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长虫山茶话会

61 Episodes
Reverse
好茶有标准吗?借由最近很火的综艺《一饭封神》引发的思考,将Fine Dining的品鉴逻辑运用到茶上。寻找一位极致的制茶人比寻找一位优秀的主厨更难,而喝茶,归根结底是一场磨炼审美力的旅程。主播|安然 小马01:08 从Balance(平衡)、Execution(执行)、Deep Memory(深层记忆)三个层面来细聊好茶的标准13:08 安然的选品打分,香气占35%15:37 马总在中茶所学习二级评茶师的感受分享:很充实,很严谨24:28 我们日常喝茶所说的“涩”与评茶师课上老师所描述的“涩”不一样27:35 要做好茶,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欲望37:29 参照米其林餐厅的星级标准,什么样的茶可以达到一星、二星、三星41:48 你愿意为ta到处飞的主厨好找,但想找一位这样极致的制茶人很难45:05 Fine dining更多的是磨炼审美力的过程,喝茶也一样52:51 喝茶: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试最好的 ,也可以多给茶一些机会
这是一期闲聊节目,最近“经济上行期”这个话题挺火的,我们就来聊聊在普洱茶行业里,我们亲身经历的那些“好日子”。前半场回忆杀,后半场热点讨论。蓦然回首,原来我们三人的友谊,其实是经济上行期的“溢出效应”。主播|安然 静茜 小马03:35 在上行期的普洱茶头部新媒体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06:05 翻看老照片,才发现千金难买松弛感07:42 豪华的经销商会议,这家五星级酒店我们全包了!09:39 最明显的感受:热情的消退和线下见面的减少12:29 第一个被裁掉的部门就是品牌部16:24 经济上行期的好工作:钱多,事少,燃烧理想21:24 一山一味,印个包装绵纸就轻轻松松把茶卖掉的时代过去了31:04 十年前的茶山,可以为了看一棵树铤而走险34:32 甲方说我送点茶给你们喝,去收快递发现居然送了一车36:52 如果说过去是一场美梦,现在就是一场清算40:35充满幻觉的浮华时代:亟待燃烧的大荒原、烧不完的热钱、燃不尽的年轻人41:51 热点一:澜沧古茶复牌,股价持续走低,茶企上市真的那么难吗?46:30 热点二:胖东来单店日入100万,传统线下店门可罗雀51:11 热点三: 传奇1975,咨询公司为头部茶企定义的高端普洱茶53:36 从威士忌产业发展的几个重要节点,反思年份普洱茶的产品研发63:14 路在何方?要抛弃自己,要脱一层皮,要拥抱变化65:16 热点四:网传东莞藏家清仓?东莞到底有多少茶?73:27 展望未来:行情过去之后,会剩下什么?
提到日本茶,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仪式感十足的抹茶道,但真正常见于日本人生活的,是一杯平凡简单的煎茶。煎茶占据了日本茶产量的80%,其工艺也是其他日本茶的原形,很多日本茶都是在煎茶的基础上演变而成。本期节目,我们以煎茶为起点,探讨日本茶的独特体系:从鲜甜高雅的玉露,到烘焙香醇的焙茶,再到融合玄米风味的玄米茶。日本茶虽源于中国,却发展出截然不同的审美:在有限的资源下,追求鲜味(Umami)与翠绿茶汤的纯粹表达,而非复杂的品饮层次,在工艺和口感上追求物尽其用以及克制平和。主播|安然 静茜
观看一朵花的方式,是一方水土的精神镜像:古典的山茶花承载着悠远情怀,风靡街巷的蓝花楹则折射出时代的潮汐。云南人拥有的不仅是赏花的浪漫,也是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花是云南人餐桌的亮色,从石榴花到海菜花,大白花至芋头花,云南人不畏繁复,探寻一朵花在舌尖绽放的最佳可能,吃花的深意远不止于舌尖滋味,也显示了一种驯服野性的骄傲。四季流转,花期有时,传承千年的中国制香技艺,以一缕青烟勾勒花的灵韵,在气味的世界里,花的韵味因留白而无限延伸,它的美,在想象中永不凋零。主播|安然 静茜 嘉宾|思锦
赶在立夏前,录了一年一度的春茶季总结。2024的春茶季特辑 vol.42春茶季收获:不经历低谷,怎么见曙光 是在5月6日推送的,今年的春茶季特辑也选择在这一天发布吧。这期节目,除了聊主播们各自在春茶季的收获,也展开聊了聊这个春天发生的三件茶行业大事:澜沧古茶4月1日起停牌、霸王茶姬美股上市、农夫山泉云南捐建茶厂。毕竟这些大事都与云南有关,我们想聊的或许不是这些事件的细枝末节,而是身处其中,切身感受到的一些暗流和趋势。主播|安然 静茜 小马01:02 马总的茶山见闻:天气有点冷,拔尖好茶还是不愁卖07:19 静茜的市场感受:和去年的迷茫相比,今年更清晰,也更残酷13:52 安然的直播收获:跳出传统茶行业,亲历女性茶的崛起21:15 今年春茶季,信阳毛尖在抖音火爆带来的一些启发24:46“普洱茶第一股”澜沧古茶推迟提交财报,4月1日起停牌31:44 传统茶品牌方与经销商之间的一些微妙关系40:11 霸王茶姬赴美上市,开盘当日大涨,涨幅15.86%。