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杰粉了。 大家都聽周杰倫最新那張專輯了嗎?即使知道會失望還是忍不住想聽對吧?心裡那個聲音一直在告訴自己他可是寫出〈可愛女人〉和〈龍捲風〉的那個人,再給他一次機會吧對吧?我也是。 所以這次難得嘗試看看自己錄音,跟大家聊聊我最這張專輯的看法,還有他以前的歌和現在的歌我觀察到最大的區別,總不能每次都貴古賤今,但又講不出個所有然,好像我們是一群愛發牢騷的老人一樣,當時他出專輯,我們可是一個月前就去唱片行預購等貨來的耶! 歡迎大家收聽看看一個人錄音的品質,阿志ㄇㄇ就是阿志murmur的意思,希望大家再給我一些建議批評指教,看這是不是可以繼續執行下去的形式,麻煩大家了~也歡迎一起來臉書留言區聊天呀。
(此節目投稿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 「我疫苗打滿了!你看我可以閃子彈!」 「我一劑都沒打,我靠抵抗力就把子彈彈出去!」 疫情當前,所有人都彷彿成為專家,每個人對疫情的看法都成為一種真理,所有立場的人都可以用最極端的說法來說服別人去執行他的理念,在這個近乎瘋狂的時間點,站在疫苗光譜兩端的兩人,來和大家好好聊聊我們怎麼看疫情和疫苗?無論是疫苗打滿派還是自體免疫派,擁有更多的知識,才有擋子彈的籌碼!
黃色標志友團輻射魚市出新歌囉!也即將迎來他們下半年的第一場巡迴~ 阿志和主唱痞諺在去年底的時候臨時起意亂聊一下我們對流行和地下音樂圈的看法,再怎麼地下怎麼偏離主流的樂手,學吉他的第一首歌還是五月天的〈擁抱〉,欺騙不了人的,除了聊我們怎麼看聽團仔對五月天的偏見,也聊聊我們各自熱愛的音樂。 輻射魚市新歌試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2dWv78Y-Vk 痞諺分享他的啟蒙樂團,這首歌是我最愛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H-i8IvYIcg 輻射魚市下半年第一場表演,資訊如下~ 【BB彈練習曲/第一課巡迴 LESSON ONE TOUR】 預售票 $350 / 現場票 $400 7/9 高雄 Paramount Bar 《百樂門酒館》
最近剛在HBO GO看完甫上架的《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有感而發,和冷冷聊了一集,兩個死忠Potterhead談我們對裡頭同志情愫的描述感到是否精彩;有哪些懷舊元素有服務到老粉絲;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到底有什麼問題為何風波不斷?華納兄弟影業是什麼對付強尼戴普的? 哈利波特世界的新粉絲、老粉絲聽這集應該都會很想參與話題。 紐特學蝦子走路的啟蒙肯定來自這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U_Txk06tM
註:本集沒有聊肉粽,肉粽只是應景的隱喻XD 跟剛到台北工作的阿宏聊聊顯著的南北差異,小小一座島,人的性格是可以差多少,也可以戰來戰去? 阿就真的很好戰啊。 歡迎台灣各地的居民來大戰,只是大家千萬不要真的戰出火氣呀,如果真的戰到被告了,我在節目的最後也難得分享了之前被告妨害名譽的經驗,可以給有需要的朋友參考XD 對了,黃色標志即日起正式開張第二季,將來會不定時更新,再請大家多多指教囉。
「欸你會畫畫喔畫我姪子好不好?」 「哎唷你學電影以後要做李安喔!」 「讀書法以後是要去夜市擺攤膩?」 「你吹那個古典樂的大家都睡著~」 「現代舞誰看得懂?你會跳鋼管嗎?」 在這個世界孜孜不倦運轉著的時候,照耀大家療癒心靈的藝術作品是怎麼來的呢? 這集是黃色標志獻給在台灣學藝術、做藝術的人們,無論是已轉行的,或是繼續堅持的,希望這集都能給你們一些共鳴,也帶其他領域的朋友,一起直視在美麗的畫、好看的電影、優美的舞蹈、澎湃的音樂聲背後的那個藝術家,他們怎麼燃燒自己的焦慮換來眾人的一句:滿好的。 歡迎在收聽結束後,看一下來賓楊昕的作品哦!我自己很喜歡,誠實也很有力道,他的聯合畫展也已經開始了,有興趣可以點開下面連結關注👇 楊昕作品ig: https://www.instagram.com/hsin_yang_art/ 作品官網: https://blluedinosaur.wixsite.com/hsinyangart 楊昕近期展覽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thebridgeart/posts/692845171421870
