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集主要係想同大家去探討一下破地獄同目連救母嘅關係,但一嚟就睇佛經嘅話,大家可能會頂唔順,為咗等大家進入狀態,我哋講少少香港道教、科儀同破地獄嘅關係先。 當你去睇一場道教法事嘅時候,會唔會覺得個法事搞好耐? 其實我哋依家通常見到嘅法事多數都經歷咗現代化,時間已經大大縮短。而香港嘅喃嘸道士,仲可以分成新界喃嘸道士,同市區喃嘸道士,新界喃嘸道士就主要處理新界本地嘅水上人嘅儀式,而市區喃嘸道士就主要處理市區殯儀館嘅儀式。作者寫到:「與香港市區的喃嘸法事相比,我們在新界鄉村地區所見的道教齋醮儀式更為完整和傳統」(頁81),因為新界喃嘸道士會較強調保留經典《青玄集要煉度施食科儀》(我哋簡稱做《青玄科儀》),《青玄科儀》分上下兩部,單單上部就要三個鐘頭。而市區喃嘸道士都係用《青玄科儀》,不過多數都會簡化唔少,大約四十五分鐘就可以完成。 雖然簡化咗,但結構上仍然係相似或一樣。因為「道教以其繁複的宗教儀式而著稱,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道教是以科儀立教的。」(頁121)所謂科,就係程,亦即係程序、門類、規範嘅意思,所以科儀就係一套井井有條嘅儀式。而香港嘅道教係保留咗相當多傳統,「雖然香港地處中國的東南一隅,但道堂科儀基本上保留了唐宋時期的道教科儀傳統,古風盎然。」(頁121) ……
一講起紅白二事當中嘅白事,你就會諗起破地獄;一諗起破地獄,你就會諗起喃嘸道士嘅身影飛舞;一諗起喃嘸道士嘅身影,你就會諗起佢嘅背景係殯儀館。將殯儀館、白事、喃嘸道士扣連,就成為我哋習以為常嘅常識。 但明明喃嘸道士所做嘅功德法事,可以分為白事同紅事兩種,換言之,喃嘸道士唔係只做白事。紅事當中,最大規模就莫過於大家聽熟能詳嘅太平清醮,通常都係請新界本地正一派嘅喃嘸道士去主持儀式。但呢啲大型紅事往往都係一年一度,甚至幾年一度,所以大家對於喃嘸道士嘅印象,未必係源自大型紅事,而係源自殯儀館嘅白事,甚至有一個印象:喃嘸道士以白事為主業。 而我近排見破地獄咁hit,就去搵下香港嘅破地獄傳統係點嚟,點知呢個殯儀館、白事、喃嘸道士扣連嘅常識喺歷史眼光睇嚟,新鮮到不得了,簡直係刺身級別。而破地獄之所以去到街知巷聞,其實同喃嘸道士點樣喺香港扎根嘅歷史,關係密切。 為咗了解呢段歷史,認識我哋嘅日常係點構成。我哋先將目光調適到去20世紀初,睇下香港殯葬事業嘅發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當你二十三歲聽到以上嘅呢段說話,可能仲係一頭霧水,大叫:「師父唔好念喇」。但係喺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二十三歲嘅青年,英年早逝,憑住驚人嘅洞察力同深厚嘅思辨能力,留低為《老子》作注嘅注本,而佢嘅注本更成為後嚟所有研究老子嘅人,不能不讀嘅經典。 呢個青年,就係魏晉玄學嘅代表人物,王弼。佢生於226年,時值三國,死於249年,年僅23歲。但係人間歲月之短,唔阻礙佢成為中國哲學史上其中一個最重要嘅哲學家。 今集,我哋嚟聽下楊立華先生喺《中國哲學十五講》對王弼嘅介紹,以及講少少魏晉時代對士人心靈嘅摧殘。 Music: thread-of-clouds https://soundcloud.com/blue-dot-sessions/thread-of-clouds Acoustic Folk Background Guitaruseful link:https://musopen.org/zh-hant/music/relaxing/?length__gte=17&license=CC-PD
喺中世紀末,歐洲城市嘅邊陲,有一大片荒涼同無辦法長期居住嘅土地,呢片土地就好似包圍住城市嘅開放沙灘,呢個沙灘曾經居住住一種老舊嘅恐懼,以致到一般人唔會輕易靠近,被歸屬為非人(L’in-humain)嘅領域,為方便討論,我哋將呢種領域,稱之為「非人荒漠」。 你覺得「非人荒漠」過去擁有嘅恐懼係咩? 呢個恐懼嘅名極為古老,佢就係《聖經》當中提及到嘅「痲瘋病」。 歐洲人對「痲瘋病」避之則吉,認為得到「痲瘋病」嘅人(痲瘋病人)得到上帝嘅懲罰,於是喺城市嘅邊陲,建立被人詛咒嘅社區——痲瘋院,將痲瘋病人一個個送到痲瘋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係唔想被痲瘋病人傳染)。呢個做法,由中世紀前期已經開始。中世紀幾時開始,無一個定案,有人認為係西羅馬帝國最後一位皇帝被廢黜嘅年份——476年,象徵住蠻族擊倒西羅馬,西方文明要喺亂局當中以各自力量重建基督教文化。 Foucault指出,從中世紀前期,到十字軍東征結束為止(十字軍東征結束喺1270年),喺呢七百幾年間,歐洲大陸嘅痲瘋院數量不斷提升……
