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自“游”自在
自“游”自在
Claim Ownership

自“游”自在

Author: 鸭血粉丝不加香菜

Subscribed: 0Played: 0
Share

Description

记录2012-2018年在南加求学工作生活的时光,留下自己的美好回忆,希望也可以给你带来丝丝慰藉,如果能够帮助你避掉一些生活工作中的坑,也算是小小的功德一件。

27 Episodes
Reverse
觉得按照地理位置开展叙述会比较合理一些。从东边开始,往西边,加州和洛杉矶放到最后。再插一个题外话,我每次出游,都很喜欢研究地图,在电子地图没那么普及之前也很喜欢买纸质地图。之前在看《极简欧洲史》的时候,作者建议手边配一个欧洲地图,即便聊的是历史,也便于理解。历史就是过去的政治和地理。出去旅游也是一样,一定要看地图,除了不容易走丢,还会有意外的收获。第一站,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作为美国的首府,华盛顿特区是大部分外国人到美国旅游一定要去的地方。华盛顿特区全名是Washington District of Columbia,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以华盛顿名字命名,不属于任何一个州,美国人会简称它为D.C。跟处在西北角的华盛顿州没有半毛钱关系,唯一有关系的,可能就是D.C和华盛顿大学在每年三月都能看到美丽的樱花。我曾经在冬季的圣诞节期间以及夏季的国殇日到过D.C。圣诞节期间,大街上还是蛮空空荡荡,除了中国旅游团还是中国旅游团。如果能看到议会大厦升起的国旗,意味着里面在开会。记不清左边升旗是代表众议院还是参议院了,然后右边就是代表另一个议院。夏季国殇日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堆老兵们骑着帅气的哈雷,穿着黑色短袖,粗壮的胳膊还能看到纹身,有的身后带着他们的“老妹子”,车上挂着美国国旗,一长排的车队,可帅气了。他们游行,并不是我们固有思维里面的对什么什么不满,恰恰相反,他们反而是对当时的社会政府生活满意,才会组织游行。在美国,对参军的人以及老兵,都有着崇高的敬意。之前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有几个同事参过军,他们有在越南待过8年,有在伊拉克驻守11年。经历过枪弹从耳边划过,战友阵亡等等。每年的老兵节,他们会看望阵亡战友的家人。听他们讲述这些的时候感觉云淡风轻,因为他们已经是经历过生死,对人生有了特殊的感受。我只是感慨,很幸运生活在和平年代。DC有很多博物馆,但是当时因为时间有限,我只去了一个大屠杀纪念馆,具体名字记得不是很清,也是走路路过的,免费的。美国人的历史也就三百多年,但是对于历史的保护很好,一点点相关的小东西都会放到博物馆保存起来。所以去过很多历史科学博物馆,内心的想法总是,哼,就这点历史,也好意思放博物馆。当然,DC还有著名的白宫,克林顿、布什、奥巴马、川普、拜登的住宅区。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白宫管理的特别严格,只能从栅栏外面看,如果手伸进到栅栏里面,立马就会有安保的人把你抓起来,严重的可能从里面直接枪击了。拍照的游人络绎不绝。我去的两次都还是奥巴马执政,不过啥也没看到。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著名的建筑一定要提一下,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林肯,是为纪念Abraham Lincoln纪念的,是首位共和党籍的总统,最为世人所知的一项政绩就是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川大爷也是共和党的)雕像大概高6米不到(百度百科显示5.83米),林肯端坐在椅子上,目视前方。纪念堂是希腊神殿式样,外围有36根大柱子,是代表当时美国的36个州。雕像的后方有“In this temple as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for whom he saved the Union the memory of Abraham Lincoln is enshrined forever”的字样,是人们对于他的称颂。当年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I have a dream)就是在这里进行的。电影《阿甘正传》里面,阿甘接受颁奖还是演讲的时候,珍妮拨开人群从前面大水池子里面跟他打招呼,也是在这里。跟国会大厦以及林肯纪念堂在同一个中轴线上,有一个华盛顿纪念碑,是为纪念美国第一个总统华盛顿建造的,高约169米,里面有电梯可以70秒直达顶部。圣诞节去的那次,导游有跟我们说纪念碑在修缮,碑身的颜色,深浅不一。在每年二月的第三个周一,是president's day总统日假期,据说这个日子是华盛顿和林肯生日中间的日子,正好也符合美国的“周一假日”原则。在这两个附近,还有越战跟朝鲜纪念碑。越战纪念碑是个华裔女建筑师林璎(林徽因的侄女)设计的,当时是全国征集设计参赛作品,最后是她的作品被选中。几年前电影《芳华》上映的时候,特意去了解了下越战的背景知识。是功是过,众说纷纭。董卿有句话说的很对“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不管战争的前因后果是非对错,对于群众造成的伤害打击却是难以磨灭的。所以越战纪念碑除了对牺牲老兵的纪念,更多的还是给人以启示和警醒,祈求世界和平!顺便再插一句,第一次去的时候在DC附近的马里兰州巴尔的摩住了一晚。导游强调夜间少出门。为什么呢?也是跟独立战争有关。当时战争结束后,很多黑人就留在了那里,没有回北方了。虽然现在的political correction是 no racial discrimination,但是真的大半夜在这些不安全的区域晃一圈,还是蛮危险的。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没有在三四月樱花盛开的时候去DC。看到很多朋友晒的照片,蓝天白云粉色樱花,在水中的倒影,真的很美。
第二站 费城

第二站 费城

2023-03-0802:21

第二站 费城在从华盛顿特区到纽约的路上,一般都会经过费城。我也曾经在冬季和夏季分别路过。在去美国之前,对于费城的第一印象,其实是NBA的76人队,那个时候Allen Iverson艾佛森还是个传奇。当然在他之前,还有人在76人创造过更大的传奇,就是张伯伦。费城的英文也有点长,Philadelphia,费城这个名字就好记很多。费城在美国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先于华盛顿特区成为美国的首都,最有名的独立宣言和宪法就是在此颁布的。说到联邦宪法,曾经上法学经济学的时候,有很多单选题的选项就是because the constitution said so(因为宪法是这么说的),答案也就是这个选项了。因为宪法规定的事情,总是对的。也是这个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制度,奠定了美国几百年来的政治基础。作为独立代表的自由钟,也是费城的一个标志。民众可以免费参观,我于2012年的12月那一次去费城的时候进去参观过。在自由钟中心附近的大草坪上,有美国第一个公共厕所,里面都是座便器。应该是美国人几百年来从来没有成功的蹲着如厕过,毕竟Asian Squat可不是谁都能挑战的。
第三站:水牛城&尼亚加拉瀑布忘了是从哪里出发去到水牛城了,一路上要开8个小时的车。也是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去了两次。冬天圣诞节那次,在车上睡一觉起来发现周边都下雪了,下好大的雪,白茫茫的一片。那个时候是个黑人小哥,拉了一车子中国游客和一个印度还是巴基斯坦的游客,很独孤的开着车。唯一一个非中国游客是在参团的时候才发现,只有自己是这个团里面的唯一一个非中国人,略有尴尬。不过导游是双语服务,我们一些留学生也是会和她聊一聊。感觉水牛城没什么好逛的,主要就是去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作为世界第二大的瀑布,主要景点还是在加拿大境内。从美国这一侧可以看到对面的多伦多,有很多高楼建筑,写着casino(赌场),吸引着美国的朋友去。夏天那次去的时候,坐着“雾中少女号”开到离瀑布很近的地方绕了一圈又回来,近距离感受大瀑布的波澜壮阔。但是朋友圈发了状态出来之后,被加拿大留学的同学“diss”。他说从加拿大一侧的全景看的效果好很多,从美国看只能看到瀑布的一侧。冬天去的那次,考虑到安全问题,没有坐船,但是看了个电影,讲述了尼亚加拉瀑布的历史,以及一些趣闻。最初是一个法国传教士发现了这里,然后立马就被美景吸引了。近一百年来,还是有不少勇士想挑战大瀑布,比如把自己装进木桶里面从瀑布上滚下去,最后竟然还生还。也有带着宠物一起的,进去的时候是黑猫,出木桶的时候已经吓成了白猫。有一个后话,就是后来收到了水牛城的offer,不过也没去。
第四站 波士顿

第四站 波士顿

2023-03-0806:13

第四站 波士顿最早知道波士顿,是历史课本上面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作为独立战争的导火索。美国那个时候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经常跟英国政府做贸易。但是英国政府不厚道,把一些质量不好的东西运到美国去,民怨积累已久,最终爆发了倒茶叶事件。作为欧洲人最先在美洲大陆生活的城市之一,波士顿的整个城市街道还是跟欧洲很相似的。最初的时候交通工具为马车,街道是为马车设计的,比较窄,即便到现在以机动车辆为主,街道也没有变。在波士顿开车也是很考验车技的。加州人把波士顿那一片的区域叫back east,波士顿的口音也很有辨识度,比较偏英式。说到美国各个地方的口音,虽然说的都是英语,没有所谓的方言,但是口音还是差蛮大。比较做作夸张然后尾音上扬的是加州口音;比较一板一眼有那种英国绅士腔的不发R的音的是波士顿口音;纽约的口音差不多是把“纽约”念成“奴约”;德州口音偏牛仔风一点;路易斯安那会说“yah”;田纳西州附近区域的英语说的像是另一种语言,要专注听才能听懂。波士顿也是美国高等教育中心,到了波士顿一定要到哈佛大学,逛一逛校园,摸一摸“哈佛”本尊的脚,对于学业“有帮助”。其实哈佛雕像并不是以哈佛原型雕刻的,是后面找了几个英俊的男学生,一人取一点,拼出来的一个“哈佛”本尊。圣诞期间去的那一次,校园里面空荡荡的,没有感受到学霸们的氛围。第二次毕业季的时候去,校园里面到处搭的帐篷,第二天就开始举办毕业典礼了。同团的有一家人有个儿子要毕业,到了哈佛之后就脱团,准备第二天参加毕业典礼。对于家人来说,有一个哈佛毕业生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情。之后的行程,还路过了MIT,麻省理工学院。之前学院里面进了太多旅行团,吵到学霸们学习了,所以学校规定不让旅行团进去参观。好在我长的还像学生,就自己进去逛了一圈。一进去就是欧式大穹顶,然后一个长走廊,两侧都是贴的宣传活动。坐在大巴车上还路过一个学校,叫伯克利音乐学院,不是加州那个伯克利,是王力宏的母校,美国最高的音乐学府之一。两次去到波士顿,都吃了大龙虾,吃的可爽了。回到LA之后,偶尔还会自己去华人超市买回来,蒜蓉蒸着吃。之后跟要去波士顿的朋友都安利过,一定要吃的波士顿大龙虾,而且是去唐人街吃,中国人的做法还是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波士顿有个著名的昆西市场,有各种美食海鲜,还有小商小贩,比如yangkee candies这种。有种food market感觉,就是在booth买好吃的找个座位吃,但是市场里面一座难求。圣诞节去的那一次,还遇上一个电视节目的录制,应该是个美食节目,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录进去。
第五站 罗德岛

第五站 罗德岛

2023-03-0802:04

第五站 罗德岛罗德岛全名应该是 the state of Rhodes Island and Provindence Plantations,简称罗德岛,是美国最早的13个州之一,也是当时第一个宣布脱离欧洲统治的州。有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也是常青藤盟校之一,布朗大学。哈利波特女主角艾玛Emma Watson就是这所学校毕业的。我一直不知道布朗大学的具体地址,直到一个高中同学去那里读了博士,才知道原来布朗大学在罗德岛。关于罗德岛的记忆不深,只记得当时去了一个听涛山庄。名字还是很文艺的,庄园就靠海而建的。是美国曾经的一个富豪,范德比尔建的,极尽奢华。名为听涛,是因为山庄建在了悬崖峭壁之上,一直可以听到海浪敲打石岩的声音。第一次去的时候还很激动,因为那是大西洋的海,大西洋的海浪打在岩壁上的声音,海的那一侧就是欧洲,一个听说很久但从未踏足的神秘大洲。(后来2017年的时候去了北欧)还有个重要的信息就是,罗德岛免税。
第六站 纽约

