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文心靈書房

<p>黃淑文,作家,心靈繪畫老師、色彩諮詢師、YAI國際靜心引導老師,並為部落客百傑「文學創藝類」金牌獎得主。<br /><br />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畢業,任職國中教師7年,被形容為「叛逆學生最愛的老師」,作品獲臺灣創造思考教學優異獎。因為養育兩個孩子,重拾當作家的夢想,2005年辭去教職,成為專職作家。<br /><br /> 2013年,帶著20年前任教時,保留的一張學生14歲時所繪櫻木花道的插畫,到監獄探視該生後,發願終身成為受刑人的老師。<br /><br /> 為了完成西藏長篇小說,用兩年半的時間完成11萬個大禮拜,並在西藏薩嘎達瓦佛月,親自到釋迦牟尼佛前,用大禮拜環繞大昭寺八廓街一圈,於2020年出版獻給讀者的生命之書:《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教育部‧國家圖書館評此書為「透過文字療癒心靈,是激勵讀者靈性成長的小說」。為博客來心靈勵志年度百大暢銷書。<br /><br /><br />讀淑文的書,就如她牽著我們的手,和她一起走過生命的巡禮。淑文的文字,就如她的人,質樸溫暖,真誠坦白。<br /><br /><br />邀請你,和淑文一起探索心靈,用愛讀懂真心,讀懂你自己。<br /><br /><br />淑文的作品:《太陽與生命之樹:愛的覺醒之旅》《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人生難免會有傷》《在愛裡活著》《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最長的辭職信》《趁著年輕去流浪》(雲門流浪者計畫)《骷顱與金鎖:魏海敏的戲與人生》《媽媽的讀心術》等九本書<br /><br />黃淑文心靈書房粉絲專頁<br />https://www.facebook.com/free.sun.heart</p><p><br /></p><p>小額支持淑文的Podcast</p><p><a href="https://www.buzzsprout.com/2320190/support">https://www.buzzsprout.com/2320190/support</a><br /><br /></p><p><br /></p>

EP53 道歉,就是刪除舊程式,做能量轉化。

說到犯錯,作為媽媽因為生活瑣事多,分身乏術,要成為好太太、好媳婦、好母親,做到樣樣完美不犯錯,真的很困難。 記得有一次,和女兒躺在床上聊天,女兒突然說:「媽媽,你剛開始寫作,真的好辛苦,尤其是你每次趕稿,我在旁邊吵你,你都會....」 聽到這裡,我的心揪了一大下,當時採訪寫稿,過著昏天暗地的生活,女兒在旁邊吵我,我可能很生氣,說一些心煩的氣話吧? 我的臉紅了,馬上說:「媽媽當時一定很兇吧?真對不起。」沒想到,女兒竟說:「沒有耶,媽媽沒有很兇,只是把我抱在大腿上,一邊打字一邊念稿給我聽,打完一個段落,就叫我幫忙按Enter。我還按Enter,按得很開心呢。」 想起過去點點滴滴的畫面,我的眼睛紅了,緊緊抱了女兒一下,原來我們看著孩子長大,孩子也看著我們如何成長。當年有很多稿子的確是把女兒抱在大腿上完成的。有時抱著女兒趕稿,女兒隨著我敲鍵盤的聲音,不知不覺就倒在我的懷裡睡著了。 我想,當年我的修養和耐性應該沒有很好,可能是,當時的自己,有即時反省,即時覺察,即時跟孩子道歉。因為一句真心道歉,留存在孩子心裡的傷害,不知不覺就消彌...