41:39 霸王茶姬的逆袭故事:从丑丑的初代logo,没想到它会走这么远43:37 XVC投资霸王茶姬的核心逻辑:长期结构性变化驱动的巨大真实新的市场、能够做真正决策,高效组织的创始人45:47大单品、简单操作、可量化让霸王茶姬脱颖而出51:37 云南赋予了霸王茶姬最重要的是对茶的认知53:37 农夫山泉投资1个亿,在云南捐了5个厂,并捐赠全套自动化生产线54:49 这个春茶季,钟睒睒在央视的财经频道讲了1个小时云南茶57:08 云南茶是如何把大众做成了小众的?60:45 云南茶究竟好在哪里:品种、生态、适制性64:11农夫山泉为什么要选择在普洱、临沧建厂?有机、生态与规模的胜利74:54 手工茶一定比机制茶好吗?78:24 最好的茶是手工做出来的,最坏的茶也是手工做出来的
小马回归,几乎一年都没参与播客录制的他埋头科研,最近两篇普洱生茶仓储风味的研究成功发表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一篇滋味的文章发表在Food chemistry:X,另一篇香气的文章发表在Current Research in Food Science。 小马的这期solo,从茶学的视角,给大家展开讲讲怎么把越陈越香这样一个经验命题转化为科学命题。
在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4集《他乡,故乡》讲述了来自中国台湾的制茶人阿铭在泰国北部山区美斯乐种茶、制茶的故事,片中很大篇幅聚焦了他制作的东方美人茶,这种“虫做一半,人做一半”的茶,也用一杯茶勾连起喝茶叶品种、制茶技艺以及茶汤审美的流动。美斯乐,是泰国北部重要的产茶区,这里虽然地处泰国,但是人们讲中国话,饮食习惯也和云南差不多。这群人为何会生活在这里?山坡上连片的茶园是谁种的?这里的东方美人茶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一一探寻。 主播|安然 静茜嘉宾|缪芸缪芸: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人类学博士,现就职于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研究领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转型、社会转型和社区发展,近期关注云南的普洱茶、咖啡、松茸、葡萄酒等作为当地重要经济来源的地方风物产业。她关注的议题主要围绕不同的地方风物特性如何造就不同的区域发展路径,以及如何重塑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网络。
今天我们试图通过一本出版于1992年的《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带大家回到茶马古道诞生的原点,看看“茶马古道”到底是如何发展至今成为讲述云南故事时不可或缺的一张名片?这本小书的六位学者历时一百多天的徒步考察,他们各有特长,充满活力,这本书不仅是茶马古道的开山之作,更是一段关于文明交流与冒险的故事。主播|安然 静茜
在大阪一家名为FLOW LIFE STYLE的中国茶馆里,安然与小高聊开了。小高从昆明到日本,一开始学习精品咖啡和咖啡店铺经营,但最终选择在大阪开设一家中国纯茶馆,用云南茶打开市场。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茶有何特别?一杯茶的滋味能否跨越国界获得认可?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家异国的中国茶馆,一起探索一个空间,一杯茶汤背后的故事。主播|安然嘉宾|小高 云南昆明人,在日本生活了11年,目前在大阪经营FLOW LIFE STYLE中国茶馆。小高大学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在料理专门学校学习咖啡综合科(为开设咖啡馆而设的学科),主攻咖啡师专业。毕业后,在大阪的 MEL Coffee Roasters 工作,该店店长是日本 SCAJ 咖啡赛事手冲比赛的总评委。在 MEL 工作期间,每天参与杯测和咖啡出品的练习,并定期接受感官训练。店铺地址:大阪府枚方市東香里元町 28-37营业时间:周二—周六,上午11:00-下午5:30
