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MOLI talk
MOLI talk
Claim Ownership

MOLI talk

Author: 茉莉智慧MOLI

Subscribed: 0Played: 0
Share

Description

《MOLI talk》是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出品的播客节目。我们聚合时代浪潮中的先锋女性,在多元视角碰撞中构建成长能量场,让智慧的火花穿透认知壁垒,使价值观同频的灵魂在声波中相遇。
8 Episodes
Reverse
- 本节目由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在铁人三项的赛道上,她用12小时56分钟完成游泳、骑车、马拉松,以「女铁人」的身份写下自己的叙事;在生活中,她从500强公司的白领,走到健身房创业者,再成为全职博主与播客主;在38岁这一年,她又迎来了「母亲」的身份。在weiya的「积分制人生」中,每一个微小的选择,都在为未来的自己投票。当沈奕斐对谈姥姥weiya,她们展开了一场关于「身份」的对话:作为运动员,如何在一次次突破极限中,认清自我的界限;作为妈妈,如何回应外界投射的期待与审判,打破公众视野下对母职的恐惧。 身份不是彼此取代,而是并行不悖。weiya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向我们传递:你可以是跑者、是妈妈、是创作者——只要你愿意,你就能在每一张牌桌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位置。- 本期嘉宾 -姥姥weiya,播客《fit4life》&《自习室》主播、铁三运动员、新手妈妈沈奕斐,社会学学者- 时间轴 -PART 1:每一个选择,都是成就未来的小小选票01:21 weiya的三个身份:博主、运动员、妈妈04:33 从「我是谁」到「我是跑者」,运动让身份不再单薄08:46 从零起步的铁三训练,热爱让苦练变甘愿12:22 不必让每个身份都做到极致,但要在每张牌桌都留下位置13:45 从500强公司离职创业,不过是顺势而为的选择PART 2:运动让生命拥有更多选择,而选择让人更自由18:21 比赛是运动员的毕业典礼,漫长坚持值得盛装出席21:54 「没有坏天气,只有坏装备」:真正的限制是心力24:05 当风雨不再是借口,运动让女性把掌控权收回自己手里26:17 选择一项运动,也是在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PART 3:当生命足够宽广,新的机会自然发生29:08 38岁那年,不再抗拒不确定性,为新的可能留出空间31:25 公开孕产,只为消解恐惧:生育不是人生的分水岭42:23 孕期的身体并不脆弱,它和婴儿一起呼吸、一起强壮45:33 产后恢复无需抢跑,每个人的身体都有自己的时钟54:47 持续锻炼的执行力与精力,支撑不同身份之间的迅速切换58:02 weiya的行动倡议:每一个选择,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投下一张选票- 互动方式 -微信及小红书搜索: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
- 本节目由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七年多前,一笔可观的版权收入,让作家毛利和丈夫小陈开启了一场家庭角色互换实验:妻子「主外」赚钱养家,丈夫「主内」成为「全职爸爸」。这一打破常规的安排,不仅重构了他们的日常,也让毛利得以在专注写作与育儿之间腾挪出更广阔的空间。本期对谈中,沈奕斐与毛利深入探讨了家庭分工中的性别困境:为什么真正能缓解母职焦虑的,往往是丈夫,而不是保姆或长辈?看似「不靠谱」的爸爸,为什么更受孩子喜爱?从《全职爸爸》到《生女有所归》,毛利以作家的敏锐洞察和母亲切身经历,为当代年轻女性解析生育抉择背后的自由与可能,也展现出亲密关系中未被充分看见的另一种可能——真正的家庭平衡,不在于固化的性别分工,而在于责任与情感的共同承担。在协作与试错中重新校准家庭关系,我们听见毛利用生活回应关于自由和责任的答案。