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松露书局》,这期看一本轻科幻《人生复本》。如果这个周末闲来无事,建议在收听节目之前翻开这本书,字数不多,几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作者布莱克·克劳奇,美国作家,78年生,写过很多科幻题材的畅销作品。他的作品影视感很强,因此不意外,《人生复本》也有改编美剧,我们在这次聊天中提到了两者的对比,总结:电视剧比作品更胜一筹。故事梗概:在薛定谔的猫基础之上,主人公之一贾森2号花了前半辈子的心血,研究出了一个箱体,可以实现宏观层面的意识叠加态因此让平行宇宙之间的穿梭成为可能。贾森2号科研成功后,穿越到了贾森1号所在的世界,试图取代他,去过另一种”没有科学成就但家庭美满“的生活,以简单粗暴且无情残忍地方式将贾森1号带到自己的世界。这一次身份交换无疑将引发宇宙大混乱……至于如何混乱,还是要自己读了才知道。节目里彻底剧透了,介意的朋友千万别听!如果不是很在意一些逻辑bug,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好玩的故事来读!如果你已经发现了什么bug,欢迎一起来吐槽!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本期我们读韩国作家黄皙暎的《日暮时分》。作家黄皙暎,被誉为“韩国文坛太史公”,一生历经战争、流亡、坐牢,却用冷峻而慈悲的笔触,将个人的伤痛升华为东亚共同的集体记忆。《日暮时分》是一部缠绕着两代人命运与时代伤痕的杰作。小说通过建筑师朴敏宇和年轻剧作家郑友姬的双线叙事,揭开了韩国现代化洪流中个体命运的裂痕:朴敏宇从贫民区跃升为精英,却沦为精神上的“空心人”;而车顺雅、金敏宇、宰明大哥等角色,则像被推土机碾过的旧街巷,成为“发展”背后的牺牲品。分享一些我们聊到的对照组朴敏宇 vs 车顺雅:一代人的命运分岔路朴敏宇 vs 金敏宇:两代“空心人”的不同终结朴敏宇 vs 金基荣:“空心人”与“理想主义者”的镜像郑友姬 vs 金基荣:两代“理想主义者”的成功与落魄宰明大哥与故土家园的消逝你们怎么看郑友姬与朴敏宇的“相逢”?她为什么决定“不见”他?
“写作,是为我的人民报仇。” ——安妮·埃尔诺欢迎收听这一期《松露书局》,我们聊安妮·埃尔诺的《一个女人的故事》和《事件》(从1:03:24开始)。安妮·埃尔诺,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平民作家”的标杆。1940年生于诺曼底杂货店家庭,父母挣扎于温饱线,却倾尽所有助她跨越阶层,她开创“无人称自传”:将个人苦难升华为集体记忆,被誉为“法国社会变迁的活标本”。这次我们看了两本,因为这两本都是中篇,很短,但是看的过程中能极容易代入进角色,理解她《一个女人的故事》中所描述的与母亲关系的变化,对母亲离世的悲恸,在《事件》中与她一起紧张地寻找地下堕胎医生“天使妈妈”,震惊于女性漫长的堕胎权抗争史。她的写作是个人记忆,当然也是政治宣言。诺奖颁奖词盛赞其“以勇气揭示集体压抑的根源”。她的文字是照向幽暗的镜子,让我们看见自己,更看见彼此。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这一期我们聊埃丽卡·法特兰的《中亚行纪》,这次因为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栗子——她2024年完成了中亚自驾(不含土库曼斯坦)——我们的主线会围绕栗子的见闻,结合书里面我们感受到的风土人情,了解到的新信息,一起来再次探索这片似乎总是被遗忘的土地。我们的“游历”顺序是1:15塔吉克斯坦��,24:20乌兹别克斯坦��,42:24哈萨克斯坦��,59:30吉尔吉斯斯坦��,1:12:25土库曼斯坦��。栗子小红书账号:栗子有点懒感谢场地:Amigos Coffee 阿米构思咖啡(成都)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这一期我们聊聊刘子超《失落的卫星》,总的来说,看完是失望、难受、窝火甚至是感到恶心的。它的确是一本打开中亚的钥匙,但一打开发现里面全是男人,于是我们退了出来。我们看到的是一名带着优越感的精英男性,他的ego,他对异域文化的自我投射,他对女性的凝视与揣度,故事中刻意的灰调不像是为了展示一种生活,而像是为了成就他的作品。真没想到这部作品耗时九年,也没想到豆瓣评分居然上了8……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这一期我们聊吉井忍的《东京八平米》和《格外的活法》。我们居住的周边配套设施或许和东京有差异,很难实现一个人的八平米,但我们也在人生不同阶段体验过“蜗居”的合租生活,生活的空间很狭小,但外面的世界反而变大了。我们在轻减物欲的同时,收获了与世界真实的连接。这并没有什么不好。