沉香,世界上最昂贵的香材,克重远超黄金,无论在中国、日本还是阿拉伯国家,沉香都可称为众香之王。沉香和普洱茶很相似,既出现在淘宝9.9包邮之列,又常以天价出现在拍卖场上。那么,沉香是如何形成的?他真实价值到底如何?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人迷恋甚至愿意付出高昂成本购买沉香?普通人是否能欣赏沉香?本期节目,我们就围绕沉香来展开。主播|安然静茜嘉宾|思锦 晴山香文化主理人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战时期在昆明,由北大、清华和南开共同组成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有着“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西南联大在云南的八年时间里,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一百多位人文大师。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研究民国茶事的作家李明,请他和我们聊一聊西南联大的喝茶往事,借由茶的视角,再次走入这个了不起的时代。主播|安然 静茜嘉宾|李明 云南茶文化研究者、文史爱好者,从事茶文化研究与写作多年。已出版“民国茶事”系列作品《民国茶范:与大师喝茶的日子》《林徽因的下午茶》《斗茶录:民国茶事写真》。
主播|安然 嘉宾| Peter嘉宾Peter:中国咖啡联盟CCL认证评审CQI 认证国际咖啡品质鉴定师Q-grader/R-grader/导师R-SCA 精品咖啡协会考官SCI 可持续咖啡发展协会主讲考官2020年-2022年中国咖啡冲煮大赛感官评审PcupCoffee 品牌创始人
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这是大家今天都不陌生的六大茶类分类,但黑茶具体有哪些,估计很多人都很陌生。马总去大西北参加学术会议,一位来自内蒙古的老师说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茶,问喝的什么茶,就说是茶砖,并不知道是安化黑茶、雅安藏茶、还是泾渭茯茶。黑茶的存在感,像是冰山理论,你能叫出名字的、喝过的,已经是露出水面的冰山,而水下面,还有更多你看不见、也不知道的部分。这一期,我们就稍微系统的聊一聊黑茶,盘一盘那些被淹没在冰山下的有趣历史。主播|安然 静茜 小马
香气可以代表敬意、虔诚与正直的品德,比如香草美人、书香门第、含英咀华;从夏天的茉莉、秋天的桂花、童年暑假的六神香水,还有独特的茶香,香气都成为中国人 DNA 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香曾无处不在,从采香、植香、制香、贩香,到用香、进香、品香、咏香,香渗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期节目,我们从中国人与香的关系出发,系统从远古、汉代、唐代、宋代、明清五个阶段出发,聊聊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是怎样用香的。主播|安然 静茜 嘉宾|思锦
刚刚过去6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全球气温也已经连续13 个月打破历史纪录,气候变化让世界各地都经受着极端天地的考验。即便是大众认为最舒适的昆明,今年也罕见地持续高温(28°C)。这期节目,邀请到了我们的好朋友韩旭,她作为NGO机构气候变化相关项目的负责人,一起与我们聊聊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农业耕作的影响,我们也将重点展开说说在这一背景之下,对未来茶的种植、生产、滋味和价格带来的影响。主播|安然 静茜 嘉宾|韩旭
这其实是一期两个多月前就已经录完的播客,一个宏大的选题,但聊得比较随性散漫,算是一个开头。为什么要聊“讲故事”呢?因为这真的很重要。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将“讲故事”提升至塑造人类认知、维系文明传承的高度。这里指的“故事”,超越了简单的情节堆砌,而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叙事,为的是要构建深刻的理念和价值观。千百年来,中国茶在全球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不乏很多精彩的“故事”,但最近这些年,我们确实也感受到中国茶文化叙事过于喜欢“大而全”以及某种程度上的“脱节”。这期播客,我们就以中国、英国、日本的几部茶文化纪录片/影片入手,聊一聊讲故事这件事。