若然參考一下從古時流傳落嚟嘅胸像,我哋就能夠知道蘇格拉底嘅樣——一個禿頭、面圓圓、突眼、扁鼻嘅樣,大概,你都唔會稱之為靚仔,甚至會話佢有啲樣衰。呢位相貌不凡嘅哲學家,係當時雅典青年最鍾意嘅導師。雖然佢係最出名嘅西方哲學家,但老實講,我哋對佢嘅認識唔多,總之,相比起有貴族氣派嘅柏拉圖,同具學者風範嘅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總有種親切嘅感覺。無人知道佢係靠住乜嘢過日子,佢大概無工作過,亦都唔擔心聽日嘅生計,對於佢嘅妻子贊西佩(Xanthippe)嚟講,蘇格拉底可能只係一個遊手好閒、無出息嘅老公。 當然,蘇格拉底並唔係完全無嘢做。二千年前嘅雅典,總係有一個笨拙嘅身影從廣場漫步,著住同一件短袖束腰外衣,佢會走向青年,將青年帶到去神殿門廊嘅陰涼角落,要求佢哋定義自己所用嘅語詞。 跟住佢嘅青年,都有住唔同嘅熱情。有人會好似柏拉圖同阿爾西比亞德斯咁,學習老師用諷刺去分析雅典民主,有人會好似安提斯泰尼(Antisthenes)咁,企圖學習老師面對貧窮嘅態度,提出古希臘版嘅社會主義,有人會好似亞里士底布斯(Aristippus)咁,提出古希臘版嘅無政府主義,渴望一個無主人、無奴隸嘅世界。喺呢個小團體,經常都會出現激烈辯論,思索種種學問。 點解青年都愛好蘇格拉底呢?……
歡迎你嚟到《牛哥讀經》嘅第七集,今集係胡適系列嘅第六集。我哋講下胡適對《西遊記》嘅考證。 喺民國時期,有人從日本搵到一個南宋時期嘅《西遊記》版本,呢個版本引起唔少民國學者嘅注意,包括胡適同魯迅,魯迅喺《中國小說史略》講到:「還有現在新發現的一部書,叫《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此書中國早沒有了,是從日本拿回來的——這所謂 「詩話」,又不是現在人所說的詩話,乃是有詩,有話;換句話說:也是註重「有詩為證」的一類小說的別名。」 而胡適就特登搵出《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下稱《取經詩話》)同依家《西遊記》嘅關係。藉由《取經詩話》,你會見到: 悟空初見唐僧,發現唐僧取西經團隊有x個人,然後以「白衣秀才」相出現,仲好了解唐僧嘅前世 悟空見到幡桃唔敢偷,點知唐僧竟然……胡適於是話「唐僧卻不大老實」 沙僧對應《取經詩話》嘅深沙神,佢所戴嘅頭骨,同唐僧前兩世有關;後嚟深沙神、唐僧、悟空仲嚟咗場詩歌battle 悟空大戰白虎精,立下鍾意入敵人個肚嘅戰術原型 有咗《取經詩話》嘅背景,你對於依家《西遊記》嘅某啲情節,會明白更多。 今次,我會直接由胡適嘅〈《西遊記》考證〉嘅第三章開始講。〈《西遊記》考證〉,原載1923年2月4日《讀書雜誌》第6期。
歡迎你嚟到《牛哥讀經》嘅第六集,今集係芥川龍之介系列嘅第一集。點解無啦啦要講芥川龍之介呢? 我哋喺牛哥講經講緊禪宗,而禪宗嘅一大特色,就係對公案係非常喜愛。而我認為日本文學當中,都有唔少嘅作品係類似於禪宗嘅公案,不過由於體裁唔同,就會變成「長版公案」。禪宗本身嘅短公案固然有意思,但係「長版公案」又容易吸收啲。 今次,我揀咗芥川龍之介非常著名嘅作品——〈羅生門〉。我所採用嘅譯本,係魯迅弟弟周作人嘅翻譯。 震驚,搵資料嘅時候發現,〈羅生門〉原來真係同禪宗有關。芥川龍之介係從《今昔物語》搵出〈羅生門〉呢個故事再加以改編,而《今昔物語》其實係平安朝末期嘅民間傳說集,而佢係由印度佛教傳說講起,所以係一本講佛法嘅書……難怪我讀到〈羅生門〉嘅時候,就覺得要連住禪宗講。以下,我哋先補充一下背景。 所謂羅生門,意思係羅城門。羅城嘅意思好平常,就係城牆;而羅城門,就係「城牆的門」。只係因為日本大部分地方都無城牆,而唯有京都有城牆,於是羅城亦成為一個專有名詞。 今日叫嘅京都,以前叫做平安京。係八世紀嘅時候,桓武天皇第二次遷都,喺葛野興建新都,本身首都嘅名都會冠上地名,所以正路係叫做葛野京,但係因為希望呢次遷都能夠避免喺第一次遷都時候嘅混亂,於是許名為平安京。平安京沿用日本首都嘅習慣,分成左右兩京。平安京嘅左京模仿洛陽,右京模仿長安,中間以朱雀大道作為分隔,北邊有一個大內裹,即係皇城。