脱离主流对大房子,对体面工作与完整婚姻的单一渴求,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活着,我们想遵从自己真实的感受;与世界共存,与人类并肩,我们不想停止表达。本期前半部分聊《东京八平米》38:50 之后开始聊《格外的活法》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这一期我们聊《她来自马里乌波尔》。这本家族自传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东欧地狱。马里乌波尔作为乌克兰战略重镇,历经俄国内战、斯大林主义恐怖、纳粹入侵、强制劳工掠夺,普通人在历史夹缝中如蝼蚁般求生。作者娜塔莎·沃丁凭借母亲遗留的碎片信息,踏上寻根之旅。通过互联网与档案挖掘,她拼凑出乌克兰家族在斯大林大清洗与纳粹统治下的悲惨遭遇:父亲死于古拉格,母亲沦为强制劳工,最终在德国难民营绝望自杀。我们会聊到作者的寻亲动机,我们对故乡的理解与情感,对战争的反思,以及战争中女性的苦难与创伤的代际传递。请允许我在此再介绍一下纳粹德国的“东方劳工”-Ostarbeiter。1. 大规模掳掠计划: 随着纳粹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后陷入人力短缺困境,纳粹政权制定了系统性计划,大规模强制征用和绑架苏联占领区(主要是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西部)的平民作为劳动力,即“东方劳工”。2. 规模与对象: 据估计,约有 300万至500万男女平民被强行运往德国及其占领区。他们大多是15-35岁的年轻人,包括大量学生、农民、工人,许多人是在街头、家中或工作场所被突然围捕带走。3. 种族等级制度下的奴工: 在纳粹的种族意识形态中,斯拉夫人(尤其是苏联人)被视为“劣等民族”。因此,“东方劳工”处于德国强制劳工体系的最底层,地位低于来自西欧的劳工。他们被强制佩戴醒目的“OST”(东方)标识(通常缝在衣服上)。4. 非人化待遇:恶劣生存条件: 被囚禁在简陋的集中营式营房,缺乏基本卫生设施、保暖衣物和足够的食物(配给量远低于德国工人和西欧劳工)。超强度劳动: 被迫在军工厂、矿山、农场、建筑工地等从事最危险、最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作时间极长。残酷管制: 遭受监工、党卫军和盖世太保的严密监视、体罚、虐待和侮辱。逃跑会面临严厉惩罚甚至处决。医疗匮乏: 基本得不到像样的医疗照顾,疾病(如肺结核)和工伤死亡率极高。性剥削: 许多女性劳工遭受强奸和性虐待。5. 高死亡率: 由于饥饿、疾病、过度劳累、恶劣环境和直接暴力,东方劳工的死亡率极高。据估计,每三个东方劳工中就有一人丧生。6. 战后困境与沉默:“污名化”: 战后,许多返回苏联的东方劳工被本国当局怀疑“通敌”或“背叛”,遭到审查、歧视甚至送入劳改营(古拉格)。这导致幸存者及其家属长期噤声。赔偿缺失: 与某些其他纳粹受害者群体相比,“东方劳工”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德国政府和社会严重忽视,其苦难未得到充分承认和赔偿。历史遗忘: 冷战格局和东西方的隔阂,使得这段涉及数百万人的悲惨历史在西方公众意识中长期被边缘化。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这是第一期视频版的音频(顺便换个头像吧!很轻松的一次聊天,我们分享了最近爱看或者正在看的书。00:04 椰椰:《今天我想要什么》7:49 小向:《要命还是要灵魂》19:38 nova:《记忆旅行者》29:25 小李:《活山》36:28 Zoey:《臣服实验》1:03:14 浴巾:《全球通史》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这一期我们聊《额尔古纳河右岸》,分享我们印象深刻的角色与故事情节。本期嘉宾:浴巾/小向/小郝/田主人公原型:玛丽亚·索(1921-2022)鄂温克族使鹿部落最后一任酋长。作者:迟子建,1964年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该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故事梗概: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鄂温克族与萨满教:鄂温克族虔诚地相信万物皆是神,对生灵尤其是树木和驯鹿“玛鲁王”怀着崇高的敬畏;每个部落又都会诞生一个有着超常能力的萨满,通过萨满跳神可以驱赶病魔,而这种治病方式的代价却是一命换一命。