第六站 纽约

2023-03-0816:55

## 第6站 纽约终于说到纽约了,毕竟是个重头戏。Taylor有一首歌welcom to new york,建议可以听。人们口中的纽约,是大纽约地区。如果按照行政划区,new york city只是一个城市.最早被叫过new nederlands/new armsterdam,因为是荷兰人先占领的,直到英荷战争结束后英国人赢得了这片土地,所以改叫new york,York是英国的一个郡,new york就是新的约克郡,中文英译过来就是纽约。纽约又有很多别称,比如the empire city,帝国大厦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也叫做大苹果,至于为什么叫大苹果,据说是和一个爵士歌曲有关,歌词是 There are many apples on the success tree, but when you pick New York City, you pick the Big Apple. 成功树上很多苹果,如果你挑纽约城,你挑到了大苹果。有很多人很喜欢纽约,我也是只去了两次,半自由半跟团的,但是对纽约没有那么喜爱。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生活节奏也很快。在中心地带,行人们走路都是带风的感觉。当然纽约也是全美国为数不多的一个行人乱闯红灯的地方,出租车司机跟国内的也有的一拼。第一次到纽约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要经过唐人街,主要为了去那里吃饭。唐人街很像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当时在离唐人街没几条街的一个礼品店里,想买个冰箱贴,店主(现在想来应该是墨西哥人)一脸可惜的说,你知道这是哪里生产的嘛,made in China…对其实淘宝也能买到,还便宜。。。第二次去纽约的时候是带着爸妈,当时有个小插曲。在LAX候机的时候,美联航临时调换了登机口,放了好几遍的通知,最后一遍中英文的时候,我才注意听到,跟爸妈嘀咕了下“他们在找几个乘客去另一个登机口”。万万没想到这几个乘客就是我们。我还在纳闷怎么到时间了还不喊着登机。等去看航班信息的时候,发现就是我们的航班换了登机口。然后紧赶慢赶的跑去另一个登机口,飞机已经飞走了。立马我就慌了。赶紧去客服中心说明了情况,好在服务人员还是很nice的帮我们改到下一班,只是座位没得选。本来是我们家坐一排,后来选了个前后排,还算近的。也是波澜不惊的最终到达纽约了。这个事情也是给我了一个教训,除了要早到之外,还要时刻注意登机口是否有换。毕竟世界变化很快的。拥抱变化。纽约几个大区,最著名的是曼哈顿区,什么华尔街、时代广场这些著名的地方都在曼哈顿,是必去的。第一次去纽约的时候,还因为意外的去了皇后区。计划旅行的时候算错日子了,回程的机票买晚了一天。没办法,就在皇后区多订了一晚的住宿,一是便宜,二是离机场比较近。也顺道去了法拉盛吃中餐,号称纽约地道的唐人街/华人聚集区。关于曼哈顿区和皇后区,第一次听说是在Gossip Girl电视剧里面,来自曼哈顿上东区的贵族和来自皇后区普通平民的各种爱恨情仇的狗血故事。时代广场:算是纽约的地标。以为是个大广场,其实就是个小街区,周边都是各种商场、饭店、杜莎夫人蜡像馆,以及传说中纽约最好吃的汉堡店shake shack。(后来LA也开了一家,但是一直都没去吃,回国后在上海吃到了,口感不如评价那么好,还是IN N OUT最好吃)如果对时代广场有很大期望的,等真的到现场了其实是会失望的。第一次去的时候正值圣诞节/新年期间的假期,有讨论过要不要去参加跨年。后来有前辈说起,去时代广场跨年,不仅要考验抗冻能力,还有肾和膀胱,毕竟要在那里站个六七个小时不吃不喝。如果你千辛万苦从人群中出来,就很有可能回不去了。所以之后每次电视上看时代广场跨年,镜头扫到前排的观众,对他们真是由衷的佩服。纽约冬天很冷的,我们在的那几天还下雪呢。有个同团的广州朋友,因为没有见过雪,激动的在雪里旋转跳跃不停歇。广州的朋友是一家三口,妈妈到Berkeley访学,爸爸带着四岁的女儿去美国找妈妈。小姑娘特别软糯可爱,基本上一路都是在跟我们玩,爸妈也很放心的交给我们管。我们三个20出头的大姑娘带着小姑娘玩,还是很开心的。帝国大厦:出现在特别多的影视作品里面,比如《金刚》、《北京遇上西雅图》等等。里面也有很多名人政要到访的照片挂在快入口的地方,我记得有姚明有刘翔来着。我去的时候,很可惜起大雾,没法俯瞰整个纽约市。其实天气好的时候,是可以看到中央公园、哈德孙河、布鲁克林大桥、时代广场和自由女神等标志性建筑。起雾了啥也看不到,就看室内的大厦介绍:在一百多年前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当时是怎么建造出世界第一高楼的。后来第二次陪爹妈去纽约的时候,把他俩送上去,天气很好,俩人很开心的逛了一圈各种拍拍照。在等他们的游览的时候,我顺道去看了在几个街区以外的LOVE雕像,因为那个时候还是单身汪。暴走的路中,充分感受到了纽约初夏的湿热,与凉爽的LA是鲜明的对比。自由女神像:又一个纽约乃至美国的标志。在哈德孙河上一个小岛上,右手是火炬,左手是独立宣言。为1876年法国送给美国作为独立100周年的礼物。 我去的时候好像因为什么事情没有开放,就坐船在河上游览了一圈。这样的大建筑,其实远处看更能拍到全景。大都会博物馆: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有幸去过两次(12年12月和15年5月),但都只是短暂。陈丹青在第二季《局部》中介绍这是一所他去了上百次但是至今还未毕业的大学,看完之后感触颇深,强烈推荐这部纪录片。有一段时间开车上班路上会听一档叫《强词有理》的节目,介绍博物馆建筑的,顺带提了下当时一波美国商人想要在美国建立一个可以给民众以艺术教育的地方,靠几个富太太的努力成就了大都会博物馆。大都会实在是太大了,融合了全世界的馆藏圣品:希腊的古庙,因为希腊要修的水利工程将会经过这个古庙,为了更好的保护就卖给了大都会,原封不动的搬过来也是费了很大功夫的;古罗马时期雕塑、兵器;古埃及的木乃伊;梵高的向日葵和自画像;中国元宋时期寺庙的雕塑壁画、苏州园林;日本江户神奈川等等等等。15年去的时候正逢博物馆结束“镜花水月”时装展,所以很多馆藏文物都替换成了中国元素的时装。每年会在大都会举办MET GALA的活动,演艺界、时尚界各界人士都会出席,争奇斗艳。关于大都会的介绍,随便网上搜搜都很详细。在疫情闭馆期间,还可以在他们官网云赏艺术品。大都会博物馆出来没多远就是纽约的中央公园,也是经常出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纽约市政府在一百多年前就有在大都市建立这么大面积的绿化公园是多么超前的意识,里面还有个小动物园。如果逛一圈公园下来要很久时间,我也是走马观花路过了一下。不过还是蛮羡慕纽约市民,在大都市里有这么一片可以放松休闲的天然氧吧。得益于早期负责纽约城市规划市长议员们的前瞻性部署。布鲁克林大桥:又是一个地标性的建筑,出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也是在一百多年前,在物资匮乏、技术落后并且不被当时所谓专家看好的情况下,这座大桥得以建成。第五大道&Woodbury Outlets:两个购物的地方,传说中的第五大道,满街的奢侈品大牌,还有特朗普大厦和石油大亨的洛克菲勒大厦。Woodbury奥特莱斯是纽约最大的折扣工厂店,牌子也很多。很多中国人进去之后,先是买个名牌大箱子,然后各种扫荡名牌表、名牌包之类的。但其实大部分是帮别人代的。就因为这样在外造就了中国人很有钱的印象,其实更多是给人以“暴发户”的印象。911世贸大厦遗址:很庆幸自己是个90后,虽然人生经历不多,但也记起过这些大事的发生。911发生的时候还是个小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到事发地走一走。12年那次去纽约的时候,跟着一群人排队进去参观遗址,那时候还在施工中,因为要把Ground Zero建成一个“建筑”。我去看的时候还就是类似“地基”一样的废墟废墟。当时有个小的展览厅,列出了当时牺牲的人们、还有参与救援的以及牺牲的消防员,挺感触的。现在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纽约市政府专门找了建筑师重新建立起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来纪念。在遗址的边上也又重新建起了新的世贸大厦。后来每年的9月11日,都成了全美国人的纪念日,纪念这些普通无辜的民众,纪念和平。华尔街/Wall Street太著名的一个地标了,以及那头牛。去几次都看到国人疯狂的触摸和拍照,不用想这些人都是股民、韭菜。华尔街其实就是纽约市的一条街,只不过因为各种金融大鳄:摩根大通、洛克菲勒家族、杜邦等,还有纽交所、纳斯达克(就是敲钟的那个)、美国证券交易所等。所以这些地方赋予了华尔街神话一样的地位。也出现在很多影视节目中,比如小李子的《华尔街之狼》。
第七站 奥兰多

第七站 奥兰多

2023-03-0906:25

时间住在西海岸的人,并不喜欢往东部跑,除了坐很久的飞机,还要调时差,最头疼的就是调时差。然后2017年圣诞节期间,趁着老妈来看我的时候带她一起去了Florida佛罗里达州。奥兰多最主要的景点是那些主题公园,Disney World迪士尼世界,Universal Studio环球影城,Sea World海洋世界等等。因为在LA带老妈去了几次环球影城,所以这次就只去了Disney World.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迪士尼,一共有4个:神奇王国、未来世界、好莱坞影城、动物王国。神奇王国跟世界上绝大多数迪士尼都差不多,有城堡的那种,比较适合小朋友,没去。好莱坞影城跟环球影城那种也差不多,也没去。所以两天时间去了两个公园,未来世界和动物王国。第一天未来世界EPCOT。开门第一个就去了soarin,类似于一个4D的大厅,模拟滑翔伞,带你遨游美国landscape风貌,还有微风拂面,非常逼真的。排队人还是很多的,不过是老少皆宜。因为是圣诞期间,这种玩的馆人巨多,从soarin出来就先去其他国家馆逛。期间还有个圣诞主题的歌舞表演。作为广场舞顶级爱好者,老妈可是看了很久。下午逛了国家馆,吃了点东西,沿着湖边走一圈。这些国家馆真的很逼真:中国的天坛还是地坛来着,日本的鸟居,还有挪威的木板房(半年前才去的挪威)。 夜幕降临之后,顺便去了character spot,正好没什么人排队,就把迪士尼的主要人物全都拍了个遍:米奇米妮高飞等等。离烟花秀还有一段时间,就又去了一个赛车、太空飞船和那个大球球的项目。赛车很爽,不过把老妈吓着了。那个大球球也是坐着小车车绕一圈,不过都是环保主题的,最好玩的是一进去会给你拍个照,然后把你人头放进一个科技小短片里面,可以选择邮件发给自己。老妈倒是很喜欢这个小短片,画面很可爱,虽然她并听不懂讲的什么内容。所有这些都玩完了,终于等来了烟火秀。去奥兰多之前查了天气,觉得应该跟LA差不多,没想到晚上还是冻成狗。虽然带了一些厚衣服,但是感觉明显不够。不过烟花秀是真的很精彩,也是值了。第二天动物王国。最火的项目就是阿凡达了。早晨进去打开迪士尼app一看,排队要六个小时,果断先跳过去其他项目。说实话,其他项目我也记不太清了,什么卡通人物表演、动物园之类的。老妈还摸了短吻鳄,这是年过半百的小老太太的人生新体验。到了下午的时候,再一开迪士尼app,看到阿凡达排队时间变成两个小时,就赶紧过去排队。排队的时候是穿过阿凡达世界里面的山洞,有纳美人和潘多拉星球的介绍,队伍尽头是还原电影的基地实验室,当你看到一个一比一完全还原的阿凡达培育体,恭喜你终于要脱离排队苦海,离项目体验不远了。虽然一路有这些看的东西会缓解一些无聊的情绪,但是排队时间真的太久了。进去之后一人一个座,像是骑在摩头车上,会有安全带把你绑好。模拟你坐在阿凡达电影,假装自己是主角,在飞龙的带领下游览潘多拉星球。体验感非常好,很逼真。说实话,我坐在上面还有点胆战心惊。动物王国如果不是因为阿凡达,很多大人都不会来玩的。因为那个时候刚开,全世界只此一家。
第八站 迈阿密

