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NYCU PRESS 說書中
NYCU PRESS 說書中
Claim Ownership

NYCU PRESS 說書中

Author: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Subscribed: 68Played: 589
Share

Description

這是由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製作的Podcast節目,邀請您和我們一起輕鬆聆聽書的美好。「重磅閱讀」將聚焦書籍內容,邀請作者解析書中精華;「編輯朗讀書」則將精選書中章節或段落,用聲音說書的故事;「編編讀書間」則將訪談出版產業上、中、下游的夥伴們,分享跟書有關的大小事。

歡迎關注我們
YouTube頻道:NYCU PRESS說書中https://reurl.cc/Xl4MpE
Facebook: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https://reurl.cc/pxW0ol
IG:NYCU PRESS說書中 https://www.instagram.com/nycu_press_storytellin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72 Episodes
Reverse
上週的Sunai將國際志工團帶入柬埔寨,而這週的來賓陳永平教授,則是透過交大的科技與社會中心,和各學院的老師組成「新竹凸透透志工團」,立志走遍新竹,義務性地為新竹縣各國中帶來演講,更走入偏鄉,替孩子們帶來難得的實驗課程,至今累積至少五十多所學校。透過介紹控制科技的歷史演進,與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培養孩子們對於科技與社會議題的興趣。 得過三次傑出教學獎的陳永平教授,也分享了他在教學上的體悟與小撇步:捨棄讓學生們昏昏欲睡的投影片,透過完全的板書授課,用黑板跟學生作問答、心得分享;而下課十分鐘更是關鍵時刻,重視每個休息時刻的輕鬆問答,與同學們交集出緊密的師生關係,成功地讓原本睡一片的通識課,變得充實精彩,而充滿生活連結。 「 『教學』跟『教學生』是全然不同的,教學可以全心投入,好好準備講義、把自己的專業教好,久了就不會困難;但當你面對每年都不一樣的學生,他們要面臨的問題、所重視的東西也都不一樣。」 「現在的學生慢慢曉得,不是只需要培養專業而已,而更需要多元化的攝取,重視科技發展狀況、實作課程的訓練,與自主學習的素養能力。」 - 本集主持:A波編 特別來賓:陳永平教授 討論主題: 01:13 走入國高中校園的科技社會課程 03:34 推廣科普教育的進程 06:10 從高中校園走向偏鄉,走向國中的「新竹凸透透志工團」 09:45 在國中的課程規劃、教課經驗 16:20 從投影片轉至板書教學 18:11 初開通識課的失敗體悟、課程規劃的調整 21:54 與學生在課堂互動的重要性 26:33 學生近年來的轉變、所重視的東西 32:13 108課綱、自主學習能力與多元化教育 36:31 老師明年的計畫? - 本集Podcast時間:38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b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從前處在文化邊緣的客語,經過人們爭取母語權益的多年努力,終於得到主流社會的重視。本集邀請到專精語文教育研究的 #賴文英老師, 除了分享她是如何結合文學繪畫專長,活用於客語推廣及教學,也帶領各位更認識客語的特色和聲調美感。 🗺️客語根據區域衍生出「四、海、大、平、安、南」各式不同腔調,該如何從事語法的研究? 🧐融合 #四縣腔 及 #海陸腔 的「四海話」又是什麼? 🐣文英老師又是如何走出自我風格,讓客語教學充滿流行與創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我母語運動33週年 #本集來說客語 ----------------------------- 【本集金句】 「從事語言比較,就必須要了解各地的語法狀況,才可以知道自己的語言特色在哪裡。」 「用客語音樂的歌詞,來教客家話、學習客家音樂的背景,學生的接受度真的蠻大的。」 【特別來賓】 對談嘉賓:中央大學客家學院、臺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兼任副教授 賴文英 【討論精華】 04:24 繪本《夜呱愛去哪?》創作歷程 10:55 客語語法的研究方法 15:56 客語繪本教學經驗分享 20:22 客語聲調特色與 #客家音樂 24:15 簡單客語教學 本集收聽時間:26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reurl.cc/Zj9O2l spotify:https://reurl.cc/43jRlK soundon:https://reurl.cc/EZ47YR KKBOX:https://kkbox.fm/2y0oF7 【延伸閱讀】 《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 作者:賴文英 出版日期:2021/08/1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市面上已有許多談論 #研究方法 的書籍,帶領人們掌握蒐集研究資料的工具,卻還沒有這樣一本書,將客家與族群研究作為專精的關懷主題。