萨满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萨满教的内容有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认为宇宙万物、人世祸福皆由鬼神主宰,神灵赐福,鬼魔布祸;萨满神为保护族人,特在氏族内选派自己的代理人和化身——萨满,并赋予其特殊品格和通神,为本族消灾求福。时间码:4:20 迟子建11:48「长情」尼都萨满 - “我”的大伯,乌力勒的族长20:27「暴戾」依芙琳 - “我”的姑姑,歪鼻子,与丈夫不睦25:51「献祭」妮浩 - “我”弟弟鲁尼的妻子,萨满32:34「教育」 依莲娜 - “我”女儿达吉亚娜的女儿,氏族第一个大学生44:30「清澈」安草尔 - “我”儿子安道尔的儿子48:11「跌宕」伊万 - “我”伯祖父伊万额格都亚耶的儿子57:15 萨满与巫医背景音乐:Gengis - Polo & Pan封面:玛丽亚·索 顾桃 图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这一期聊一聊《鱼不存在》。是传记、回忆录和科学冒险的奇妙结合,也是一则温暖人心的寓言,讲述了如何在一个混乱永远盛行的世界里坚持下去。作者露露·米勒(Lulu Miller)是美国作家、艺术家和科学记者,以广播节目制作和科学写作闻名。本期嘉宾:山川/Eli/小李/浴巾/椰椰/田/小吴故事主角:大卫·斯塔尔·乔丹(David Star Jordan,1851.1.19-1931.9.19),斯坦福大学建校校长,鱼类分类学家。一个执着于给自然世界带来秩序的人——他发现了当时人类已知鱼类的近五分之一。优生学(人种改良学)拥趸,认为人类与牛一样服从同样的筛选机制。他是一名反战人士,不是厌恶战争本身,而是认为战死的都是优秀人类,因此有损基因库的优化。但他发现的隐藏生命蓝图越多,宇宙似乎就越想阻止他。他收藏的标本毁于闪电、大火,最终被1906年旧金山地震摧毁——那场地震让近千个装着鱼标本的易碎玻璃罐坠落在地。刹那间,他毕生的收藏毁于一旦。其他人可能已经放弃,屈服于绝望。但是乔丹检查了脚下的残骸,找到了他辨认出的第一条鱼,并开始自信地重建他的收藏——他用一根缝衣针将标签缝在鱼身上。当世界陷入混乱,他用一根针来重建秩序。乔丹是美国博物学家、地质学家路易斯·阿加西斯(Louis Agassiz,1807.5.28-1873.12.14)的追随者,尤其是在分类学的道路上。阿加西斯的人种多元论因支持种族主义而受到批判。节目中多次聊到的一个概念是积极错觉(positive illusion,心理学术语),指当自我由于消极的信息而使自尊心面临威胁时,用自我概念的理想、夸大对可控性的感知和不现实的乐观等作为缓冲器,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并以不现实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夸大、个人控制的知觉和不现实的乐观主义为其表现形式。背景音乐:Elisa’s Theme - Alexandre Desplat封面图:幼年的比目鱼 摄影师张帆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这一期分享的是《步履不停》,是枝裕和电影原著小说。本期嘉宾:浴巾/小向/小郝/椰椰/李想/小吴已经是夏末的季节了,院子里的百日红开得璀璨,黄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飞舞着。横山良多与妻儿一同返回位于湘南海边的老家。久违的横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纯平的忌日才会团聚。在沁凉的麦茶、红透的西瓜、母亲绝手的好料理炸玉米天妇罗,加上外卖的*寿司和鳗鱼饭之间,闲散地度过看似平凡的一天。然而他们细细分享品尝着的,却是欢笑背后隐隐的哀伤,小心翼翼的对话又忍不住的争执中,不经意触动的回忆以及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说出口的秘密……时间码:0:44 人物介绍11:03 这个家有爱吗?-聊聊父母之间,父母与三个孩子之间,兄妹之间的感情。-良多是不知道如何表达爱,还是被辜负成为常态便不再、不敢表达爱?-被父母辜负,令父母失望,如此恶性循环,皆是因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吗?-谁会成为那个被偏爱的孩子?最大的还是最小的,男孩还是女孩,最优秀的还是最乖的,还是最会索取爱的?-再聊是枝裕和故事里的父亲角色。40:15 多子女家庭关系以及养老分工 独生子女以后面临的巨大压力-分享我们身边的例子,聊聊规则性养老,伦理性养老,情感性养老。-儿子的养老义务转移给儿媳。-独生子女处于夹心层时候的压力,尤其是女性。-最后时刻,谁来拔管?-无子女老人的养老及善终问题。-死亡教育。1:05:02 再聊故事里的女性角色-回家我们为什么常说回妈妈家?-妈妈插花。-院子里的百日红。-祭祖仪式。