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Blow Your Mind (BYM S02)

217 Episodes
Reverse
Blow Your Mind 我们已经断续更新了十年了,遇见了非常多我们爱的Bymmers。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把节目录成视频。看视频请移步 b zhan 搜索 “BYM 335”。这一期正逢何nono小朋友抗拒去幼儿园的巅峰时刻,我也处在比较焦灼的感受里面。我很想讨论这个话题:为什么人需要被“社会化”?“社会化”是为谁服务的?哪些“苦”是人生有益的,哪些是我们作为父母需要保护孩子——也是保护内心自我的?00:00:01 - 00:05:01 - 孩子上幼儿园引发分离焦虑 - 家长对幼儿园必要性的信念动摇00:05:02 - 00:10:27 - 家庭教育与社会规则冲突 - 小朋友适应新环境的挑战00:10:28 - 00:15:26 - 规则意识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 乔布斯观点:规则可被质疑和打破 - 育儿反思:希望孩子有更多自主性与快乐00:15:27 - 00:20:52 - 育儿中规则与自由的平衡; 让孩子尝试与探索 - 幼儿园与家庭环境对比; 不同文化对性格影响 - 规则打破与品位; 社会环境对个性塑造的作用00:20:54 - 00:26:05 - 现代教育批量生产模式源于工业革命 - 传统教育强调个性化和小班制 - 质疑统一升学制度的合理性00:26:07 - 00:31:06 - 自然成长环境对儿童重要 - 幼儿园教育多为管教而非自由玩耍 - 幼小衔接引发家长对教育方式的担忧00:31:08 - 00:36:07 - 幼儿园经历可能造成创伤,语言障碍加剧困扰 - 适应幼儿园需时间,父母和老师需耐心沟通 - 质疑幼儿园和社会化必要性,反思个人成长与社会期望00:36:08 - 00:41:10 - 社会化过程需与系统互动,了解边界 - 乔布斯被赶出 Apple 后反思,学会有效挑战 - 规则建立需心理空间,避免压抑适应00:41:12 - 00:46:14 - 坚持原则,拒绝妥协,教育孩子理解规则 - 幼儿园生活引发冲突,不希望孩子过于顺从 - 文化影响灵活性,反思幼儿园对孩子的影响00:46:15 - 00:51:14 - 人生自由度被重置,适应规则受益 - 创业者工作经验影响创业态度 - 社会化程度随年龄变化,忍耐力下降00:51:14 - 00:56:15 - 成年人快速判断事情价值 - 青少年拒学厌学现象 - 教育规则与个人痛苦的矛盾00:56:15 - 01:01:16 - 创业目标是实现财务自由 - 工作态度影响职业发展 - 勇敢尝试带来更多机会01:01:16 - 01:06:19 - 保持与系统规则的距离,避免过度依附 - 孩子表达不喜欢上幼儿园,情绪需被承认 - 不粉饰幼儿园经历,尊重孩子真实感受01:06:20 - 01:07:05 - Bymmer 来信 以前很多期节目我都是躺着录的,这一次要正儿八经坐着,一开始并不太适应。后来的过程中也经历了照相机的各种事故,我们也全盘没有剪辑放出来了。收听(看)愉快!