皇城有一道門通往朱雀大道,叫做朱雀門,沿住長長嘅朱雀大道,就可以由朱雀門行到去城嘅最南邊城門,亦即係羅城門。 後嚟因為日文當中,「生」同「城」讀音相似,而「生」又易寫嘅「城」,於是傳抄途中,就寫成「羅生門」。 作為首都嘅南邊城門,理應係進入繁華嘅象徵。可惜嘅係,〈羅生門〉呢個故事發生喺平安時代嘅尾聲。所謂平安時代,其實係講緊日本喺以平安京作為首都嘅時代,以天皇作為權力中心。不過到平安時代尾聲,天皇勢力明顯退減,出現武家干涉政治嘅情形,到十二世紀末,鎌倉幕府取代天皇,成為權力中心,作為第一個幕府政權。 換言之,平安時代尾聲係一個大混亂嘅時段。〈羅生門〉中,據周作人翻譯,故事嘅主人翁係一位「家將」,其實係相當準確,其實大概就係從屬於某一個主人嘅下級武士(當時嘅武士仲未係一種特權階級),但我認為現代人對呢個概念已經太過陌生,所以使用一個同日文原文「下人」比較相似嘅「僕人」嚟代替。 另外,今次我都盡量跟住原文讀,只係有啲文句太難理解,我自己改動咗少少。 音樂來源: P C III- Snow Ticket (creative commons instrumental) https://soundcloud.com/pipe-choir-2/p-c-iii-snow-ticket-creative-commons-instrumental 15 Minutes Cinematic Piano Background Music https://soundcloud.com/seraphswhisper/15-minutes-cinematic-piano-background-music
歡迎你嚟到《牛哥讀經》嘅第四集,今集係胡適系列嘅第四集,我哋要睇睇胡適對於中國禪學嘅睇法。上次講完胡適點睇人生,本來預備想同大家分享胡適點講五四,但適逢喺《牛哥講經》我哋講緊鈴木大拙同胡適嘅分別,我就搵咗胡適對北京師範大學師生嘅演講,作為一個直接嘅補充。 我哋必須要留意,印度佛教同中國佛教固然係相關,但係佢哋對於經典嘅理解、僧團風俗……都係相當大嘅差異。而呢種差異,係禪者自己都會意識到,所以喺《鈴木大拙禪學入門》,我哋會見到鈴木大拙自覺東方禪宗同印度精神有好大分別。至於分別喺邊,鈴木大拙就無細講。 我哋可以透過胡適好短嘅演講,睇下佢點樣用歷史視角睇印度禪,演講最後仲有兩個故事,係胡適用嚟總結中國禪同印度禪嘅分別。 〈中國禪學的發展〉(1934年12月,胡適喺北京師範大學嘅演講,吳奔星等筆記,原載於1935年4月30日《師大月刊》第18期) 音樂來源: Sonata 1 Cello https://musopen.org/zh-hant/music/2572-cello-sonata-no-1-op-5-no-1/ 按:如果大家對呢個系列有興趣,歡迎到patreon試聽其他集數,或者直接加入會員!
佛陀講法49年,留咗超過千部佛經,有600部經關於般若,後人收集,合稱《大般若經》。般若呢個概念相當重要,我哋可以喺《金剛三昧經》當中,見到般若被稱為「諸佛之母」,通宗記卷第二寫到:「夫般若為諸佛之母。諸法中王。一切諸佛。從茲出生。一切萬法。從茲建立。」但般若應該點理解呢? 當時嘗試將佛經翻譯成漢文嘅僧人都認為呢個係一個難題,佢哋不停嘗試從漢字當中搵出一個概念嚟對應般若,但係即使諗到頭髮都甩晒,都搵唔到合適概念,只能夠承認漢字無一個現成嘅概念足以翻譯般若,於是就利用音譯,翻譯成般若。音譯係一種暫時吸收,先容許呢個概念通過種種經典、解說進入中國文化。仲有其他例子,三昧(三摩地)、末那識、阿賴耶識……呢啲都係譯唔到之下,音譯嘅結果。 總之,當初中國文化係缺咗「般若」思想,所以就有音譯嘅結果。而要理解「般若」呢個概念絕對唔簡單,「般若」生出擁有600部經嘅《大般若經》,係唔係要睇晒先明到「般若」呢? 理論上就當然係睇晒最好,所以唐三藏先要辛辛苦苦將《大般若經》翻譯成漢文,不過,佢翻譯完《大般若經》之後,為咗幫大家理解《大般若經》嘅精神,又譯《心經》,而《心經》就成為佢最為得意嘅作品。依家嘅人再睇《心經》,多數都仲係睇緊唐三藏所譯嘅版本(我哋喺之後嘅集數就會講下唐三藏所譯嘅版本有咩「缺憾」)。 《心經》關理解般若咩事?《心經》全名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好簡陋咁翻譯,波羅蜜多,就係指抵達彼岸,亦即係佛教常用嘅「度」呢個概念(遲下你就會知點解話咁樣譯係簡陋),咁《心經》就係要幫你抵達、get到般若。但係《心經》極短,稍一不慎,就會落入口號式解讀。 為咗同大家一齊理解《心經》,我揀咗印順大師嘅《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同大家講講一啲閱讀《心經》之前,應該要知道嘅背景知識。講佛學,自然有一定難度,各位自行斟酌。 第一部分,「苦與波羅密多」,我哋會講下波羅密多嘅意思,以及佛教對苦嘅源頭嘅理解。 第二部分,「由欲見到般若」,呢個部分會開始見到「般若」點解係佛教最著重嘅概念,因為佢顯示住佛教嘅獨特,以及波羅密多同般若嘅關係。