这是两家昆明播客的第一次串台,感谢“从菜街到厨房”的两位主播知了和张小电的邀约,让我们终于有机会面对面大聊特聊云南发酵食物。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串台,节目录制当天,知了下厨做了牛肝菌意面,还准备了发酵得刚刚好的烧豆腐以及纳豆。我们喝着15年陈的普洱熟茶以及甜度极高的水晶葡萄,畅聊了两个多小时。知了和小电对云南美食的专业和热爱,让我们有云南发酵食物有了更多维的了解,聊到后面,好像我们身处在一大个熟茶发酵堆中,感受着周遭微生物的潮起潮落。中国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发酵食品,为什么想单独聊云南的?因为这里像个大熔炉,既有汉地常见的豆类发酵品、肉类发酵品,高原湖泊带来了鱼类发酵,山地生活带来酸笋、酸腌菜等蔬菜发酵品,同时因为历史上元朝蒙古族的到来,也产生了发酵的奶制品。丰富的地貌、立体的气候,让多样的食物与这片土地产生奇妙碰撞,加上多民族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历史,使云南在发酵世界中自成一派。这两年云南餐厅在各地火得一塌糊涂,除了菌子和稀奇古怪的食材,如果大家能从发酵食物的角度看云南,或许又会有新的发现。早在两年前,我们就想写一本关于云南发酵食品的书,但一直拖延到现在都没正式开工。发酵的魅力,在于时间的等待,在于微生物活动的复杂,在于物质性质的转化魔法,也在于滋味更加深邃的体验,或许我们的书,也需要更长时间的发酵,这期正好是一个小小的开端。如果你也对发酵感兴趣,就一起来听一听这期串台节目吧。本期节目你将听到以下内容:00:38 昆明的两个播客节目终于聚到了一起,欢迎《长虫山茶话会》的安然和静茜,一起聊聊云南的发酵食物,有喝有吃;02:59 《长虫山茶话会》的安然先来界定下发酵的概念,要有微生物参与;04:52 先从茶叶的发酵说起,只有普洱老生茶和普洱熟茶还有黑茶类,才是有微生物的参与的发酵茶,再说说和葡萄酒发酵的一些对比;19:30 还是说回茶的发酵,发酵给茶叶带来的改变,以及茶叶发酵和云南的关系,实际上普洱熟茶的发酵工艺是1973年形成标准的;25:38 再说一说云南的酸茶,厌氧湿发酵的工艺;28:01 浅说一下烟叶发酵的都市传说;31:03 终于聊起食物的发酵了,先从腌菜,还有腌菜膏聊起来;各地都有让人念念不忘的发酵制品;39:55 茶和腌菜之外,先从一种云南蒲缥的发酵豆制品说起,再说起傣族的酸鱼酸肉;48:23 滇池流域的发酵名物,鲊,万物皆可鲊;51:46 酸笋,每个人,甚至不同的人生阶段,对酸笋的态度都不太相同;54:40 酸浆米线,我们有很多话说,觉得遗憾,又有一些期许;01:05:52 都是米的发酵,甜白酒为什么没有米酵素的影响,顺便聊聊云南的酒;01:11:50 保山糖渣,不是发酵制品,更像红茶的工艺,是一种酶化反应;01:19:07 转过来又说到哈尼豆豉,臭,门槛很高;01:25:54 再来聊聊云南的火腿,我们也有很多话说,猪好工艺好量大,仿佛是个不可能三角;01:38:29 补充说说乳扇,是不是发酵制品,稍微有点争议,但乳扇的确是很云南的乳制品;01:41:56 推荐各自最喜欢的发酵食品:知了推荐哈尼豆豉;小电推荐乳条;静茜推荐黑龙潭道观的素斋里的茄子鲊;安然推荐老仓醋米线
茶界风云,小罐茶如何破局?杜总道歉背后,是行业的痛还是转型的开始?小罐茶十二周年发布会,透明化战略引热议,从大师作争议到专利开源,再到新价位产品的布局,小罐茶每一步都牵动市场神经。是诚意革新,还是营销噱头?从高价礼品到平民饮品,小罐茶能否打破常规。转型路上,小罐茶面临哪些挑战?又会给茶行业带来怎样的新想象?跟随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小罐茶的未来走向与茶行业的变局。
茶与香,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在中国文化中,二者兼具物质性与精神性,同时也与个人的体验和情感息息相关。一杯茶,一缕香,可以引发许多有趣的话题。和香的接触,来自我们的好友思锦,十年前,她因为一支线香走进香的世界,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探索香世界的最佳向导。这期节目,我们就跟随思锦,一起开启一段香的旅程。主播|安然 静茜 嘉宾|晴山香馆主理人 思锦
如果你喝普洱茶,大概率喝过吉普号的产品;如果你来云南旅游,大概率也去打卡过上山喝茶。上山喝茶不仅成为游客来昆明的必喝饮品,面对新茶饮的激烈竞争,从2021年至今,已经在云南有13家直营门店。一个传统茶企,一个是新茶饮;一个线上零售行业,一个餐饮行业;这两家茶品牌的背后,其实是同一支云南本土团队。许多人试图去解析吉普号和上山喝茶成功的原因,或许是这支团队的年轻。但在和小黑聊天的过程中能看到,年轻化并不是一个先决条件。不管在做传统茶还是新茶饮的过程中,产品始终是第一位。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吉普号/上山喝茶创始人小黑和我们一起聊聊上山喝茶,以及一杯奶茶背后的产品精细度。主播|安然 嘉宾|吉普号/上山喝茶创始人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