场景-资产端:拓宽投资关注面、深耕某一领域、将认知化为行动37:51 投资场景-负债端:基于不同类型贷款利差的债务置换39:34 消费场景:在正确评估需求的前提下,关注平台价差、节庆满减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节目由天弘基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美联储降息的靴子迟迟未落,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大起大伏,经济与政治的博弈将宏观环境推向更难看清的格局。降息周期下,一面是跟随政策预期剧烈波动的股指走势,一面是仍旧强势坚挺的科技企业经营数据,普通人应该押注政策风向、还是坚守企业价值?又如何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中建立相对稳定的个人财富防御系统?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天弘基金国际业务部的严浩,解读美联储后续的降息节奏和关税战暂停的经济考量,以企业基本面和统计学数据双重视角,深入剖析——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理性配置」与「长期持有」为何仍是普通人投资的最优解。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天弘基金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 严浩时间轴Part1:近期美国宏观政策解读:降息&关税05:14 美联储本轮降息政策的核心逻辑:介于预防式降息和衰退式降息之中11:39 从风险性和必要性分析美联储6月的降息概率14:49 通胀预期与关税政策如何影响Q3的降息可能性17:55 鲍威尔为什么如此看重对公众的「预期管理」21:18 特朗普上任之后,美联储主席还能坚守独立吗23:15 关税战暂停,特朗普决策背后的经济性因素Part2:美股的投资策略是「长期持有」27:46 为什么普通人需要关注美联储动作和关税政策29:26 美股表现受益于降息周期和科技产业优势31:29 纳指4月跳水后迅速收复,美股持有人如何应对阶段性波动35:19 从企业竞争力的视角解读美股为何需「长期持有」38:08 从统计学角度比较不同持有期限的正收益概率41:19 对普通人来说,「高抛低收」的难度非常大45:58 与其随市场舆论摇摆,不如关注企业财报数据Part3:不确定性下的「人生防御支持系统」48:27 向巴菲特学习,不做造成本金永久性损失的事52:05 匹配未来预期,做好个人资产的风险等级份额划分54:51 用保险兜底,在短期不确定中捕捉长期的确定性机会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对指数根据特定历史时期进行模拟的业绩数据,不代表任何产品未来收益表现。
-本节目由天弘基金联合看理想圆桌出品-大家好呀,好久不见本期是一个特别节目,我们邀请了天弘基金基金经理胡彧和美食作家田螺姑娘,以及看理想圆桌的颠颠三人坐下聊天橡树资本联合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在美东时间4月4日接受彭博访谈中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是我职业生涯中,见过最大的一次环境转变。”他接着补充到,“对未来的可知性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低”。从贸易摩擦到关税升级,全球经济秩序正处于被巨力搅乱的阶段。当确定性变得稀缺,宏观叙事的裂隙投射到每个微观个体身上,“稳健”两字显得更加可贵。我们普通人的稳是什么——好好吃饭,好好生活今天,我们放松心情,加入三位朋友的聊天局一起聊聊普通人如何做生活和财务规划——才有可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靠近“稳稳的幸福”。本周在小红书搜索#好好生活稳学派可以参与更多话题讨论让我们从三餐四季聊到理财投资,来一场关于钱和生活的真心话00:05 在这个春天好好生活:春季时令美食建议09:11 从随性消费到实用主义:消费观念的转变19:19 如何平衡生活的多样性和稳定性24:17 关心生活和理财37:01 固收+资产的进化,是为了让普通人更好投入生活39:59 稳健投资与生活稳学派聊天的人串台主持:看理想圆桌 颠颠嘉宾:天弘基金混合资产部基金经理 胡彧美食作家田螺姑娘 陈宇慧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节目由天弘基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人们常说「智商」和「情商」,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财商」却是近几年才被广泛接受和讨论的。