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打开香港

15 Episodes
Reverse
6月27日得知蔡澜先生仙逝,我们三周前刚刚做了他这期主题的播客,借此纪念他。对于热爱生活,他做出了极好的生动诠释。---------------------------------------蔡澜被称为妙人,绝妙的妙。他从不掩饰对美食、美色的追求,并凭借个人才华成为既追求享乐主义又获得商业成功的楷模。在这个压力巨大的时代中,他过着我们大多数人向往又做不到的潇洒、脱俗的生活方式。他曾说:如果你了解人生,你也会不正经。这期播客我们一起轻松聊聊蔡澜的故事和对他的生活方式的观察,也欢迎说说你的看法。🎙️「聊天的人」涛姐: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目前是地地道道的“创业北漂”Celine:在香港学习工作七年的北京人,前香港英文媒体记者🎬 「聊了什么」02:15 蔡澜推荐的美食真的好吃吗?香港本地人觉得未必是04:06 《死前必食》摘录04:59 蔡澜四十年前打造个人IP 经典例子:猪油捞饭07:10 蔡澜建立人设的非典型方式:暴露弱点09:22 “蔡澜有61个女朋友-”---这句话有几分真实度?11:10 极致享乐主义背后的努力12:22 一方面色迷迷评价女性,一方面尊重理解女性14:51 蔡澜对钟楚红的一句评价可以封神17:36 香港四大才子中蔡澜的独特角色18:45 蔡澜的影响力来自大家求而不得的潇洒感22:25香港人为什么愿意在吃上高消费?蔡澜对香港社会心理的解释23:18 涛姐:深夜下班 花2400元买了四只大闸蟹犒劳自己26:10 潇洒的人会潇洒到老28:25 蔡澜晚年不是求人 而是助人30:44 蔡澜境界:真诚的享乐与真诚的努力合二为一你的留言、点赞和分享对我们很重要!还可以——给我们的小红书号“打开香港”发私信或者发邮件至 hkopening@126.com本期参考资料: 纪录片《十三邀》:许知远对话蔡澜,2016年 “视觉志”公众号《82岁蔡澜:无儿无女,好吃好色,快乐“等死”》,2024年5月26日 视频采访《杨澜对谈蔡澜:活法》,2024年 《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蔡澜著,时代华文书局
抓住一个城市的特质首先要看它的吃,体验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就去看它的菜市场。涛姐讲到了香港家庭对食材新鲜程度的超高要求,煲汤这件事在大家庭中的重要地位,还有内地的哪样美食成功弥补了吃不上香港菜的遗憾。聊完之后,我发现观察两地差异的最好方式,就是去看看两地人的买菜和做饭。🎙️「聊天的人」涛姐: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目前是地地道道的“创业北漂”Celine:在香港学习工作七年的北京人,前香港英文媒体记者🎬 「聊了什么」1, 买菜:香港人街市买菜第一要素不是考虑今天要吃什么菜,而是菜贩说今天什么菜最新鲜。2, 煲汤:如果吃饭没有煲汤,百分之一万是家里出了事儿3, 涛姐:来到北京我才知道什么是“主食”,从此不能自拔4,彩蛋:涛姐推荐餐厅你的留言、点赞和分享对我们很重要!还可以——给我们的小红书号“打开香港”发私信或者发邮件至 hkopening@126.com
吃饭这件事在香港有点儿特别:一天二十四小时中的任何时刻,你都可以一本正经、大言不惭的告诉别人“我正在吃饭呢”。菠萝包、肠粉、鸳鸯奶茶、烧鹅、牛腩面、叉烧、糖水……各种美味可以随时随地穿插在香港人从早餐、午餐、下午茶,到晚餐和夜宵的饮食节奏中。本期播客我和涛姐聊了聊香港人的饮食生活。除了这座城市的特色美食,你还以听到吃饭这件事背后隐藏的亲情友情,还有一丝丝香港的人情世故。希望你也喜欢倾听这种香港的烟火气儿。🎙️「聊天的人」涛姐: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目前是地地道道的“北漂”,二娃妈妈Celine:在香港学习工作七年的北京人,前香港英文媒体记者你的留言、点赞和分享对我们很重要!🎬 「时间轴」03:45 茶餐厅早餐菜单引发“选择困难症”茶餐厅的港式早餐07:07 通心粉里的真假鲍鱼09:40 港式早餐原来是英式早餐的“粗糙版”11:08 好吃的面包远不只菠萝包鸡尾包墨西哥包13:42 午餐:带饭、烧鹅、拼桌、价格陷阱香港烧鹅21:30 饮茶—香港最经典的社交餐饮方式香港茶楼传统饮茶8:09 下午茶:同事交流八卦的理想方式32:55 外出晚餐是多数年轻家庭的常态36:53 涛姐最爱的宵夜:潮州大排档+糖水糖水,香港人的最爱41:03 涛姐的彩蛋:中环茶餐厅推荐经典广东菜品鲮鱼球中环三多面食茶餐厅----------------------------联系我们可以——给我们的小红书号“打开香港”发私信或者发邮件至 hkopening@126.com(图片来自网络)