上集提到,尼采喺佢第一部作品——《悲劇的誕生》當中,將西方哲學分作兩個階段——蘇格拉底前同蘇格拉底後,而佢嘅詮釋,可謂改寫咗西方人對古希臘哲學嘅視角:以往,蘇格拉底被人推舉;尼采認為,蘇格拉底之後,就係思想嘅陷落。 雖然尼采呢種講法過於誇張(未見成熟),但係呢種講法的確令人重新審視柏拉圖哲學嘅來源同效用,我哋喺《西哲幼稚園》嘅第9集用《非理性的人》講過,現代學者認為柏拉圖可以象徵住神話轉向哲學嘅化身,由此,西方哲學陷入難以解開嘅矛盾。而尼采就係將呢個矛盾展露出嚟嘅人,開啟咗對古希臘哲學嘅重新審視。 從依家嘅視角睇嚟,尼采嘅《悲劇的誕生》帶嚟獨特見解,但喺《悲劇的誕生》呢部奇書問世之初,一般古典語言學教授都冷眼視之,有人仲批評《悲劇的誕生》係「完全胡說」,仲有一個語言學家寫咗一本小冊子譏笑《悲劇的誕生》,教授嘅批評,預示住尼采往後嘅孤獨。 而喺尼采教授嘅課程中,學生開始被人勸退,話唔好上尼采嘅堂。但尼采無放棄寫作,佢喺三年間寫咗四篇長文,分別係〈史特勞斯:懺悔者與作家〉(“David Strauss: The Confessor and Writer”)、〈歷史的利弊〉(“The Use and Disadvantage of History for Life”)、〈教育家叔本華〉(“Schopenhauer as Educator”)、〈華格納在拜壘〉(“Richard Wagner in Bayreuth”),四篇文合成一本書,叫做《不合時宜的觀察》(Untimely Meditations)。 從四篇長文嘅標題可以睇出,喺呢段時期,尼采主要係回應、承繼佢所鍾愛嘅思想家,亦即係我哋之前一直提到嘅叔本華同華格納。另外,既然現代文明身陷蘇格拉底之後嘅影響,咁就只有華格納嘅音樂先可以拯救呢種文化危機。佢講到: 「從狄奧尼索斯之源,德國精神力量崛起,它與蘇格拉底文化的原始條件並無任何共通之處……也就是說,德國音樂……在它浩瀚太陽系的運行軌道中,有巴哈到貝多芬,又從貝多芬到華格納。」(《悲劇的誕生》,見於《哲學的故事,尼采,III》) 尼采認為,德國精神,被華格納喚醒。今集,我哋就要接住尼采同華格納嘅故事講落去。 內容包括: 「戰亂之下」:尼采喺德國戰勝之際,見到德國陷入衰敗嘅可能,而華格納就係重振德國精神嘅支柱。 「再見華格納」:尼采之所以會離開佢嘅偶像,原來係同一首歌有關。 「燃燒生命」:我哋會睇下尼采喺”Why I Am So Wise”當中,點樣形容自己身體一步步衰弱,而意志一步步強大。 「飄泊中寫作」:講講尼采所遇到嘅愛情,以及佢嘅人生結局。佢童年被人稱為「聖殿的耶穌」,死後被人稱為「XX」,可謂係首尾呼應。 另外,我會喺結語補充一個部分,「何愛尼采」。因為陳鼓應喺〈經典全新修訂版序〉當中提到尼采對佢生命嘅影響,就順便講埋。
如果你有試過讀莊子、老子嘅原文,睇睇下睇唔明,結果走去搵一本莊子、老子嘅註釋,咁你好可能會見過陳鼓應嘅作品,因為佢所編著嘅今註今譯系列,可以話係莊子、老子註譯嘅教科書。或者,大家對於陳鼓應嘅印象,就係一個道家研究者,尤其係佢提出「中國哲學道家主幹說」,指出中國文化嘅主軸同道家關係非常緊密,呢種講法,自成一家之言。 其實,陳鼓應早年對尼采思想非常著迷。喺19世紀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當陳鼓應讀緊臺大研究所同喺大學做講師時期,就有著力於尼采思想{呢點同臺灣大學嘅傅佩榮都幾似,傅佩榮早年受卡繆影響,之後先轉向研究中國哲學}。喺1984年到1989年,陳鼓應喺北京大學哲學系講課嘅時候,再度研究尼采。