如果要给「财商」一个简单的定义,它是指我们在与金钱有关的选择中做出合理分析、得出正确决策的能力,在国际通用的「财商测试」中,消费、信用与债务管理、职业选择与收入、投资、财务规划、风险管理是财商评定的重要方面。已经长大的我们可能已经错过了「财商」的最佳培养期,不妨让我们将「财商」重养一遍——如何与金钱建立更健康的关系、如何更好地赚钱与花钱、如何通过职业与投资获取更多的收益,是成年人的必修课题。这一期节目,「人间钱话」串台「晨星投资说」,和主播晨晨、晨星中国研究总监Rachel、老朋友荣华一起,聊聊「财商」的评定标准,「金钱观」的养成故事、重养「财商」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构筑坚固的抗风险财务体系。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晨星中国研究总监 Rachel晨星投资说主播 晨晨天弘基金策略分析师 荣华时间轴Part1:如何评定自己的「财商」01:25 小时候的「压岁钱」都去哪儿了07:41 什么是「财商」?又应如何衡量13:35 掌握金融常识是培养财商的基础15:11 会赚钱≠高财商,兼顾生活更重要19:46 掌握「六大技能点」,为财商打分23:07 极限「收支平衡」也是一种高财商Part2:重养「财商」有哪些方法26:35 培养健康「金钱观」,从娃娃抓起30:05 攀比环境对成年后的「金钱观」影响很大33:11 给家有儿女的朋友一些财商培养建议35:43 从资产定价角度理解不同年龄的「长期主义」40:09 重养Tip 1:削减不必要开支、多元投资43:59 重养Tip 2:尽早找准个人「特色商业模式」45:08 重养Tip 3:年轻时体验「做生意」的经历Part3:构建抗风险的个人财务体系46:11 职业选择:经济下行,先求稳再开源47:32 投资建议1:分散风险,债基+红利+海外49:20 投资建议2:长期来看,关注A股+黄金51:53 现金流管理:调整工资上涨预期,做好风险储备53:32 债务管理:降低杠杆,谨慎负债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节目由天弘基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回顾刚刚过去的2024年,黄金一路高歌猛进,美国资产持续博得市场关注,海外配置热度渐高,A股市场由低温到高热再回稳,央行连续降息国内进入「低利率」时代,房地产政策陆续出台预企稳楼市,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多地发放「消费券」提振内需......时间已拨入2025年,当前我们处于经济周期和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的哪个阶段?多轮「政策组合拳」下,国内经济何时复苏?未来一年的股债市场将各有何表现?哪些策略需调整重塑,哪些行业又值得关注?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安排自己的资产配置才有可能最大化财产收益?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天弘基金客户服务部张婧和资深策略研究员黄子函,分别以客户服务一线视角和专业投资者的眼光,观察和总结2024年投资市场与宏观环境的「风起云涌」,对新年新形势做出研判,希望她们的回答能够对你未来一年的资产配置决策有所帮助。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天弘基金 客户服务部专家 张婧天弘基金 资深策略研究员 黄子函时间轴Part1:从客户服务一线视角复盘2024年投资图景03:34 十年一线客户服务专员的主要职责04:54 客户咨询内容的「不变」和「变」07:26 投资心态关键词:谨慎与乐观11:25 客户咨询量、恐慌指数与市场情绪15:09 投资行为趋势:资产配置多元化20:05 普通投资者的「2025年前进指南」Part2:用专业投资者的眼光展望2025年投资方向23:25 2024年度经济关键词:压力和探索28:23 从经济周期的视角看当前所处发展阶段30:54 「复苏」两大指标:资产价格+居民存款34:57 「通缩经济」怎样改变消费者行为?36:26 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的三个阶段40:15 对比日本经验,谈谈中国的预期表现42:23 股vs债,2025年怎么选?44:43 「杠铃策略」在新的一年还有效吗?47:39 哪些行业大方向值得关注?51:05 基金公司策略分析师的日常工作53:08 不同的行业如何进行比较与分析?59:20 宽基定投和行业择时,哪种适合普通人?