- 本期嘉宾 -毛利,知名作家沈奕斐,社会学学者- 时间轴 -PART 1:从写作者,到行者01:06 毛利的三个身份:作者、妈妈、行者03:40 行走,是在琐碎日常中为自己留下的一枚锚点06:32 四十不惑,是学会体谅自己的边界,放下爬珠峰的执念08:02 写作获得的版权费,成了雇佣丈夫回家的「启动资金」PART 2:让丈夫回归家庭,重构育儿结构09:10 必须是丈夫,而不是保姆,让育儿焦虑在母亲这里停止13:19 学会给丈夫画饼,也是一种艺术17:32 步入生育的阶段,享受父职也可以是一种选择22:22 在白纸上作画,育儿经验不需要特别复杂24:51 「不靠谱」的爸爸,往往能成为母职焦虑的降落伞30:48 比起教育方式,家庭关系才是孩子扎根最深的土壤PART 3:在低于一米的世界里,看见另一个宇宙36:42《全职爸爸》:一种并不普遍,但真实存在的生活方式38:46《生女有所归》的灵感来源,是90后妈妈常见的生育挣扎43:27 生育似登山,虽然疲惫,但每一处拐角都有不一样的风景45:43 低于一米的世界里,有孩子眼睛才看得见的辽阔与惊奇48:10 毛利的行动倡议:多行动,少焦虑,先做再说- 互动方式 -微信及小红书搜索: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
- 本节目由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七年前,一个热衷翻译欧美喜剧视频的女孩,在她的婚礼上用一席大胆的「冒犯式」致辞调侃爱尔兰丈夫全家,全场大笑之余,也让她迈入了脱口秀的世界。从喜剧爱好者成长为职业脱口秀演员,再到如今巡演不断的成熟创作者,小天王始终用幽默解构着日常琐事,也叩问性别议题中的严肃真相。当沈奕斐对谈脱口秀演员小天王,她们共同探讨喜剧背后的真实人生,如何在巡演中摆脱流量焦虑,把舞台还给自己和观众;作为母亲,怎样打破原生家庭代际传递的焦虑,在育儿过程中完成「自我重构」;从审美规训到身材焦虑,她们直面女性表达者的共同困境。最动人的是,小天王始终相信「把苦难变成段子是一种珍贵的能力」。在这场对谈中,我们听见,唯有敢于挣脱「应当如此」的剧本,才能真正走进更广阔的世界,遇见不被定义的自己。- 本期嘉宾 -小天王,脱口秀演员、导演、喜剧视频创作人沈奕斐,社会学学者- 时间轴 -PART 1:从婚礼致辞开始,用「冒犯」尊重爱尔兰01:37 小天王的三个身份:脱口秀演员、导演、喜剧视频创作者04:26 翻译欧美喜剧视频,意外点燃婚礼致辞的火花06:06 中西方婚礼中,大部分新娘都是「沉默的主角」07:38 「冒犯」背后,是对爱尔兰文化的理解与尊重08:27 跨国婚姻的污名化,本质上是一场物化女性的语言暴力PART 2:用幽默反击规训,在创作中寻找疗愈11:33 将模仿川普变成巡演爆梗,创作从未跨界13:02 把焦虑和抑郁讲述为段子,在脱口秀中疗愈自己和他人17:04 在男性主导的舞台上,拿到话筒就要抓紧表达23:01 当女性被指责「迎合西方审美」,本就是莫须有的罪名24:56 珍惜自我表达的舞台,更珍惜能与观众共鸣的幸运26:21 每个人都在互联网上抱团取暖,待在「信息茧房」也挺好PART 3:生育后,有了软肋,也学会了更温柔地对待自己29:05 生娃后,焦虑有了更具体的出口,心态反而更松弛34:37 成为母亲,既能发掘自己的能量,也能发现生活的多样37:51 女性也应像男性一样自洽,不被身材绑架42:32 脱口秀不必背负改变世界的使命,快乐和思考都很重要45:16 小天王的行动倡议:不要内耗,多疯一点- 提及人物及作品 -乔治·卡林,George Carlin,美国脱口秀演员崔娃,Trevor Noah,南非脱口秀演员黄阿丽,Ali Wong,美籍华裔脱口秀演员奥卡菲娜,Awkwafina,美籍亚裔演员欧阳万成,Jimmy O. Yang,美籍华裔脱口秀演员《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The Marvelous Mrs. Maisel,美剧,该剧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一个家庭主妇离婚后自我意识觉醒,奋斗成为一名罕见的女脱口秀演员的故事- 互动方式 -微信及小红书搜索: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