第八站 迈阿密

2023-03-1002:36

第八站:迈阿密当时行程规划的是在从奥兰多去西礁岛,途中在迈阿密作短暂停留,也就是在迈阿密的小哈瓦那转了一圈。迈阿密这个城市也出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因为离加勒比海近,当地有很多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区域的人,所以西班牙语español也是通用的。很多人去到迈阿密,还会到古巴去,离得真的很近。我曾经也看到过一个女生独自去到古巴的游记,很羡慕也很佩服。也是个很神奇的社会主义。如果有朋友感兴趣有时间,作行程的时候可以也考虑一下古巴。这趟旅程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没去到key west,中文也叫西礁岛也叫基韦斯特。key是一个岛的意思,在迈阿密附近有很多个key,最著名的就是这个key。因为前两日在奥兰多太嗨,导致之后几天发烧感冒。原计划自驾去key west,三个小时去三个小时回,因为老妈没带驾照,所以只能我来开。发烧感冒之后,我在酒店躺了一天,更别说去到key west了。西礁岛有什么呢?海明威的故居,美国最南端的标识(曾经在飓风中被摧毁,后来都修复好了),美国东部一号公路的起点,七英里桥。算是文艺青年必须的打卡之地。如果还有机会去到迈阿密,还是想去到西礁岛,最好再能去古巴走一圈。
第九站 波多黎各

第九站 波多黎各

2023-03-1009:26

第九站 波多黎各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跟我一样,在走出校园开始自己工作的时候,会有一段时间报复性花销。既是独立的第一步,也是经济自由的一小步。去波多黎各的机票,平时几百块最多一千美金的机票,到了圣诞期间要两千块的机票,买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的。但是也只此一次,从那之后,花钱就不再那么铺张浪费了。不记得是怎么决定要去波多黎各玩的,本来凑的四个人,后来萱神因为临时接到on call(毕竟大Amazon)就取消了行程,然后就我跟zoe老施夫妇一路,他们很照顾我,不过还是吃了一路狗粮。波多黎各不属于美国联邦州,但是属于美国管辖,所以从美国境内飞过去,属于domestic国内航班,带个驾照就行,不用护照。当时还特别得瑟的发个微博,定位是美国本土外小岛。因为是2015年的圣诞去的,具体行程攻略已经记不清了,挑一些印象深刻的重点介绍吧。圣胡安市:波多黎各的首府,最著名的是圣胡安老城。古老的石板路街道,两侧的小房子花花绿绿,很有西班牙的那种风情。(虽然我还没去过西班牙)海边有国家历史遗迹旧址,像是一个大公园,还有一片炮台,为了当时抵御欧洲侵略者。从炮台看过去海景非常美,一大片绿色草坪,蓝蓝的海蓝蓝的天。不过我在走草坪的时候,不小心踩到蚂蚁窝,脚踝被咬了一圈,奇痒无比,一个多月后才渐渐好转。老城附近有一个特别著名的朗姆酒酿酒厂,Bacardi Rum Distillery,就是那个蝙蝠标志的朗姆酒。可以参加一个tour,多少钱我给忘了。会送一杯鸡尾酒,有long beach island 和tropical sunrise,其他就不记得了。我喝的是tropical sunrise,其他两位是long beach island,因为太好喝,老施同学后来喝多了就醉了,tour走一半他们小两口就不见了。整个行程也就是介绍了下历史还有酿酒过程。当时还计划去一个cueva vetana看一个window cave,等到地儿了发现人家因为圣诞假期就给关闭了。回程的时候,随便在Google map搜了一个靠海的地方去看看走走,就是度假的感觉。再在yelp上随便搜一个餐馆,发现人家没有英文菜单,全是西班牙语。好在服务员会说英语,就给我们推荐了一些菜。当地食材尤其是海鲜都很好,但是当地人除了炸和烤,不会别的做法了。当地还有个el yunque的热带雨林,是从V岛回到主岛后去的,天然氧吧,可惜我们去的时候下大雨,只有我一个人带了雨衣,所以也就进去随便绕了一圈。Vieques别克斯岛/V岛:最著名的就是荧光海了。当时在booking上面订的民宿,没有空调,只有电扇。男房主是当地人不会说英语,女房主是加拿大人,但是不怎么负责民宿的运营。不过好在是当地人,帮我们预约了当地的荧光海和浮潜。荧光海是当地的必去项目。到了晚上有当地人带我们去到湖边,坐上那种canoe,就是原始的独木舟,舟前头上挂了一块中国玉,夜里可以发光。尤其是在夜晚越黑的时候,这个玉就越亮,所以带队的人就可以知道每个船的位置。我们就跟着划到湖中央,每划一下浆,就能看到水里面浮游生物随着划桨的扰动而发光。当然你是看不到浮游生物。湖面发光是因为里面的浮游生物在收到外界的干扰后发光的一种自卫行为。这种非植物非动物的的单细胞生物,叫鞭毛藻(知乎搜来的),白天会贮存能量,到晚上发光。也是因为入海口特别小,所以这些微生物可以聚集起来。其实除了水下的光亮,还有头顶星空的光亮。因为周围没有光污染,头顶的星空看的非常清楚,赤道附近的星空真是让人难忘。不过也因为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据说V岛上的荧光海面积越来越少了。欣赏完了向导喊我们往回走,因为我跟老施一头一尾的不默契划桨,canoe一直在打圈圈,我俩一直在吵吵,别的舟上的人实在看不下去,踹了我们一脚,才最终到达岸边。第二个清晨是浮潜团。当地人开车带我们到码头,给了很简单的救生衣和带呼吸管的游泳镜。一开始因为离岸边近,感觉不是很深,慢慢的离岸边越来越远,深度也越来越大,但是看到鱼也很多,还看到了小水母,粉色的,小小的。向导是当地土著,带着我们去找海龟,不过看不到几眼就跑了。比我家里养的那俩是大多了。那天也有很多背着罐子去潜水的,相信潜水也很美。从那之后,便爱上了浮潜。不过浮潜对海域要求也很高的,不是随便什么地方浮潜都能看到海龟的。
第十站 北卡莱罗纳州 - 罗利前面说到过,如果不是什么特殊原因,是不会去到东部的,因为还要倒时差。高中同桌欣仔在18年到北卡进行一年的访学,一开始问她春节期间要不要来LA玩,后来被她邀请去了罗利。因为本来对这个州和城市不是很了解,主要也是为了去看同学,对这趟行程没抱太大希望,但就因为这样没什么期待所以旅程充满惊喜。罗利作为北卡州的首府,其实跟美国大多数城市一样,人少。当时周末到罗利市中心,没什么人,停车免费。停车的时候,看到一户人家牵了两只羊从车上下来。别人遛狗他们遛羊,也是很独特了。市中心有个自然科学博物馆,好像美国每个城市都有自然科学博物馆,场馆的建筑设计就很“博物馆”。一般馆藏都会有恐龙化石什么的,对于儿童青少年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启蒙是很有用的。然后跟着欣仔去她访问的学校 - 北卡州立大学逛了一圈,主要是新校区,他们的图书馆还有LEED认证呢。对于已经毕业的人来说,每次逛到好设计的图书馆,就会怀念上学时光。在罗利东边驱车大概3个小时的地方有个叫outer banks的地方,是跟大陆隔了一片海的一长条堤岸。一路过去没什么车,就放心的让新手司机欣仔一人发挥了。中途加油的时候,因为美国都是自己加油,稍微给欣仔指导了下:车熄火,插信用卡,拔油枪,开始加油。这个“指导过程”被隔壁加油的老奶奶看到了,跑过来特意聊了一句“这是教她怎么加油啊”。你要说外国人“多管闲事”吧,但其实人家也是好心。毕竟你在路上和陌生人对视的话,双方都会微笑一下,或者打个招呼。回到国内就完全不会这样,你要是在国内莫名其妙凑上去跟人说点什么,会被当成傻子吧。先去到怀特兄弟国家纪念馆,就是当时怀特兄弟试飞成功的地方,还有当时前几次试飞成功落地的标识。然后在起飞的小土山上有个纪念碑,爬上去能望到海,就是大西洋。我们在纪念碑前找了个美国奶爸帮我们拍合影,拍着拍着他俩闺女也往我们这里凑,然后我就问你们要一起加入么,于是我们的合影就多了俩可爱的小姑娘。再一路南下,开到cape hetteras lighthouse,对于从大西洋上过来的船只有重要的指示意思。不过我们去的时候灯塔在维修,没法上去,就下面拍拍照,逛一圈礼品店。从灯塔出来,再往回开,夕阳西下,就找了个海滩先停下。海风吹的是真冷啊。还有车直接开到沙滩上,带自己家的狗子玩耍。原来都是在西海岸看夕阳西下,这次在东海岸看夕阳西下,看落日余晖洒落在大西洋的海面上,即便冻成狗也是开心的。晚上住在outerbanks的一个holiday inn,作为IHG会员,得到了免费升级的房间。因为远离城市没有光污染,晚上看星星特别清楚,但就是太冷了。前台大妈说可以第二天早晨看日出。很可惜的是第二天是阴天,起了个大早也没看到日出的景象。
第十一站 芝加哥