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节目由天弘基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巴菲特很早就有个著名的论断:「积极管理型投资模式无法跑赢指数」,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无法「跑赢大盘」的迷思更是一直存在。为何「跑赢大盘」这么难?想要「跑赢大盘」,宽基、行业、策略哪种投资方式更有效?「宽基增强」、「Smart Beta」和「固收+」能帮助普通投资者获得更高的收益率吗?最近,A500相关基金产品密集发行,中证A500ETF成为2024年的「现象级」指数产品。交易火热的ETF相较股票和基金有哪些优势?新出现的中证A500指数编制规则有何特殊,与我们常说的沪深300又有何区别?普通投资者能够通过配置A500相关产品提高「跑赢大盘」的几率吗?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天弘基金基金经理陈瑶,为我们分享「跑赢大盘」的可能性投资策略与方式,帮我们近距离地认识和了解中证A500,一起探索普通人「跑赢大盘」的更优解。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天弘基金基金经理 陈瑶时间轴Part1:如何理解「跑赢大盘」03:26 「跑赢大盘」的目标是个伪命题吗?05:40 在A股,「跑赢大盘」也越来越难了吗?09:56 历代指数:上证综指&沪深30013:55 为什么A500指数更能代表大盘的真实情况?15:33 将行业结构纳入编制规则,有什么好处?Part2:普通人想「跑赢大盘」有哪些选择18:05 股票 vs 基金,哪种更易「跑赢大盘」?19:22 投资ETF的几点优势21:35 ETF更适合交易型还是配置型投资者?23:54 ETF的费率优势和交易涨跌停板特殊规则26:36 宽基、行业、策略、宽基增强,如何择时?29:54 「宽基增强」指数的成分股如何确定?32:18 「Smart Beta」策略在多长的区间内有效?33:37 在锚定Beta收益后,平抑风险也很重要Part3:A500指数 vs 沪深300指数35:57 两类指数代表不同的市场风格,哪种更有优势?38:42 对比过去十年表现:A500小幅跑输、大幅跑赢40:38 A500指数相关产品更适合哪类投资者?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过去5个完整年度中证A500(000510.CSI)年度收益率为(2023)-11.42%、(2022)-22.56%、(2021)0.61%、(2020)1.83%、(2019)0.37%;过去5个完整年度沪深300(000300.SH)年度收益率为(2023)-11.38%、(2022)-21.64%、(2021)-5.2%、(2020)1.91%、(2019)0.37%。
-本节目由天弘基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11月6日,美国大选结果落幕,特朗普提前宣布当选美国第47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非连续连任的总统。四年后重回白宫,特朗普动用了哪些赢取民心的「杀手锏」?这些政策组合中哪些将会率先落地?哪些又将会对中国产生影响?在全面梳理特朗普的政策出发点、目标与内容后,我们发现了特朗普在政治领导中的商人思维,假如用「川普赚钱学」的角度去看待美国未来的经济走向,特朗普的许多行为和主张都变得清晰、合理起来。而普通投资者更关心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应对特朗普上台带来的全球经济局势变化,进而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结构呢?这一期节目,我们再度邀请天弘基金国际业务部的杨恋令,从「川普赚钱学」这一新思路出发,详细解读美元、美股、美债、黄金、A股等全球资产的未来走势,为我们的全球资产配置的调整优化提供可参考的解法。