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者Radio

这是一档关于神学的播客。行道者Radio,引用自【雅各书1:22】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

Vol.2 试着理解爱,在15岁少年胡鑫宇的三次失爱与死亡之后

胡鑫宇的悲剧,我们还能思考什么?社会学家涂尔干发现,19世纪的欧洲,新教徒的自杀率高于天主教徒,他借此找到了自杀的成因。但这期内容不仅限于此,悲剧可以追溯到源头,那就是爱,胡鑫宇遭遇至少三次失爱:同窗之爱、师生之爱、亲子之爱。这是时代的拷问,如今的我们,为什么很难去爱,也很难收获爱了?为什么亲密关系这么难以维持?神是万事的第一原因。或许,我们认识神,就可以重新去爱,重新收获爱。00:51 青少年抑郁情绪01:40 自杀的成因03:52 社会团体紧密程度越高,自杀率越低04:42 爱是合一和凝聚的力量06:00 胡鑫宇的三次失爱与死亡08:30 衡中模式的残酷09:46 第一种对爱的理解:爱使自己变得美好11:46 第一种爱的问题13:55 另一种爱的表达16:06 第二种爱,实现对人性的超越,它来自神17:43 如何重新收获爱的力量?

02-13
19:16

Vol.1 真理存在吗?我怎么知道我信的是真的呢?

作为基督徒,你可能经常面临这样的场合,这样的疑问和对话:圣经里那些神降生为人、基督死而复活、最后升天,都是传说和神话故事,根本不值得去相信。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认为自己是真理,你怎么认为你相信的就是真理,就是对的呢?有本事你把耶稣叫来表演一次死而复活给我看啊?或者,你是否在某个时刻,也在思考这些问题?别怕,这些问题其实一点也不难。01:20 客观、绝对的真理存在吗?03:43 怎么知道我信的是真理呢?04:54 古希腊的哲学流派——怀疑学派05:50 怀疑学派的问题06:21 笛卡尔为什么说:“我思故我在”  ?06:37 为什么人需要信念?07:37 合理的,才是值得相信的09:37 神存在,神三位一体,合理吗?12:31 人有原罪,合理吗?13:41 神降生为人,合理吗?部分内容引用自:天主教Veritas护教中心

01-14
15:36

Vol.0 心理学与神哲学的对话,一场关于幸福的探讨

这是一场关于幸福的探讨,我邀请了现实中的好友,知识科普视频制作者——禾禾。一方是现代心理学,一方是神哲学,不同的思想,解答相同的疑惑:我们,可以更幸福吗?00:41 进化心理学如何理解人的不幸福?(禾禾)01:49 认知行为疗法(CBT)如何帮助人得到幸福?(禾禾)04:40 为什么说,人生的终极目的是认识神?(我)05:56 一种灵修方式的介绍——依纳爵灵修(我)09:28 人仅仅通过自然能力,不能达到完美的幸福(我)10:51 持续的训练,能渐渐收获快乐和宁静(禾禾)11:32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信仰如何发挥作用?(我)12:22 现代心理学能提供什么样的幸福?(禾禾)14:10 古希腊斯多葛哲学——对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解(我)15:25 探讨1:两种收获幸福的方式,有什么相似之处16:10 如何通过信望爱收获完美的幸福?(我)16:55 探讨2:两种关于幸福的观点,有什么共识?17:31 探讨3:基督为何会降生为人?(警告:请注意调低音量)

01-03
19:00

Vol.0 浮躁焦虑的年代,我们收获平安有三种方法

平安,希伯来语Shalom,是犹太人的见面问候语。犹太人还将“平安”用在子女的名字,大卫王的儿子押沙龙(Absalom),以及所罗门王(Solomon),还有见证耶稣被钉的妇女撒罗米(Salome)。平安,是中国人拜年的问候语;平安,是对远方游子无尽的牵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平安,承载着人们的最简单的心愿和祝福。我们渴求平安。01:25我们经常能感受到不平安的状态03:37我们失去平安的两种情况03:50奥古斯丁:“平安是有秩序的安宁”05:02人天然受两种秩序的支配——内心的秩序和人际关系的秩序对应两种平安——内心的平安和人际关系的平安05:30为了内心的平安:控制二分法06:14控制二分法的运用1:追求更真实的幸福07:13控制二分法的运用2:树立心理边界08:24控制二分法的运用3:拒绝不合理的负面情绪11:20内心的秩序呈现安宁的状态,我们能收获平安11:39人际关系的秩序呈现安宁的状态,我们收获平安的另一种方式11:44社会学家涂尔干对自杀的研究13:08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从群体关系中能收获归属感和安全感14:00平安源于爱,平安是爱的果实14:30有一种更高级的爱,对应一种更高级的平安15:20收获平安的第三种方式:我们对神的爱,这是永恒的平安15:55对神的爱,让我们迫切地想要归附于一个至善的根源,完成心灵的合一16:06对神的爱,我们还能收获什么?

12-25
17:58

Vol.0 思考平庸之恶,我只是一颗「螺丝钉」,我有罪吗?

我们常常能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恶行,不是出自穷凶极恶的坏蛋,而是恪尽职守、例行公事的普通人,但他们一味地唯命是从,甚至没有自主意识,在平庸中做出坏事。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总结了这种现象,称之为“平庸之恶”。平庸之恶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又该怎么看待那些做出平庸之恶的人?更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自己陷入平庸之恶中?00:40现实生活中,有些悲剧令人难过、带给人无力感01:52很多悲剧,不是出自穷凶极恶的坏蛋,而是出自普通人,他们在平庸中犯下罪恶,这就是平庸之恶02:00我们能否对「平庸之恶」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去化解它带来的无力感02:431961年的耶路撒冷,一场对前纳粹高官艾希曼的审判06:00艾希曼是一种新型暴力杀人犯,他们唯命是从,犯下平庸之恶07:13恶是不思考的结果,行恶者不是刻意为恶07:36从哲学的角度谈论「恶」本身,奥古斯丁:“恶无实体,恶是善之缺乏”09:33苏格拉底:善唯智慧,恶为无知10:22遭遇平庸之恶的耶稣,请求天父原谅作恶的民众11:33为什么要爱仇敌?12:26回到艾希曼的审判,艾希曼有罪吗?13:23恶人也需要为自己放弃思考和良心,付出代价13:47智慧有方向吗?我们怎么知道我思考的是对的、是善的?

12-08
14:49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