11-24
05:24

EP52 檢視傷痕是否癒合的關鍵,在於你不只把負面的情緒釋放出來,還創造新的生命劇本,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會讓自己更好。

有個問題,常有讀者問我: 「為甚麼參加成長團體或者心情不好找人傾訴,每次回到過去,哭一哭,罵一罵,過了幾天,發現自己又回到原點,沒有什麼改變?」 淑文的回覆,是這樣子的: 如果回到過去,只是將痛苦釋放出來,不能算是真正的療癒。 大家可以把《人生難免會有傷》六個療癒步驟,再拿出來複習一遍 : 第一步:停下來 第二步:接納自己 第三步:釋放痛苦 第四步:刪除/重設 第五步:轉念/注入新能量 第六步:相信自己會好起來 完整的療癒,除了第三步驟「釋放」之外,還要進入第四步驟「刪除/重設」,以及第五步驟「轉念/注入新能量」 也就是,你不能一直停留在第三步驟「釋放痛苦」,反復的抱怨、發洩,讓自己一直輪迴。 除了釋放內心的痛苦之外,你還要動手修改那一齣會讓你傷痕累累的老劇本,進入第四步驟「刪除/重設」,把舊有的程式刪除,按照你想要的新劇本重設,為自己注入新能量。如此,你才能從舊有的傷痛,蛻皮重生。 檢視傷痕是否真正癒合的關鍵點,在於你是否從所經歷的創傷,學到你該學到的?現在的你,是否比...

11-17
05:48

EP 51你的內在,就是你的根。你對內在的探尋越深,對情緒的來去,了了分明,你就越能深入內在,像大樹深根一樣穩住自己。

我的書房有兩棵植物。一棵是龜背芋。象徵我的創作,就像烏龜走路,雖然很慢,卻一步一步慢慢累積,踏踏踏實。另一棵是鴨掌木,象徵我的作家生活,像鴨子划水,表面優雅,實則忙碌不已。 除了書房,我的庭院也種了肉桂樹、流蘇、茶樹、桂花樹⋯各式各樣的花花草草。每次,我要創作新的作品,我總會種一棵樹苗、孵化種子,和我的作品一起發芽、生根。這些植物就像老朋友一樣,陪伴著我,走過創作的焦慮,孤獨,和突破的喜悅。 如同我在《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所寫:「樹和人其實很像,樹和人都是直立的,而且都渴望往上成長,向下扎根。我們的內在,就是我們的根。 身體是活的,像一棵樹,會變化,會成長,會老化,會受傷。我們所走過的歡笑、痛苦、有說出口,沒說出口的軌跡,就會儲存在身體的每一寸細胞裡面。 當你做瑜伽,伸展妳的肢體,實際上,你就是在打開身體,鬆動細胞內在的記憶,並試圖和它對話。當你對內在的探尋越深,對自己的所恨所愛,情緒的來去,了了分明,你就能深入你的內在,穩住自己,對外來的風雨如如不動。你若無法和自己的內在連結,無法深根,就很容易隨風倒,情緒反覆不定。&nb...

11-11
05:24

EP50 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就能穩住你自己

有個朋友深陷痛苦,無法自拔,問我該怎麼辦?我直接了當跟她說:「做最壞的打算,你就自由了,也解脫了。」 朋友搖搖頭,無法理解我的觀點。她說:「眼前一看到那個人就覺得很痛苦,不知怎麼相處下去才好!」我拍拍朋友的肩膀,就是因為太痛苦了,才需要做最壞的打算啊! 如果你很在意那個人,就「盡最大的努力」去圓滿。盡力,其實只是對自己交代,不要留下遺憾。其他的,就交給老天爺去安排。 有時,我們因為脆弱,傷心,難免會不敢面對真正的問題。「做最壞的打算」,可以幫助我們解構眼前的痛苦,把問題想清楚。如果你最壞的情況都想好了,也準備好了,就沒什麼好怕,也沒什麼可以擊倒你了。 對淑文而言,「凡事盡最大的努力」,是我優先的選擇。遇到問題。我會問自己:「我真的盡力了嗎 ? 我還可以做甚麼讓事情變得更圓滿? 真的想不出辦法了嗎? 還有甚麼方法可以試試 ? 」 如果什麼法子都想不出來了,也可以依自己的信仰,跟自己的上帝、菩薩、守護天使請求:「請指引我,幫助我,告訴我怎麼做才好?」然後,讓自己靜下心來,聆聽指引。 《只為途中與你相遇》書裡,蔣秋...