本集邀請到《客家與族群研究的技藝》主編潘美玲 和許維德 教授,除了介紹各式研究方法外,也大方嶄露研究者本人從事客家與族群研究的實例! 👥如何界定社會實在與歷史事實? 🗺過往較少談論的地理資訊系統,該如何應用在公共人類學上? 🧐研究方法這門學問,究竟是怎麼樣的技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家研究如何作為一門學問 #第一本針對特定領域的研究方法專書 ----------------------------- 【本集金句】 「你要先知道有什麼研究工具,你才能選擇研究工具。」 「會做客家跟族群研究的人,通常都比較是人文跟社會科學的學者,可是,我們應該要善用這些新興的工具,幫助我們開展跨領域的對話。」 【特別來賓】 本集主持: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許維德副教授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潘美玲教授 【討論精華】 06:49 #社會實在 vs. #歷史事實 11:07 過往研究經驗的反思與啟示 16:08 #歷史比較研究法 20:02 #地理資訊系統 在公共人類學的應用 24:23 本書對研究者的幫助 本集收聽時間:29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b KKBOX:https://reurl.cc/431djR 【延伸閱讀】 《客家與族群研究的技藝》 主編:張維安、潘美玲、許維德 出版日期:2021/05/25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本集邀請客家研究專家 #張維安老師,談談《#全球客家研究的實踐與發展》一書中所討論的各個面向。從全球客家研究的 #研究範圍、#研究者身份和社群,到 #台灣 各院所的發展現況,以最全面的角度,挖掘客家研究的各種尺度! 客家研究為何必須走出原鄉,以「全球」作為研究單位?從個案累積走向全球客家研究,思考的角度有何不同?從事客家研究的人大多具有相關血統嗎?為何那麼多日本人、甚至美國人加入研究的行列?台灣共有四所別具特色的客家研究系所,又是如何發展出各自的專業面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啟全球客家的視野 #全面性認識客家研究 ----------------------------- 【本集金句】 「如果說一門學問,都是那個族群的人在做,那一定是不會有發展的。」 「客家族群跟周邊的互動,其實是形成客家的理由。」 【特別來賓】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張維安研究員 【討論精華】 02:18 「全球客家」新視野 08:05 日本與美國的客家研究? 14:55 全台的客家研究相關院所 20:00 客家研究者的身份? 22:36 客家族群的恆變性 本集收聽時間:26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reurl.cc/Zj9O2l spotify:https://reurl.cc/43jRlK soundon:https://reurl.cc/EZ47YR KKBOX:https://kkbox.fm/2y0oF7 【延伸閱讀】 《全球客家研究的實踐與發展》 主編:張維安、簡美玲 出版日期:2021/03/3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本集延續上集內容,透過 #黃紹恆教授 和 #朱華瑄教授 的對談,了解《砂糖之島》一書的研究精華,還有教授長期從事 #日治時期 歷史研究的經驗和反思。 教授的研究主軸,著重在一段最動亂的時代,他如何用有限的史料,以台灣人的角度,重新回到日本帝國統治下的台灣?針對台灣歷史研究的現況,該如何突破 #殖民研究 的盲點?又有什麼可以持續努力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現代的台灣經濟史研究 #從朝貢貿易走入民間資本經營 ----------------------------- 【本集金句】 「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研究,在史料的處理上還不夠,特別是日文的資料,我們所掌握的並不是很多, 這事實上是跟我們整個戰後台灣學術發展的脈絡有關。」 「戰後開發中國家有個整體發展的困境或特徵,我們其實並沒有自主權,整個台灣的學術研究,其實都往美國去走,戰前台北帝大的學術傳統,其實並沒有傳承下來。」 【特別來賓】 本集主持: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朱華瑄助理教授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客家學院院長 黃紹恆教授 【討論精華】 02:40 教授的史料收集過程 05:13 如何突破「#日本特殊論」 07:05 日治時期台灣人的資本累積 11:00 台灣為主體的歷史研究 #發展困境 14:04 台灣歷史的矛盾與錯亂 本集收聽時間:17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b KKBOX:https://reurl.cc/431djR 【延伸閱讀】 《砂糖之島:日治初期的臺灣糖業史1895-1911》 作者:黃紹恆 出版日期:2019/03/27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黃紹恆教授始終記得那時在日本,作為一名不知歸期的海外研究生,終日苦思著如何取得學位的漫長冬季。