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天弘基金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 杨恋令时间轴Part1:如何用「川普赚钱学」理解美国02:16 四年后重返白宫,特朗普是如何做到的06:45 为什么前期民调与选举结果有较大偏差08:25 内阁人事任命速度加快有助于新政推进11:19 「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下的政策逻辑19:55 美国总统政策的行政令模式和立法模式21:38 以产业政策为核心,民众满意度为优先22:44 「川普赚钱学」,解读新政的一个角度26:11 特朗普上台会影响美联储降息的节奏吗Part2:美元、美股、美债未来走势预期28:28 美元:汇率是国家经济实力预期的对比30:43 美股:放松监管+提振经济,基本面向好32:00 总统上任并非影响美股走势的重要因素34:14 投资美股避免短线交易,支持长期持有35:58 川普任期内,美股三大指数哪只更受益41:03 成立「政府效率部」,如何帮川普省钱43:51 美债:通胀+汇率风险,上行空间有限46:41 配置建议:稳健配国内,风险配海外Part3:美国大选如何影响近期大热资产47:51 黄金:川普执政改变金价大涨的两大逻辑52:25 A股:适当关注美国对外政策及国内的应对56:34 全球资产三大梯队的划分和配置比例建议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节目由天弘基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买房」是当代年轻人特别关心也特别不想关心的话题。一方面,我们很想在大城市找到稳定的居所,扎下根来;另一方面,高企的房价也成为一种隐性的压力,每个人都不想当「房奴」。就在近两年,房价开始止涨下跌,但年轻人的买房意愿似乎并没有明显回升。不过,有人可以站在楼市外观望,有人却不得不跑步入场。当面临小孩上学、准备婚房等现实问题,买房这件事又应如何考量?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人间钱话的老朋友刘老师和荣华,共同探讨:房价到底到底了吗?除房价外,不同类别的购房人群应分别关注哪些决策因素?如果将房产对标股票,我们还能得出什么房产交易新思路?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刘老师,荣华时间轴Part1:房价的「跌跌不休」稳住了吗02:48 未来走势不确定,为何仍要聊房价?04:45 经验性周期长度,给我们哪些启示?08:04 供给端:政府干预,存量开始消化11:28 需求端:新政出台,刚需人群入场14:01 「止跌回稳」是个漫长的区间16:31 类比A股,存在房产的估值指标吗?Part2:不同人群如何「看房」19:46 什么是「房产刚需人群」?20:52 从房子的三大属性出发判断购房需求22:20 群像一:房地产市场外旁观的年轻人25:12 群像二:无议价权的学区房刚需人群28:16 群像三:在缓冲期可观望的刚需人群32:28 地段、楼盘、新旧、大小,如何合理决策?Part3:用投资视角看待「买房」40:47 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房产的流动性44:40 参考A股技术分析,关注密集成交价49:17 房贷加权成本 VS 投资收益率50:56 以房贷博投资收益的实际风险53:30 不明朗的未来,平滑风险、谨慎决策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节目由天弘基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9月24日开始,A股走出一波急涨行情,上证指数直冲3500点,一周内A股市值即实现十万亿级别的猛烈增长,人人都想搭上这趟「财富列车」,「A股」成为贯穿整个国庆假期的热词。然而,国庆后首个交易日涨停开盘后,普涨行情利落结束,大盘再次进入震荡期,市场分化、缩量明显。牛市就此结束了吗?后续A股走出慢牛行情的可能性有多大?投资者应以怎样的心态和策略应对牛市?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到财经大V揭幕者,将本轮牛市以10月8日为界分为两个阶段,详解急涨行情政策面和技术面的原因与相关事件,展开对市场后期走势的分析与预测,并为普通投资者奉上一份「震荡牛市生存指南」。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财经大V 揭幕者时间轴Part1:第一阶段:急速疯涨行情详解03:55 0924-1017 A股行情快速回顾05:36 「无限子弹」:什么是「互换便利工具」10:48 活久见的「上交所宕机」点燃市场情绪13:19 量价齐升,券商、银行、房产各在忙什么18:18 行情转换日的技术面与资金面分析20:49 总结:行业普涨、情绪高昂、资金分化Part2:第二阶段:这轮牛市结束了吗21:54 A股的牛市会越来越短吗?23:34 进入震荡调整期,会跌回3000点吗?25:23 行情分化的政策面与市场面原因28:20 普涨行情结束,还有哪些行业机会?Part3:给普通投资者的「牛市生存指南」31:12 闲钱投资:明确闲钱标准与长期持有期间35:32 拒绝杠杆:警惕人情杠杆,避免盲信荐股38:55 切忌追涨:平衡资金,不要倒金字塔加仓40:36 识别调/减仓信号:情绪/技术面/估值/政策43:29 关注后续宏观数据、新手少投资多观望46:08 资产配置:权益留出交易盘、固收耐心持有48:58 学习各类资产投资策略,持续更新配置池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