第十一站 芝加哥

2023-03-1316:36

第十一站:芝加哥芝加哥的闻名程度不亚于纽约、旧金山等,有很多影视作品,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比如那条著名的66号公路的终点,比如门口有乔丹雕塑的公牛队主场等等。有几个高中同学正好在芝加哥上学,也是一直想去来着。后来2015年6月,在陪爹妈玩完一圈美国送回国之后,和阿满同学一起走了一圈,算是我俩的毕业旅行。我俩从LA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40+小时),就是传说中66号铁路的火车,最后抵达芝加哥的联合火车站。对,芝加哥的火车站也叫union station,和洛杉矶的名字一样。然后就突然意识到美国的火车站好像都是叫union station。网上搜了下,是因为不同铁路公司在这里交汇了,所以叫联合广场。感觉芝加哥的联合车站比洛杉矶的要大很多,内部空旷,几个大的大理石柱瞬间带你穿越回到古罗马时代。关于联合广场的解释:"a train station with tracks and/or facilities shared by two or more railway companies was called a "union station". From <https://www.answers.com/Q/Why_were_all_train_stations_named_union_station> "其实火车票并不便宜,用了AAA的优惠还要$304/单程,要比打折机票贵的。我们坐的那一趟叫southwest chief,每天往返于洛杉矶和芝加哥。不过火车座位空间很大,火车上有个玻璃顶的餐厅,可以边赏景边吃饭。最开始买票的时候看到网站上面的介绍觉得一定是很美的景色。然而我们还是太年轻了。一开始还是很新鲜很激动的,一天过后就觉得太无聊了。所谓美景,就是一望无际的印第安人大农场。这边牛啊马啊悠哉悠哉的在吃草,那边农田自动灌溉系统喷出的水珠划出一道道人造彩虹。看看kindle(一般kindle也会是在这种时候才能派上用场)困了就睡,最后终于到达芝加哥。之后跟国内同事聊到坐火车从南京去拉萨的时候,提到了我这段洛杉矶到芝加哥的旅行体验(也就是在同事面前吹嘘了一下这种难得的体验)。当时真的很无聊,也可能因为我们就俩人,连80分斗地主都打不了。这条著名的66号公路,是美国的东西部主干道,也叫母亲路。最早的时候,美国只有东部的13个州,芝加哥算是最西边的了,所以美国的西北大学在芝加哥。后来人越来越多,资源不够了,开始了美国开放西部大开发。66号公路东起芝加哥,西至圣塔莫妮卡。“共穿越美国8个州,途经伊利诺伊州、密苏里州、堪萨斯州、奥克拉荷马州、德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以及加州,三个时区,全长2450英里,约合3943公里。Fr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616276> ”我们坐的火车也差不多穿过了伊利诺伊州、堪萨斯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和加州。时隔五年,具体的路线已经记不清了。实际时长是比网上标注的理论时间要久的,因为每一站都在delay。记得《生活大爆炸》里面有一集,Sheldon自己坐火车跑到了Arizona,只剩个t-shirt & underwear,然后让lenoard和penny去接的。不知道是不是跟我们坐的一班火车哈。芝加哥的城市天际线非常好看。在1871年著名的芝加哥大火之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打造成现在的城市天际线。芝加哥市中心的高楼很多,而且每一幢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在芝加哥市中心一路的暴走,打卡了很多著名的大楼,也算是个朝圣吧。主要几个地方:aqua tower水滴塔,我记得应该是zaha的作品,但是网上没有找到,灵感来源于石灰岩,每层阳台的弧形不一样就像是一层一层的石灰岩,也像是个竖向的景观场景。Marina city 海滨城市大楼,也被叫做玉米楼。Calder's FlamingoMillennium Park 千禧公园,设计师是Frank Gehry,就是设计LA 市中心disney hall的著名设计师。其中最著名的是那个大豆豆 ——“云门”,是有不锈钢拼凑而成,适合各种拍照凹造型。United Center 联合中心球馆,就是NBA公牛队的主场,也是乔丹当年上演奇迹的地方。这也是临时加的一个地方。最后一天本来准备去西北大学的,结果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阿满同学当天一大早跑去前一晚我们去的360 芝加哥 John Hancock Center,因为前一天她忘记带city pass,前一天晚上的时候我一个人背着两个相机上去。她为了不留遗憾,第二天一大早自己又去了一趟。但是回来的时候遇到地铁故障,比约定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期间她手机还没电根本联系不上。我就在约定的车站楞是等了两个小时。等两个人汇合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去西北大学,就跑去了联合中心球馆,跟乔丹雕塑合影了。旅途啊,总是充满各种以外惊喜。这样一个大大咧咧的阿满同学,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除了这些免费的景点,还有收费的。一定是要买city pass,官网上现在也有中文页面(https://zh.citypass.com/chicago)主要去了这么几个地方:Willis Tower 曾经也叫Sears Tower。 Sears曾经也是美国一个很大的连锁百货商场,但是生意场总是有起有落,后来这栋大楼出售了,就不叫sears了。好像现在(2020年)的时候,sears该关的门店也关差不多了,要等疫情结束才恢复吧。最著名的是它全玻璃的观景台,可以看到芝加哥的全景和密西根湖。人在上面拍照就很像是悬在空中的。大热网红打卡地。360芝加哥 John Hancock Center, 就是前面提到我一个人背两个相机上去看夜景的地方。但就是没有带脚架,拍出来的夜景有点糊(hu四声)。说到这个“糊”字,不知道是不是南京方言啊,其实就是照片模糊的意思。有一次一个北京朋友到南京来玩,逛夫子庙夜景拍照的时候,我一直说这个字,人家楞是没听懂,最后解释了下,人家北京话管这叫“虚”。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我们去这个馆的时候,正好是阿满同学没带city pass的那天,在换票的地方跟售票员解释了下,展示了下我的票,人就给我们换了两张票。好心人。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馆藏也很丰富,风格跟大都会博物馆有点不太一样。一楼大厅有一个很大的猛犸象骨骼,有点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意思。文艺复兴、现代作品也有很多。印象最深的是莫奈的草垛。关于芝加哥吃什么:市中心附近有个中国城,不是很大。当天到了芝加哥,老施同学就带我们去了一个类似叫“老四川”的饭店吃饭,还有奶精等其他高中同学一起。据说是当地比较地道的中餐馆。(为了庆祝老施同学顺利脱单,他请客。至于脱单的对象,在前面波多黎各篇和后面阿拉斯加篇都有提到。)厚底pizza。当时吃了哪家店不记得了,反正yelp上面一搜有很多,选了个排名靠前的。网上搜到大概的厚底披萨来源,是某一天一个披萨店发明出了厚底披萨,一登报就火了,特别满足普通民众尤其是喜欢吃快餐食物的劳动人民对于卡路里的热爱。厚底披萨跟其他披萨不同的是,皮厚,更像是一种带馅料的派,而不是扁平面包(flat bread),里面可以放好多浓郁的芝士,表面上还可以继续撒上依据个人口味喜爱的配料(toppings):香肠、橄榄、火腿等等等等。如果说发源自意大利的那种披萨是精致、小资的,芝加哥派系的厚底披萨是豪放的、酣畅淋漓的。关于芝加哥的几个其他小知识:是在搜百度的时候看到的,因为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几十万工人罢工,要求保证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才有了现在的“五一”劳动节。芝加哥建筑派系Architecture of Chicago: 不确定中文是不是这么称呼,但是芝加哥的这些现代建筑的确是影响了美国其他区域的现代建筑。整个城市建筑群反应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多元的文化以及不同设计师的风格。(插个题外话,后来去了墨尔本参加一个city tour的时候,guide也介绍说墨尔本市政府要求每栋建筑必须长的不一样,不知道有没有受芝加哥建筑影响)芝加哥经济学派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 主要是由一批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的理论发展行程而来,其中不少都是诺贝尔奖得主,更加强调的是市场调节机制的宏观经济。
第十二站:亚特兰大芝加哥结束,就直接飞去了Atlanda。亚特兰大是佐治亚州的首府,是美国南方的一个大城市,也是可口可乐、达美航空的总部。小时候第一次听说亚特兰大应该是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到了亚特兰大,当然要去可口可乐世界。这一个可口可乐带动了亚特兰大以及整个美国的物流链。进去后会参加一个tour,关于可口可乐的一些发明和发家历史,其中有一扇门后藏着可口可乐的配方。也陈列了可口可乐旗下的所有饮料,我记得还有小时候喝的醒目。逛累了,可以去放映厅看小短片,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只是记得那个可乐瓶打开“嘭”,然后二氧化碳气体往上冒,然后咕噜咕噜喝掉,以及喝完后“哈”的声音,听到后不喝可乐都觉得浑身舒畅。还有个区域是可以免费喝各个国家的饮料,什么印度泰国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口感。当天喝到水饱以及糖分摄入爆表。凭每张门票都可以领一瓶小可乐。后来连同我在gift shop买的可乐杯和T恤一起带回了家。ex原来说过我有仓鼠症,就是喜欢收集很多东西。回到南京后,听说南京生产可口可乐的厂也有个博物馆还是tour来着。不过一直也没有机会去。CNN(Cable Network News)著名的美国有线新闻网的总部就在亚特兰大,离可口可乐中心不远,走着就可以过去了。进去后买票,预约一个tour,然后跟着参观,能看到一些录制的现场实况。对于CNN,Wikipedia上面着重介绍了下CNN在港湾战争、911袭击、2008年大选时候的表现。在CNN最惊喜的是看到了cartoon network,全是小时候的回忆。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全是这里面的,猫和老鼠、飞天小女警,跟现在小孩看光头强、喜羊羊、小猪佩奇差不多的那种。最后出门的时候下了大暴雨,然后又回gift shop买了个CNN的poncho,就是雨衣。这里顺便说一句亚特兰大的气候跟南京很像,潮湿闷热,夏天的时候动不动就下暴雨。Great smoky mountain大雾山我们从亚特兰大一路开车去到田纳西州和北卡莱罗纳州交接的国家公园 - 大雾山,夏季和秋季都是比较好的季节。我们夏季去看的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和瀑布。漫山遍野弥漫着浓浓的烟雾,所以叫大雾山。后来我去了黄山之后,觉得黄山才应该更是大雾山。不过看多了美国西部地区光秃秃的沙漠景象,看到这样的充满绿色的山坡也是别有一番风景。而且大雾山作为国家公园,竟然不收费。当时在大雾山的几个小故事:在大雾山的一个瀑布里面玩的时候,遇到一个学中文的小姑娘,小姑娘的妈妈看到我们特意上来打招呼,小姑娘大概五六岁的样子,中文学了快一年,说的真不错。想着这么大农村的地方还有家庭会培养小朋友学中文,真是了不起啊。在大雾山看到了熊。我去了也有不少国家公园了,看到熊的次数两个手指头就能数出来了,所以看到熊的时候还是会很兴奋。在一天游玩结束傍晚准备离开的时候,车子不小心压到了一块大落石上,爆胎了,立马就飘了。阿满同学稳住方向盘,慢慢开到边上。后面一辆车立马也停下来帮我们。下来的应该是爸爸和儿子,车里面还有妈妈、儿媳和孙女。爸爸和儿子很热心,但是不够机智。我们租的mini van的备胎不是在后备箱下面,而是在驾驶座下面。(幸好当时拿车的时候跟租车公司小哥问了下备胎有没有)为什么说爸爸和儿子不是很机智,因为这个备胎拿不下来,他们就准备使用暴力了。后来他们拦下了一个开宝马的一家三口,宝马的爸爸下来后找了说明书看,看到这个备胎需要个钥匙拿下来。然后突然想到我们拿到的钥匙里面有个小钥匙,就从挂挡那地方有个小盒子打开,最后终于把备胎拿下来换上了。折腾了得有三个多小时。当时就特别感恩田纳西州的淳朴人民的帮助啊。不然我们估计就要在国家公园睡一晚了。田纳西人民的英语有口音,感觉他们说的是英文,但是怎么都感觉听不懂。后来认识了在肯德基州念书的吕博士介绍说,因为田纳西比较闭塞,不怎么跟外界交流,所以口音没有那么开放。