如何寻找人生 role model?文艺作品如何为个人灵感提供支持?过度理想化 role model 的危险。Paul Allen 与 Bill Gates 的创业故事。社会阶级与教育机会影响成功路径。00:00:00 - 00:05:01 - 寻找职业榜样困难,文艺作品提供灵感 - 角色特质吸引,非成为某人而是欣赏特质 - 通过文艺作品找到启发,非具体榜样00:05:01 - 00:10:02- 过度理想化 role model 的危险性- Steve Jobs 的公众形象与真实差距- 质疑 mentor 和 role model 的实际作用00:10:02 - 00:15:02- 创业者勇于放弃高峰时的成功,追求个人幸福 - 女性榜样在社交媒体上逐渐增多,职场女性寻找榜样更容易 - 男性榜样形象明确,强调事业成功而非家庭角色00:15:02 - 00:20:02- 女性榜样故事稀缺,影响年轻女性选择- 老年女性展现生活热情,自在享受生活- 亚洲社会中性别角色限制,女性难以找到平衡路径00:20:02 - 00:25:05- 生活选择影响幸福感:主动选择生活方式,减少被迫感 - 接受生活限制:周末和晚上时间投入育儿,仍感快乐 - 年龄带来视角变化:不再纠结于生活的对错,专注具体问题解决00:25:05 - 00:30:06- 身体健康重要性,熬夜影响显著- 职业选择困难,AI 影响各行业- Paul Allen 与 Bill Gates 创业故事,推荐阅读《Idea Man》00:30:06 - 00:35:06- Bill Gates 家庭背景影响创业决策 - Paul Allen 对比家庭资源差异 - 社会阶级与教育机会影响成功路径00:35:06 - end- Steve Jobs 辍学后获校长支持,继续旁听课程- 教育环境开放影响个人发展,苹果美学设计受益于此- Bill Gates 和 Steve Jobs 需要宽容环境,普通人影响或有限- 天才需要适合的环境和渠道释放能量 ===========REFERENCES===========- 《我用微软改变世界》 by Paul Allen: 《我用微软改变世界》是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撰写的自传,详细讲述了他与比尔·盖茨共同创立微软的历程及其对科技行业的影响。此书不仅揭示了微软早期发展的内幕,还展示了艾伦在科技创新和慈善事业方面的贡献。- 《Make Something Wonderful》 by Steve Jobs: 《Make Something Wonderful》是一本由史蒂夫·乔布斯撰写的书,展示了他在苹果公司及其个人生活中的创新理念和领导哲学。这本书对理解乔布斯如何塑造现代科技产业以及他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具有重要意义。BYM email: bymclub(a)outlook(dot)com
brofeng 怀着激动心情,读完 Bill Gates 最新自传《源代码》(Source Code), 情不能已拉着 JLL 录了本期 BYM。我们作为一对年轻的父母,很感兴趣 Bill Gates 的人生轨迹,有几分是天生?有几分是家庭?有几分是学校和当时社会环境?技术发展的拐点?00:00:00 - 00:05:01 - 乔布斯与比尔盖茨同岁,一时瑜亮 - 名人传记作者缺乏技术与运营经验 - 关注比尔盖茨成长因素与育儿环境00:05:01 - 00:10:02 - 比尔盖茨天生特质显著,性格与家人不同 - 父母尝试影响但控制有限,最终比尔盖茨自我设计人生 - 家庭咨询帮助改善关系,咨询师强调父母影响会减弱00:10:02 - 00:15:04 - 比尔盖茨年轻时社交困难,与母亲冲突 - 在哈佛课堂上与教授争论,后意识到错误 - 微软早期产品遭遇盗版问题00:15:04 - 00:20:04 - 年轻时表现出强迫性专注,写出 177 页报告 - 遇到思想开放的校长,支持其创新学习方式 - 高中接加州电网项目,校长认可并计入学分00:20:04 - 00:25:06 - 家庭影响 Bill Gates 早期商业兴趣 - 微软初期与硬件公司合作纠纷 - 家庭环境给 Bill Gates 的 social capital00:25:06 - 00:30:06 - Bill Gates 准备充分赢官司 - 年轻时与流氓律师对峙,展现非凡勇气 - 在哈佛学习 Math55,意识到数学能力局限00:30:06 - 00:35:08 - Bezos 和 Gates 的类似经历:都在大学时候认识到自己数学能力的局限 - Math55 课程难度惊人 - Putnam 数学竞赛经历与挑战00:35:08 - 00:40:09 - 盖茨年轻时对计算机的极大热情和坚持 - 通过自学和项目开发获得机房使用权限 - 自主设计课程,探索联网和虚拟现实项目00:40:09 - 00:45:13 - 家庭和教育环境影响个性发展 - 独特性格需合适环境支持 - 比尔盖茨在优越环境中成长(好的不能再好了)00:45:13 - 00:48:15 - 年轻时创业需付出巨大代价 - 社会成功学多为误导信息 - 个人兴趣与支持环境的重要性==================================================REFERENCES WITH DESCRIPTIONS==================================================-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美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以其在量子电动力学领域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因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科学普及工作而广受欢迎。