三十年前,内地富豪来到香港买房,对富人聚集的太平山顶是仰望的姿态;二十年前,内地富豪来到香港,热衷于和山顶及周边的本地顶级富豪们毗邻而居;如今,更多内地富豪不再把山顶当作置业的首选,而是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生活工作的位置。这一期里,Marco讲了有钱阶层买房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也可以管中窥豹,看看到中国最有钱的一群人他们的观念在发生什么变化。单集封面:深圳蓝思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周群飞,她以10亿港币购入了香港九龙毕架山的新楼盘“缇外”,并创下了九龙房产单价和总价的新高。🎙️「聊天的人」Marco: 香港资深房产人,在香港、北京从事房地产开放、咨询、物业管理等业务。小红书号:马可叔叔房谈Celine:在香港学习工作七年的北京人,前香港英文媒体记者🎬 「时间轴」00:32 内地富豪香港置业第一波:闹市区里打通数套单元房03:32马云马化腾为代表的第二代富豪:与香港顶级富豪阶层为邻04:59 马化腾豪宅所在地的神秘条款07:28深圳女首富蓝思科技创始人周群飞选择在九龙买房,标志着一个观念转折12:26 香港本地富豪搬去山顶 & 内地富豪离开山顶17:30 重要区别:香港顶级豪宅是朝北的,不是朝南的23:34香港那些大隐隐于市的富豪25:04从购房看出的内地富豪转变:更加自信,不再模仿29:15 内地富豪选择香港置业有哪些原因恒基兆业地产创办人李兆基位于太平山顶的豪宅马化腾位于石澳大浪湾的别墅蓝思科技创始人周群飞位于九龙半山“缇外”的居所你的留言、点赞和分享对我们很重要!联络我们还可以——给我们的小红书号“打开香港”发私信或者发邮件至 hkopening@126.com
香港的房产市场近期走低,现在是不是时机去买房?在金额有限的情况下,房子位置、面积、新旧如何衡量?香港房产中长期前景如何?回报如何?……我们来一起听听香港资深房产人Marco的看法。封面:今年投入使用的九龙启德体育园成为香港的新地标🎙️「聊天的人」Marco: 香港资深房产人,在香港、北京两地从事房地产开发、地产咨询、物业管理等业务。小红书号:马可叔叔房谈Celine:在香港学习工作七年的北京人,前香港英文媒体记者,俩娃妈妈🎬 「时间轴」00:47 香港vs.北京的房市怪圈05:05 香港的“国际化”光环有什么变化08:34 香港房市背后的几个驱动力11:56 现在是买房的好时机吗13:27 预算700万港币,购房时如何选择17:52 香港与北京房市过去二十年的风水轮流转21:11 部分潜在买家的心理预期29:20 新港人的一个新焦点:启德----------------------------------你的留言、点赞和分享对我们很重要!还可以——给我们的小红书号“打开香港”发私信或者发邮件至 hkopening@126.com
我们会和你聊聊里面的原因,以及在香港购房租房需要注意的地方。单集封面:利安阁,邓紫棋购入住宅所在地🎙️「聊天的人」Marco: 香港资深房产人,在香港、北京从事房地产开放、咨询、物业管理。小红书号:马可叔叔房谈Celine:在香港学习工作七年的北京人,前香港英文媒体记者,俩娃妈妈🎬 「时间轴」01:09香港老房子的吸引力02:13: 邓紫棋为什么巨资购买了的两套50年代老房子05:24 找到合适居所的前提是了解自己的生活07:41 港大附近香港租金参考值09:54 香港业主在装修和维修上要避的坑12:17 昂贵的香港车位14:45 Marco遇到的两类找房人16:30 新移民找房中的实操建议---------------------------------你的留言、点赞和分享对我们很重要!还可以——给我们的小红书号“打开香港”发私信或者发邮件至 hkopening@126.com
本期播客我们聊聊香港人是如何在这个小空间里找到生活的平衡,以及他们无法消化的无奈。我们也会说说初到香港找房时,如何找到合适居所的的诚恳建议。🎙️「聊天的人」Marco: 香港资深房产人,在香港、北京从事房地产开放、中介、物业管理。小红书号:马可叔叔房谈Celine:在香港学习工作七年的北京人,前香港英文媒体记者,俩娃妈妈🎬 「时间轴」01:55香港普通家庭的住房面积06:28 香港人如何平衡小居所带来的痛08:52 天花板级的空间利用法则11:05 超大型豪华会所,给房子买家的安慰12:20 神奇而昂贵的迷你仓13:45 Marco:我的朋友已经将停车位变成了储物空间15:14 港人拓展空间的另外几招17:57 找到理想居所的几点建议25:04 房市现状:新房更受追捧29:18在香港找房可能产生的误区--------------------------------你的留言、点赞和分享对我们很重要!还可以——给我们的小红书号“打开香港”发私信或者发邮件至 hkopening@126.com