第十三站:新奥尔良New Orleans (法文 La Nouvelle-Orléans)新奥尔良是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的一个海港城市,靠近密西西比河,英文缩写叫NOLA (New Orleans Louisana),因2005年的一个卡特林娜飓风袭击,导致城市大部分受损,当时很多地方都淹掉了。不过在我们2017年9月劳工日去的时候,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当时也是桃子提议说劳工日要不要去新奥尔良,本来想着没什么事情就答应了。在去新奥尔良之前,听的最多的是新奥尔良烤鸡翅,托中国肯德基的福,但是新奥尔良真的没有烤鸡翅!!!WX公众号关注的一个叫“晚晚学姐”写过她去新奥尔良的游记,她说她当时去新奥尔良的灵感来自于高晓松在《晓说》里对新奥尔良的介绍。等后来自己听了那一期的《晓说》,就有再想去一次的冲动。高老师对一个城市的历史人文介绍是非常有煽动性和说服性的。新奥尔良最早是法国殖民地,在法国的统治下缺少劳动力,就运了很多非洲人过来当殖民地。有一个“不要给黑人送西瓜”的典故好像是出自这里,就是说南北战争之后,黑人奴隶获得了自由之后,就开始种植贩卖西瓜,象征着他们的自由。但这同时威胁到了南方白人的一些权益,所以他们反击的方式就是以送黑人西瓜来讽刺黑人邋遢、肮脏、无知的一些特性。除此之外,"negro"这个单词也是很有歧视性的。一般管黑人叫black people是可以接受的,但最尊重的说法是African Americans非洲裔美国人。这里再插个题外话,有一部电影叫hidden figures《隐藏人物》,讲述的是黑人女工程师是如何反抗当时的种族歧视,凭借自己的本事帮助美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功。里面讲述了很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发生的歧视现象,除了白人以外,黄种人和黑人都属于colored people。还有电影叫《绿皮书》也是讲种族歧视的。男主角是个很有名的黑人钢琴家,受邀到南方各地表演,雇用了一个白人司机兼助理。讲述了一路巡演路上白人司机目睹了所有“种族歧视”的事情并最后为黑人钢琴家挺身而出的故事。对于反应那个时候美国的种族歧视是非常写实的,这个片子也获得了奥斯卡奖。两部电影可以更好的帮助了解美国关于种族歧视的问题。新奥尔良在法国统治后,又交由西班牙统治,所以当地现在也是很多人说西班牙语。新奥尔良也算是爵士乐的发源地还是发展地,一出机场,就有个吹着小号还是唢呐的人物雕像。在夜晚的波本步行街,就有黑人小孩在街边随便就拿木箱子当鼓,开始了随心所欲的打击乐。还在街头看到中国小姐姐在拉小提琴,脚边有她自己的作品CD。着重介绍几个地方吧。French Quarter因为最早是法国人的殖民地,所以是叫法国区。就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随便逛逛啊拍拍照还是特别悠闲的。我们去的时候还有LGBT的游行,但是跟我们参加的一个当地博物馆推出的tour时间有冲突,就没看。不过路上还是遇到不少奇装异服参与游行的人。吃的话,最著名的有一个Café de monde。夜晚的French quarter才是最热闹的,酒吧全都开放了,熙熙攘攘的人也很多。游客人多了,还有喝多的人,当然也会有维护治安的警察。当地警察骑个不知道是马还是骡子在巡逻的,我们就凑跟前拍了个照。感觉马还是骡子的已经习以为常了,压根就不搭理你这愚蠢的人类。burbon是当地一条街,有一款威士忌酒就叫burbon。这算是一条网红街,很多西班牙式建筑。Preservation hall是个演奏的礼堂,每天晚上不同时间段都会有纯爵士乐的表演。有钢琴、小提琴、大提琴、萨克斯风、黑管,没有人声,纯乐器演奏,演奏家都是黑人小老爷爷。现场不让拍照。大概描述下,是个很老式的礼堂样子,光线有点昏暗,电线布置的到处都是)其实有点担心消防的问题)。房间里面大概容纳二十多号人吧,虽然叫hall礼堂,但是内部真的小。所以每场演出都要排队。我们当时在门口大概排了半个多小时,我是边排队边打王者农药,桃子去买了个沙冰酒。这个冰沙酒喝起来像饮料,但是酒劲还挺大。Hunt tour 不知道为什么当地有很有名的hunt tour,就是带你去参加一个讲述鬼故事的旅行团:比如这个房子有过什么样的鬼故事,还有什么吸血鬼的故事,附近的坟墓之类的。这个tour都是晚上进行的。反正我跟桃子是比较怂的俩人,压根想都不会想去的。Jackson Square 位于法国区的心脏位置,是个打卡拍照的地方。WWII Museum 二战博物馆不知道为什么二战博物馆建在了新奥尔良,是个非常有名的景点。买票进去后,先是发一个dog tag狗牌牌,坐到一个火车里面,给你一个二战人物的身份,带你穿越到二战那个时候。的确是很好的反应了当时的历史,不管是欧洲战场亚洲战场。几个联盟军的领导人都挂一起,其中就有蒋委员长,也提到了南京大屠杀。但是逛完博物馆,给我的感受是美国人自己的boast,自吹自擂。果然很符合“世界警察”和“救世主”的定位。花园区别墅群网上随便搜到的一个别墅群,靠近一片墓地,绝对的风水宝地。国外的墓地大部分情况离居民住宅区还是很近的,而且都美的跟花园一样,外国人到不会觉得惧怕。花园区别墅群也有好多人参观,遇到一个妹子问我们知不知道哪一栋是johnny depp、brad pitt还是tom cruise的别墅来着,反正是个著名男影星。就感觉像在Beverly Hills寻宝一样。话说,我在LA这么久,一个明星都没遇见过,不管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Oak tree plantation 橡树庄园因《飘》Gone with the Wind电影取景地而闻名的橡树庄园,离新奥尔良市中心还是有点远的,我们就单独租了一天车跑了过去,大概开了一两个小时的样子吧。反正都是大农村,一路风景都还不错,天气也很好的。我们到的挺早,先在庄园的咖啡店吃了早餐,里面有一个叫grits的,就像是我们的玉米糊糊,有点点咸味。买票进去后,先参加一个tour,带你讲解当时这家人的生活和这栋楼房的历史,之后是自由活动到处拍拍照。庄园靠近密西西比河,就有很多坐了邮轮旅游的老爷爷老奶奶会到这个庄园来游览。沿着最著名的那个大道往前走就能走到他们轮渡停靠的地方。
第十四站 丹佛+落基山国家公园东部差不多都写完了,现在到中西部,也可以叫山地地区了。2017年秋天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刮起一阵去看秋景的风。南加地区没有秋天,这里的冬天也差不多等同于秋天,自然也没有秋景可看。所谓的秋景,应该就是满山的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于是很多人跑去了科罗拉多州看,因为加州只有光秃秃的黄不拉几的山。所以我们周五下班飞去了丹佛(就是NBA掘金队所在地,小时候经常看NBA,对美国很多地名的认知都源于此),然后开去了落基山国家公园。丹佛这个城市,是科罗拉多州的首府。当时没怎么逗留,没什么太大印象,我去wikipedia搜了一圈,也没发现这个城市有什么太大亮点。无非就是一些“定义”,比如被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关系GaWC定义为“belta city”,属于中等经济区的样子。(中国的北上广深和香港属于alpha city,应该是定义为主要经济区。南京也是belta city)。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落基山国家公园属于落基山脉的前沿。去这里主要就是因为rocky mountain这个名字,受当年高中地理课堂的影响,这条从加拿大贯穿到美国的山脉,被称为北美脊骨。这条线上有12个国家公园,其中7个在美国,除了这个落基山国家公园,还有著名的黄石国家公园、大提顿国家公园、冰川国家公园。这个落基山国家公园,周边也是挺多公园的,东边是个Estes park,西边是个grand lake。真是惭愧,现在已经回忆不起当时的旅行线路了。一般美国国家公园进去都是一条大直线,当时应该也是跟着地图指示走。走了几个周边的短的trail步道,但都不难。天气也不好,一直在下雨,到了山顶的bear lake熊湖(话说洛杉矶周边有个big bear lake大熊湖,那是要比这个bear lake大很多),就一直在下冰雹,应该也是人生头一回看见冰雹。虽然冻成狗,也还是小激动的。离开国家公园的时候是从estes park那条线走的,看到了很多野生elk,已经不记得在国家公园有没有见过。正逢Estes park举办一个什么elk节日,路上就有好多,也不怕人。我们就在离的很近的地方还拍了照。关于elk、moose、caribou、reindeer,中文不是驯鹿就是驼鹿就是麋鹿,傻傻分不清的,但是其实都不一样。
## 第十五站:拉斯维加斯 Las Vegas著名的赌城las Vegas。一般从洛杉矶出发都是先走I10公路,往san bernardino方向,再转I15一路向东北去到las Vegas,上图。拉斯维加斯是内华达州人口最多的城市。Las vegas在西班牙语里面是“草地”的意思,周边是荒芜的沙漠但是还有泉水,所以在早期西部拓荒的过程中,因为这里有水源,就成为了中转站。再之后很多人到内华达州淘金,再之后政府通过了博彩业合法化提案,渐渐的就发展成了现在的城市:依靠博彩业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旅游、购物、度假胜地,还是结婚圣地。曾经也不是没有想过哪天drive through一下结个婚。前前后后也去了有四次左右。第一次,是一个CMAA学生组织活动。和两个研究生学姐和一个hk的本科学弟一车,学弟开车,就像出门春游一样,一路都有说有笑的,还挺好玩的。到了las vegas除了白天开会,晚上就大家一起吃自助海鲜buffet,逛了逛las vegas blvd上的夜景,路上都是拿着酒杯吸着da ma人。美国只有满21周岁才能喝酒,但是吸烟没有限制,有些州da ma还是合法的,比如加州。有人说,可能合法化之后,购买的人就没那么多了,因为这件事变得跟你去超市一样普通,不那么酷了,青少年就不会去做了。第一次去las vegas感受到什么是纸醉金迷。第二次,是毕业旅行的时候带着爸妈跟团去的。这个团是从洛杉矶出发,是个经典的美西旅游团,途径羚羊谷、盐湖城、黄石国家公园、大提顿国家公园、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拉斯维加斯,非常好的旅行线路。我是觉得带爸妈自驾游太累了,就报了个团。这个团号称买二送二,其实就是一个订单总价是一样的,买二送二的四个人是住一间房的,所以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都是一样总价。美国西部都是大沙漠,小镇和小镇之间距离很远,这个团大部分时间都在高速上,坐车久了人也会比较辛苦。跟团游都是这样,为了赶路会很早起床,很晚到达。美国的旅游团基本都不管饭,比较好的是去到中餐馆,但是吃的也是已经西化的中餐,什么左宗棠鸡之类的,要么就是肯德基麦当劳之类的快餐店。年轻人对快餐接受度还好,如果是父母辈的话,汉堡吃多了真的是要吐的。有条件可以带个小电饭锅带点米煮点粥。我父母到最后两天只能泡麦片喝了。第三次,是去las Vegas看李宗盛演唱会。很神奇吧,我们一车6人,5个90后,大老远跑去看李宗盛演唱会。到地儿了发现,简直就是华人大聚会,大家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演唱会结束后还遇到了高一同学,从Berkeley赶过来的。可能也是上座率不够,我们买的最后排的票,最后免费给我们调到前排了,so lucky。演唱会结束后的夜生活也是很丰富。被淋酱说服去night club,结果到了门口因为穿了双球鞋被保安拒之门外,不管你上身穿的多清凉都没用。然后就跟娇娇和他的朋友在赌场转,看别人玩牌赢钱。一个周末往返550mile(大约900公里)眨眼就过去了。也就是这次去了之后没多久,Vegas就出了严重的枪击事件。第四次,也就是我回国之前最后去了一次,和林酱couple还有ex。终于看了次show,但还是没有赌一把,连老虎机都不会玩。然后就觉得las Vegas就这样吧。**Las Vegas周边:****Hoover Dam胡佛水坝:**作为学土木工程的学生来说,胡佛水坝可是写进教科书式的案例。在19世纪30年代,浇筑这么大体量的混凝土可是个大工程,混凝土浇筑会产生大量水化热,养护不好很容易出现裂缝。当时工程师计算过如果按照传统方法连续浇筑混凝土,需要125年才能冷却,最终应力还会产生裂缝和崩溃。最终方案是分成好多垂直柱状块,在模板里面加冷水管,等混凝土养护好不再收缩的时候再在管子里面灌注水泥砂浆,也可以增加节点强度。当时的工程师还因为这个获得两项专利。最终胡佛水坝提前两年完工,建成的时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和发电设施。当然中间的故事也很多,什么工人罢工、工人伤亡。当时项目成立也是为了经济大萧条时期可以增加工作岗位,但是总包为了赶进度压榨工人,才逼得工人罢工。**The antelope valley 羚羊谷**现在有一个苹果的壁纸就是羚羊谷的图片。如果自己去要提前预约,我们当时跟团去,就很省事。会有一个当地印第安人的向导带着人进去,里面也有很多摄影师带着脚架长枪短跑的,他们会待很久,为了捕捉最好的时间点的光影效果。现在看那个时候拍的照片质量真的就是渣渣,可惜了。关于羚羊谷的百度介绍:峡谷总长约400多米,谷顶两侧的距离很窄,但由谷顶到谷底的垂直距离却高达十数米。狭缝型峡谷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也就是上,下羚羊峡谷。上羚羊峡谷亦称“裂纹” 而下羚羊峡谷则称作“螺旋” 。光线完全是自然光通过不同深度的红色岩层缝隙的折射射入洞内的,因此光线时刻在变化,一年四季,甚至每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看到的色彩都不同,置身其中,真似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魔幻世界,令人终身难忘。**布莱斯大峡谷 the Bryce Canyon**这个大峡谷大概9000ft的海拔高度。想要领略峡谷的风光需要向下走,走到峡谷最底层,跟团时间不够一个来回的,就只走了一半。布莱斯大峡谷没有科罗拉多大峡谷出名、壮观,我觉得跟粗狂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相比,布莱斯就是个俊俏的小生,被风化、流水侵蚀成沟沟壑壑,远看倒有点像一座座兵马俑。**科罗拉多大峡谷 The Grand Canyon**其实大峡谷就叫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是在科罗拉多河冲蚀上百年再加上板块活动引起的造山活动共同作用下才有了今天的样貌。大峡谷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能进,当时导游带着从北门进去,有两个自费项目:直升机和玻璃栈桥。想说以后也不会再来了,那就坐下直升机体会一下吧,就从平原乘直升机到达谷底,在科罗拉多河上坐一段游船,在乘直升机飞回去。后来也有看到这个直升机项目出事了的,也是庆幸。也可以从平原上面走到峡谷底部,万博士曾经走过,还是两次,一来一回要10来个小时,这个也可也够他吹一辈子了。玻璃栈桥没有去,后来国内很多旅游景区也出了类似的玻璃栈桥,网上一堆人和狗子在上面吓到不敢走的视频,这个也差不多。离玻璃栈桥不远处有个拍照景点,边上就是悬崖,远处是像蝙蝠一样的背景。美国国家公园比较强调自然,所以不怎么设置保护屏障,这一块时不时会有因为拍照而跌落山崖的新闻。所以我们在那里拍照的时候万分小心。**The Death Valley 死亡谷**2016年的时候,新闻报道说当年加州雨水充沛,死亡谷十几年一次的开花了。然后就由夏学长组织了一趟死亡谷之旅,带上leia姐超哥和我,说实话到最后也是很提心吊胆的。