1:26:57 希望人生路上那些来不及 我们能早点鼓起勇气 在来得及的时候 做到更好背景音乐:《步履不停》电影原声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这一期我们读一本1884年出版的小科幻,英国作家埃德温·艾勃特的《平面国》。埃德温·艾勃特(1838—1926):英国著名神学家和小说家,以科幻小说《平面国》闻名于世。艾勃特毕业于剑桥大学,年纪轻轻就成了伦敦城市学校的校长,后来的英国首相H.H.Asquith就是他的学生。1884年出版的《平面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1889年退休后,艾勃特致力于文艺和神学的研究。1884年,艾勃特以科幻小说的形式提出不同维度世界的存在及各维世界之间的关系。他详细介绍了一个只有两维的世界,通过描写平面国中的“人”如何活动(包括房屋构造、女性行走规则、阶级斗争等)而使读者感到原来这样的国度、这样的生物确实可能存在。接下来是妙趣横生的零维国、一维国、二维国和三维国生命之间的大争论…… 由于其生动而严谨的叙事,即使是到了人们提出微观世界可能由十个维构成的20世纪80年代,《平面国》仍能作为一本空间“第一书”得到人们的一再推崇和引用。-Upward, yet not Northward-向上,而不是向北。祝大家新春快乐,新年有突破性的方向。本期嘉宾:浴巾/小向/小李/淼淼/椰椰时间码:9:01 二维世界是怎样的20:12 颜色革命39:16 二维世界的女性地位47:07 三维之“外”是什么下期预告:2.24晚8《别睡,这里有蛇!》封面:Flatland封面BGM:dark horse - 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Hooshere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这一期我们读爱丽丝·沃克的《紫颜色》,40年前的书,100年前的故事,今日才有的回响。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 1944年-),美国黑人小说家、诗人、短篇小说家。她的小说关注黑人妇女在性别和种族歧视的社会中为自由、宗教信仰、尊严和生存进行的抗争。《紫颜色》(The Color Purple 1982年)是一部表达女性觉醒、追求独立自由及女性情谊的书信体小说。播客里面我们会仔细聊到里面的每一位女性。1983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1985年,改编电影《紫色》上映,由斯皮尔伯格执导,乌比·戈德堡、奥普拉·温弗瑞等主演。2005年,被改编为百老汇音乐剧,由美国音乐剧演员拉尚兹等主演。2023年,被翻拍成华纳音乐剧。本期嘉宾:浴巾/小李/小向海报插画:Katrin EmeryBGM(来自改编电影):Miss Celie’s Blues (Sister) - Quincy JonesThe First Letter - Quincy Jones时间码:1:06 故事回顾36:20 聊聊每一个角色 主角西丽 妹妹耐蒂 女明星莎格 猛女索菲亚 变态养父 懦弱丈夫1:10:40 女性主义 女性作家 女性之间的相互看见原文摘抄:I think it pisses God off if you walk by the color purple in a field somewhere and don't notice it.All my life I had to fight. I had to fight my daddy. I had to fight my brothers. I had to fight my cousins and my uncles. A girl child ain't safe in a family of men. But I never thought I'd have to fight in my own house. She let out her breath. I loves Harpo, she say. God knows I do. But I'll kill him dead before I let him beat me.Man corrupt everything, say Shug. He on your box of grits, in your head, and all over the radio. He try to make you think he everywhere.You have to git man off your eyeball, before you can see anything a’tall.