他的著作《费曼物理学讲义》对物理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IMO),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数学竞赛之一,始于 1959 年,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潜能。该竞赛不仅是各国数学精英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促进了国际间的数学教育交流与合作。- 哈佛 MATH55: 哈佛大学提供的一门高级数学课程,以其极高的难度和严谨的课程内容而闻名,通常涵盖线性代数和实分析等主题。该课程对数学专业的学生具有挑战性,常被视为数学天才的试金石。- 普特南数学竞赛(Putnam Competition)是由美国数学协会举办的年度大学生数学竞赛,以其极高的难度和挑战性著称,吸引了北美地区众多优秀数学学生参与。该竞赛不仅是对参赛者数学能力的严峻考验,也为高校和企业识别和培养数学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BYM email: bymclub(a)outlook(dot)com
继续回答 bymmers 留言(给主播留言请见 JLL、brofeng w博)00:00:19 - 00:05:00 - 过早优化常导致错误,需看大局 - 优化需量化结果,现实复杂难以单一优化00:05:00 - 00:10:00 - 经济学中完美竞争市场不存在 - 人生不需寻找最优解,抓住重点即可 - 管理咨询行业注重积分优化,实际收益有限00:10:00 - 00:15:04- 基因显性与隐性影响特征表现- 成功路径:专注单一领域或全面发展- 教育重点:选择核心科目,忽略次要科目00:15:04 - 00:20:04- 高考要求全面发展,科目有权重区分 - 年轻时不重视理财,专注工作更有价值 - 创业需识别核心要素,避免过度关注次要细节00:20:04 - 00:25:04- 学习阶段: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 - 注意力偏向可量化目标,忽视重要议题 - 自我接纳与表达的重要性,避免压抑自我需求00:25:04 - 00:30:05-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表达能力 - 个人幸福感与社会规范的冲突 - 历史进程推动价值观变化00:30:05 - 00:35:06- 社会变迁带来的个体冲突:自我表达与集体主义之间的矛盾 - 过度强调爱自己:历史正确但引发痛苦 - 情绪表达与理解:高敏感者在非亲密关系中的挑战00:35:06 - 00:39:03- 情绪重要但他人不会在意- 控制情绪以适应社会功能 - 无人在意带来自由感BYM email: bymclub(a)outlook(dot)com
00:00:29 - 00:05:00 - 哲学老师兼作家黄竞欧,翻译《迷宫》、新书《我滴马呀》 - 骑马经历,从云南养老房附近马场开始,逐步练习跨障碍 - 马术比赛中马的自主性,例子:马在无骑手情况下完成比赛00:05:00 - 00:10:03 - 马主与骑手合作关系,骑手需马主资源赞助 - 骑手需具备高超技巧,保持平衡不干扰马 - 马需成就感与奖励,骑手需激发马的意愿00:10:04 - 00:15:05 - 骑马技巧需适应马的节奏与波形 - 顶级骑手通过安静达到至高境界 - 马对骑手情绪极为敏感,无法掩饰紧张感00:15:05 - 00:20:07 - 新疆作家与野生动物共生,动物被赋予灵性 - 动物与人类情感联系深厚,信任关系难以建立 - 乌龟需要长时间耐心培养感情,冬眠后仍记得主人00:20:07 - 00:25:08 - 马匹信任建立需从小培养 - 马场马情绪稳定但对声音敏感 - 黄金赛马故意不拿第一名00:25:09 - 00:30:07 - 中国马主奥运参赛受限,马匹受伤退赛 - 骑马提升专注,减少社交干扰 - 地域套利,云南骑马性价比高00:30:09 - 00:35:08 - 通过作品而非情感交友,高效过滤信息 - 个人经历影响职业选择,偏爱独立工作 - 哲学吸引因偏好理性,厌恶情绪化表达00:35:08 - 00:40:08 - 哲学帮助理解人性稳定性 - 萨特生活方式与哲学稳定性00:40:08 - 00:45:09 - 存在主义需人生经历共鸣 - 哲学家私德糟糕影响人际关系 - 理论批判与个人攻击区分00:45:09 - 00:50:11 - 人格障碍与行为影响力讨论 - 哲学家与社会反响的矛盾 - 表达欲望与社交媒体影响力00:50:11 - 