"我在铜锣湾买到了喜欢的陈冠希潮牌的衣服,价格不到一折!”涛姐上周兴奋地告诉我,然后……然后我们就决定做这期播客,聊聊在香港Shopping的感受。⏯️「本期介绍」香港一直以来都被称为“购物天堂”。疫情后,随着经济下行和价格优势被分化,来港购物的内地游客的消费习惯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从买买买变成了边买边逛,你是其中的一员吗?这期播客我们会分享对香港购物的观察和建议,还有涛姐“不能不买”的购物趣事。🎬 「时间轴」01:04 世界上最贵的商业街—铜锣湾罗素街—十年来的变化07:05 香港药店扩张,如何取悦顾客。09:30 让你难以拒绝的香港面包店13:35 内地游客消费降级和习惯改变,从买买买到边买边逛15:49 在购物天堂生活的香港人:我们每天都在逛街的状态中21:31 香港人为什么喜爱去日本购物&旅游26:28 日本零售商店在香港的超级代表:包罗万象的Donki连锁店30:46 涛姐在铜锣湾陈冠希潮牌店“拾宝”36:23 我们来聊聊时尚潮流从何而来41:22 去香港购物的本地建议:最佳时间、餐饮推荐、小店购物和线路推荐🎙️「聊天的人」涛姐: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目前是地地道道的“北漂”,二娃妈妈Celine:在香港学习工作七年的北京人,前香港英文媒体记者-------------------------------------------你的留言、点赞和分享对我们很重要!还可以——给我们的小红书号“打开香港”发私信或者发邮件至 hkopening@126.com
⏯️「本期介绍」我们在谈论孩子去香港读书的时候,有一个敏感又重要的话题:内地学生和香港本地生之间如何相处。我们邀请到了一位年轻的香港朋友——番薯同学,来聊聊这事儿。她在知名的铜锣湾圣保禄学校度过了幼稚园和小学阶段。中学时她入读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学校,包括一所本地的国际学校、一所普通公立中学和加拿大的一所高中。后来她从加拿大考回了香港,目前在香港演艺学院导演系就读大学二年级。这期播客里,她分享了自己在香港的上学体验,以及从本地生角度看待内地学生如何更好融入香港学校。本次我们的远程对话,音响效果有瑕疵,但是关心这方面的朋友,仍然值得一听。🎬 「时间轴」01:38 我小时候在香港名校的学习+补习经历05:33 我看到的校园霸凌09:07 内地生vs.香港本地生的学习习惯14:10 那些和我们打成一片的内地同学的特质19:07 那位被我们称为“大佬”的内地同学22:46 我眼中普校、名校、国际校的不同28:57 我觉得内地生融入香港学校应该做什么?🎙️「聊天的人」Celine:在香港学习工作七年的北京人,前香港英文媒体记者番薯同学:香港演艺学院二年级学生,读书经历包括香港顶级名校、国际学校、Band2普通中学、海外高中------------------------------------------------------你的留言、点赞和分享对我们很重要!联络我们还可以——给我们的小红书号“打开香港”发私信或者发邮件至 hkopening@126.com
哪个地方的人最爱钱?香港人应该名列前茅,这从他们庆祝新年的方式就能看出来。春节里,这座国际化都市会用最传统的中国习俗来寻找旺财运的机会。本期播客我们细数了香港人在过年期间上上下下、七七八八的招财方式,一起来听听吧。同时,我们也祝各位听友新的一年平安喜乐、家和业兴!你会听到:01:07香港派利是(红包):利是封收得最多的可能是小区保安08:29今年财运如何?在香港贺岁赛马会上试一把10:48涛姐:我在观音庙里“借库”二十个亿13:44年后哪天上班要挑“好日子”16:12新年饭桌上必须有的好兆头18:15家家打麻将,户户来拜年21:36花市 & 迎财神23:19行山来走大运24:26舞狮讨彩头🎙️「聊天的人」涛姐: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目前是地地道道的“北漂”,二娃妈妈Celine:在香港学习&工作七年的北京人,前香港英文媒体记者------------------------------------------------------你的留言、点赞和分享对我们很重要!联络我们还可以——给我们的小红书号“打开香港”发私信或者发邮件至 hkopening@126.com#春节#香港
本期播客我们聊聊大家关心的香港中小学生的吃穿住行什么样,还有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的相处模式,这些和内地学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我们在做了几期教育话题之后,发现除了教育大环境和内地有区别之外,香港教育的松弛感也来自其他几个重要的因素,一起来听听吧。你将听到01:12学校午餐方式各种各样:带饭,小卖部,还有去餐馆03:00校服要求严格,女校保留了民国旗袍的复古风格07:24住宿可能性少 & 放学后的开心时光09:02赴港学生故事:学业更轻松,妈妈更焦虑14:18家长和老师的联系:香港学校没有家长群19:32涛姐参加儿子内地学校家长会的“窘境”24:08选择卷或者不卷,香港教育环境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31:01香港人“放轻松”育儿观的几个底层原因34:52香港父母:孩子成年后过得不好,不是因为我的错39:00香港传统:年轻人工作后会每个月给父母一笔钱作为“家用费”🎙️「聊天的人」Celine:在香港学习&工作七年的北京人,前香港英文媒体记者涛姐: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目前是地地道道的“北漂”,两娃妈妈------------------------------------------------------你的留言、点赞和分享对我们很重要!联络我们还可以——给我们的小红书号“打开香港”发私信或者发邮件至 hkopening@126.com