预告:9月读物《照护》凯博文 [美] 2020年出版 278页-哈佛医师和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The Soul of Care : The Moral Education of a Husband and a Doctor(原版2019出版)-作者Arthur Kleinman,1941年生,精神病学、人类学、全球卫生以及医学人文领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斯坦福医学院,而后在哈佛大学任教逾四十年,目前是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与医学人类学教授,同时也是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人类学讲席教授。2008年至2016年,他曾担任哈佛亚洲中心主任。著有《疾痛的故事》《道德的重量》《苦痛与疾病的社会根源》等专著。线上讨论录制日期:9月23日(周一)晚8:30-10:30内容简介:一部自传式作品。凯博文在妻子被诊断出患有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后,作为一个丈夫同时也是医生,开始了对她的悉心照护。“凯博文的笔调有种宗教式的悲天悯人,故事很感动,‘照护’其实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它的核心是共情,而不是照料的工作。”(读者)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本期分享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阳春三月,我们选择读李娟,秋收时节,与大家见面。没时间剪节目,但是书还是要继续读。在一望无际荒芜粗旷的北疆,有一片微不足道看天吃饭的向日葵地,如果你仔细看,会看到掩映在葵花地里的除了一些鸡鸭狗兔走来走去,还有一位没穿衣服的女人,她就是李娟的妈妈。本期嘉宾:浴巾/小向/北疆小李/南疆薇薇再次感谢薇薇给我们带来的南疆故事(1:15:50 开始)。她说,如果北疆的颜色是金黄,南疆的颜色就是白色,回忆起从小学到初中的金秋十月,学校动员摘棉花大会,每人每天摘多少公斤,不足斤两的通通要在其他孩子返校后继续补齐;她说北边的沙枣比南边大,但是沙枣花都是一样的沁人心脾;她说太阳东升西落不可逆,习惯10点上课的学生要在高考前2周开始倒时差,跟内陆作息一致……新疆的风景令人神往,但是薇薇妈妈说,下辈子再也不会去新疆生活。可是为什么这么辛苦的日子,李娟妈妈要选择承包那片向日葵地,在游牧文化里强行植入农耕文明?推荐各位读这本,以及李娟的所有作品,感受她的文字魅力,感受那一个又一个比喻背后的灵动,欢乐,孤寂,漂泊与很多很多的平凡。BGM:风草动口琴版王招君-任素汐封面插画:Rachouan Rejeb预告:8月26日(周一)晚上八点半,线上讨论录制爱丽丝·沃克的《紫颜色》,感兴趣的书友欢迎一起来聊。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 1944年-),美国黑人小说家、诗人、短篇小说家。她的小说关注黑人妇女在性别和种族歧视的社会中为自由、宗教信仰、尊严和生存进行的抗争。《紫颜色》(The Color Purple 1982年)是一部表达女性觉醒、追求独立自由及女性情谊的书信体小说,1983年获得小说类普利策奖,1985年被改编成电影。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本期分享韩国女作家崔恩荣《明亮的夜晚》。崔恩荣,1984年出生于京畿道光明市,高丽大学国文系毕业。2013年中篇小说获得“作家世界”新人奖后,开始踏上创作之路。本书是崔恩荣的首部长篇小说,她说自己和书中人物一起度过了许多个四季。“和丈夫离婚后,三十一岁的我独自来到海边小城熙岭,却在那里邂逅多年未见的祖母。尴尬和沉默之后,孤独的心一点点靠近,我和祖母成为相互倾吐心声的朋友。在祖母家老屋的旧相册里,我发现一位和我长相非常相似的女子,依偎在少女时代的祖母身旁。一个个鲜活的面孔逐渐从一张张黑白相片中,从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中,从久远的回忆里,穿过女人生如飘萍、命如草芥的时代,走到我面前。经过曾祖母、祖母和母亲,来到我身边的故事,她们的人生在我的眼前重现。”(百度百科)本期嘉宾:浴巾/山川/小李/小向/椰椰/小郑BGM:Endless Time - Roberto Cacciapaglia一步之遥Por Una Cabeza - 卡洛斯·加德尔 封面插画:MUTI3:37-42:00 故事复述42:27 女儿离婚后 丈母娘选择支持女婿47:07 女性命运的重演 新雨大婶对喜子的托举53:07 创伤的遗传57:59 新雨大叔 vs 曾祖父1:10:37 女性角色 祖母独居老人的生活品质 妈妈和女儿之间的剑拔弩张 女性朋友之间爱的表达1:20:17 妈妈和爸爸对女儿的影响 1:25:29 大泪点明淑奶奶;内化了社会规训的女性作为男权的代理压迫其他女性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今年第一本书《不原谅也没关系》,聊聊CPTSD。