00:55:11 - 非常规行为与伟大成就关联 - 艺术家与哲学家的个人生活与理论差异 - 精神分析师个人生活影响理论可信度00:55:11 - 01:00:12 - 超能力代价大,选择放弃 - 存在主义强调非此即彼 - 哲学工作者与哲学家区别01:00:12 - 01:05:12 - 权力不平等导致关系复杂 - 萨特对婚姻持开放关系观点01:05:12 - 01:10:13 - 克莱因违反心理治疗伦理,将女儿作为工具 - 人类学视角强调观察而非道德评价 01:10:13 - 01:15:13 - 公共形象与私生活不一致引发公众失望 - 职场女性不需特殊对待,能力与责任并重 - 追求个性与舒适生活并存的成功路径01:15:13 - 01:20:16 - 相信周期,耐心度过困难 - 时间有力量,建立深厚信任 - 财富衡量生活状态,追求松弛生活01:20:16 - 01:25:17 - 稳定性与人格障碍的关系:行为模式的稳定性 - 人际关系筛选:选择性维持界限 - 心理治疗中的角色:不同场合展现不同面向01:25:17 - 01:30:17 - 情感需求与解决方案的平衡 - 自我隔离以避免情绪误伤 - 童年经历影响快乐与社交态度==================================================REFERENCES WITH DESCRIPTIONS==================================================嘉宾:黄竞欧- 《我滴马呀》 - 作者:黄竞欧- 《鹦鹉暂停刷牙》 - 作者:黄竞欧- 《迷宫》 (The Maze) - 译者:黄竞欧- 《喜饼干》 (Sea Biscuit) - 著名赛马及关于自我救赎的电影: 《喜饼干》(Sea Biscuit)是一部关于一匹赛马及其团队在大萧条时期通过不懈努力和团结精神实现自我救赎的电影,展现了逆境中奋斗和希望的重要性。该影片不仅激励人心,还反映了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具有深刻的文化和情感意义。- 《指环王》 (The Lord of the Rings): 《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是英国作家 J.R.R. 托尔金创作的经典奇幻小说,讲述了中土世界中霍比特人弗罗多·巴金斯为摧毁至尊魔戒而展开的史诗冒险。该作品以其丰富的世界观、深刻的主题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而闻名,对现代奇幻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柏拉图 (Plato): 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以其对哲学、政治理论和教育的深刻影响而闻名。他的著作《理想国》探讨了正义和理想社会的概念,对西方哲学和思想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萨特 (Jean-Paul Sartre):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和剧作家,被视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如《存在与虚无》探讨了自由、责任和人类存在的本质,对 20 世纪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语者》 (Horse Whisperer) - 指能够与马交流的人,也是一种文学和电影概念: 《马语者》(Horse Whisperer)指能够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厚的理解与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人,这一概念在文学和电影中被广泛运用,尤其是在尼古拉斯·埃文斯的小说和其改编的电影中,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系和治愈力量。- 《阿特拉斯耸耸肩》 (Atlas Shrugged) - 作者:安·兰德 (Ayn Rand): 《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是安·兰德(Ayn Rand)于 1957 年出版的小说,探讨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冲突,强调理性自私和资本主义的重要性。该书对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的辩护,使其在政治和哲学讨论中具有重要影响。- 梅兰妮·克莱因 (Melanie Klein) 的客体关系理论: 梅兰妮·克莱因 (Melanie Klein) 的客体关系理论是精神分析学的重要分支,强调早期母婴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特别关注内在心理结构与外部关系的互动。