-本节目由天弘基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每一个「城市打工仔」都有一颗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然而高房价、高消费之下,还有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生活的可能吗?假如人生也有「资产负债表」,美好生活就意味着个人「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将城市生活要素和消费投资决策拆解进「股本」、「留存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方法,如何帮我们在大城市找到低本高质的生活方式呢?这一期节目,我们又一次邀请人间钱话的老朋友林荣华,以资产负债表的新视角,重新审视买房时机、日常消费和个人成长等话题。不妨来听听看——选择留在大城市的我们,怎样构建物质精神双满足的美好生活。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天弘基金策略分析师 林荣华时间轴引子:留在大城市,留下了什么?02:17 质疑北京?理解北京,留在北京04:12 选择某座城市,就是选择某种生活方式06:19 假如用「资产负债表」的思路打开人生Part1:股本=本金+人力资本08:24 保卫本金:打破大额支出的执念09:29 从财务角度计算理性的买房时机14:26 人力资本:公允定价+慎重创业15:55 利用城市公共资源提升个人价值Part2:留存收益=收入-支出19:42 城市更易获取投资收益的信息源20:43 比起投资,抓稳主营业务更重要21:55 识别消费主义下膨胀的符号价值23:52 三个tips:月薪、时薪、反向视角26:30 区分真实需求与跟风/攀比的压力28:11 城市生活的流动资产明细项拆分Part3:其他综合收益=物质之外的精神体验31:33 损失:压力与孤独、天气与美食33:52 收益1:「风险分散」式的多元生活35:14 收益2:找到个人价值的「稳态区间」38:45 收益3:文化包容、人群多样、同频对话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节目由天弘基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今年9月,「美联储」成为各大财经媒体争相报道的热词,对于降息预期的讨论更是绵延整年。当地时间9月18日,美联储正式宣布降息50个基点,这场「蝶翅的翕动」将会在全球经济中卷起怎样的「惊涛骇浪」?金融的本质是逐利,货币如流水般在各国资本市场间流通来去。如果说美联储加息是在向美国的资产池蓄水、收割他国的金币,那降息就是一次面向世界的大放水,货币会流向何方?国内经济将受到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应如何抓住这次「流动性释放」的机遇?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天弘基金国际业务部的杨恋令,从美联储的政策转向,聊到降息将带来的全球经济动荡;从其后各国资本市场的走向,论及我们资产配置优化的方向。降息已至,别错过这堂「美联储降息」的必修课!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天弘基金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 杨恋令时间轴Part1:加息又降息,美联储是如何决策的?03:28 美联储的两大KPI:就业+通胀07:34 政策独立性:总统能在美联储安插自己人吗?12:18 调控经济的两种方式:利率工具与数量工具14:46 什么是政策利率?