10-24
04:44

EP49 學習什麼是愛之前,你必須先學習對自己負責。照顧好自己,才會愛得自由,愛得無懼。

常有讀者問我感情的問題,到底要留住對方,還是要離開對方? 如果是我,我會問自己:「我是一個可愛美好的人嗎?如果我不夠可愛,把自己搞得亂糟糟,這樣對方離開我是正常的。」 如果我是個可愛美好的人,對方離開我,我還是有能力追求自己的幸福,那麼我還怕甚麼呢?! 傷心難過,是難免的。但是,在情感上,我們要帶一點氣魄,活出自己美好的氣魄。愛與不愛,都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可愛美好的人,這是你對自己的責任。無關乎對方愛不愛你。 《只為途中與你相遇》和《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這兩本西藏小說,都提到愛、負責與勇敢。 在《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甲木薩不斷的提醒雪雁:「學習什麼是愛之前,你必須先學習對自己負責。即使受到傷害,也要繼續你的生活,照顧好自己,努力過好自己的人生。漸漸地,這個傷害,就會不知不覺轉化了。」 《只為途中與你相遇》蔣秋.森巴則是鼓勵洛桑在愛裡勇敢:「作為勇士的第一個考驗,就是對自己誠實。把握活著的每一個當下,把能量用在對自己有幫助的事上,先照顧好自己,安頓好自己,做好自己的本分。之後不管在愛裡受到甚麼考驗,自...

10-10
05:19

EP48 衷於自己的愛。一個人最不能辜負的,其實是自己。

重新再看日劇《初戀》,最後一幕,女主角跟兒子說的一段話,還是很觸動我。 她說:「你不需要遵照別人的期望而活,你有權堅持自己的選擇。就算那是錯誤,就算會失敗,在你的人生中也總會有些意義。」 在劇中,男女主角表面上是尋回初戀的愛人,實際上,則是尋回年少的自我,以及未竟的夢想。在我看來,如果只是尋回初戀情人,卻仍舊失去自己,繼續被現實磨損,整齣劇就失去了靈魂和精彩。 初戀情人,不見得是自己的最愛或最適合自己的那個人。初戀之所以難忘,是因為第一次談戀愛的自己所付出的情感,總是最純粹、最真摯的。(那怕當時還不懂得愛是什麼)。正因為愛的太深、太傻,有時反而不知如何面對當時的自己。 大家還記得《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書中,朵拉的愛情嗎?朵拉因為初戀的情傷,足足過了十年,才有勇氣返回當時初戀之地。朵拉的初戀情人在最後一次見面時,送給朵拉一朵紅玫瑰。 十年了,那個地方已經成為一片荒蕪,回想過往的一切,眼淚溼了朵拉的衣襟。她突然很想把雜草全部割除,或許可以找回一絲絲的平靜。面對傷心的回憶,一邊拔除雜草,流汗、流淚,其實也是一種情緒的釋放...

09-10
05:13

EP47 愛一個人,愛到很真很純時,你會只希望對方得到幸福就好。

每次在山上散步,我總會走到一個池塘,去看看池裡的蓮花。它總是靜靜的綻放著,似乎在等待著著什麼。 有時,又好像不為了什麼,只想這樣靜靜的綻放著,給予這塊土地,一種活著的幸福。 我好喜歡這種靜謐的幸福,而這種幸福的照見,似乎只存在我和蓮花之間。我懂蓮花的純淨,而蓮花也懂我懂它。就像認識好久的朋友一樣。 或許是從小在鄉下長大,又在淡水山上住了20幾年,我的創作都離不開生活的花花草草。 我把蓮花給我的觸動和陪伴,寫進《只為途中與你相遇》P.236,而在《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則引用泰戈爾《漂鳥集》的故事: 小花問太陽:「我想要敬拜您,用什麼方式比較好呢?」 太陽說:「妳就安安靜靜,簡簡單單地,找到妳的純淨。」 《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書裡,達瓦對雪雁說起這個故事時,表達了他對愛的想法。達瓦說: 「一般人面對愛,往往只想要一個承諾和答案。但是,太陽並沒有要小花做出選擇,也沒有給它任何答案,而只是要它安安靜靜的回到內在的純淨,這是這個故事最動人的地方。 回到內在的純淨,你就能...