该理论在理解人格形成、心理障碍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的精神分析学讲座: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讲座》是弗洛伊德于 1915 年至 1917 年间在维也纳大学所做的一系列讲座,系统介绍了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该讲座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奠定了精神分析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并对现代心理治疗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福柯 (Michel Foucault):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以其对权力、知识和社会制度的深刻分析而闻名,尤其是在《规训与惩罚》和《性史》等著作中探讨了现代社会的权力机制和知识体系。福柯的思想对后现代主义和批判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重要参考。BYM email: bymclub(a)outlook(dot)com
00:00:01 - 00:05:00 - 育儿理论每隔十年二十年就被推翻,到底听谁的? - 不同国家育儿方式差异大,独立睡眠等主流做法靠谱吗?00:05:00 - 00:10:00 - 安静的日本咖啡厅,bro 为什么坐着难受- 个人价值观和判断比盲信权威育儿法更重要 - 儿童行为和精神疾病诊断深受文化背景影响00:10:00 - 00:15:00- 家庭养育无绝对对错,因文化和环境而异 - 父母需根据自身价值观选择育儿方式 - 孩子行为边界需在实际情境中灵活引导00:15:00 - 00:20:00- 微表情影响婴儿情绪反应 - 父母自身健康比育儿技巧更重要 - 育儿没有标准答案,环境和反馈共同塑造00:20:00 - 00:25:01- 社会行为模型指导育儿,培养高功能孩子 - 处理儿童冲突时注重长期社交能力培养 - 独生子女缺乏竞争经验,需主动创造练习机会00:25:01 - 00:28:28- 父母需有意识地选择应对孩子冲突的方式 - 现场处理不完美,永远可以事后沟通来弥补- 美剧 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塑造 bro 亲子沟通观念==================================================REFERENCES ==================================================- Beebe, Beatrice. 关于母婴互动录像研究: Beatrice Beebe 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以其关于母婴互动录像研究而闻名,主要通过微观分析母婴面部表情和交流,揭示早期依恋关系和情感发展的机制。她的研究对理解婴儿心理健康和亲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Robert M. Pirsig. 《摩托车维修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摩托车维修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是罗伯特·M·波西格(Robert M. Pirsig)于 1974 年出版的哲学小说,通过一场横跨美国的摩托车之旅,探讨了理性与感性、技术与生活意义之间的关系。该书因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独特的叙事方式,被视为现代思想与自我探索的重要著作。- 《成长的烦恼》(Growing Pains)– 电视剧: 《成长的烦恼》(Growing Pains)是一部于 1985 年至 1992 年播出的美国情景喜剧,讲述了西博家一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亲情、成长与幽默故事。该剧因其温馨的家庭氛围和对青少年成长问题的探讨,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影响力。BYM email: bymclub(a)outlook(dot)com