音樂祭的味道組成,就是一群平常不快樂的人在此刻一起好好活著的氛圍吧。 大家聖誕快樂!這次帶來的驚喜禮物是法律白話文的yoyo學長和熱愛音樂的張湛學長!歡迎大家在今夜狂歡後來拆禮物,為聖誕節劃下一個美好句點。 我一直覺得聖誕節和音樂祭很相似,他們後來延伸的文化都有些背離了初衷,例如耶穌誕生日後來轉變成代表奇蹟與戀愛的節日、音樂祭則從純粹的音樂表演化成樂迷能一起瘋狂、發洩搞事的地方。 歡迎聽聽我們聊聊音樂祭文化,還有聖誕節的小故事🎄 備註: 張湛在早期野台開唱聽到的樂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FJCuPMnBqI Yoyo去的台客音樂祭Rundown: http://taik.streetvoice.com/program/index.htm 張湛最後推薦的pitchfork festival: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Pitchfork_Music_Festival
ep.16 在澎湖監獄的日子讓我開始拿起gopro當youtuber Feat.彼得哇哇叫、老趙 Vamos!! 大家有看過《Grand Blue 碧藍之海》嗎?那是一部講述兩名大學生無意間被騙進潛水社,卻找到了人生方向和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們的青春漫畫/電影。 Youtube頻道「彼得哇哇叫」的Peter也在澎湖服役的期間遇到了一樣的經歷,一放假就去擁抱海洋的同梯開啟了他的視界,他於是拿起gopro,紀錄了澎湖的湛藍美,也紀錄他自己從一個連游水都不會,到現在獲得 #潛水 教練資格的過程,而這也是他成立頻道的開端。 彼得哇哇叫PeterWoW是一個旅遊兼攝影知識的頻道,風格青春活潑,畫面精緻優美。同時Peter也是我和老趙的大學同學~ 除了聊聊Peter精彩的海洋生活,他也分享在澎湖監獄服役的期間,他在裡頭觀察到了什麼樣的社會縮影?大眾對受刑人的看法是否公平?成立youtube後在創作的過程中,會遭遇怎麼樣的瓶頸?和夥伴怎麼磨合彼此的工作方式?在點閱率載浮載沉的情況,該如何明定自己的志向,換個瓦斯罐點燃熱情繼續做下去?我們不一定有定見,但想跟計畫進行影音新媒體創作的朋友,聊聊我們的心路歷程,也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孝順的Peter也很愛帶媽媽四處趴趴走,特別推薦他最新的一部影片,第一次到小琉球的Peter媽都快搶走了主角的風采~ https://youtu.be/DydekIyg-2g
如標題所示,本集是非常危險的一集,會招惹很多麻煩(汗)建議對政治正確很敏感的人可以不聽。 10月20日,國家兩廳院臉書粉專發了一篇非常聳動的貼文—「女人妳的關鍵字是______」。 此篇文引起相當大的討論,「男拳」系列梗圖迷因是怎麼出現的?這些梗圖背後代表的是什麼社會問題?是像日韓一樣,台灣社會依然存在非常嚴重的女性弱勢及歧視狀況?還是有更深更隱形的社會結構還未曾被網路上吵得不可開交的女性和男性們看見,而難以突破? 阿刁和阿民,都正是在這波兩性議題炒得正熱的時候,站在浪頭上的人,我請他們用自身的例子及看法,來分享現今社會主流價值給他們人生造成的影響,也解釋會使用「某要照三頓揍」這種梗圖的人,心態與用意就是那些話字面上長得那樣,還是別有理由。 同時,阿刁和阿民目前都在電視台內部工作,阿刁處在60台以前的主流電視台,阿民則棲身於80台後給老人家唱歌玩遊戲的地方電視台,除了分享他們工作內容,接續上集【臭彈天樂】的主題,我也請他們聊聊,讓兩名媒體從業者更靠近的來跟大家揭示媒體目前的樣貌,我們所看到的每家新聞究竟本質還是新聞嗎?或是越來越靠近服務資本家,成為他們的傳聲筒?