或許是冥冥之中的指引,某天在學生食堂吃過拉麵,如常走回研究室的路上,赫然發現明治新聞文庫中擁有豐富的《臺灣日日新報》史料,從此投身其中,日夜鑽研,終於發現前人未發掘的寶藏…… 本集節目邀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的 #黃紹恆教授,分享他勇闖 #東京大學、專攻 #理論經濟史 的求學歷程。讓我們一同聆聽,經濟系背景的紹恆教授,是如何研究台灣糖業史?而有別於過往的研究史料較為強調歐美資本的積累,紹恆教授又如何以台灣小農為主體,闡述專屬於台灣的糖業發展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授的七年東大求學記 #臺灣糖業發展的成長史 ----------------------------- 【本集金句】 「研究歷史,有時候就像坐飛機一樣,高度越高、鳥瞰越廣的時候,有些 #細節 反而就不知道。」 「所有的歷史研究,特別是在 #詮釋 方面,是需要一個廣泛的學習歷程。多念一點看起來沒有太大關係的東西,你就會對很多的歷史現象產生感覺。」 【特別來賓】 本集主持: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朱華瑄助理教授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客家學院院長 黃紹恆教授 【討論精華】 03:38 教授前往東大深造的契機 06:30 歷史系的經濟史 vs. 經濟系的經濟史 10:42 教授的 #研究秘方 13:39 《#砂糖之島》書籍導讀 20:35 從經濟系角度看 #台灣糖業史 24:15 台灣糖業發展的「必然性」? 26:26 日治時期的 #小農經濟 29:40 本書特別觀點 本集收聽時間:33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reurl.cc/Zj9O2l spotify:https://reurl.cc/43jRlK soundon:https://reurl.cc/EZ47YR KKBOX:https://kkbox.fm/2y0oF7 【延伸閱讀】 《砂糖之島:日治初期的臺灣糖業史1895-1911》 作者:黃紹恆 出版日期:2019/03/27 - #NYCUPRESS說書中 #台灣 #日治 #糖業 #經濟 #歷史 #研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全球暖化、極端氣候 等氣候變遷關鍵字,是這十年來不曾消退的熱門新聞議題,更關乎著全世界的安危。有沒有想過,與氣候變遷有所相關的資訊與知識,幾乎都是由媒體將科學新知轉譯成新聞後,才傳入你我的耳中。那麼,資訊究竟是從何而來?台灣的 #媒體現況 又是如何?能替大眾的認知造成多大影響力? 本集邀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系的 #李美華教授,除了分享她這十年來研究氣候變遷與媒體再現所產生出的傳播效果、理解媒體是如何進行風險傳播,也對「全球暖化否定論」有更近一步的體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聞上的科學知識從哪來 #如果全球暖化是個假議題 ----------------------------- 【本集金句】 「在台灣,多數群眾的科學知識主要來源就是大眾媒體,那其中又以新聞報導是民眾最主要的知識來源。」 「國際新聞的研究領域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叫『馴化』的概念,也就是說全球化時代的新聞媒體,要將國際新聞以在地化的角度詮釋。」 【特別來賓】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系 李美華教授 【討論精華】 03:41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是什麼?有誰會參與? 06:16 氣候變遷資訊哪裡來 10:33 台灣媒體產業現況 17:34 全球暖化否定論、懷疑論 23:47 傳統紙媒 vs 數位化新聞平台 25:34 從《±2℃》,看全球暖化新聞在地化 30:35 美華教授的研究動機 本集收聽時間:36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reurl.cc/Zj9O2l spotify:https://reurl.cc/43jRlK soundon:https://reurl.cc/EZ47YR KKBOX:https://kkbox.fm/2y0oF7 【延伸閱讀】 《氣候變遷:媒體再現與風險傳播》 作者:李美華 出版日期:2021/08/25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本集再次邀請到 #黃俊儒教授,身為暢銷作家的他,除了是我們所熟悉的教育專家,這次更化身為科學型男,深入淺出地引領各位進入科學世界。#自然科學 是如何超越其他學科,成為學術研究的主流?作為一個「真科學」,究竟該具備哪些要素? 以往不被教科書重視的 #科學態度,並非僅是科學家所該擁有的素養,身為一般老百姓,若有科學素養的認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生作用?