成为母亲会让你失去自我,还是获得全新的人生视角?本期播客,峰哥与简里里分享生育对职业、内心和家庭的影响,从“自我疼痛感”消解到为他人而活的幸福感。更有关于择偶底线、幽默感的讨论,以及“为自己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00:00:00 - 00:05:00 - 生育带来自我拓展,不是失去自我 - 关注自我痛苦减少,生活重心转移00:05:02 - 00:10:02- 生育带来以他人需求为先的转变- 善待小动物体现对弱小的善意与底线- 幽默感代表自我不膨胀、相处更轻松00:10:03 - 00:15:03- 幽默感体现心理空间与高情商- 稳定关系不等于无聊,反而带来满足- 激情与稳定可共存,幸福源于日常小确幸00:15:04 - 00:20:04- 恋爱中的理想化与全然关注带来自我价值感- 养育中父母的关注和爱塑造孩子安全感与自我认同- 童年缺乏关注易导致成年后渴望被爱与辨别困难00:20:07 - 00:25:07- 养育孩子带来超越自我的幸福感- 年轻时关注抽象自我,成熟后为他人生活即为自己生活- “为自己而活”与集体主义的张力,生活本质是复杂平衡00:25:08 - 00:30:08- 生活无法百分百为自己,现实限制难以避免- 投入少量时间做喜欢的事已属难得进步- 刷手机是否算自我表达,引发对真实自我生活的反思00:30:08 - 00:35:08- 年轻人面对限制需主动规划与努力- 幸福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需要过程与付出- 随着年龄增长,困惑自然减少BYM email: bymclub(a)outlook(dot)com
BYM 开启 AI 系列。以下是内容简介00:00:00 - BYM AI 系列的内容计划 - 将会主播再 AI 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心得 - 对 AI 技术和用户理解的重要性的讨论00:05:06- AI 技术发展速度惊人,每月都有显著变化- AI 在编程中的应用,能快速实现复杂算法,降低编程成本- AI 能力边界的探索,某些领域表现出色,某些领域则有待提升00:10:30- 驾驭复杂代码库的能力- AI 作为项目研究的辅助工具,降低成本- Demis Hassabis 和 DeepMind 的研究方向和成就,如 AlphaFold 项目和新药研制00:15:30- Demis 为了尽快实现 AI,不惜低价出售公司以获取谷歌资源- 从小就对科研有浓厚兴趣,放弃象棋比赛,专注科研- 拒绝高薪留在游戏公司,坚持科研道路,致力于解决人类思考问题00:20:30- Demis 的PR 风格和对商业价值的判断- 怀特兄弟 (the Wright brothers) 造飞机的故事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启示00:25:30- 怀特兄弟研究飞机的角度与众不同,关注飞行器的控制问题- 创新的滑翔机设计,模拟风筝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鸟类飞行,深入理解飞行控制而非模仿动力来源00:30:29- AI 技术的发展也需重视控制,而非仅追求算力- 将 AI 控制得好,使其成为易用的工具00:35:30- 解决问题而非赚钱的创业动机- 对 OpenAI 和 DeepMind 的不同看法- 推荐观看 "the thinking game" 和 Karpathy AI 讲座00:40:30- BYM AI系列首播- 未来将有讨论教育和养育孩子的主题BYM email: bymclub(a)outlook(dot)com
这次聊的非常开心尽兴。这是 bymmers 会很喜欢的一期。
这次节目我们来聊聊芯片公司英伟达 Nvidia。嘉宾董世敏是新书《英伟达之道》的中文译者。这本书讲述了 Nvidia 从创建到发展到今的历史,主要人物自然是创始人 Jensen Huang. bro 读了这本书的感想:有 Jensen Huang 这样能力强又极度敬业的人,不遗余力的每天推动科技创新,人类的未来真是让人放心啊!书中描述的一个小情节可以说是浓缩了 Huang 的创业和管理精神:Nvidia 早年的时候,当时芯片公司普遍的产品更迭周期要 2-3年,但是 Nvidia 能够做到半年更新。在这样的压力下,Nividia 一位主要竞争对手被吊打,终于破产。Nividia 也借着这个机会收购了对手的整个团队。被收购的团队非常好奇 Nvidia 到底是掌握了什么 “秘籍” 能够做到半年更新。但是加入之后发现,并没有什么秘籍,就是 Nvidia 在 Huang 的带领下会付出数倍的努力。本书值得一读。中文版已经上市。
简里里:前段时间鲁豫老师寄给我了她和李尧老师翻译的哈里王子自传《替补》,我认真读完了。这本书写得很诚恳。其中描述的很多细节令我吃惊。我们有机会从哈里王子的的视角中看待英国王室曾经发生了什么。比如他贵为王子,但是他开篇就描述自己的出生是为了为王室继承人作为替补;他无足轻重。他也描述了他如何被整个系统层层供养和保护,同时他的脆弱也被这个系统暴露和完全地忽略。精神分析中有一个词语描述这样的孩子:叫 unwanted child. 他们内在会体验非常强烈的空虚感。心理学家 Hartocollis 把这种空虚感形容为:“一种强烈的渴望。但渴望的对象几乎不存在。你体验到无尽的空虚和饥渴。是一种非常绝望的探寻。”从这个视角来看,就更能够理解哈里王子的所有行为和选择。他在整个家族系统里面,是最忠实于母亲的孩子。他对于媒体的痛恨、对于他身处的王室系统的无助和愤怒、他选择从王室的出走、甚至这本书的发表。是坦诚,是复仇,是对于被爱和被理解的渴望。我们从这本书中关于王室生活的八卦、对于哈里王子感受的描述,最后聊到了如何养育一个孩子。我们对于究竟如何是正确的:是彻底认同命运给予王子的设定,成为规矩王室中“成熟”的一员 vs 追求个人幸福感,成为一个人并无定论。最后我们还聊了一点关于“刘小样”。也是个人与系统命运的对抗,但有似乎更带来希望的结果。祝大家收听愉快,新年快乐!