「雖然期間時斷時續,但尼采哲學早已內化於我的思想,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經典全新修訂版序〉) 對於尼采嘅著迷,使得佢喺1963年已經出版《悲劇哲學家尼采》,到2022年臺灣商務再搵陳鼓應出修訂版,佢都無諗住改書名(通常隔咁耐出修訂版都會改一改書名),因為陳鼓應認為「《悲劇哲學家尼采》是我在一九六三年出版的第一本書,書中內容集中體現了年輕時的我對尼采的熱情,這種熱情從來沒有消退過,這也是我仍然樂於沿用原書名並特別珍惜本書的原因。」 點解陳鼓應會對尼采有住咁強烈嘅熱愛?佢指出,「如果我沒有走進尼采的世界,我這一生肯定是完全不同的走向。」而佢喺《悲劇哲學家尼采》嘅〈前言〉提到,佢喺世上有兩本最愛好嘅書,一本係《莊子》,另一本就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Thus Spake Zarathustra),所以佢後嚟嘅研究,其實係要將莊子同尼采調和,佢喺《莊子思想散步》嘅前言提到,莊子同尼采「這兩者在思想解放和個性張揚方面有許多共同點,而尼采的激情投入與莊子的清明超脫,正有如希臘悲劇中戴歐尼索士(Dionysus;酒神)與阿波羅(Apollo;太陽神)的兩種精神力量的相互對立並又相互協調一樣,亦反映著歷代知識分子內心的種種衝突與求取平衡。」言下之意,就係因為兩者都關懷人類命運、宣揚人文精神、開展審美嘅人生觀…… 講到呢度,相信大家都知點解我要講呢本書——之前喺《牛哥解經》用福永光司講緊莊子係中國古代嘅存在主義,依家就用陳鼓應所講嘅尼采,交畀你判斷莊子同存在主義嘅關係(尼采對於存在主義有莫大影響)。當你聽完尼采嘅生平,你會發現佢已經同佢嘅哲學二合為一。 今集,我會用《悲劇哲學家尼采》加埋《哲學的故事》嚟總結尼采生平,內容包括: 「出身」:尼采出身於基督教家庭,仲有經過嚴格嘅神學學術訓練,結果認為「上帝則是如此一個粗淺的解答」。點解佢會離開神學呢?我哋會睇下佢嘅自述。 「意志哲學:悲觀叔本華」:哲學家叔本華嘅作品,對「意志」有深刻刻畫,構建出尼采年輕時嘅精神世界。我哋會簡單睇下對叔本華哲學嘅簡介。 「悲劇再現:華格納音樂」:音樂家華格納嘅作品,尼采將西方哲學分作兩個階段——蘇格拉底前同蘇格拉底後。雖然尼采呢種講法過於誇張(未見成熟),但係呢種講法令人重新審視柏拉圖哲學嘅來源同效用,我哋喺《西哲幼稚園》第9集用《非理性的人》講過,現代學者認為柏拉圖可以象徵住神話轉向哲學嘅化身,由此,西方哲學陷入難以解開嘅矛盾。所以,尼采開啟咗對古希臘哲學嘅重新審視。 由於《悲劇哲學家尼采》成書非常早,佢原本嘅內容仲係集中喺尼采本身,如果大家對於陳鼓應對比莊子同尼采有興趣,可以同我講聲,我睇下有無機會同大家分享陳鼓應另一本書,《尼采新論》。 按:正文講錯咗《悲劇的誕生》嘅完成年份,應為1872年,特此提醒,抱歉。
喺沙特哲學簡介(1),我哋提及到存在主義係為咗協助人恢復自我,而我哋亦都會見到沙特對於自由呢個概念非常著重。其實,沙特係用緊對自由嘅重新定義、理解,幫助人恢復自我。我哋可以喺《沉默的共和國》見到,沙特讚譽對極權說「不」嘅法國人,呢種向極權說「不」,係一種行動,而沙特哲學更想探討呢種否定,同自由之間嘅關係。 基於沙特對否定嘅重視,勞思光甚至將沙特稱為「否定哲學的哲學家」(「有人說沙特—《存有與空無》一書的作者——應該稱作「否定哲學的哲學家」,這是不算過份的。」(勞,頁88))若然話,笛卡兒嘅「我思故我在」,係用「懷疑」(「我思」)嚟作為佢嘅哲學嘅基石(詳情聽返笛卡兒嗰集),咁沙特就係用「否定」嚟作為佢嘅哲學嘅基石,因為佢認為人類最根本嘅活動,就係「否定」。我哋會喺正文慢慢講到沙特講述最根本嘅活動嘅引文。 今集,我哋會透過簡單對比唔同嘅西方思想點睇「nothing」呢個概念,以及沙特所舉出嘅著名例子——喺cafe見唔到Pierre,睇下沙特點睇「否定」,內容包括: 「荒謬與無有」:西方哲學喜愛透過理性分析研究概念,但沙特睇嚟唔覺得「荒謬」、「無有」係人可以靠理性捕捉嘅概念…… 「對「存有」同「無有」之新解」:要明白沙特嘅創新,就要先明白傳統係點樣,我哋會簡單講講西方人原本點睇「無有」。仲會睇下沙特點形容喺cafe見唔到Pierre。以下分成兩個小部分: 「空無」:勞思光特登將沙特嘅nothing翻譯成「空無」,我哋會用「見唔到Pierre」嚟解釋「空無」嘅意思。 「存有」:沙特認為人係一種特別嘅存有,呢點,希望有機會用劉國英嘅作品補充一下。 按:勞思光會繼續用情意我,大家大致上可以以「有執著嘅主體(感受)」嚟理解先。