如何影響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下次看新聞時,別再被各種陰謀論所迷惑,記得運用符合科學態度的思維模式來檢視社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熟悉的108課綱關鍵字 #知識能力與態度的集合體 -----------------------------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reurl.cc/Zj9O2l spotify:https://reurl.cc/43jRlK soundon:https://reurl.cc/EZ47YR KKBOX:https://kkbox.fm/2y0oF7 【本集金句】 「科學之所以存在,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那就是尊重證據。尊重證據本身,就是一套科學方法;提出理論,則是科學論述的內容;而尊重證據對它提出的挑戰,就是科學態度。」 「每個人並不是擁有好的科學知識,就會有好的科學素養,還必須要有好的科學態度,並沿用好的科學方法。」 【特別來賓】 對談嘉賓: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黃俊儒特聘教授 【討論精華】 本集收聽時間:25分鐘 06:28 科學這門學科的誕生與壯大 09:27 如何界定科學、非科學 12:36 用科學態度選疫苗 15:43 從歷史影集看科學態度 19:25 當科學素養放入教育 21:50 科學素養與媒體素養 【延伸閱讀】 《科學態度 : 對抗陰謀論、欺詐,並與偽科學劃清界線的科學素養》 作者:麥金泰爾(Lee McIntyre) 出版日期:2021/07/28 - #NYCUPRESS說書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本集節目由中正大學哲學系陳瑞麟教授,帶領我們劈開時間之流,溯回千年以前,一同觀看日月星辰、丘壑山稜,在宇宙洪荒科學曖昧之時,認識人類理性之啟蒙,近代科學睜眼的一瞬。👁️ 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了解科學哲學的世界 #擁有科學素養的重要性 ----------------------------------- 你或許知道什麼是科學,也知道什麼是哲學,但當充滿探索與好奇心的科學遇上哲學性思考,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作為一個科學家,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廣大科學世界,又該如何將科學哲學的思維模式,實際應用於所學之中? 🔺本集節目內容一氣呵成,且瑞麟老師對科學哲學的詮釋分析太過精彩,考量收聽體驗決定不分割集數一次釋出,故節目時間較長,請務必收聽到最後喔! 【本集金句】 「自然哲學,其實是科學的前身。」 「在這個社會中我們所該擁有的科學態度,除了尊重證據之外,也要對證據抱有某種『合理的懷疑』。」 【特別來賓】 對談嘉賓:中正大學哲學系 陳瑞麟講座教授 【討論精華】 •本集收聽時間:53分鐘 08:16 近代科學的起源與分類 15:39 科學哲學是什麼? 17:22 科學社群的運作機制?台灣的科學社群? 23:18 科學家該擁有的態度 29:46 科學究竟是什麼? 36:43 科學?非科學? 43:28 證據哲學與合理懷疑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b KKBOX:https://kkbox.fm/0t053l 【延伸閱讀】 ▍《科學態度 : 對抗陰謀論、欺詐,並與偽科學劃清界線的科學素養》 作者:麥金泰爾(Lee McIntyre) 出版日期:2021/07/28 ▍瑞麟教授的粉絲專頁:@陳瑞麟的科哲絮語 ▍書單推薦 #關於科學與偽科學的區分問題 •陳瑞麟,〈【科哲絮語】占星學的巫術性與科學性〉,《想想副刊》, 2018 年 4 月 29 日。 •陳瑞麟,〈【科哲絮語】怎樣才算是科學?或者,一門學問的科學性程度有多高?〉,《想想副刊》, 2018 年 11 月 4 日。 •陳瑞麟,〈第三問 如何寫自然哲學與科學史?科學編史方法學的問題〉,《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八旗文化, 2020 年。 #科學哲學的理論與歷史: •陳瑞麟,《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群學, 2010 年。 •陳瑞麟,《科學哲學:假設的推理》,五南, 2017 年。 •陳瑞麟,《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八旗文化, 2020 年。 •陳瑞麟,〈當代科學哲學的發展〉,哲學新媒體, 2021 年。 •線上《華文哲學百科》「科學哲學」部分現有的每個詞條。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 •陳瑞麟,〈科學家的哲學思考,探討世界起源的科普書寫──《眺望時間的盡頭》〉,故事 StoryStudio , 2021 年。 •林義宏,〈科普能改變文化?中正陳瑞麟破解科普書籍暢銷秘訣〉,人文・島嶼, 2021 年。 - #NYCUPRESS說書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本集節目特別遠赴嘉義中正大學,邀請到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總主持人 #黃俊儒教授 來跟我們分享教研甘苦!