08-22
04:19

EP46 把對方的苦,當作自己的苦去理解對方,才能把愛的能量傳給對方。

有讀者問,看到自己所愛的人在痛苦中飽受折磨,而自己能做的都做了,該講的也都講了,卻仍然愛莫能助,怎麼辦? 《只為途中與你相遇》和《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這兩本西藏小說,都提到自他交換。 自他交換簡單的說,就是願意把對方的苦,當作自己的苦去理解對方。當你能夠理解對方的痛苦,與對方的痛苦達到同一個頻率,自然就能把愛傳到對方的心底。這就是所謂的「同頻」「共振」。 自他交換的前提,是自他平等。也就是,把你當作他,把他當作你。淑文在書裡提到的「自他交換」,並不是把對方的痛苦吸進來,讓自己去取代對方的痛苦。自己看別人承受痛苦已經夠痛苦,再把別人的痛苦吸進來,苦上加苦,實在太不健康了,這並不是我書中「自他交換」的本意。 如同我在《只為途中與你相遇》第252頁所寫,「把對方的痛苦吸進來」,其實是把對方的痛苦吸進來放在自己的心上去理解,「我的心和他的心在一起」。當你和對方是在同一個頻道上,對方感受到你真的能讀懂他,了解他,這時把愛的能量傳遞過去就容易多了。 我們可以把「自他交換」,歸納為三個階段來理解:「#傾聽-#接納-#解決問題」。...

07-27
05:55

EP 45 當一個人離開,一定是你們的情債已經還清。不如勇敢的放手,讓緣份自己去流轉。有一天,緣又來了,也許會以不同的樣子,不同的形式再碰面也說不定。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黃淑文2025年6月的新書。 《只為途中與你相遇》:所有發生,都是靈魂的印記和許諾。 我們常因靈魂的思念而產生情執,卻忘了靈魂的許諾,是互相的。就像訂契約一樣,時間一到,或兩人的債務已結清,合約就立刻解除。 《只為途中與你相遇》有一段文字,淑文想獻給面對愛(情)的逝去,一直耿耿於懷的朋友: 「當一個人離開,一定是你們之間的情債已經還清。不管是怎麼離開,結束了就是結束了,當對方對你已經沒有任何念想,你再怎麼強求都無濟於事,不如勇敢的放手,讓緣份自己去流轉。 有一天,緣又來了,也許會以不同的樣子,不同的形式再碰面也說不定。」 緣起,緣滅,都有一個時間點。那個時間點,不是我們凡人的腦袋可以看透。既然如此,何不讓一切隨緣? 除了愛情的釋懷,在書中,淑文也提到一個親情故事。女主角洛桑有個鄰家伯母,她的孩子年紀很少時就不慎墜入山崖而死,伯母非常的傷心,以為是自己的疏失,或觸犯了甚麼鬼神,終身鬱鬱寡歡。 卻沒想到,也許孩子和母親的情緣短短幾年就足已還清。死去的人,也許以他們想要的方式沒有牽掛的離開。反倒是活...