CPTSD: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是由心理社会性的成因(即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遭受不同形式的暴力,包括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和欺凌等)造成的,而不是先天基因的问题。作者皮特·沃克本人就是一名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幸存者,他结合自身疗愈经历以及30多年的心理治疗从业经验,通过本书深度剖析了CPTSD的起因、症状和类型,并提供了有效的自我疗愈工具,以帮助我们打破在情绪、思维与身体层面的恶性循环。CPTSD的主要症状:1. 情绪闪回。它是一种突然发生且通常持续时间较长的退行,我们会退行至童年遭受虐待或遗弃时所产生的强烈的情绪状态。2. 毒性羞耻感。它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惹人厌、丑陋、愚蠢或有致命缺陷,这种强烈的感受会摧毁人的自尊,触发情绪闪回。3. 自我遗弃。当童年被遗弃的经历在闪回中重现时,我们常常会孤立自己,无助地向强烈的羞辱感投降。4. 内在批判者。自我羞辱和责备,感觉自己不够好,迷失在自我厌恶和恶性的自我批判中。5. 社交焦虑,对社交非常不自在。应对威胁的本能反应(4F):战 Fight - 自恋型逃 Flight - 逃避型僵 Freeze - 解离型讨好 Fawn - 讨好型时间码:29:13 父母曾经给我们带来的创伤 原谅还是不原谅59:47 我们的创伤更多的来自父母的情感忽视 不只是肢体暴力是暴力1:29:07 对内自我拯救 对外带着觉知多去沟通 去体验本期嘉宾:浴巾/子晖/Zoey/Jessy/雪飞/田/椰椰/小郝BGM:日暮里 - JINBAO如果你也有CPTSD,或许这些信息可以帮到你。以下是作者总结的管理情绪闪回的13个实用步骤:1. 告诉自己:“我正在经历闪回。”闪回使你重新感受到童年时的无助、无望与危险。这时你要提醒自己,你所经历的感受和体验只是过去的记忆,它们现在已经无法伤害你了。2. 提醒自己:“虽然感到害怕,但我身边没有危险。此时此刻我很安全。”3. 你需要,并且有权利设定界限。提醒自己不必容忍他人的虐待。4. 安慰你的内在小孩。你的内在小孩需要知道你是无条件地爱着ta的,当ta感到失落和恐惧时,可以寻求你的安慰和保护。5. 破除“闪回无休无止”的观念。你会在闪回中体验到童年时期的恐惧和遗弃感,会觉得永无宁日,但是请记住,闪回总会过去的。6. 提醒自己现在已经拥有了成年人的身体,还有童年时不曾拥有的盟友、技能和资源,能够保护自己。7. 慢慢回到身体里。恐惧会使你产生“上头”的忧虑、麻木和放空的感觉,你需要温和地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体里。8. 抵制内在批判者极端化、灾难化的思维。9. 允许自己哀悼。闪回是释放过去被压抑的恐惧、伤害和遗弃感的机会,允许自己为过去的伤害流泪,但不沉溺其中。10. 培养安全的关系并寻求支持。想要独处时,可以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但不要因为羞耻感而孤立自己。11. 学会识别触发闪回的诱因。远离那些让你感到不安全的人、地方、活动,以及可能触发闪回的心理过程。12. 弄清闪回的根源。闪回是一次机会,可以让你发现仍未充分满足自己的人格发展需求,你可以识别并尝试满足这些需求。13. 对缓慢的康复过程要有耐心。真正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是前进两步就又后退一步),而非一蹴而就的救赎幻想,所以不要因为出现闪回而自责。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本期分享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阳春三月,我们选择读李娟,秋收时节,与大家见面。没时间剪节目,但是书还是要继续读。在一望无际荒芜粗旷的北疆,有一片微不足道看天吃饭的向日葵地,如果你仔细看,会看到掩映在葵花地里的除了一些鸡鸭狗兔走来走去,还有一位没穿衣服的女人,她就是李娟的妈妈。本期嘉宾:浴巾/小向/北疆小李/南疆薇薇再次感谢薇薇给我们带来的南疆故事(1:15:12开始)。