節目一開始,老師就忍不住憶當年……遙想起20年前第一次踏進教室,感受到學生宛若與自己身處不同世界的冷漠目光……本 (讓小編不禁忍不住唱起:既然我們之間兩個世界,不再徘徊漫漫長夜,所有往事任隨風吹,忘卻全部癡心的誓言,這一切…..#資深老歌哽xd——記得的人+1) - 原來,身為 #教學實踐研究專家 的俊儒老師,也曾有段摸不透學生想法的沮喪與衝擊,那他是如何堅守至今,走出屬於自己的亮眼教研之路呢? 就讓我們快快打開頻道,一同聆聽俊儒老師這20年來是如何跨越鴻溝、打破與異溫層同學之間的溝通障礙?如何有效設計適用於學生的課程內容?而老師節目中也會跟我們暢談,總是被大家誤解的通識教育,其存在的價值哦! 歡迎所有在研究、教學、行政中打轉,被迫長出三頭六臂的老師在本集節目中一同取暖集。在日夜煎熬,在「不是向上提升,就是向下沉淪」的職場道路裡,你會發現其實還有許多道曙光照亮前方!來 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專家的的教育心法 #通識教育又有什麼用 --------------------------------- 【本集金句】 「通識課的好處是,我可以自己組織很多有意思的主題,然後在這個主題裡面,去滲透我要讓他們了解的東西。」 「現代每一個社會問題都非常複雜,幾乎每一個待解的問題都是跨領域的問題,真正前瞻、厲害的問題解決者,也一定就是擁有寬廣視野的人,那我們的通識教育就是在服務這件事情。」 - 【特別來賓】 對談嘉賓: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黃俊儒特聘教授 - 【討論精華】 本集收聽時間:38分鐘 02:04 研究中教學,教學中研究 06:36 異溫層教學冒險 12:15如何設計課程,才能讓學生有共鳴? 21:54 老師們該如何走出挫折? 26:28 通識教育:無用之用的知識? 32:38 科學傳播 vs. 假新聞 -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b KKBOX:https://reurl.cc/431djR - 【延伸閱讀】 《你想當什麼樣的老師?從科學傳播到經營教研》 作者:黃俊儒 出版日期:2020/06/10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本集承接上集,邀請專精醫療政策的郭文華教授,及多軸機器人專家楊谷洋教授,聊聊楊谷洋教授的新書《羅伯特玩真的?AI機器人時代的夢想進行式》(下集)。 #與「羅伯特」同行 機器人可以是牛肉麵師傅,也可以是旅館的接待人員,但是面試官、評審等需要「人性」的工作,也能由機器人來勝任嗎?當機器人逐漸步入社會、分擔起人類的工作,眼見人們見怪不怪,其中的社會風險卻不容忽視。人與機器人真有可能同行「致遠」?機器人與人之間的交互關係與界線,該如何掌握?本集將帶給你屬於老師們的答案。 - 「在很多複雜的互動裡面,你要有一種這樣的聲音,彷彿不帶什麼情感。但是,你只有他也不行;你沒有他也不行。」 「陽明交大的博雅特色,就是人文跟科技混雜、一起進步,這當然就是另一種型態的同行致遠。」 - 本集主持: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 郭文華教授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電控工程研究所 楊谷洋教授 - 討論精華: 01:20 機器人與人的同行「致遠」 03:44機器人的中道理性、判定能力 08:27 機器人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10:53 人與機器人的相互性 18:07 機器人在教育上的角色 本集收聽時間:24分鐘 -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b KKBOX:https://reurl.cc/431djR - 【延伸閱讀】 《羅伯特玩真的?AI機器人時代的夢想進行式》 作者:楊谷洋 出版日期:2021/03/16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重磅閱讀再次回歸 #從機器人看見自己 本集邀請專精醫療政策的郭文華教授,及多軸機器人專家楊谷洋教授,聊聊楊谷洋教授的新書《羅伯特玩真的? AI機器人時代的夢想進行式》,「機器」為何逐漸成為「機器人」?機器人和人類智能是否可以相輔相成?更透過「機器」與「人」的本質,反思博雅教育的意義。 自陽明與交大併校後,博雅教育成為課程規劃中的一大亮點,即將聘任為兩校區博雅書院長的他們,除了對機器人抱有高度興趣,全人教育更成為近期的關注焦點。當AI人工智慧遇上機器人;當交大的電機資訊專業結合陽明的醫療專業,會迸出怎麼樣的火花? 「人應該要重新定位的是,作為一個專業而言,他在社會的責任是什麼?陽交在結合之後,強調技術研發之餘,還是要強調整個專業領域的社會責任。」 「如果我讓機器人做到某種極致,某些地方機器人再怎麼樣也辦不到,那個地方,就是人特別的地方。」 - 本集主持: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郭文華教授 對談嘉賓:陽明交通大學電控工程研究所 楊谷洋教授 討論主題: 02:45 楊谷洋教授的出書淵源 04:22 雜誌《數位時代》與書籍《科技社會人》,讀者的不同設定 07:12 交大與陽明併校後,對新一代陽交人的期許 11:04 AI結合機器人的效用;陽交的全人博雅教育 15:17 當「機器」逐漸成為「機器人」 18:36 人類對於機器人的排斥與歧視 21:46 人與機器的結合 24:00 機器人的「越界」 - 本集Podcast時間:28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b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有聽過教授用RAP介紹化學系嗎🤩 #想要的東西我們自己做 你也喜歡自己操控材料、做出一個新東西嗎?你也總對事物充滿源源不絕的好奇心嗎?大學學什麼最終集,邀請到來自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同時還身兼腹語師、脫口秀演員等多個身份的陳俊太教授,和學士班畢業後即就讀博士班的陳羿帆,除了讓大家對化學系有近一步的認識,更帶領大家了解他們多采多姿的愛好與生活! 應化系集結了每個好奇寶寶與發明家,是充滿觀察、實作與反覆驗證的科系。究竟化學實驗是在做些什麼、會很危險嗎?研發一個新東西的過程,會遇到怎麼樣的挑戰?與化學系、化工系和材料系所接觸的領域又有什麼不同?而要如何發揮自己強大的好奇心,成為像教授一樣多才多藝的人呢? 「我對任何未知的概念感到好奇。」 「我們會用不同手法去探測做出來的東西,因為我們一直在找不同的切入點,一直在想辦法去改變結構、想辦法去開發新的東西。化學系所做的科學研究,可以在很前端的地方,就對這個樣品或產品,有全面性的改變。」 - 特別來賓: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陳俊太教授&博士班 陳羿帆 討論主題: 01:57 化學四大領域、與化工系的差異 03:22 教授與羿帆投入化學領域的原因 04:47 關於化學實驗 07:20 羿帆的實驗回憶 08:46 專題實驗甘苦談 11:33 化學的魅力 13:15 化學系與材料系的不同 15:27 適合讀化學系的特質、化學系和應用化學系的不同 17:38 化學系會不會很危險?! 19:28 了解化學後的生活習慣改變 21:56 羿帆決定學士後讀博士的原因 23:14 化學系的升學、畢業出路 24:50 化學與數學 25:58 教授的多元愛好養成之路 - 本集Podcast時間:30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b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研究經濟行為的科學 #全班一起來看盤 你懂經濟嗎?你有把握做出每個最妥善的選擇嗎?大學學什麼第十一集,邀請到來自清華大學經濟系的劉瑞華教授,和就讀大三的李亭妤,用最專業的口吻,帶領你進入經濟學的思考邏輯;帶領你進入選擇的世界。 經濟,一個新聞每天都會提及的詞彙,既熟悉又陌生。學經濟一定要數學很好嗎?學習經濟又會帶來哪些觀念與技能?除了分享經濟學知識,教授更給予高中生在選擇科系時的建議,以及亭妤經歷大學生活中各項選擇後的心得。各位新鮮人,請好好迎接生命中的每個選擇! 「做任何選擇,都要付出代價。」 「能夠賺錢的期望、對未來景氣的預期是樂觀還是悲觀,就變成現在經濟的問題。政策在處理的是,怎麼樣去改變人類的行為,讓從事經濟活動的大眾,能感覺到經濟在變好。」 - 本集主持:A波編 特別來賓:清華大學經濟系劉瑞華教授&大三學生 李亭妤 討論主題: 00:47 經濟系在學些什麼 05:17 亭妤選擇經濟系的原因 06:22 選擇的「代價」、經濟所思考的面相 11:05 亭妤讀經濟系後的轉變 11:53 大一到大四的課程規劃 13:32 教授的經濟學講堂 18:05 如何應用所學? 20:52 經濟系的就業發展 23:32 經濟系與會計、企管、財金等系的差異 26:51 教授給高中生在選擇科系上的建議 30:10 亭妤給學弟妹的叮嚀 32:50 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的傳奇故事 33:55 如何了解自己、做好選擇 - 本集Podcast時間:35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b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學護理是認識自己的過程 你想要當護理師,服務大眾;但你也怕血、怕打針?大學學什麼第十集,邀請到來自陽明交通大學護理系的陳俞琪教授,和就讀大四的岳孜珈,娓娓道來成就一名專業護理師的歷程,及背後的努力與血淚。究竟四年扎實的課程與實習生活是如何?讀護理系和讀護專有什麼差異?除了當醫院中的護理師,護理系學生還有哪些出路? 從事醫療工作時,總要經歷大大小小的情緒波動,學習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是最重要的。如何面對親友的擔憂與質疑、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如何在醫療環境中生存、成為家屬的支柱?跨越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在自我調適後成長,這就是屬於護理系學生的考驗。 「我喜歡護理,我喜歡醫學,我喜歡幫助病人,我喜歡病人在我的幫助下成長,我喜歡我的專業。」 「在學習護理的歷程中,是在學習調適自己的心情。第一步是先幫助到自己、幫助家人,未來畢了業、去工作,就可以幫助更多人。」 - 本集主持:A波編 特別來賓:陽明交通大學護理系陳俞琪教授 &大四學生 岳孜珈 討論主題: 01:21 護理系的打針培訓 02:43 學生們如何克服心理恐懼、加冠典禮 05:02 護理系課程與實習規劃 09:57 孜珈選擇護理系的原因 10:20 讀護理的男性? 