- 本节目由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1996年,17岁的脱不花来到北京,被这座城市「热火朝天」的生命力所感染,一头扎了进去。她从广告公司前台开始,凭着胆量、执行力和「猴皮筋」般的韧性,跻身AE岗位,又转向咨询培训领域,最终投身知识服务行业,成为「得到」的联合创始人。这段历程,不仅塑造了一位企业管理者,更沉淀出一位觉察时代脉搏的观察者。当沈奕斐对谈得到联合创始人兼CEO脱不花,她们讨论知识服务行业初期,如何实现专业与通俗的平衡;也关注时代情绪变化的当下,怎样解读「大词变小词」的新兴趋势;更思考作为表达者,在「不确定」时代如何以「好好活」影响周遭,用个体的微小行动逐渐「改变世界」。我们在对谈中听见:成功从不限定性别,拓宽视野、积极行动的女性终将在复杂世界中找到方向,活出解法。- 本期嘉宾 -脱不花,得到联合创始人兼CEO沈奕斐,社会学学者- 时间轴 -PART 1 :17岁的我和「热火朝天」的北京00:53 为什么选择一个配角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网名?04:03 脱不花的三个身份:创业者、女主人、学习者08:08 1996年的北京生机勃勃,流露出「经济上行期的美」13:06 因为「瞎插嘴」,迎来职业的第一个拐点17:39 向奥美总经理求教,全凭胆量和执行力22:04 在职场中,「狐假虎威」有时也是个不错的策略PART 2:创业就是「丢盔卸甲的一路狂奔」26:35 如何在专业与通俗之间找到知识传播的平衡点?28:45 任何一个行业里砸手艺的人,砸的是所有人的饭碗33:11 期待年轻人不被「优绩主义」所绑架37:32 孩子们的社交时间变少,成长节奏也随之改变40:05 「大词」不再受到追捧,「小词」成为时代新宠PART 3:在「不确定」的时代,做一滴洇开的墨水42:03 每个个体都有能力,用微小的方式改变世界46:03 得到的工作,是为大家构建知识的「平行宇宙」50:12 获取知识并非终点,「行动」会带来真正的改变54:26 在「不确定」的时代,人们更希望抓住一点「确定性」57:38 「好好活」,以自己的存在影响可目及的「附近」01:10:15 想拍一部纪录片,帮助产后女性重返社会与职场01:13:47 脱不花的行动倡议:量化自我- 提及人物及作品 -《萍踪侠影录》,作者梁羽生《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作者阿瑟·舒尔茨、杰弗里·库鲁圣湛祥国,曾任北京奥美总经理罗振宇,得到创始人薛兆丰,中国经济学家熊逸,文史作家万维钢,前物理学家,现科学作家《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作者刘擎刘雪枫,音乐评论家、文化学者李翔,资深媒体人,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副主编、《财经天下》出版人成庆,作家、译者、教授,著有《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等《流动的现代性》,作者齐格蒙特·鲍曼项飙,人类学家,著有《把自己作为方法》、《跨越边界的社区》等《世界这么大,带你去看看:人类文明地标45讲》,作者林楚方《他者的消失》,作者韩炳哲[德]- 互动方式 -微信及小红书搜索: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
- 本节目由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她们曾被贴上理性、严谨、冷静的标签,也曾被质疑是否能在极端环境中胜任科考任务。而如今,我们看到的女科学家,正在用细腻与坚韧,重新书写这一身份的注解。曾随“蛟龙”号潜入深海,也曾搭乘“雪龙”号奔赴南极,唐立梅作为中国首位有着“双龙”科考经历的女科学家,在探索世界最遥远角落的同时,也始终在探索作为女性、母亲与科研工作者的平衡路径。当沈奕斐遇见「乘风破浪」的唐立梅,我们不止听见非凡的科考旅程,也打开一场关于热爱与选择的对谈——从科研路上的曲折与坚持,到亲子关系中的温柔与放手;从专业领域中“少数女性”的身份,到家庭与事业之间走出的兼顾路径。她让我们看到,真正的乘风破浪,从不止于跨越极地,也关乎每一次走进生活深处的勇气与清醒。- 本期嘉宾 -唐立梅,科学家沈奕斐,社会学学者- 时间轴 -PART 1:人生不只「登顶」,「弯路」也是风景00:55 唐立梅的三个身份:母亲、科研工作者、科普作家04:58 到不了科研「顶峰」?