导言: 我前段时间读李娜的传记《独自上场》。我非常惊讶于书中她对于自己经历的坦诚,非常打动我。李娜在我的印象中,独立、有韧性和力量,是带给很多女孩子信心的榜样。 这一期录制的契机是,李娜前段时间正式成为了威斯汀品牌大中华区的健康大使。于是两周前,我有机会在一个夜晚,和李娜、万豪国际集团大中华区市场,传讯,高级及精选品牌副总裁 Betty Tian(田青瑶)在武汉威斯汀的一个客房里聊了这一期播客。 我们主要聊了和 wellness 有关的话题,聊了聊她们两位做为优秀的女性,是如何看待压力、看待自我的。我在读过《独自上场》之后,也有一些自己的私心,问了一些关于养育女儿的问题,娜姐也在节目中给了她的答案。-李娜怎么管理“紧张感”?-李娜在《独自上场》中提到曾经觉得自己“可有可无”,现在还有这样的感受吗?-最近令你有幸福感的事情是什么?-年幼时为了训练和母亲的分离,现在你如何看待?-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你会做什么样的选择?-最近令你感到压力的事情是什么?-给孩子的什么是“好东西”?-推荐一本书威斯汀为什么会考虑 wellbeing?-旅途中的运动:每天跑9公里。祝收听愉快。
- Gambling Man (孙正义传), by Lionel Barber- The Wild Robot (2024 年动画电影, 改编自同名儿童读物)- The Remarkable Life of Ibelin (纪录片)-Watchmen (2024 年动画片,改编自同名超级英雄漫画)-The Day of the Jackal (2024年电视剧)
这期嘉宾是 Yibing(江忆冰)。Yibing 是一位 digital artist working at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and storytelling. 她的动画短片 Windup 参选 9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Yibing 参与制作过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Monster University, Cars 2, Wreck it Ralph, 神秘海域4,以及令 bro 很激动的 The Last of Us 2. 在节目中 Yibing 分享了她的学习和从业经历。她对拍电影的热情,以及在大学时候组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以及之后在 Unity 克服重重困难拍出 Windup 短片,都非常给人以启发。节目录制完后,Yibing 发来私信,引用了导演 Martin Scorsese 的一句话: ”如果你在看到你拍的电影初稿时,没感到生理不适是不正常的“Yibing 个人网站见 yibingjiang dot com她的微博是:@江忆冰如果链接无法显示的话,大家搜索 Jiang Yibing Windup 就可以找到她的网站和作品
内容如题,来自简里里和六层楼的一次直播
我们讨论了节目《再见爱人》嘉宾:六层楼这是一期 bymmers 会喜欢的节目
这期节目 bro 酝酿很久。反思自己的动机,应该是希望能找到方式,利用新媒介新技术来进行 storytelling。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到底在玩什么?玩 FPS vs RPG vs RTS (实时战略),甚至下围棋的时候,我们是在做同一件事(game playing) 吗?玩游戏 vs 欣赏故事,两者可以融合吗(就像互动电影的尝试)?以下是 AI 收听了本期播客,总结的内容。整理的相当不错。本期播客讨论的话题:- 游戏设计的变化:尽管游戏行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从游戏设计角度来看,核心机制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以《黑神话:悟空》为例,尽管制作精良,但游戏的玩法与十几年前没有本质区别。-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与其他类型的游戏对比:讨论了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FPS)和其他类型的游戏,如角色扮演游戏(RPG)之间的区别与玩家偏好。例如,JLL 不喜欢FPS,因为不喜欢繁琐的通关解密,而峰哥则更偏爱围棋类游戏。- AI和VR对游戏体验的影响:讨论了人工智能(AI)和虚拟现实(VR)技术可能改变游戏的沉浸感,但目前这些新技术对核心游戏机制的影响有限。- 互动剧情游戏的兴起:如《底特律变人》的互动电影游戏,玩家的选择会影响剧情的走向;互动叙事是否比传统线性故事更有趣。- 围棋游戏的独特性:FENG 哥分享了他对围棋的热爱,指出围棋的魅力:简单的设置,但是具有无限的变化和战略构思,而不像RPG游戏那样有固定的剧情和设定。- 内容创作与个人审美:讨论了游戏和电影中的内容创作,如何通过不同的故事线来表达创作者的审美观念,并探讨了在多结局或单一线性叙事之间的权衡。Bro 追加 shownotes:- JLL 提议:电影《终结者》,如果那个天网 AI 深谙中文网络文学,可以兵不血刃的消灭义军领袖 John Connor。