13:40 醫療場域中的尊重 15:27 教授護理路上的心路歷程 19:58 面對旁人的質疑、孜珈的未來規劃 23:58 孜珈的實習經驗 25:05 「不適合護理」的學生 29:07 適合護理系的特質 32:33 護士?護理師? 34:17 孜珈記憶深刻的課程:大體老師、兒科實習 35:39 護理師的內心調適 37:44 護理系的面試 41:39 教授推薦書籍 - 教授推薦書單: 📖《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 校園書房 /出版 張文亮 /著 https://reurl.cc/raGvGr 📖《護理的100種可能:白色巨塔內的角落生物》 博思智庫 /出版 王秋雯, 吳思葦, 吳凱榛等 /著 https://reurl.cc/l0ryKY 📖《護理的100 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 博思智庫 /出版 Daniel, 史天音, 吳佳玲 /著 https://reurl.cc/l0ryKY 本集Podcast時間:45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b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擁有超強記憶力 #處理全世界最複雜的事情 你也想要伸張正義嗎?大學學什麼第九集,邀請到來自政治大學法律系的王文杰教授,和就讀大四的劉映姍、王首雁,來分享他們對於法律的滿滿熱忱。為什麼會想學習法律?法律到底在學些什麼?該怎麼記下一本又一本的法條?而接觸法律後,又會對自我的思考模式、人格特質帶來哪些改變? 看社會新聞的時候,你有沒有懷疑過,法官怎麼會做出這樣的判決?法律真的對好人壞人都公平嗎?法律,不是解決仇恨的工具,是為了解決社會上所延伸出的所有問題,讓每個當事人都能得到最妥適的法律對待,才是法律工作者的信念。而念法律系就只能當法官、律師嗎?本集通通替你解答。 「法律只有累積,沒有奇蹟;法律是邏輯的鋪陳,是一個高度邏輯的教育訓練,而不只是刻板的記憶訓練。」 「這是一個非常理性的判斷,判斷基礎不在於法官個人的喜怒哀樂,而在於它所看到的證據,以及對構成要件的剖析、檢視。」 「是我們在使用法律,讓法律有很多很多的生命力。」 - 本集主持:A波編 特別來賓:政治大學法律系王文杰教授 &大四學生 劉映姍、王首雁 討論主題: 01:52 背條文?修法要重新背?刻板印象大澄清 07:17 法律人的人格特質 09:33 成為一個理性客觀的人 13:07大眾對法律、法律系的存疑 17:28 首雁、映姍對於未來職業的想法 19:30 如何和其他專業作結合 24:10 教授、映姍、首雁就讀法律系的原因 32:19 首雁就讀法律系前後的想法落差 34:03 法律工作者的信念 36:11 教授推薦書單 - 教授推薦書單: 📖《民法總則》 王澤鑑/著 https://reurl.cc/a5bLpZ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健康世界/出版 邁可.桑德爾/著 樂為良/譯 https://reurl.cc/L0zMA9 📖《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王澤鑒/著 https://reurl.cc/qmjNr3 📖《司法之路:法律人的生涯探索與抉擇》 元照/出版 蔡碧玉/著 https://reurl.cc/0D8EG9 📖《批評官員的尺度》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A.路易斯/著 何帆/譯 https://reurl.cc/WEZDgZ 本集Podcast時間:38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b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也喜歡運動嗎 #成為運動高手的秘訣 你夠了解你的身體構造嗎?人體的動作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大學學什麼第八集,邀請到來自陽明交通大學物理治療與輔助科技學系的周立偉教授,和就讀大四、身為多年游泳選手的的劉士賢,一同來分享又酷又神秘的物輔系。平時在學些什麼?如何將所學應用於自己的興趣,更藉此幫助到家人朋友?而輔助科技又是什麼呢? 物理治療究竟是用什麼方式照顧病人?你可能也聽過復健師、職能治療,那這些又和物理治療有什麼差異?什麼樣特質的人適合學習物理治療?而教授也分享了他寶貴的臨床經驗,平時得和病人有長期接觸的物理治療師,除了照顧病人的身體,病人的心理狀態也是很需要關切的,快來聽聽他們的經驗談。 「物理治療師工作的內容是,利用一些評估的方式,了解病人動作功能的障礙。」 「我們著重在人體動作的重建。用各種物理的因子,來幫病人做治療,目標是恢復他們動作的功能。」 「你喜歡與人互動和相處、藉由幫助別人得到一些成就感,那你就會非常適合這項工作。」 - 本集主持:A波編 特別來賓:陽明交通大學周立偉教授 &大四學生 劉士賢 討論主題: 00:39 物理治療師的工作 01:36 物輔系在學什麼?