那就欣赏「半山腰」的风景09:14 热爱一草一木,亦能接受生活的平凡与丰盛15:14 亲子关系分阶段,「爱」也需要学会放手19:12 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工作,也许反而更健康PART 2:在能力面前,个体差异大于性别差异21:24 辞职考研、背水一战,人生也由此转向23:35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拥有「选择」的自由26:43 作为专业中占少数的女性,是挑战还是优势?28:56 能力源于个体差异,性别并非评判标准32:26 细腻视角、浪漫描述,恰是女科学家的「超能力」35:44 身后有国家撑腰,途径海盗区也无所畏惧PART 3:在家庭与事业之间,走出「兼顾」的第三条路37:40 女儿第一次说出的四个字,“不想妈妈”39:41 带着孩子出差,既能陪伴又能拓展她的视野41:59 家庭与事业绝非单选题,总有「兼顾」的第三路径48:21 在人生选择中,何时「顺势」?何时「硬闯」?50:12 唐立梅的行动倡议:培养一项运动的爱好- 互动方式 -微信及小红书搜索: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
- 本节目由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有人说,生育就像「开盲盒」,等待你的可能是惊喜、曲折,或一场失控。而让这段旅程更可预期的,是科学认知、理性选择与相互理解。对年轻一代而言,评估「生育账本」是一场多维度的理性权衡,他们需要的不是劝说,而是被看见、被共情。当家庭角色重构,生育也不再只是女性独自承担的任务。男性的角色,理应从旁观转向参与,从情绪支持到决策共担,共同构建更稳固的育儿系统。当沈奕斐迎来节目中第一位男性嘉宾——段涛,这位从产房走进公共视野的妇产科医生,用三十年的专业经验回应每一个关乎身体、家庭与社会结构的深层疑问。从养育成本的现实拆解,到情绪劳动与性别协作的再定义;从顺产与剖宫产的科学认知,到「月子病」这一文化概念的理性厘清,他以医生的视角,勾勒出生育与社会、个体之间更具共鸣的连接。- 本期嘉宾 -段涛,妇产科医生、博士生导师沈奕斐,社会学学者- 时间轴 -PART 1:生育就像打怪升级,产科医生当你的「超级外挂」01:08 段涛的三个身份:妇产医生、教授、管理者05:56 当「网红」并非本意,只愿用专业帮助更多人07:03 生育率不仅仅影响产科,也关系到社会与民生PART 2:年轻人的「生育账本」,一场多维度的理性权衡09:38 年轻人的生育观念,需要理解而非说教11:11 从「生」到「养」,成本高低因选择而异13:10 想做佛系家长,却被环境「卷」到停不下来?17:19 家长给孩子的最大财富,是「情感支持」和「人格培养」21:28 在家庭中,妈妈就是解决矛盾、协调关系的「领导者」28:43 支持体系托举女性,更自由展现自我与能力32:44 孕育全程,男性应学会正确支持与深度陪伴38:23 孩子出生后,指定给爸爸负责的两个「任务」PART 3:以科学与智慧认知,让生育不再是「开盲盒」42:27 生育过程中,方法总比困难多45:31 顺产VS剖宫产:先充分认知、再智慧选择49:44 怀孕能为女性身体带来哪些益处?58:01 其实没有「月子病」,关键在于产后的科学应对01:00:16 产后康复涵盖身心,但都应从专业评估开始01:08:18 段涛的行动倡议:不要想那么多,Just do it- 互动方式 -微信及小红书搜索: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
- 本节目由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女性互助,不只是横向的彼此扶持,更是一种纵向的代际流动。当我们说「Women Help Girls」,那份帮助不仅是物质的接力,更是关于身体认知、心理韧性与尊严感的觉醒之旅。女孩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相信美好值得属于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施助者也在重新认识自己,被一次次纯粹的回应悄然治愈。