07-03
06:38

EP 44 破碎的生命,經過修復,換個活法,往往迸發出更驚人的力量。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破碎的生命,經過修復,換個活法,往往迸發出更驚人的力量。」這句話,出自淑文2025年的新書: 《只為途中與你相遇》:所有發生,都是靈魂的印記和許諾。 破碎的生命,這個字眼,聽起來有點悲傷。不過,就像衣服不小心破掉了,重新修補,有時候修補後的紋路,反而看起來,特別有設計感。 記得有一次,我有一條穿了十幾年的褲子,居然不小心被勾破了,我捨不得丟,拜託修改衣服的阿姨,想辦法幫我彌補,沒想到阿姨居然在破洞的地方疊上一塊布,繡上一隻蝴蝶,讓我大為驚豔。到現在穿到都褪色了,都還捨不得丟。 我想,破碎的生命,就像衣服破了一個洞。不管你願不願意,你必須先接受,衣服就是破掉了,才能談修復。修補的過程,就是順這個違緣,先暫停休息,換個活法,或許會因此蛻變成另一個嶄新的自己。 記得小時候,講話會口吃,可能是因為是左撇子被強迫換為右撇子的緣故,講話總是「我———我———我———」支支吾吾老半天,蹦不出一句完整的話。惹來周圍的人嘲笑,常常感到很自卑。 我總覺得,我的人生,往往因為我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被我自己搞砸了。在我講話口吃被嘲笑時,我總覺得我的心被撕...

06-02
09:33

EP43 靈魂與靈魂之間,在出生之前,都會在生命藍圖上,設下一些路標和印記,作為來生相遇辨識出彼此的信物。

#這集Podcast是淑文自己錄的喔! 大家好,我是作家黃淑文。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淑文的新書 《只為途中與你相遇》,副標題是:所有發生,都是靈魂的印記和許諾。 當初出版社討論書名,討論了很久。我特別喜歡這個書名和副標題。 #什麼是靈魂的印記呢? 就像小說一開頭 ,女主角洛桑在瑪吉阿米餐酒館遇到一位神秘女子,故意透過一張塔羅牌愚人卡,點醒洛桑: 「靈魂與靈魂之間,在降臨凡間之前,都會在未來的生命藍圖上設下一些路標和印記,作為來生相遇辨識出彼此的信物。另一方面,也提醒自己和對方,不要忘記這趟靈魂的旅程所必須完成的任務。」 這段話,很像你遺落了某個東西,你一定要返回原處去尋找。 當你不小心遺失一件重要的東西,你一定不斷的去回想,你走過那些路?跟甚麼人說話? 為了尋回所愛之物,你會不斷的反覆回想自己的習慣(習氣)會讓自己慣性停佇在甚麼地方?以至於不小心把東西弄丟了? 讀到這裡,有沒有覺察,#靈魂的本質其實是很真摯,很謙虛,會不斷透過省思回顧,#把真正遺落的東西找回來。&nbs...

05-24
09:04

EP 42 為痛苦發一個願。願和你有同樣痛苦的人,都能從痛苦得到解脫。一旦你的願力,幫助更多人療癒了傷痕。你的人生,就會得到美好的轉化和提升。

#淑文西藏長篇小說《只為途中與你相遇:所有發生,都是靈魂的印記和許諾》,在六月一日正式上市。 #五月23開始在網路書店預購, #新書發表會 台北場 6/15下午2點到4點,在政大書城 台南場 6/21下午2點到4點,在何嘉仁書店民權店 去年過年,有個讀者小冠和父親起了爭執,想起淑文寫的書,於是決定用愛化解衝突。她在信上寫著:「淑文老師,過年前,罹癌的媽媽,被醫師告知第三次化療對媽媽的病情無效,全家情緒非常低落,還在初一跟爸爸起衝突,先生帶著我與小孩離家散心走走。看到老師IG動態分享,想起老師的書《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為了人生不留遺憾,決定當晚回家和父母道歉,表達自己的感謝和愛,並且好好的擁抱父母,過了很珍貴的年。愛的力量真的無限大。我知道,愛能讓生命延續下去,我們這一生就是為了喚醒愛而來。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深深觸動著我的內心,感謝老師的文字,啟發了我的靈魂。」 看了讀者的真心告白,彷彿看到我以前的影子。愛是需要學習的,我自己也是。我們永遠不知道生命會跑出什麼來考驗我們。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傷心痛苦中,尋找自我解脫、釋懷...