她说,如果北疆的颜色是金黄,南疆的颜色就是白色,回忆起从小学到初中的金秋十月,学校动员摘棉花大会,每人每天摘多少公斤,不足斤两的通通要在其他孩子返校后继续补齐;她说北边的沙枣比南边大,但是沙枣花都是一样的沁人心脾;她说太阳东升西落不可逆,习惯10点上课的学生要在高考前2周开始倒时差,跟内陆作息一致……新疆的风景令人神往,但是薇薇妈妈说,下辈子再也不会去新疆生活。可是为什么这么辛苦的日子,李娟妈妈要选择承包那片向日葵地,在游牧文化里强行植入农耕文明?推荐各位读这本,以及李娟的所有作品,感受她的文字魅力,感受那一个又一个比喻背后的灵动,欢乐,孤寂,漂泊与很多很多的平凡。BGM:风草动口琴版 王招君-任素汐封面插画:Rachouan Rejeb 预告:8月26日(周一)20:30,线上讨论录制爱丽丝·沃克的《紫颜色》,感兴趣的书友欢迎一起来聊。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 1944年-),美国黑人小说家、诗人、短篇小说家。她的小说关注黑人妇女在性别和种族歧视的社会中为自由、宗教信仰、尊严和生存进行的抗争。《紫颜色》(The Color Purple 1982年)是一部表达女性觉醒、追求独立自由及女性情谊的书信体小说,1983年获得小说类普利策奖,1985年被改编成电影。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本期读物《克莱因壶》。1989年由日本作家组合冈岛二人完成的科幻推理小说,也是他俩作为组合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冈岛二人为井上泉、德山谆一共同的笔名,取自日语“两个怪人”的谐音。1982年成名,1989年无理由解散,组合存在了八年,奉献了27部风格独特的高水准推理杰作,至今仍影响深远。1982年冈岛二人以《宝马血痕》摘得江户川乱步奖出道1985年凭《巧克力游戏》荣获第39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1989年凭《99%的诱拐》荣获第10届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克莱因壶的概念即数学领域中的克莱因瓶,是指一种无定向性的平面,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克莱因瓶最初由德国几何学大家菲利克斯·克莱因 (Felix Klein) 提出。它的结构可表述为:一个瓶子底部有一个洞,现在延长瓶子的颈部,并且扭曲地进入瓶子内部,然后和底部的洞相连接。和我们平时用来喝水的杯子不一样,这个物体没有“边”,它的表面不会终结。它和球面不同 ,一只苍蝇可以从瓶子的内部直接飞到外部而不用穿过表面,即它没有内外之分。有趣的是,如果把克莱因瓶沿着它的对称线切下去,会得到两个莫比乌斯环。小说导入:上杉彰彦从未如此兴奋——他写的故事被伊普西隆研发公司买下,即将制作成颠覆时代的全新游戏《克莱因2》(Klein 2),并受邀与少女梨纱一同担任游戏测试员。上杉彻底陷入了由K2造就的完美虚拟世界,为它的逼真、超前赞叹不已。然而随着测试过程的深入,伊普西隆公司行事神秘得令他生疑,游戏中更不断听到有人警告他:“快逃!”。与此同时,一个自称是梨纱好友的女孩找到上杉,她说梨纱已失踪多日,音信全无。然而在寻人的过程中,两人都开始怀疑对方在撒谎,因为他们的记忆完全对不上……故事从上杉彰彦在山间阁楼回述一切开始,以他在间阁楼企图自杀结束,开放式的结局,让人开始在“克莱因壶”里循环,不分虚实,不分内外。本期嘉宾:小郝/小段/浴巾/小吴时间码:1:09 梳理故事19:57 一些疑点30:51 被选中为测试员所具备的特质33:36 让他回去的声音是什么40:15 你会参与这样的游戏吗?利用什么判断真实与虚拟49:19 什么时候在壶内 什么时候在壶外54:13 聊聊元宇宙BGM:Moon Hits by Vansire下期预告:《大雪将至》[奥地利]罗伯特·泽塔勒线上讨论与录制时间:11月20日(周一)晚上8点参与方式:添加微信novaintheuniverse备注:松露书局安德里亚斯·艾格尔度过了备受凌虐的童年,虽然被养父打成残疾,但还是成长为强壮而熟练的工人。他加入施工队,参与第一批高山索道的建设;与玛丽结婚过着安稳的日子,却被一次雪崩剥夺了拥有的一切;他经历过一场战争,在战俘营里待了八年的时间,见证过无数痛苦和死亡。他努力工作,也曾深爱过。在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他多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但他不曾怨恨,也没有怒火,而是平静地接受着降临到身上的一切,坚定地留下自己的足迹。