当沈奕斐与张茹玮展开对谈,我们听见跨越地域与年龄的女性连结:身体发育、月经初潮看似微小,却也是女孩建立尊严与勇气的重要起点;姐姐们不只是陪伴成长的「天使」,也是看得见的榜样,为孩子们开启广阔未来的想象。因为理解过脆弱,更能传递坚强;因为曾被照亮,更愿成为光。- 本期嘉宾 -张茹玮,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小丫基金秘书长沈奕斐,社会学学者- 时间轴 -PART1:我更希望自己是一个「精神自由」的妈妈01:07 张茹玮的三个身份:爱小丫基金秘书长、小A小B妈妈、公益创业者03:50 从公益到家庭,感受「爱」的流淌06:25 因为深知公益的意义,即便辛苦也充满热情08:36 不必惧怕年龄增长,享受每个阶段的「当下」11:19 离开稳定的「框架」,拥抱「精神自由」的成就感PART2:从物资到精神,Women Help Girls14:22 初心并不宏大,只为回应直觉与真实所见15:40 内衣裤、生理期,姐姐们关心这些重要的小事18:58 小小的发箍,也是「我值得被美好对待」的启蒙21:28 尊重身体变化的瞬间,是守护女孩尊严的起点26:46 物质与精神并重,为女孩们搭建跨越困境的桥梁32:25 「小丫姐姐」是陪伴,也是看得见的榜样36:37 孩子对于未来的想象,不应该被环境所圈定39:55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能理解自己的「天使」PART3:公益不是单向给予,受助者与施助者相互照亮47:42 在公益中「助人」的同时,也在「受助」49:38 站在孩子的视角,更好地理解、养育她们54:08 女性力量的传承与托举,将超越地域、年龄的限制54:28 张茹玮的行动倡议:允许自己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来- 互动方式 -微信及小红书搜索: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
- 本节目由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女性似乎都有着多重角色,卢靖姗也不例外。她是演员、歌手,也是母亲、女儿、妻子...在身份切换之中,她有过担忧,有过不解,但也总在思考与学习,接近、而后接纳那个藏在不同角色背后的「自我」。当沈奕斐与卢靖姗开启对话,生育对女性生理心理的双重挑战、亲密关系中良好沟通的诀窍、代际教育观念的碰撞等议题被逐一展开,层层剖析当代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面临的课题与选择。也让我们听见,女性如何在这样磨合、调整和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展现细腻而又坚韧的力量;又如何构建起各类支持体系,在多元角色的交替中实现真正的长远平衡。- 本期嘉宾 -卢靖姗,演员、歌手、MOLI「智慧大使」沈奕斐,社会学学者- 时间轴 -PART1:「当妈」并不是牺牲,妈妈也有理想和热爱01:07 卢靖姗的三个身份:母亲、演员、歌手03:28 在「当妈」这件事上,孩子是我的老师06:02 成为妈妈并不意味着「牺牲」自己的梦想08:12 没有对或错,女性生命本就多样且复杂12:37 更年期是将人生掌控权还给自己的自由期13:43 定下大方向,享受「有规划、无计划」的人生PART2:女性要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19:45 越是亲密关系中的沟通,越要学习「换位思考」24:11 来自任何人的「好」都不是理所应当的25:28 含蓄的中式母爱都藏在了行动里29:24 治愈自我,成为更好的妈妈34:11 在「躺平」之前,先辨别它的出发点35:34 家庭分工中,女性要学会表达「需求」PART3:真正的平衡,是允许自己阶段性的失衡39:54 《玩偶之家2:娜拉归来》:女性觉醒引发的共鸣与思考42:57 「接纳一切感受」也是爱自己的方式48:22 女性、男性都有需要打破的「枷锁」50:56 允许阶段性的失衡,才能达成长远的平衡53:09 月子中心不仅照顾宝宝,更呵护妈妈的「身心灵」健康56:46 卢靖姗的行动倡议:女性要多在自己身上投资- 互动方式 -微信及小红书搜索: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