05-15
05:09

EP 41 不管發生什麼難堪、艱鉅的考驗,都會在剛剛好的時機出現。生命所有的遇見,都是為了讓你成長。但你要足夠敞開,成長才會發生。

跟聽眾預告 #淑文西藏長篇小說《只為途中與你相遇:所有發生,都是靈魂的印記和許諾》,在六月一日正式上市。 #五月23開始在網路書店預購, #新書發表會 台北場 6/15下午2點到4點,在政大書城 台南場 6/21下午2點到4點,在何嘉仁書店民權店 #這集Podcast 早期,我還沒有使用智慧型手機,用的是NOKIA手機。有一回,在山裡散步,不小心把手機摔了出去,我一點也不緊張的把手機撿起來。因為摔過幾次,我發現,NOKIA手機真的很耐摔,摔不壞。我突然想到,這真的很像我們的人生。如果你知道自己很耐摔,就不怕跌倒,對所有的挫折,就會泰然處之,保持平常心了。 那麼,要怎樣做,才能讓自己很耐摔呢? 我想,一個耐摔耐磨的人生,有幾個大原則:第一:不怕摔。第二:摔了也不怕。第三:讓自己摔得有價值。 有一次,我看見記者採訪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發現他不僅鼓勵學生勇於接受挑戰,還告訴大家要習慣失敗。他說,就算是美國知名經濟學家投稿期刊發表論文,仍然會害怕被拒絕。成功是偶然,失敗反而才是常態」。李安導演也曾說:「只要撐過痛...

05-08
05:25

EP40 流淚是好的,表示你體內的能量,隨著呼吸作了能量轉換,轉化成水珠排放出來。

或許是寫書的時候,投注很多感情在裡面。常有讀者寫信跟我說,看我的書,會邊看邊哭。我覺得藉由作者的文字,讓讀者內在哭不出來的淚水,有個出口釋放出來,是挺好的事情。 年輕的時候,淑文是個想哭也哭不出來的人,這種心情並不好過,就是很多複雜的情緒累積在體內,動不動就感覺體內有一股火山要爆發。因此,我試著去找心理輔導老師,找尋很多管道,把這種累積已久的能量釋放出來。 我試了很多方法,發現對自己最有用的方式是亂畫(也就是我後來開的課程,心靈直覺繪畫)我用粉彩,用顏色,放下大腦對自己的控制,把自己內在的情緒順著直覺和色彩釋放出來。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回,我畫了一雙眼睛,很想哭卻哭不出來,我只好拿了一杯水潑向那雙眼睛,忽然間,畫中的眼睛就哭了,我也跟著畫中的眼睛噴出了眼淚。還有一些時候,我怎麼亂畫也哭不出來時,我會用力把畫撕掉,撕的非常非常碎時,反而就可以哭出來了。 埋藏在體內不曾哭出來的眼淚,能夠把它排放出來是很暢快的。每一次發洩,都覺得心裡好過很多,尤其發現那些從體內排放出來的能量,有很多是「委屈」和「憤怒」時,我真的很慶幸自己透過方法讓這些負...

05-03
05:17

EP39 不管用甚麼方式離開,緣深或緣淺,其實靈魂都完成他們想完成的,而且早已開啟新的旅程。

一次偶然的聚會,我看到一位五十幾歲的媽媽,畫了一個圓的創作。圓裡面空空的,只有簡單幾筆塗鴉的筆觸。很奇妙,突然有個直覺告訴我,這個媽媽曾經流產。我和這位媽媽是初次謀面,對她一無所知。當她知道我從她的塗鴉畫看出她曾經流產,嚇了好大一跳。也許,她無意從圖畫訴說這個秘密,我卻從圖畫中看到空空的子宮,存在過一個生命的印記。 聽說有的靈魂會設計一段非常短暫的旅程,只為了體會曾經在媽媽肚子中,那種被全心全意呵護的感覺。雖然,寶寶只停留在媽媽肚子一小段時間,但他們已經體會了甚麼是愛,寶寶的靈魂會永遠記得那種愛的感覺,這正是他們設計來人間這段旅程最想經歷的。 在《靈魂的出生前計畫》曾經提到一段未出生孩子對媽媽的告白,他們說:「放下本來就不容易,但生命是個禮物,不論活著的時間有多少,都是一件美妙的事。在媽媽的肚子裡,那段時間我的眼睛、耳朵和我的心,都很快樂。雖然時間很短暫,但每一分每一秒我都很享受。我的死,不是妳造成的,只不過剛好我的時間到了。放下你緊抓不放的沉重負擔和負面的牽掛,去看看遇到我之前妳所做的正面美好的事。」 「雖然你看不到我們,但我們還是活著...