内地家长对香港教育环境的看法大致有两种:和内地相比轻松自由 vs. 另一种形式的“鸡娃”。两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要进一步了解,我们一起看看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00:38香港vs.内地中小学的师生比例02:33除了教师,学校还有三个重要职位:社工、语言治疗师、心理辅导师09:51上学、放学和长假的时间安排和不同之处16:08 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老师心甘情愿的加班21:55学生的松弛感来自何处?🎙️「聊天的人」Celine:在香港学习&工作七年的北京人,前香港英文媒体记者涛姐: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目前是地地道道的“北漂”,两娃妈妈------------------------------------------------------你的留言、点赞和分享对我们很重要!联络我们还可以——给我们的小红书号“打开香港”发私信或者发邮件至 hkopening@126.com
申请香港中小学时除了官方的流程信息,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涛姐在本期播客分享了她的本地经验。00:57申请香港中小学,先把焦虑放一边02:24除了官方途径,建议多一种方式联系学校04:23学生面试应该如何准备07:56容易被家长忽略的重要问题:是否重读11:03小升初时的呈分制12:16何时联系学校申请更合适?比你想的要更早13:23香港与内地中小学课程科目的区别14:13涛姐最爱的课:学习织毛衣+做饭+木工19:41 DSE是个中文为主的考试吗? 大家最容易被误导的地方21:01选学校过程中强烈建议要做的一件事香港教育局官网指引:🎙️「聊天的人」涛姐: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目前是地地道道的“北漂”,二娃妈妈Celine:香港学习&工作七年的北京人,前香港英文媒体记者-------------------------------------------你的留言、点赞和分享对我们很重要!联络我们还可以——给我们的小红书号“打开香港”发私信或者发邮件至 hkopening@126.com
大家好,非常开心认识大家!每一次远行,都需要做好准备。去香港生活亦如此。我们希望可以帮你了解这座城市的人、事、物。听到我们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听到你。请关注我们,欢迎留言!本期内容:l 为什么开这个播客?l 我们会讲点儿什么?l 什么人讲?🎙️「聊天的人」Celine:在香港学习&工作七年的北京人,前香港英文媒体记者涛姐: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目前是地地道道的“北漂”,两娃妈妈------------------------------------------------------你的留言、点赞和分享对我们很重要!联络我们还可以——给我们的小红书号“打开香港”发私信或者发邮件至 hkopening@126.com
00:13 香港为什么被称为“教育福地”01:31 香港中小学择校第一步:梳理学校类型05:20 什么是“一条龙”中小学?07:42 香港的男校和女校的校园生活是怎么样的?10:56 有宗教背景的中小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适合每一个孩子吗?16:22 中文学校和英文学校有什么区别以及怎么选择18:11 香港本地人的择校逻辑22:45 学生故事:幼儿园进入一条龙名校,四年级开始吃抗抑郁药主播:Celine:在香港学习工作七年的北京人,前香港英文媒体记者涛姐: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目前是地地道道的“北漂”你的留言、点赞和分享对我们很重要!联络我们还可以——给我们的小红书号“打开香港”发私信或者发邮件至 hkopeni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