我諗住用《哲學的故事》簡單講講柏拉圖思想,當作者威爾・杜蘭講希臘嘅文化背景嗰陣,特登提到希臘嘅地理,但佢無講得好詳細。所以我就結合一位推廣歷史嘅學者,張宏傑嘅《世界史座標下的中國》,講講希臘地理同佢嘅「弒父精神」嘅關係;既然要講「弒父精神」,咁就要用埋佛洛伊德嘅《文明與缺憾》。今集內容分成四個部分: 「地中海地理」:古希臘作家、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講到,希臘係「一生下來就是由貧窮哺育的」,呢片貧瘠會引導希臘人走到邊度? 「海上貿易」:海上、貿易,呢兩個情況點樣影響希臘人嘅文化性格? 「神話內涵」:我哋會睇下佛洛伊德著名概念「伊底帕斯情結」嘅來源,一齊聽下伊底帕斯同希臘創世嘅故事。佛洛伊德仲用「殺父」說明希臘文明嘅發展。 「斷裂與征服」:希臘文化嘅「殺父」並唔係終點,而係要從「殺父」走向征服,最終要征服乜嘢? Music: delicates https://soundcloud.com/blue-dot-sessions/delicates thread-of-clouds https://soundcloud.com/blue-dot-sessions/thread-of-clouds P C III - The Family Breaks (Creative Commons Instrumental) https://soundcloud.com/pipe-choir-2/p-c-iii-the-family-breaks-creative-commons-instrumental P C III- Snow Ticket (creative commons instrumental) https://soundcloud.com/pipe-choir-2/p-c-iii-snow-ticket-creative-commons-instrumental Cherry Heath https://soundcloud.com/blue-dot-sessions/cherry-heath
今集想同大家傾下職場心理學。我準備咗山口周嘅《哲學是職場上最有效的武器》,不過,要講職場心理學當然就唔能夠只係靠我,好開心搵到樹洞香港嘅Peter,喺百忙之中,抽時間上嚟同各位分享一下相關內容。 各位《牛哥講經》嘅聽眾,對Peter應該唔陌生(因為我哋之前都有一集試過對談,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聽返),Peter係樹洞香港嘅創辦人,依家youtube channel已經有超過十四萬人follow,身為一個具相當規模嘅團體嘅話事人,相信佢嘅分享,可以幫到大家用更立體嘅視角應對職場——亦即係一個管理層+有企業培訓經驗+具心理學知識嘅視角。今集起碼會問以下問題: 面試嘅時候,遇到「點解返呢份工」、 「點解要請你」可以點答? 返工返到頹……覺得自己好廢,好似白過咁,可以點應對? //點樣減低請假罪疚感?請假一來驚麻煩到人二來驚做唔晒啲嘢,後來發現其實係杞人憂天,但都無限loop,請問點改善呢種心態。// //同事關係其實幾friend,但有時朋友關係又會影響到工作關係。兩者之間始終有張力,點調節好?網上主流都係話:千祈唔好同同事做朋友// //點樣唔比hea既人針?例如你係hea人環境做得多野,會害到hea人多野做左// 應該點樣同老細講加人工? 最近Peter仲會喺Sat Knowledge推出一個線上課程,教人用心理學解決職場難題,我都喺discord度邀請會員問唔同嘅問題,希望Peter可以幫下手指點迷津。我都會喺中途試下用《哲學是職場上最有效的武器》嚟回答(我相信哲學嘅回答會遠少少,而心理學嘅回答應該會貼近啲、pratical啲)。 music: Piano Relax-The Most Beautiful & Relaxing Piano Pieces, Best Piano Cafe Music, Study https://soundcloud.com/lam-nguyen-50766364/piano-relax-the-most-beautiful-relaxing-piano-pieces-best-piano-cafe-music-study?in=liu-lena/sets/piano-melody-partial ------------------------- 樹洞香港 x SAT.KNOWLEDGE 職場晉升心理學 8/15-9/23 預購期間低至5折⭐ 輸入牛哥講經專屬優惠碼「COWGOR」再有$80折扣! 課程內容:https://hi.sat.cool/RsTcU