04-23
06:00

EP38 把愛情放在自己的成長,不要用最終的結果否定自己。

曾經有個朋友問我:「淑文,明知對方已經變心,我卻還對他念念不忘;明知這樣下去,只會讓自己受傷,卻克制不了自己的感情,該如何是好呢?」 我拍拍朋友的肩膀:「忘不了,表示你刻骨銘心的愛過。凡是愛過的,都會在我們的心上留下痕跡,如果忘不掉,也不要緊啊,就把這個你曾經愛過的人,當作記憶中的老朋友去思念吧!」 愛情的果實,有時是苦澀的。在愛裡,我們多多少少會受一點傷。《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朵拉對雪雁說:「不要用最終的結果,否定自己。就算對方無法給你所想要的愛,也不要懷疑你的愛,不要責怪自己愛上一個人,就算對方後來辜負了你,你最初愛上他,最初的那一念,那一份感情,對你而言都是最寶貴,最真實的。」 愛一個人並沒有錯,難過的往往是感情最後的結果。用最終的結果來責怪自己,其實是對自己再劃上一刀的殘忍。 愛情,是一面鏡子。我們透過所愛的人那雙眼睛,看到另一個自己。把每一段愛情放在自己的成長,問問自己在愛情裡學到什麼?就算感情失敗了,你也學到了經驗。 即使有情人無法終成眷屬,至少也會因為刻骨銘心的愛過,更加了解自己,在愛裡面,原來那麼容易患得患失,有那麼多的期待,依賴,和...

04-11
04:57

EP37 無論你現在擁有什麼,都是因為你要它才會來。

很多人愛擔心。總是被各種問題困擾著。因為一直擔心,時間反而在擔心恐懼胡思亂想之中,流失掉了。 從小,我就是一個想很多的人。長大後,才漸漸找到一些應對的方式。比如,我會把煩惱的事情寫下來。如果還忍不住一直想,鑽牛角尖,就告訴自己:「我現在想的,都已經寫在紙上了,不用一直想,把自己搞的那麼累!」 當了媽媽之後,家裡工作瑣事實在太多了!為母則強,於是就養成把煩惱分類的習慣。先把煩惱分類,各就各位,一條一條列出來,再一件一件列出優先順序,想辦法解決,完成了再一條一條刪除。如此就可以看見自己,是不斷的累積煩惱 ? 還是逐漸的清空煩惱? 雖然這種方式,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卻可以安頓自己、了解自己。即使免不了還是會擔心,一旦列出優先順序,該完成的事情,即便很煩憂,還是會咬緊牙關先完成。 而那些比較棘手,一時沒有頭緒,非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我會叫自己先放著,事緩則圓,等自己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時,再來面對解決,不致於在擔心裡面空想,一事無成。 一遍又一遍自我整理(自我鍛鍊),累積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自己思緒變清晰了。從情緒性困在痛苦,到理...