Badwater basin:作为死亡谷的著名景点之一,噱头是全北美大陆最低的海拔,苹果的指南针太神奇了,飞行模式下竟然还能够定位到海拔。回头看边上的山上,有个牌子sea level,就是海平面的高度,也就是意味着已经身处海平面以下了。那时候还是三月份,银河还没出来那么早,只能拍出星空了。Zabriskie Point:走个小trail爬到山顶,俯瞰大部分死亡谷的全景。这部分也是经过风化和雨水侵蚀形成的。在不同阳光照射下会有不同的美。Sand dunes:就是像沙漠一样的一片沙,不过沙都很细腻很白很美。Racetrack:一般人不会来的景点,但也是死亡谷出名的景点,被誉为世界几大未解之谜。这地方原来是条河,干涸了之后就只剩龟裂的河床。河床上有会自己移动的石头,还有移动轨迹,至于这移动的动力来源,便是科学家们到现在都没有研究出的未解之谜。为什么会说提心吊胆呢,从这个景点出来之后,我们走了一段offroad越野路,导航上显示的是一条小路,实际上上路之后是崎岖不平的石头路,车子一直在颠簸,颠到我的fitbit手环以为我在运动给我全记录下来。当时除了路不好走,天还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侧就是峡谷。好在夏学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最后还是安全的开上了高速路。车上所有人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放下了。也是一段神奇的体验。要说死亡谷开的花吧,说实话还不如我们学校南边的rose garden开的好看,零零星星的几朵小花,主要是因为这地方是死亡谷,很难开花。找死亡谷相关介绍的时候找到了一个视频“如果你在死亡谷只有一天时间可以去到的地方”,可能要翻墙。([https://www.nps.gov/media/video/view.htm?id=FE961966-944F-0FE2-D7C23EDDFA8D5BF7](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nps.gov/media/video/view.htm%3Fid%3DFE961966-944F-0FE2-D7C23EDDFA8D5BF7))Las Vegas周边这一带,可能有点遗憾的是,没有去过马蹄湾和zion锡安国家公园。
第十六站:大提顿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盐湖城The Grand Teton大提顿国家公园:其实在2014年labor day去黄石的那次自驾旅行中,就计划在行程的最后去一下大提顿国家公园。原计划是,我们从西黄石进,再从南黄石出来,穿过大提顿国家公园,一路南下到达盐湖城。但是我们离开的那一天,南黄石的门封了,正好是封了的第一天,因为这里的冬天要到了。在一年后陪父母的行程中,从盐湖城、杰克逊小镇一路北上来到大提顿国家公园,也就待了半天时间,再到达黄石公园。不管怎样,也算是弥补了第一次没有去到的遗憾。大提顿以连绵巍峨的雪山著称,据说,著名电影公司派拉蒙paramont的图标也是以此为背景(查了半天资料没有一个官方的说法)。大提顿公园其实最早是法国登山者发现的,他们当时从怀俄明州的西部开始向上爬雪山,但是雪山爬着爬着越来越艰险、无趣,就和他们在法国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他们开始怀念自己的家、温暖的被褥、可口的饭菜还有women。所以当他们爬上山头,看到雪山峰的时候,可能也是幻觉也可能是自己的YY,觉得看到了女性的乳房,其中中间的雪峰像是D罩杯,两边的是C罩杯,于是就有了“les trois tétons”的称呼,也就是法语里面“三个乳头”。后来建立国家公园的时候,也有想过引用当地印第安民族的名字命名,但最后teton还是保留了,以至于现在法国人开美国玩笑的时候会说,美国国家公园有他们发现的les trois tétons.The yellow stone national park 黄石国家公园:作为北美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可谓是美国的一个大金子招牌。很多中国人去到美国,黄石是必须打卡的一站。然而很有意思的是,大部分美国人却都还没有去过黄石。毕业典礼期间跟老板请假要带爸妈去旅行,大老板问要去哪些地方,然后自己来了句,我都还没有去过。第一次知道黄石,是高中的时候买了一本国家地理的书籍,封面就是黄石的大棱镜,绚丽的颜色让人无比向往。2014年的9月的labor day,跟着几个小伙伴们一起自驾去了黄石,其实是三个学长在自驾,我跟觉神在后排睡觉。其中两个学长是从san jose去到盐湖城,剩下我们三个是从LA去到盐湖城。记得订票的时候,SJ的两位说到“我们是工程师,我们要追求线路的最优化”。还有一位在路程中说自己到美国这么多年第一次出来玩,其他时候如果想去到什么地方,直接打开Google map看看就行了。这些都是旅行中的趣谈了。人生中第一次遇到警察pull over:在从盐湖城往西黄石路上的某一段,限速从80一下降到60的乡间小道,除了司机所有人都在呼呼大睡,突然就感觉车子停了,迷迷糊糊中看到窗外是个警察。我们的司机也是在美国工作生活了很久的,所以手一直放在方向盘上面。因为如果你手放下去,警察看不到可以合理怀疑你是在掏枪。所以乖乖的把手放方向盘上面,等待警察询问。我们事后讨论觉得这一段很像是钓鱼执法。因为限速一下从80降到60,这辆警车是在路边一个小道一直等着的,发现超速的车辆立马跟上前,跟了一段发现还是超速就来pull over了。跟我们说一般超速都罚180,这次给我们打了个对折,罚了90美金。发生了这么一幕之后,大家都没有困意了,心有余悸的继续慢慢上路,就再也没敢超速。黄石里面的住宿很难订到,所以我们就都住在了西黄石。吃了鹿肉和野牛肉,感觉就跟牛肉什么的没区别。因为是温性的肉,吃完会觉得有点燥热。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就是我们的组织者学长晚上在酒店洗澡的时候摔了一跤。事后检查没什么事情,就是软组织挫伤。但是摔了那一下他感觉全身都散架了一样疼。担心会有骨折,所以打了911要送去医院。但是西黄石是个很小很小的地方,当地都没有医院。最近的稍微大一点的医院还要开个一个多小时,具体多少公里记不清了。报警了之后,来了辆消防车,把他抬上担架,一位学长陪同去到医院,另一位学长开车带着我跟觉神赶去医院。到了医院检查没什么事情,休息了会儿,就跟我们车子一起再回酒店。路上,我们还在讨论这个消防车的出场费得有多少,组织者学长说他的医保应该还是能cover emergency,毕竟是个IT大公司,给员工的medical plan应该也是比较好的。第二天我们参观景区的时候,特意帮他在景区借了个轮椅。美国的ADA做的真的很好,借轮椅不要钱不说,景点的都有ADA那种适合轮椅的坡道,保证不同的人都能欣赏到景色。我们几个倒是觉得推轮椅是个很好玩的事情,轮流在推着他玩。小故事说完了,主要来说说黄石著名的景点。从地图上看黄石里面的道路是成“8”字形的,如果是跟旅游团,一天就能绕完几个著名的几点。第二次跟团去黄石的时候,住在了黄石小木屋(难怪第一次去的时候怎么都订不到黄石里面的景点,基本都是给旅行社提前包掉的)。主要的几个景点:Mammoth Hot Springs猛犸温泉由于热喷泉从地底下涌出来之后又遇到冷空气,所以在地表面沉积了大量的碳酸钙,上千年下来就形成了猛犸温泉的梯田山terrace moutain模样。这里的梯田山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碳酸沉积泉。其中最著名的是石灰华阶地travertine terrace,当温泉涌出的时候,地表温度大概在80℃,比较适合某种海藻的生长,所以阶地是五颜六色的。后来由于某次地震,影响了温泉涌出的路径,这里不再有温泉涌出,海藻死亡,地面干枯。最后都成白色的碳酸钙了。第一次自驾游的时候还在那里的trail上走了一段,买了一沓子明信片寄了这张回家。后来带爸妈跟团去了黄石的时候,旅行团不去猛犸温泉了,问了导游,说没什么看头,因为没水流了。Norris Geyser Basin诺里斯间歇泉盆地:这一个区域的间歇泉盆地是黄石区域温度最高、历史最悠久、最斑斓多彩的地热区,和其他碱性的温泉不同,这里的温泉是罕见的偏酸性。里面的几个温泉区域都有栈道,能看到色彩的变化,也能闻到臭臭的味道,有点像硫磺。在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百度百科关于这个盆地的词条,是从黄石国家公园的官网直接翻译过来的,但是只翻译了介绍,缺了点地质的知识。黄石公园是一部活的地理教科书,只看风景不了解背后的地质构造也不能算了解黄石。这个盆地是两个主要的地下温泉管道交汇处,由于60万年前黄石破火山口的破裂,产生了这个交汇处,造就了现在又热又活跃的温泉盆地。这个盆地取名Norris是根据黄石第二任园长Philetus W. Norris命名的,以纪念他是首位提供关于这些热力特征详细信息的。Old faithful 老忠实间歇泉:为什么叫老忠实,是因为当初的探险者发现它喷发的时间间隔非常有规律。一直到现在,它喷发的时间还是很有规律。于2019年2月的记载,它现在喷发的平均频率是98min±10min,高度从32.3-54.8米不等,平均达到40米。由于地壳板块和地热活动的频繁,也有可能老忠实有一天就不忠实不再喷发热喷泉了。所以,去参观现场感受它的神奇还是要趁早。Grand Prismatic Spring 大棱镜泉:国家地理杂志上的就是大棱镜的图片。首先它很大,是美国第一、世界第三大的温泉。其次它真的像棱镜一样五彩斑斓,有蓝绿黄橙红等不同颜色,因为温泉水中富含矿物质和藻类还有微生物,综合作用下在不同温度区域呈出的是不同颜色。因为温泉水涌出地面温度还是很高,附近修建了栈道可以供游人近距离观赏。但是由于水温热,表面永远笼罩着一层水蒸气,看不太清温泉的内部,都是雾茫茫的一片。在第一次自驾游的时候,跟着其他游人爬上了附近小山坡上,是个野道,但是能看到大棱镜全貌。当然跟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不能比。说是野道,还好没遇上熊,但是下山的时候看到了好几只麋鹿,在路边方便。Grand canyon & yellowstone lake 黄石大峡谷和黄石湖:黄石大峡谷那是不能和科罗拉多大峡谷相比的,但是爬下爬上也是很累人的。我两次都时间有限,没有hiking。Hiking是美国人很热衷的一个活动。第二次去的时候,跟团可以住在黄石湖边上的小木屋,反正住宿条件吧,不咋地,但是地理位置好。导游说第二天早晨起来可以去黄石湖上看日出。结果第二天一大早起来之后,黄石湖面上雾茫茫的一片,看了个寂寞。如果你自驾在国家公园突然堵上了,别着急,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野生动物了。我们在黄石看的最多的就是bison野牛还有驯鹿,就是没看到熊。其他相关:BBC《黄石国家公园》纪录片,获过各种大奖,B站能搜到。(这个放在我的list上很久了,直到写完这篇我都没看完)等看完之后再来补充补充。美剧《黄石公园》,讲诉的是黄石公园边上的一个农牧场主家族、印第安人和土地开发商等等之间的利益角逐。现在(2020年)已经第三季完结了。2018年出第一季的时候朋友就给我安利了,但是到现在都没看完。刚去读研的时候,发现美国各个州的quarter(两毛五)都长的不一样。也有一美金的钢镚,是黄铜色的,不过我只在买地铁票的机器找零中收到过,更流通的是quarter(两毛五),主要是去做laundry的时候。每次都会攒一把quarter去洗衣房,或者带整钱去洗衣房换一大把钢镚。慢慢的,手里就有不同州的硬币了。在学姐的推荐下,从Amazon买了收集各州quarter的一个册子。美国的quarter有两个系列,一个就是各个州的,一个是各个州的国家公园的。前者的册子比较平淡无奇,就是个地图。后者的册子多少还有点地貌特征,所以就买的国家公园版,然后收集各个州的quarter。国家公园系列的quarter要到2021年才能完结。那个时候(2013年)觉得2021年好遥远啊,现在看,就在眼前。Salt Lake City盐湖城:大部分人去到黄石和大提顿,都是先飞到盐湖城,再一路自驾向北。这是比较经济实惠的一条路线,大部分旅行攻略都是这么做的。毕竟学生时期都很穷。当然也有土豪直接飞到jackson还是哪里来着的小型机场,机票反正也不便宜。说起盐湖城,最早的印象是犹他爵士队和2002年的冬奥会。我对美国这些城市的最初印象都是源自于NBA。再后来有初中同学去了杨百翰大学读会计,在我第一次去黄石路过盐湖城的时候我们还见到过。最早的时候摩门教的杨百翰带领教众拓荒到大盐湖附近,然后就留在那里定居了。所以盐湖城乃至犹他州都是摩门教的发源地。摩门教被基督教新教视为“异类”(因为可以一夫多妻?),教徒除了也看圣经,还会看摩门经。反正现代的法律是不允许一夫多妻的,上个世纪摩门教也把这条改了。像我同学念的杨百翰大学属于摩门教学校,如果是教徒好像还可以免收学费。但是你工作之后好像要把收入中的一部分捐给教会。在我读研的学校边上也有个摩门教教堂,经常有穿着白色衬衣的年轻人,两两结对走在路上,会把你拦下跟你宣扬摩门教教义。最神奇的是他们的中文竟然很好,都可以用中文来传教的。总体来说,他们宣扬的教义也都是类似孝顺啊、善良啊、不乱搞,好像连酒、咖啡和茶都不能轻易喝。前几年特别火的天空之境,不管是玻利维亚的还是中国的茶卡盐湖,其实都是盐湖,在太阳的反射下和天空连在了一起。但当我们去到大盐湖的时候,彷佛看到的是个假盐湖。一是也没有下到湖面上,二是湖上好多好多虫子,逛了一圈就走了,没感受到天空之境,略感失望。不过盐湖城周边很多其他国家公园都很值得一去,除了大提顿和黄石,还有布莱斯峡谷、拱门国家公园等等。到了冬天,还是滑雪圣地。第二次跟团去的时候,还有进去到当地州政府的议会大厅。