今次,我要同大家分享嘅書係勞思光所寫嘅《存在主義哲學新編》。呢本書並唔多人注意,不過對於華文世界其實有住深刻嘅影響(深刻到無人留意到)——根據臺灣大學傅佩榮嘅講法,用「荒謬」翻譯absurd係始於勞思光,而佢呢個翻譯已經深入民心,以致大家日常中都鍾意荒謬前荒謬後咁講嘢——換言之,勞思光係最早期將存在主義引入華文世界嘅學者(之一)。 牛某希望分享勞思光呢部小書畀大家,等大家可以跟隨勞思光嘅步伐,進入存在主義哲學嘅大門。而入手嘅哲學家,就係沙特。我會分兩集嚟講(但兩集係一個整體,建議兩集聽晒)。 今集會簡單啲,內容包括: 「由德國到法國:存在主義嘅內部轉變」:我哋會簡單講講時代同地域變化點樣影響到存在主義有唔同嘅展現,特別係德國嘅海德格哲學同法國嘅沙特哲學。 「沙特式自由」:下一集,我哋先會講到「無」同「自由」喺概念上嘅關係,今集講嘅「自由」,更多係沙特嘅背景、時代點影響到佢講出一種獨特嘅自由——從抵抗而講嘅自由。主要會睇下沙特喺《沉默的共和國》嘅講法。
上集主要補充咗禪宗祖師嘅背景,以及胡適同鈴木大拙之間嘅基本差異,今集開始,我哋就要用《鈴木大拙禪學入門》嘅緒論,略略講下一個禪者覺得禪宗有咩特別。 今集內容包括: 「特別宗派:禪宗」:禪宗認為喺中土生根嘅佛教門派(大乘),確實同印度本土有所不同。 「禪與邏輯」:鈴木大拙理解下嘅禪宗,對邏輯有住「唔符合直覺」嘅態度,亦係因為呢個態度,使得鈴木大拙同胡適天各一方。 「坐禪與神秘主義(東亞神秘主義vs印度神秘主義)」:唔多學派會自認為神秘主義,鈴木大拙承認禪係一種神秘主義,基於佢對神秘主義有特別嘅定義,呢種神秘主義同東方精神有莫大關係,亦同印度精神相當唔同……鈴木大拙甚至講到:「然而,他們{印度}的神秘主義太重視思辨,太耽於冥想,太複雜了,而且似乎和我們居住的具體的現實世界沒有什麼真實或重要的關係。」
佛教擁有好多各具特色嘅學派,其中,有一個學派總會引起眾人注意,佢對經典唔太著重,有住令人一聽就會皺起眉頭嘅公案,會嘲笑佛陀、三句唔埋兩句就要用棍打弟子——聽到呢度,相信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佢就係,禪宗。 點解禪宗睇落咁奇怪,當學者、僧人談論禪宗嘅時候,會咁津津有味呢?講白啲,就係點解咁騎呢嘅做法,居然無畀時代淘汰呢? 咁我哋就可以睇下喺現代將禪宗發揚光大、傳遍歐亞嘅禪師——鈴木大拙所寫嘅禪宗入門書,《鈴木大拙禪學入門》。呢本書喺西方世界有頗大影響,喺博客來嘅內容簡介更寫到: 「心理學大師榮格讚譽:『本書是西方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禪學書籍。』 哲學家海德格讚嘆:『這就是我所有著作中想表達的事情。』」 要知道點解鈴木大拙會喺西方世界引嚟咁大迴響,睇佢生平就可以略知一二。 鈴木大拙,出生於1870年,大拙係佢嘅法號,本名係貞太朗。佢喺大學主修英文,青年時期主要從事將佛經、中國經典翻譯成英文嘅工作,二十七歲首次到美國,然後多次喺歐美各地演講、教學。到中年嘅時候,喺佢寫出一部佛教史《大乘佛教概論》之後,開始受到西方學界注意,除咗因為佢思想獨特,仲因為佢嘅作品大部分都係以英文書寫,又適逢歐洲經歷一戰、二戰嘅巨大創傷,急需新思想嘅修復,鈴木大拙嘅作品就順水推舟,成為西方人領略東方思想嘅階梯。 當中,「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嘅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埃爾文・艾倫・堅士堡(Irwin Allen Ginsberg)都係禪宗愛好者,不時手握住鈴木大拙嘅作品;「垮掉的一代」仲影響住後嚟嘅嬉皮文化……總之,鈴木大拙嘅作品喺西方獨有嘅社會氣氛之下,將禪宗推廣。鈴木大拙更被譽為「世界禪者」,喺1963年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你唔好以為佢係禪者就無學術地位,佢曾經做過東京帝國大學講師、大谷大學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今時今日西方人理解禪呢個概念嘅時候,亦因為鈴木大拙嘅影響力,而將禪翻譯成日文發音嘅Zen,而非普通話發音嘅Chán。呢點都有一個同胡適有關嘅故仔可以講。我哋正文再講。 今集內容包括: 「鈴木大拙與胡適」:鈴木大拙同胡適本來互相敬重,但係由於對研究禪嘅取態唔同,筆戰不斷。我哋會講講禪宗喺五祖之後嘅南宗北宗之爭,喺呢場爭鬥當中,出現咗家傳戶蹺嘅佛偈,「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放喺《牛哥講經》嘅〈禪學入門〉原本只有兩集,即係兩篇文稿,喺錄第一篇文稿嘅中途,發現太長,所以分開兩次嚟錄,所以依家成個〈禪學入門〉將會分成三集,而頭兩集係分享同一篇稿。今次錄音只會講述第一部分「鈴木大拙與胡適」,其餘部分,就下次再講埋。