Our guest for this episode is Lars Tvede, entrepreneur, investor, and author. His book Supertrends is available in Chinese: 《逃不开的大势》. We met in Shanghai, to discuss his book and technology trends. 本期嘉宾:拉斯·特维德(Lars Tvede),知名投资人、企业家。著有畅销书《逃不开的经济周期》、《金融心理学》、《逃不开的大势》等作品,中信出版社出版。bookmarks:00:49 - motivation for the book Supertrends.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leading to a future of hyper-abundance.14:25 - AI and fusion technology have always been "20 years away". What's different this time. 21:12 - Ted Chiang's argument that AI cannot create art. The concept of "self-play".31:03 - importance of meaning and intention in artistic expression. Can AI possess feelings and consciousness? Embodied experiences.37:39 - recent impact of AI on competitive board game playing. The potential of personal AI to enhance human experiences, helping individuals discover their talents and passions.45:51 - impact of AI on human agency and decision-making. The joy of learning and the importance of making mistakes in personal growth. The dual nature of technology, which can both empower and lead to complacency.51:18 - the evolving startup scene in Europe. Contrasting the European startup landscape with Silicon Valley. Challenges in securing large investments for growth stage European startups.53:56 - the emerging field of anti-aging research. Humans may soon have access to treatments that can slow or even reverse aging. Potential societal implications and safety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these advancements.00:49 - 《逃不开的大势》创作动机。创新和技术进步将带来物质极大丰富的未来。14:25 - 人工智能和核聚变在过去一直是遥不可及的技术。这次有什么不同。21:12 - Ted Chiang 观点:人工智能无法创造艺术。“自我对弈”概念。31:03 - 艺术创作中,意义和意图 (meaning and intention) 的重要性。人工智能能否拥有情感和意识?拥有物理身体的体验。37:39 - 近期人工智能对竞技棋类游戏的影响。个人人工智能 (personal AI) 增强人类体验的潜力,帮助个人发现自己的才能和激情。45:51 - 人工智能对人类自主性和决策的影响。学习的乐趣和犯错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技术既能赋予能力也可能导致失去努力动力。51:18 - 欧洲初创企业生态。欧洲创业与硅谷的不同。欧洲成长型初创企业融资的挑战。53:56 - 新兴的抗衰老研究领域。人类可能很快能够使用延缓甚至逆转衰老的方法。这些进步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安全问题。Links:Lars Tvede, Supertrends《逃不开的大势》Ted Chiang, "Why AI isn't going to make art"
这一期是枕边风Miya约我录的,几周前发布在「枕边风」上,我很喜欢这一期,所以要了过来在BYM上再发一次。Miya约我的第二天,我们就在上海聊了这一期。这一期前半段是关于我所谓的「天才少女」的经历,我讲了一些之前从未讲过的故事,对于我的影响;后半段是关于心理咨询和「简单心理」的,内容也是我以前没有分享过的。关于「创业」这些事情在过去的十年中,各种媒体采访我都讲过很多。但这次我有机会讲了更多细节,在心理这个行业创业对于我生活的影响,「简单心理」作为一个产品,我们在试图承担怎样的功能,「心理咨询」到底能否作为一个商品?如果你对我比较熟悉,也对于心理健康/心理咨询这个领域感兴趣,我就会推荐你听这一期:开头到 00:50:00 左右都是我个人的经历:为什么上学那么早?为什么会跳级?我快40岁了,才听我妈讲的一个关于我的全新故事。我会让我的女儿也早上学吗?在高校工作的经历,一直到在硅谷拿了融资创业。00:50:00 之后聊的是关于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我讲了一些真实发生的故事:来访者从情感层面如何使用「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和「简单心理」?我们在这些年之中,渴望解决的行业问题是什么?心理咨询是不是一个“美德”商业?如何看到各种“疗愈”方式?Miya是非常好的访谈者,使我有机会讲出这些故事。很感谢它。祝收听愉快!
bymmers, 我们回来啦!并且回归最早 “公路播客” 的风格。本期内容:- 小说《五号屠宰场》-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1994 年给新加坡国立大学同学的建议-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So good to be back! We miss you!
声音很舒服
游戏驿站那个吗?
😎
新粉丝。好喜欢女主持的发言,声音冷静柔和,内容有条理有观点。当然六老师也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