欢迎收听《松露书局》,这一期我们读《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赫尔曼·黑塞出生于1877年,是20世纪欧洲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此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今天读书会会浅浅谈及他的《彼得·卡门青》、《在轮下》、《荒原狼》、《悉达多》、《德米安》、《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托马斯·曼出生于1875年,德国作家,他有诸多长篇巨作,1901年《布登勃洛克一家》问世,奠定他在文坛的地位,1924年的《魔山》让他闻名全球,192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书信集》收录了二位在1910年至1955年间的通信往来。他们的出身、艺术趣味和读者群体都不尽相同,但两人追求真理的渴望却如出一辙。对托马斯·曼而言,文学创作是他实现入世雄心、建立个人风格的途径,对黑塞则是忏悔和灵魂的自疗。他们借由文字和图画交换创作灵感、分享阅读体验和日常生活。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他们就战争的愚蠢、纳粹的野蛮行径和战时的国内外文学多次通信交换彼此的意见,也为战后德国和欧洲未来的命运感到担忧。他们生活在一个可怖的时代,但他们从未向绝望妥协。两人借由书信相互安慰扶持,在对方遭到外界诋毁时为其辩护。读下来并不会觉得生涩难懂,虽然里面涉及到很多很多我从未了解过的德国或者其它欧洲作家,但并不妨碍认识这两位可爱、聪明、高尚的写作者。本期嘉宾:小郝/浴巾/田/Thunder/椰椰/小吴时间码2:48 分享我们眼中的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22:39 讨论书信集里二位友情的开始与延续1:09:06 分享书信集中各自有感触的段落BGM:Palomita Blanca by Nestor Tomassini Endless Time by Roberto Cacciapaglia下期预告:《使女的故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线上讨论与录制时间:9月25日(周一)晚上8点参与方式:添加微信novaintheuniverse备注:松露书局奥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她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和这个国家里的其他女性一样,她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使女们每天只被允许结伴外出一次购物,她们的一举一 动都受到“眼目”的监视。更糟糕的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类不仅要面对生态恶化、经济危机等问题,还陷入了相互敌视、等级分化和肆意杀戮的混乱局面。女性并非这场浩劫中唯一被压迫的对象,每个人都是这个看似荒诞的世界里的受害者。(豆瓣)
欢迎收听《松露炒饭》,本期聊性骚扰和那些毫无边界感的“示好”。 本期嘉宾 米宝 九粒 April 小马 小朱 在八九十年代,如果在大街上喊一声“抓流氓”,会引得群众围追堵截。1979年我国设立流氓罪: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破坏公共秩序等等,都属于流氓罪的定性范围。 在中国总计存在了18年时间,从1979年到1997年。在一些地区,到了夜晚,年轻的女性们不敢出门上夜班。更不敢穿短裙,在一些小胡同里,一些犯罪分子对落单的群众进行抢劫。为了保障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为了保证群众能够安居乐业。1983年秋天,我国颁布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获活动的决定》。这被俗称为1983年严打,又被称为第一次严打。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流氓罪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1997年,在我国新修订的《刑法》中,流氓罪被废除,然后拆分成了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侮辱妇女罪、聚众斗殴罪等七八个罪行。也是在这18年里,穿着大胆、生活西化的女性同样会因为流氓罪入狱甚至被枪毙。30年以后的今天,女性得以喘息片刻,但是男性按捺不住的性欲背后,是更隐秘的性骚扰。BGM: Impossible Sun by Jeremiah Pena w a i t i n g by Se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