它的KPI可量化吗?17:37 美联储就像流动性的看门人,降息放水,利好全球19:23 各国的「去美元化」趋势,还真不是美联储的锅Part2:美联储降息,全球资本市场怎么变?22:39 美股:经济软着陆+货币政策宽松=美股上涨26:37 美债:理论上可收获高资本利得,但需跑在预期前面29:04 美元:汇率是政府行为的隐性KPI33:02 海外市场-越南:制造业升级+出口走宽36:12 海外市场-印度:服务业为主+劳动力受限39:39 人民币涨跌:汇率的本质是两国经济强弱的反映43:36 A股:全球资金流入+中国经济企稳=A股走强46:01 黄金:经济衰退预期+通胀环境担忧=金价走高Part3:降息已至,怎样优化资产配置?49:49 想获取美联储政策动向,我们推荐这些信息渠道53:53 联储降息已是板上钉钉,更应关注周期降息幅度55:24 政策宽松利好风险资产,风险分散同样不可忽视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主要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的基金,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外,还将面临汇率风险、境外证券市场风险等特殊投资风险。
-本节目由天弘基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谁不曾dream过提前退休,靠着存款收息快乐躺平?然而当利率越来越低,不论手握多少钱似乎都填不满内心名为「不安全感」的空洞。今年7月底,随着六大行定期存款挂牌利率正式进入1%时代,存款焦虑从「增值恐慌」变为「保值担忧」。利率下行、通胀上行,普通人如何打赢这场「存款保卫战」?这一期节目,我们再次邀请了人间钱话的老朋友林荣华,一起聊聊存款贬值这件事儿,揭秘存款焦虑背后的原因,回顾过去三十年利率之变,讨论低利率时代下攒钱人的3条出路。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天弘基金策略分析师 林荣华时间轴Part1:如此生活30年,直到收益大厦崩塌02:14 同辈存款压力,是「比」出来的04:48 想以具体打败焦虑,一些个“被平均”的数据07:52 万物皆周期,小周期中周期大周期09:59 存款焦虑背后,是生活不确定性的暗流涌动Part2:利率为什么变,以后还要怎么变?12:28 什么是利率?利率低了,然后呢?14:32 10%时代,未必就能躺平数钱17:15 6%时代,余额宝独领风骚,货基大放异彩21:05 3%时代,大额存单、港股打新、国债逆回购消失之谜27:39 1%时代,做负债端的主动管理者33:20 多轮降息未解经济疲态,财政政策发力或是解法Part3:利率越来越低,攒钱人出路何在?37:20 日本低利率叠加高负债,外汇政策利好出海41:45 攒钱出路一:收益升级,投资债基48:02 攒钱出路二:勤能补拙,信息为王49:31 攒钱出路三:锁定利率,降低杠杆55:42 投资的锚点消失了,但人生体验的可能性仍旧无限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节目由天弘基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黄金价格再创历史新高,曾经的「鸡肋资产」摇身变为今日的「明星产品」。回顾黄金这场翻身仗:2024年3-4月,金价强势走高,收获了一大波市场关注,然而其后持续3个月的震荡行情又让这场「淘金热」陷入重重迷雾。8月16日,金价突破2500美元/盎司大关,是高歌猛进的信号,还是悬崖勒马的前奏?央行购金、美联储降息预期、美国总统大选、地缘冲突、黄金供需与市场交易,影响因素如此纷乱,我们如何锚定指引金价的「金手指」?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天弘基金管理黄金产品的基金经理沙川,为我们重述黄金历史,解析国际政治与经济格局,寻找金价变动的短期与长期锚点,明确黄金在资产配置中的定位,与大家一起拨云见日,速通黄金投资。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天弘基金黄金ETF基金经理 沙川时间轴Part1:解密金价变动的魔法02:28 「黄金热」大半年,基金经理怎么买黄金?08:16 2018年以来,金价「过山车」大盘点图1: 1927年-至今黄金几轮大走势分析12:06 为何金价突破供需制约,跟随美联储动作?15:49 金价美债同向走高,传统定价模型失效?图2: 美债收益率和黄金走势关系19:52 货币的发展过程暗藏金价变动的根本原因图3: 1816-2022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Part2:立足全球市场,寻找金价安全垫28:50 全球去美元化,跟着央妈买黄金靠谱吗?33:47 特朗普当选是黄金投资的利好还是利空?36:29 美联储降息冲击金价?影响可能没那么大Part3:黄金投资机遇何在39:13 「淘金」逻辑很简单,难在丢掉投机心态46:17 实物黄金vs黄金ETF,个人投资者怎么选?49:10 对冲风险,投资组合需要黄金但谨慎重仓53:40 认识上海金ETF,完成你的「黄金+」配置57:39 彩蛋:黄金的诞生与宇宙大爆炸黄金知识库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节目由天弘基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8月5日,美股周一开盘暴跌,科技股首当其冲,盘中国内纳指ETF最大跌幅-9.6%。