## 第十七站:波特兰和火山湖(俄勒冈州)俄勒冈作为美国免税的几个州之一,很早很早就想去了。一直拖到回国前,终于和林酱、越越姐、Elvin和Brian一起去到Portland和crater lake。俄勒冈现在成为加州很多人养老的首选地,环境好而且便宜,大家都在抱怨加州太贵了。那个时候一个美国同事快要退休了,带着他的伴侣(男)去到Oregon南部一个叫Eugene的城市,准备在当地买房定居。还有个一个承包商,正好到了要退休的年纪,她就和老公把加州的房子卖了去到俄勒冈买了个小别墅,准备在那里养老。然后她的工作就由她的二女儿接任(美国也有“世袭制”)。她女儿有两个小孩,在和男朋友租房住。可见美国人对房子真的不是特别在意。大部分年轻人要么在家住要么是在外租房,很少有说父母给小孩买房的。都是年轻人工作了很多年之后有了经济基础才会考虑买房。但是养孩子的成本特别高,以至于很多美国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孩子。我一个差不多年纪的前同事就是,跟男朋友很稳定,不着急结婚不着急生娃。(2021年5月跟她联系的时候发现她又分了)Portland波特兰:这里又要先提一下Portland Trail Blazers波特兰开拓者队,最早知道波特兰这个城市因为NBA球队。波特兰和苏州是友好城市,波特兰里还有一个苏州园林。波特兰有很多著名的步行道和瀑布,我们选择的是Silver Falls State Park,走了一天有8个小时,满眼绿油油的,天然氧吧。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火山湖国家公园:火山湖是由于火山爆发后,顶部出现一个凹坑,于是产生了一个火山口。几千年来,由于雨水和积雪融化流入火山口,就形成了现在的火山湖。湖面至湖底大概600米深,是美国最深的一个湖。
第十八站:西雅图和奥林匹克国家公园西雅图位于华盛顿州,太多经典的影视作品和西雅图有关了。我对于西雅图的最初印象是在小时候跟着老爸一起看《走遍美国Family Album USA》中,主角一家住在西雅图。可惜的是老爸还没有机会去到西雅图。除了去阿拉斯加的时候在西雅图转机待了几天,后面一次圣诞节带老妈又去了西雅图。西雅图跟其他大城市(芝加哥、纽约)什么的一样,可以买city pass,其中包含了5个景点:太空针塔、西雅图水族馆、阿戈西游轮、流行文化博物馆、奇胡利展览。1、 Space Needle 太空针塔:这属于西雅图的标志性建筑了,是1962年为了世博会建造的,就一直保留至今。高184米。一说到了西雅图不去看看太空针塔,就像到了巴黎没看过巴黎铁塔一样。2、 西雅图水族馆美国很多城市都有水族馆,经常也是跟city pass一起打包的,作为我来说一般不会特意买票去看,既然是套餐里面的不去也浪费了。倒是美国人很喜欢带小朋友去水族馆,比较类似我们的海洋世界,不过规模没有那么大。西雅图的水族馆是一个介绍和保护美国西北地区海岸生态的水族馆,有着当地pudget sound普吉海湾的本土鱼类。当时带着老妈去的,有两个趣事。一个是在一个可以摸海星的大水池边上,准备要给她拍照,她身后有个漂亮的白人小姑娘。我妈想跟白人小姑娘拍照,然后我就过去准备跟小姑娘说,小姑娘以为她挡住了我们的镜头,自己往后退了一步。当我问她能不能和我妈拍照的时候,她很开心的同意了。然后她的爸爸就在边上微笑着。还有一个在隧道一样的水池下面走的时候,成群成群的三文鱼在里面排队游阿游,我说这是三文鱼,我妈来句不可能,因为她以为三文鱼都是红色的——那是三文鱼切开后的样子。从水族馆出来到一个叫the crab pot的餐馆吃海鲜,yelp上一搜就能搜到。跟LA的boiling crab很像,蒸的海鲜,可以用小锤子撬开,口味比较清淡点,蘸融化了的黄油,超级好吃。如果国内有什么地方有类似海鲜的,还请私信我。3、 阿戈西游轮:一些游船上拍的照片,西雅图难得的晴天。有个笑话是,西雅图一年365天有360天都在下雨。4、 流行文化博物馆MoPOP就跟太空针塔一个园区里面,跟博物馆的名字很贴切,有游戏、吉他、音乐等等,两个字,好玩!5、 奇胡利展览 chihuly garden and glass简直就是西雅图的网红打卡点,所以去了两次,也是跟太空针塔在一个园区里。我记得一进门就是关于chihuly这位艺术家的生平介绍,怎么成为一个吹制玻璃的艺术家的。有室内和室外,室外的景能看到太空针塔。拍了太多照片,就不一一放出来了。造型不同颜色不同,烧制起来都很难。所以全是艺术品。除去city pass上的其他景点:1、 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简称UW)华大学校还是很好的,排名挺好的,在全美排名50左右,世界排名10名左右。也是谜之排名规则。我去过两次,一次三月底春假的时候,一次十二月底圣诞节的时候。春假的时候能看到华大的樱花,其实我觉得跟南林的也差不多。就是一个plaza里面的人行道两边都是樱花树。三月底正好是盛开的时候,落英缤纷。参观的行人也挺多的,但是肯定没有每年去武大看樱花的人多。圣诞节去的那一次,虽然没有樱花,但是进到了华大的图书馆,外观是哥特式建筑,二楼被称作是哈利波特魔法学校。很有学术氛围,藏书挺多。2、 星巴克甄选在上海南京西路太古汇边上也有一个星巴克甄选,第一个是开在西雅图的。除了能吃饭和咖啡,还能看到咖啡豆的制作过程,上海的也一样。这里的pizza叫pie,反正吃起来都差不多。圣诞节那次去,跟轩神约在了甄选。不过星巴克的拿铁我一直喝不来,我其实也没有乳糖不耐,但是星巴克所有加奶的咖啡我都喝不了。所以有心理阴影了,之后一直喝黑咖啡,也叫美式,在澳洲叫long black。其实都是espresso兑水。3、第一家星巴克到了西雅图一定还要打卡的就是第一家星巴克,就在派克市场边上。全球的星巴克都是绿色为基调的logo和店铺颜色,唯有在西雅图的是棕色基调的。不过西雅图本地有很多好喝的咖啡,星巴克在当地就类似于回味/老乡鸡/老娘舅这一类的“快餐咖啡”吧。春假那次去的时候买了个杯子,是只有那家星巴克唯一出售的。4、pike palace派克市场比喻成菜市场蛮贴切的。不过卖的最多的是海鲜,可惜没办法买回去烹饪,生蚝真的很好吃。每天早晨在某个时间段里面有甩鱼表演,带着唱歌和吆喝声。不过我每次去都比较晚,正好错过了。春假那次去有卖好多郁金香的,好想买可惜带不走。此外,还卖一些工艺品,当然还有很多水果,各式各样的。最著名的景点是门口的一只猪的铜像,有个什么典故来着,给忘了。跟派克市场的成立有些关系的。口香糖墙:据说是当时人们在剧院看完戏剧,出来的时候直接把口香糖粘在墙上了。久而久之就占满了一面墙。春假那一次去过,老远能闻到口香糖的那种味道,有点disgusting,拍了张照片打个卡就走了。5、 波音工厂也是西雅图的一个标志性景点。波音工厂不在市中心,可以自驾或者报个旅游团去。占地面积很大,大概有50个足球场那么大,所以一定是放在郊区,远离市中心。如果是自驾过去,要提前买票,提前预约时间。进去后排队参加一个tour,参观波音工厂。导游带领着参观的人走在高处的栈道,从高往下能看到下面坐在电脑前的工程师,跑来跑去的技工。带我们的导游说了一个故事,曾经有个年轻小伙儿,很希望到波音上班,在参观这个tour的时候,把自己的简历折成纸飞机,直接飞到下面的工程师桌子上。至于最后有没有被录取就不得而知了。我去的两次,都是假期,所以看不到工程师在工作。不知道波音的选人标准如何。在这个小镇上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在波音工作的。就很像国内石油城煤炭城之类的,一个产业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但是当这个产业没落的时候,整个地区也逐渐衰落的。tour结束后,继续逛里面的博物馆,有些项目还可以体验,比如机舱内部。当然出来之前一定要路过gift shop。都很好看,除了贵没毛病。6、李小龙墓地李小龙和他儿子一起安葬的地方,地址在1554 15th Avenue Northeast, Seattle, WA 98112。自驾过去,周边的别墅区门口可以停车,稍微走几步就到了。国外的墓地不像国内感觉有点阴森,更像是个花园,都会位于住宅区附近。去李小龙墓地的那一天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有三三两两的人带着花儿去到李小龙的墓地,基本都是外国人。可见,李小龙对西方的影响还是特别深的。我记得洛杉矶唐人街里面有个李小龙的铜像。毕竟李小龙成功的把东方文化、东方人的形象带给了西方世界、走向了国际。7、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一直很想去的一个国家公园,适合夏天爬山,冬天滑雪的一个国家公园(好像美国大部分的国家公园都可以这样)。但是我自己一个人开去国家公园就有点虚,所以和学妹一起定了个团。有点不愉快的是,旅行团的导游大概是个新手,安排的行程很不合理,最好的飓风山都没去到。是个很遗憾的旅程了。回LA后,学妹打电话给她的旅游公司投诉,给退了部分团费。我比较懒,是在我妈得知还可以投诉退款后催促我去退的。那个时候已经离开西雅图大概两个礼拜了,最后好像给退了一半。但就是很可惜,等于去了个假的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不过还是去了新月湖,就是拍《暮光之城》的取景地之一。8 、德国村leavenworth这个叫leavenworth的小镇因为其巴伐利亚风情闻名。圣诞节去的那次想着去不了德国,去个德国村体验下也好。租了个小轿车,但是错误的估计了西雅图冬天的天气,加上租的小破车雨刮器太差了,一路开的心惊胆战。地面都是雪,每超过我们一辆车,前挡风玻璃一定全是雪,还都是脏的雪。当时内心无比的慌,但是车上载着自己的妈妈、学妹和她妈妈,司机如果慌了乘客更慌。到了一个路口,我就说掉头回去吧,就不去德国村了。因为就这天气去得了还不一定回得了。也是很可惜的,是个遗憾。
第十九站:阿拉斯加这个系列的开头提到,最开始动笔写在美国那几年的生活,启发来自于高晓松的《晓说》里面关于他在阿拉斯加的旅行见闻。他作为一个理工科生,对于文化、历史、地理的理解是透彻的、理性的、有逻辑的。知识不仅仅是从学校里面获得的,学无止尽,学习是一生的事情。2015年的3月春假,也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全美的中国留学生都跑去了阿拉斯加。一整个朋友圈都在发阿拉斯加的行程,有极光,有泡温泉。这一趟旅行也是说走就走的行程。在一次约饭中,跟zoe和rose聊到了阿拉斯加,后来就开始规划了行程。同时,远在芝加哥的高中同学老施也聊到了去阿拉斯加的事情。最终我们一行四人一起出发。不记得是LA没有直达anchorage的飞机还是因为直飞太贵了,我们从LA出发的先飞到西雅图,老施从芝加哥也先飞到西雅图,大家碰面后,再一起飞到anchorage安克里奇,也就是阿拉斯加的首府。我们到达anchorage的时候差不多是凌晨的时间,到达那一天零下30摄氏度。我们其实没有在anchorage怎么逗留,所有景点基本都在更北边的Fairbanks。然后为了体验从anchorage到Fairbanks的火车,我们在机场从凌晨等到了早晨。想想也是那时候年轻,可以一晚上不睡觉,这么的折腾。等到第二天早晨去火车站坐火车的时候,气温已经回升到了0度左右。我特别建议大家三月份的时候去阿拉斯加,首先温度没有那么低,零度左右还是可以接受的。并且三月份是极光爆发比较强烈的时候。我们预定的火车叫AURORA WINTER,是8:30am从anchorage出发,8:00pm到达Fairbanks,不过最终是晚点到达的。美国的火车我坐过几次,基本没有几次是准点的。夏天会有一个叫denali star train的班次,也是往返于anchorage和Fairbanks的。夏天跟冬天的风景是很不一样的,一直还想着夏天再去一次阿拉斯加。冬天看过去都是雪山、针叶林,“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一路也有讲解,但是车里太吵了,没听清更没听懂。我记得,路过德纳利denali国家公园的时候,解说提了下远处的麦金利山,也叫德纳利山,“德纳利”是当地土著人的语言,意思是“大家伙”。后来因为美国一个总统的名字又命名为“麦金利”。大部分的景点都在Fairbanks。其中最著名的是穿越北极圈。我们是在http://www.northernalaska.com/aurora-fly-drive/  网站上面订的一个tour,先小飞机飞到coldfoot(真的是冻脚脚),再坐大巴沿着dalton高速进到北极圈里面,再返回到一个小木屋里,凌晨看几个小时的极光,再送回Fairbanks的室内。小飞机上看到的景色还是很震撼的,蓝色大海基本都被冰川覆盖了,都是一片一片白色的冰川或者冰山。再坐大巴通过dalton高速进到北极圈内。大巴司机是个五六十岁的大婶,在几十年前建设阿拉斯加石油管道的时候过来的,然后就一直留在阿拉斯加了。一路介绍了当初建造石油管道和高速公路的一些趣事(现在已经记不清了)。那条公路一般入冬之后不建议没有经验的人驾驶进入,因为风雪太大了。我们考虑到安全性,所以报名了tour。大巴很稳,驾驶员也是老司机,很熟悉路况地形。我们路上也有看到自驾的中国留学生,只能说胆子真的很大。有一段景点让我们下车体验风雪的,人基本是不能站立着的,不断有风雪推向你。返程路上路过育空河。小时候看过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讲的就是去阿拉斯加淘金,里面开篇就是育空河。我们去的时候育空河已经全冻成冰了,上面是厚厚的积雪,一趟下去就是一个窝子。最后凌晨的时候把我们带到一个小木屋,屋内很暖和,还有杯面、咖啡和热可可。如果在外面看极光冷了,还可以进屋暖和暖和。随着越来越晚,看到的极光越来越多,不过都是偏冷色调的蓝绿色那种。那时候虽说有个小单反,但是是基础入门款,然后拍摄手法也很不娴熟,所以那晚的照片非常的模糊。这个tour最后是大清早的回到了Fairbanks的市里。接下来就是去到一个温泉酒店。(温泉酒店名字忘记了,反正是最有名的,网上一搜就能搜到)因为实在是太火爆了,只定了一晚,然后在附近的农场小木屋定了两晚。前一周有朋友也去的这个温泉酒店,那会儿温度差不多零下二三十度,所以泡温泉的时候就有头发结冰但是身体温热的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我们去的时候温度在零度左右,还不能结冰,就少了这个乐趣。这里再加一个小插曲,关于zoe和老施的故事。去泡温泉之前我们就在问是不是还要带浴巾,老施说泡温泉的地方都有。结果打脸了,所有洗漱、浴巾都要自带。泡完出来要先淋浴的,但是我们没有浴巾,就自然风干穿上衣服出去。出女更衣室的时候,就看到老施带着几条浴巾进门来了。因为知道我们都没带,他就赶紧回去拿了。就是这个暖心的举动俘获了我们zoe的心。在泡温泉之前我们上午去了一个冰屋,里面全部都是冰打造的建筑,每个人还发一杯冰制作的杯子,里面倒上调制的玛格丽特。感觉玛格丽特比较劣质,喝了比较上头。除了rose没喝之外,我们仨都是晕晕乎乎的。晚上的时候报了另一个看极光的团,是坐着坦克上去的,因为山上面的冰打滑,只有坦克的履带可以慢慢上去。山顶上有一个大的帐篷,也有热可可咖啡、杯面什么的,冷了就进篷子里面暖和暖和。我跟rose就在外面拍照。zoe和老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有情况)。当天的极光据说是十几年一遇的极光大爆发,除了常见的黄色光圈,还有紫色蓝色,打着旋,一大片一大片的。之后两晚住在附近的一个农家小木屋。主人住大房子,会有几个小木屋拿出来招待。小木屋真的很小,而且到了晚上很热。主人家有一只大的拉拉布拉多,特别漂亮。狗子就是要在这种大自然的环境中才能快乐。那两晚的极光都比不上山上的,不过也还是好看的。看完了那晚的极光大曝光之后,就对其他的极光瞧不上了。这就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其他细节的事情已经记不太清了,最后坐飞机走之前在市中心吃了个泰国菜,就回了。其他:阿拉斯加是免税的。当地吃海鲜比较多,冷海水孕育出来的海鲜鱼类品质比较好。我们当时在一个好像叫绿乌龟的饭店吃了阿拉斯加帝王蟹,那边的海鲜都是冷的,有着大海原汁原味的咸鲜口味。
第二十站 夏威夷