03-28
05:05

EP 36 再怎麼親密的愛,都有界線。

不管再怎麼親密的關係,似乎隱隱約約有一條無形的界線。不管是親情、友情或愛情,沒有拿捏好尺寸,超越了那條界線,不小心傷到自己或對方,就不叫愛了。 如何拿捏好尺寸呢 ? 我想就如同美國詩人奧利佛‧霍姆斯說:「越親近的關係,越需要圓融、謙虛有禮的對待。」我們往往因為太熟悉、太親近,反而不知不覺忽略對方、傷害對方。 因為太熟了,一開玩笑就過頭了。或者,因為太親近,講話就太直接,任意傾倒內心的垃圾和負面情緒。有時,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卻因為太熟太親近,不知如何表達歉意,連對不起都說不出口。 還有一些情況是,因為彼此太熟太親近,就把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或者因為太愛對方,一天到晚想黏在一起,忘了愛也需要有空間,需要獨處。愛得太多,管得太多,不肯放手,不知如何進退,拿捏不準尺度,都是因為愛得不放心,沒有安全感,或者是心裡的占有欲作祟。把自己過好一點,健康一點,學習信任對方,給出自由的愛,自己反而會快樂很多。 在愛裡,需要不斷的溝通,兩個人親密的界線如何拿捏,是需要不斷地調整的。那條隱微的界線,並不是死的,而是活的。當孩子長大了,或自己成長了,當你所愛的人身心...

02-13
05:08

EP 35 死亡不是毀滅,也不是失去所有的一切,而是轉化另一種生命的形式,繼續活著。

回想自己第一次面對親人的死亡,是在小學某一天清晨,突然發現爺爺在睡夢中悄然離世。死亡來的如此突然且悄無聲息,從此卻像一把冰冷的拑子緊緊揪住我。總忍不住用童稚的眼光,半睜半閉,好奇恐懼的掀開死亡的薄紗,探看人死後,躺在棺木裡的軀殼,究竟還剩下什麼? 因此青少年時期,我看的都是探索生命的散文和各式各類的人物傳記。我很好奇,如果沒有人能保證自己可以活多久?那麼,每個人究竟要怎樣活出他的一生?才不至於留下悔恨和遺憾。 婚後,爸爸在一場手術意外昏迷辭世,望著躺在棺木裡一點也不像爸爸的爸爸,突然失去至親的遽痛,讓我再次思索「我們這一生究竟為何而來? 又為何而去?」爸爸火化後的白骨,變成我生命另一種修行。 幾年來,陸續看了許多描述死亡的書,發現「死後仍有生命」、以及「當你想起逝去多年的親人,仍能透過禱告為他們祈福和他們說話」最能撫慰我的心靈。原來,死亡不是毀滅,也不是失去所有的一切,而是轉化另一種生命的形式,繼續活著。另外,我也驚訝的發現,許多死裡逃生或瀕死經驗者,都描述自己曾經被一團溫暖、慈悲、充滿愛的光芒所包圍,並且在那裡回顧了自己的一生,檢視自己一生所做過的每一件...

02-03
05:24

EP34 你要容許自己改變,也要容許別人改變,因為我們就是處於一個時時都在改變的狀態。

「改變」,是很重要的提醒。有時,我們會鑽牛角尖,是因為我們停留在原地,不願意改變。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無法理解,別人(或這個世界)為什麼那麼善變?想想 : 別人都變了,這個世界也幻化無常,你還不願意改變,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自己糾結自己嗎? 如同《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甲木薩告訴雪雁:「每一分,每一秒,你,我,周遭每個人,甚至樹上的葉子,地上的螞蟻,天上的雲朵,所有的一切,都以你不知道的速度,很細微的,悄悄的改變。每一分每一秒的你都在改變,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已經不同,別人也是。只是你不知道,有時也拒絕知道。你要容許自己改變,也要容許別人改變,因為我們就是處於一個時時都在改變的狀態。」 了解生命如此脆弱無常,宇宙瞬息萬變,有人可能因此變得很沒有安全感,不敢許下承諾,又開始另一個沒有安全感的痛苦循環。 我記得,英國作家吳爾芙將生活分為「存在的片刻」與「不存在的片刻」。 「不存在的片刻」指的是瑣碎乏味、千篇一律,被盲目的生活所淹沒,不知自己為誰而活的時光。 而「存在的片刻」指的便是偶然間迸發的直覺和內心火燄閃動的火光,你突然知道...

01-25
04:52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