随后,亚太与欧洲主要股指全线大跌,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对“美国经济衰退”“全球性股灾”的猜测不绝于耳。然而,8月7日,美股即收复失地、全线反弹,从“黑色星期一”到“最短衰退周期”,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股市大跌的信号?美股表现与美国经济有怎样的对应关系?本轮AI行情与历史上的“互联网泡沫”有何相似与不同?美股还有投资与配置价值吗?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天弘基金国际业务部的陈桥,从8月5日的大跌开始,以点破面,带领我们快速看懂美股行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走势,明晰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与长期趋势,存储个体面对不确定事件的应对能力,总结经验、化危为机。PS:人间钱话第二季正式启动,本期开始双周更新,请听友们继续与我们一起,用投资视角解读世界。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天弘基金国际业务部 陈桥时间轴Part 1:股市风云01:37 8月5日美股大跌行情快速回顾02:31 美股的暴跌与熔断之三次“历史回眸”03:59 从股市“黑一”到购物“黑五”,恐慌混乱暗藏机遇Part 2:“薛定谔的衰退”07:54 非农数据走弱,等于给美国衰退下了咒语?12:27 美联储降息落地,美股必跌无疑?17:13 巴菲特腰斩苹果股份,聪明人率先退场?22:23 科技巨头财报数据不及预期,AI也有泡沫了?Part 3:美股投资建议36:17 从Vix指数看短期美股的投资环境38:19 从经济基本面与科技实力看美股长期趋势40:52 从底特律城市发展看支柱产业兴衰变化本期深度话题: 美股大跌背后:从历史数据到市场预期,分析美股暴跌的深层原因。 美联储的角色:探讨降息对经济和股市的双重影响。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从苹果减持看股神的市场预判与策略调整。 AI投资热潮:对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分析AI行业的发展前景。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节目由天弘基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很多基民朋友肯定一直在关注纳斯达克100、标普500这样的的海外基金,相信如果你早已上车,收益会非常可观。在这样一路上涨的牛市里,很多朋友都在纠结,继续加仓担心高点上车,卖出又担心无法享受上涨红利。这一期节目,我们就请来了天弘基金国际业务基金经理胡超,请他来分享一下对海外基金市场的看法。把视野打开,我们将不止关注美股,还会盘点港股、越南、日本等其他市场,分享海外基金的投资框架与认知,欢迎和我们互动你对海外市场的想法。本期节目是人间钱话第一季的最后一期,我们下一季再见。聊天的人主持:思思嘉宾:胡超,天弘基金国际业务基金经理时间轴Part1 海外投资观02:51 我们的2023年海外基金收益体验05:27 现在关注海外市场合适吗?09:42 投资海外,我该用怎样的心态?12:58 以美股为例,一直受质疑,一直在上涨Part2 海外资产配置策略14:32 QDII和跨境ETF基金的事儿20:46 我的个人组合里,该投多少比例的海外产品?24:45 超总会怎么构建自己的海外基金组合?Part3 海外市场大盘点30:45 美股 | 当前市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31:32 美股 | 当前投资风险是什么?36:22 美股 | 选标普还是纳斯达克?38:23 越南 | 实地调研之旅43:18 越南 | 为什么越南能复刻30年前的中国44:54 越南 | 为什么看好越南的金融板块52:11 印度 | 为什么印度市场潜力巨大55:36 印度 | 印度市场的估值57:29 日本 | 日本股市的涨幅能持续吗?58:32 日本 | 日本市场的发展潜力63:50 港股 | 当前可能适合交易型投资者65:39 港股 | 2024港股市场机会风险提示:音频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承诺和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