上次,我哋提到《造神》呢本書會「大範圍咁探討信仰同宗教嘅歷史」,咁到底個範圍要去到幾大呢? 作者決定,由第一個人類開始講起(作者:亞當同夏娃嘅故事)。要了解人類同宗教嘅關係,就要使用唔同學者對洞穴壁畫嘅研究成果,從洞穴壁畫探察初民嘅心靈故事。 今集內容包括六個部分: 「智人與葬禮」:我哋會詮譯一下葬禮嘅意義,以及初民點解會發明葬禮。 「簡介薩滿教世界觀」:講宗教起源,一定離唔開薩滿教,我哋會一齊睇下薩滿教點樣將世界劃分為三層。 「沃爾普岩洞群」:喺法國南部有好多史前洞穴,入面有住大大小小嘅壁畫,其中,沃爾普岩洞群最引起作者嘅注意,我哋會一齊用聲音(即係我把聲)探索呢個洞穴群…… 「手印」:洞穴壁畫上面嘅手印,原來有一個幾得意嘅共通點。 「壁畫」:有人話,洞穴壁畫就係畫緊初民狩獵嘅場境,作者提出異議…… 「巫師」:我哋會將目光放喺一幅巨大而獨特嘅壁畫,佢好可能係第一幅乜乜……
呢一集,牛哥作為對心理學深感好奇嘅門外漢,邀請咗重量級嘉賓——《樹洞香港》嘅Peter。 樹洞香港 Podcast On Spotify 樹洞香港 Apple Podcast 呢次會訪問Peter對於心理學同哲學嘅睇法。兩人從心理學嘅不同學派發展,發現心理學與哲學呢兩門看似性格唔太相似嘅學科,其實有住「殊途同歸」嘅關懷——兩者都是為人展現一種「看世界的方式」。 難怪Peter會話,「要成為一個好嘅psychologist,一定要識一啲哲學。」 兩人亦討論咗喺成長過程中,學問(不論係哲學定係心理學)嘅角色,Peter更喺其中分享咗唔少閱讀心理學作品時候嘅心路歷程,萬勿錯過! 按:《樹洞香港》出咗個app 叫Mindforest,有興趣記得去試用一下!
松浦彌太郎嘅作品,大家行書店嘅時候都可能會見過,算係一個喺香港幾出名嘅日本作家,佢嘅作品都幾多,例如《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只要我能跑,沒什麼不能解決的》。佢教人點樣處世、思考,聽落係一個成功人仕。 其實,松浦彌太郎年輕嘅時候唔算順利,佢喺高中嘅時候已經輟學,一句英文都唔識講,居然決定到美國闖一番天地。由時薪兩美金嘅工作慢慢做起,喺唔同行業之間穿梭,儲錢開咗間小書店,再進軍出版界,成為「COW BOOKS」嘅負責人(同牛某無關,只係緣份)。 喺呢段艱辛嘅成功之路,佢受到唔少前輩嘅提醒、從唔同情況累積到各種經驗,所以佢亦想寫一本書去提醒年輕人,嗰啲對未來感到不安、搵唔到夢想、感到迷惘嘅人。為咗作更親近嘅提議,佢嘗試設想:「如果我依家二十五歲,最想做嘅50件事。」今次要講嘅書,就係《松浦彌太郎說: 假如我現在25歲, 最想做的50件事》。 雖然書名表明係25歲,但我認為25歲只係一個象徵,象徵一個年輕、尚未走出迷霧、等待或渴望進步嘅心靈。我一開始睇呢本書嘅時候,有一種松浦彌太郎嘅建議睇落太過積極、上進嘅感覺,心諗會唔會只係一個滿懷希望嘅日本人所寫嘅鼓勵說話。但我越睇,我就開始明白點解松浦彌太郎要寫得咁積極。 依家嘅松浦彌太郎,唔會再好似書中咁諗嘢,但如果要依家嘅松浦彌太郎去提點二十五歲嘅松浦彌太郎,就應該要咁積極。點解?因為「放下」二字對唔少嘅年輕人係一劑毒藥。我哋總語再講。 今集會講以下四件事: 「以成為社會嘅齒輪為傲」──我會從馬克思嘅異化,分出「被動齒輪系統」同「自發齒輪系統」,幫助你明白「社會齒輪」呢個比喻嘅意義何在 「累積小小的成功」──小成功點解會累積成大成功?我哋要靠數學幫幫手。 「訓練自己喺三個月內成為領導者」──要成為領導者,首先要做個「老襯」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提早返工,係一件令人感動嘅事 按:如果你覺得呢集有意思,未必係因為松浦彌太郎。 另:作者係一個日本人,我哋感受下日本人點樣看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