第二十站 夏威夷

2023-03-2413:16

第二十站:夏威夷夏威夷真的是人间天堂。2017年春节带着爹妈去过一次,后来不管全家去到哪里的海,都觉得不如夏威夷的海。不对,老爸因为曾经在马达加斯加待过一段时间,在夏威夷期间老是念叨着,这个海跟马国的差不多。我就反问他,那你为什么要来?他回答说,我来接你妈回家。因为2016年圣诞老妈来LA住了两个月,然后春节期间和老爸在夏威夷回合,然后老爸接上老妈回国。(理工科直男讲起情话来也是受不了的。)夏威夷州是美国第五十个州,也是唯一一个群岛州。也被称为上帝洒下的珍珠,是位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亚洲、大洋洲和美洲之间海运和空运的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夏威夷州除了美国人,最多的亚裔就是日本和菲律宾裔。夏威夷群岛由8个主要岛屿和124个小岛组成,其中8个主要岛屿中,最著名的几个观光旅游圣地是夏威夷岛(也叫大岛)、欧胡岛(首府火奴鲁鲁/檀香山所在地)、可爱岛、茂宜岛。我们当时去的是欧胡岛和大岛。我的美国同事说可爱岛更好玩一些,更原生态一些。当然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推荐这四个岛都可以去。欧胡岛:计划是前两天在欧胡岛,然后去大岛两天,再回欧胡岛一天。前两天在欧胡岛租了个车,基本就是沿着东边的海岸线一直往北开,看山看海看牧场。几个景点着重介绍下:波西米亚文化村。当天傍晚到的时候,很多体验项目结束了,没怎么体验就去吃晚饭了。晚饭吃了自助餐,烤乳猪什么的,再看个表演秀。表演大概就是讲述了当地文化历史,歌舞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说著名的夏威夷草裙舞。说实话,老外这小几百年的历史文化,真的跟我泱泱大国的上下五千年没法比。不过入乡随俗嘛,也感受感受当地土著文化。离开的时候路过gift shop,很多尤克里里在售卖,当时特别想买可惜实在带不回去。但是一颗尤克里里的种子在心底埋下了,很多年后的今天(2021年6月)终于开始学习尤克里里了。恐龙湾。强烈推荐,非常适合浮潜。因为从山上往下看像是个恐龙头,所以叫恐龙湾。英文的名字很长,因为是本地土著语言的音译。珍珠港。在地图上面漏掉了,就是机场往西过去。这是大家都不会陌生的地点。二战的时候,因为日本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才会加入二战,然后快速的解决了战争。地图上看,日本离夏威夷真的很近。那个时候东南亚很多岛屿都已经被日本占领了,所以跑到夏威夷也是不足为奇,狼子野心。那个时候已经有很多日本人在美国定居了,算是美国人了。因为偷袭这个事情一出来,美国全社会都对他们抱有敌意。他们为了在美国生存下来,也为了表明自己是美国人的立场,他们也扛起枪上了战场。现在过去游览的话,还能看到当时遗留下来的战舰。张学良和赵小姐的墓。在东边沿海去往波西米亚的路上。墓对面是个仿日本庙的建筑,要收费进去,好像也就几块钱,学生票还打折。(其实那会儿早就不是学生了,但是拿着学生证到处混打折票,因为长得像学生,后来2019年去大阪博物馆的时候也用上了)伊奥拉尼皇宫。在最后从大岛回来的一天半里面,就没有租车了。住的holiday inn resort(强推IHG信用卡,是积分换的住宿)有免费市区游览车,可以去到伊奥拉尼皇宫。也就是夏威夷的“故宫”了,很有特色的历史建筑。Waikiki沙滩。就在我们住的酒店对面,那附近有很多酒店。酒店房间打开窗户可以看到大海。最后半天爹妈去海滩边上玩水,我就在沙滩上看kindle。这才是vacation嘛。都乐乐园,欧胡岛中间的那个点,就是那个种植菠萝的牌子,时间够的话还是可以去转一圈的。现在国内也能吃到都乐菠萝香蕉了,除了贵,没毛病。夏威夷岛/大岛:中间两天在大岛,也就是夏威夷岛。大岛东西有两个大城市Hilo和Kona,也都有机场,当时是飞去了Hilo,就是图上面标注2彩虹瀑布的地方。住的话是airbnb上面定了一个民宿,大概再图中东边突出的一个角角。定的时候不觉得偏僻,到达当天租车开过去的时候天色已深,乡村小道都没有路灯,一路黑黢黢的。我反正不觉得有什么,爹妈倒是心里害怕。民宿是个人家一楼改的小studio,就是厨房客厅卧室都在一个大房间,也没有隔开,有一个单独的卫生间,还是蛮干净的。但是刚进去的时候,老妈觉得浑身不舒服,闹脾气要去hilo住酒店。我跟老爸好说歹说,才肯愿意住下。之后的很多年都会拿这件事情调侃老妈,哦,不对,老妈永远都对!图上面标的几个地方并不是都去的,因为时间不够,主要去的几个地方:1、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图上标1的地方)基拉韦厄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其火山口形成的熔岩湖经常处于沸腾状态。远远的能看到基拉韦厄火山口喷出的红色岩浆,然后有两种tour可以近距离的感受。第一种是坐直升飞机绕一圈,可以飞到岩浆喷涌而出从悬崖上落下流到大海里面的盛况。第二种是徒步,一直可以走到岩浆流淌的地方,看看红色岩浆慢慢冷却凝固成黑色。一般徒步要八个小时,然后我们民宿的房东认识当地的人,可以开车到附近的地方,再走个三小时。爹妈年纪大了不适合徒步就算了。于是乎这两种都没有参与。这个火山国家公园也是跟其他国家公园差不多,买门票进去有个大环线,跟着地图走,开一段到一个景点下来看看打卡。2、黑沙滩就是岩浆流淌过的地方。看攻略说有一只大的海龟一直在沙滩上晒太阳,但是我们去的时候并没有看到。3、绿沙滩(强烈推荐)图上面没有标注,Google map一搜就能搜到。为什么强烈推荐呢?因为实在是太稀缺太罕见,而且到达绿沙滩的难度也很高。绿沙滩不要钱,但是开车要开很久,然后到了一个类似入口的地方。之后的路就没有再修了,非常的崎岖。从这个入口到沙滩有大概3mile左右,徒步要走很久,而且太阳很晒很热。于是就花了一人20刀,坐上了门口的“黑车”。其实也就是当地人用破旧的福特皮卡改装一下来载人进去,开进去一路就跟坐过山车一样。皮卡后面放几个板凳,一次可以拉好多人。但是因为没有遮荫,我的大腿晒出了泾渭分明的界限,后来缓了好久才白回来。单程大概二三十分钟吧,就抵达了绿沙滩。据说绿沙是美杜莎的眼泪,不能带走,带走就要遭受诅咒。除了夏威夷,非洲有一个海滩也是绿沙滩,真的很稀缺。大概在绿沙滩待了一个小时不到吧,司机喊我们再回去了。后来爹妈说,这20刀车费花的值得。4、彩虹瀑布最后一天去机场的路上路过看了看,在Hilo市。市里面还有一些其他景点,开车的时候都可以路过一下。图上还标注了其他的一些景点,主要时间不够,再多个半天还是可以绕一下的。我记得有天晚上在科纳小镇附近吃了晚饭,然后从岛中间的路回到东边。其实岛不大,正常开车没多久就能到了。但是那天晚上经过山里的路起大雾,很多人都排队慢慢开,到民宿已经很晚了。老爸因为时差原因在后排呼呼大睡,老妈则是心惊胆战的坐在副驾不敢说话。其他:夏威夷因为是个岛,岛上物资匮乏,全部都是外部运来,所以物价蛮贵的。夏威夷日料比较多,也很新鲜好吃,但是我感觉要比LA的贵。不过夏威夷的税率低,只有4%,跟LA的9%相比,买电子产品什么的会比较划算。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