今年國片神采奕奕,無論數量或質感都可以說是歷年之最,金馬獎也即將風風光光展開,然而電影製作中,後期製作的創作過程卻鮮少被搬到檯面上討論,相當可惜。 於是我找來職業調光師包和《逃出立法院》的剪接師施ㄅ,一起來聊聊後製工作的秘辛與甘苦談,我想,剪接師就像一部電影製作組裡的鼓手一樣,你看不到他的人,卻掌握整部電影的節奏與氛圍。調光師則像專屬電影本身的化妝師,在粉墨登場前,替電影化上妝容,讓它能漂漂亮亮的和與觀眾見面。 本集知識深入淺出,完全不硬派,和來賓聊天也趣味橫生,歡迎收聽!
「一個男人會跟一個女人上床是為了能和她交談。」-Ford Madox Ford《隊列之末》 我最有緣的弟兄-成功嶺鄰兵17號,大駕光臨寒電台,一起聊聊服役趣事,他創立的「南福飲酒俱樂部」有什麼核心精神?交友軟體真的只能用來認識炮友嗎,好好使用的話,也許能幫助你認識非常多突破現有框架的好朋友?及時行樂算不算是一種消極主義?什麼時候我們應該從理想主義妥協但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自殺是否不該被視為憾事,而也是一種應該被尊重的生命選擇?甚至,也聊到安樂死的必要性。 尺度大開,政治極度不正確,正適合一樣對這世界感到稍稍厭倦的你,來些地獄論點的轟炸。
漫改電影還原度真的很重要嗎?好,矛盾大對決來了,100%還原度的糞作《獅子王》 vs 1%還原度的神作《新七龍珠》,豆幾? 從小全家就一起看漫畫,文化資訊量非常豐富的的小花,今天來跟我聊聊該怎麼看待劉亦菲版的花木蘭?漫改電影真的都那麼糞嗎,還原度是不是唯一的價值考量?日本的各種文化影響了多少藝術家的創作?枯山水造景不只生出了《夕霧花園》,甚至《大法師》也受其影響?還有這集原本的主題,但其實只佔節目10%內容的漫畫推薦~~ 註:小花推薦漫畫:《#訊號》《#倫理課堂》《#新石紀》《#間諜過家家》《#咒術迴戰》《#工作細胞》 裡頭我提到電影:賈曼的《藍》、《2001太空漫遊》
「嗨,我叫芭樂特,我喜歡你,我喜歡性,那很讚喔。」 回到18歲,我和阿包剛認識的時候,一起看了《#芭樂特:哈薩克青年必修(理)美國文化 》這部電影,我們愛死這部片,跟這個令大眾討厭卻又可愛到不行的角色,幾乎在看完的當下就又重複播放再看了一次,津津樂道好一陣子。 事過多年,阿包去了社會學領域,又唸了心理所,現在在某知名上市櫃科技業公司上班,我則改讀了電影,現在載沉載浮中。兩條漸漸疏遠的生命線,突然又因為最近芭樂特居然釋出了第二集,而又有了交會。 「幹!芭樂特出第二集??阿包你看到沒?」 於是我這次找來阿包,回頭想想我們當時為何喜歡這部片,如今我們更成熟了,再重新審視分析這部電影為什麼還是這麼有價值?它依然反映—甚至更深刻的諷刺了哪些社會現況? 延伸出來,我們這集也聊聊藝術,聊聊歧視的本質,聊聊地獄梗,甚至很不要命的,兩個臭直男聊了一點我們認為的女性主義,過程中,我們都發現,自己就是芭樂特,那個還帶著刻板印象過活,但虛心學習不想被拒絕對話的那個鄉巴佬。 好啦不說了我先去看第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