肌動學? 04:58 士賢的物理治療經驗 06:12 物理治療與復健科、職能治療等的不同 08:27 學習物理治療的好處 10:10 教授的臨床經驗 12:36 了解病人心理的重要性 14:34 未來工作規劃、輔助科技? 17:35 士賢與教授就讀物輔系的理由 20:02 適合物輔系的特質 22:23 士賢對學弟妹的忠告 24:35 物輔系的國際實習 26:48 教授推薦書單 - 教授推薦書單: 📖《你需要復健嗎?:物理治療面面觀》 健康世界/出版 物理治療學會/著 https://reurl.cc/GdYVav 📖《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 商周/出版 丹尼爾‧李伯曼/著 郭騰傑/譯 本集Podcast時間:29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神話學訓詁學聲韻學現代文學 #只有讀中文系才會知道的事 說到中文系,你會想到什麼?閱讀四年永無止盡的文言文古籍?大學學什麼第七集,飄著滿滿的仙氣,邀請到來自中文系的高莉芬教授,和分別就讀碩三及大四的詹珮蓉、楊鎮宇。中文系究竟有什麼魅力,讓珮蓉一往情深,一讀就決定投入七年?讓鎮宇在選指考的志願時,直接填滿全台三十六間中文相關科系? 中文系與從小上到大的國文課可不一樣,不只接觸文學而已,還有語言、思想,以及應用。究竟課程上會有哪些規劃?聽起來神秘兮兮的神話學,到底在學些什麼?學長姐們又愛又恨的聲韻學,又是在研究些什麼?這些從中文系所培養出的獨特思維模式 ,又能轉換成哪些可運用的個人能力?絕對不用擔心畢業後會餓死! 「大學教育很重要的精神是,培養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可以用的人。」 「其實我們是訓練一種能力:語言運用的能力、語言詮釋的能力、詮釋文本及符號的能力,甚至於創造符號的能力。」 「一個科系並不是對應的職業,甚至於可以創造很多職業。」 - 本集主持:A波編 特別來賓:政治大學中文系高莉芬教授 &碩三學生 詹珮蓉 大四學生 楊鎮宇 討論主題: 01:03 中文系在學些什麼? 03:08 珮蓉就讀中文系前後的想法落差 04:26 鎮宇所領悟到的中文系、神話學 05:35 鎮宇在中文系的心路歷程、聲韻學 08:00 台文系、中文系、和華文系之間的差異? 11:08 學生們最喜歡及最害怕的科目 13:02 讀中文系的徬徨?與家人的衝突?未來出路? 18:10適合讀中文系的人? 21:37 珮蓉的備審、面試經驗 25:02 鎮宇、教授傳授面試技巧 27:37 教授推薦書單 29:47 學長姐給學弟妹的鼓勵 - 教授推薦書單: 📖《一首詩的完成》 洪範/出版 楊牧/著 https://reurl.cc/9ZL0md 本集Podcast時間:31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b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也受不了一成不變的工作嗎 #你想藉由傳播的力量改變社會嗎 你喜歡看電視、看電影嗎?你喜歡創作嗎?你有想傳達給全世界的事物嗎?大學學什麼,第六集邀請來自傳播與科技學系的魏玓教授,和遠從馬來西亞來台灣讀書的黎奐雲同學。傳播究竟有什麼魔力,讓魏玓教授從機械系畢業後,決心投入新聞研究所?讓傳科系成為奐雲在申請大學時,她第一且唯一的選擇? 傳播是個又大又廣的領域,什麼樣特質的人適合讀傳播?我們又能從大學課程中學習到哪些技能?從實作中學習,是傳播課程中特別注重的概念,來聽聽學長姐們的實習經驗談,畢業後又能做些什麼?而媒體業總在社會中引起不少爭議,本集也分享了他們對於這個產業的看法。 #本集金句 「讓大家都看得懂,本來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傳達給別人之後,要對這個社會有用。」 「你的創作到底好不好,這倒是其次; 比較重要的是,要讓我知道,你為什麼要做這個創作?這個創作帶給你什麼?你當初的目的是什麼?」 - 本集主持:A波編 特別來賓: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魏玓教授 &大三學生 黎奐雲 討論主題: 00:44 教授、奐雲還有A波編進入傳播領域的原因 03:23 傳播各相關科系的不同 07:27 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傳播科系的真諦 11:26 傳科系的課程規劃 13:01 奐雲最印象深刻的系上社團、課程 15:55 傳科系的實習、畢業製作 19:55奐雲來台讀書的歷程、選校? 23:39 傳播科系的就業 28:30 奐雲的備審經驗談 29:50 傳科系所要的特質、教授印象深刻的備審作品 32:38 奐雲進入傳科系前後的想法轉變 34:52 傳科系的團體面試 36:09 傳科系所能帶給學生的、課程模組設計 39:18 奐雲推薦媒體平台、教授推薦書籍 - 奐雲推薦媒體平台: 💡《報導者》https://www.twreporter.org/ 💡《風傳媒》https://www.storm.mg/ 教授推薦書單: 📖《媒介文化論:給媒介學習者的15講》 群學/出版 吉見俊哉/著 蘇碩斌/譯 https://reurl.cc/8yz9LX 本集Podcast時間:43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b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知道牙醫系要學雕刻嗎 #為什麼只有牙醫系獨立於醫學系 你害怕看牙嗎?大學學什麼,第五集邀請來自牙醫系的林嘉澍教授,和連聖豪同學,分享他滿出來的課表,從基礎醫學、牙科專業教育到臨床見習、實習的歷程,當然更免不了學習拿雕刻刀、如米開朗基羅般的刻石膏訓練,一同揭曉成為一個專業牙醫師的學習之路。 什麼樣的人適合當牙醫師?牙醫師也需要團隊合作嗎?聽聽教授分析面試牙醫系的學生時,究竟看中哪些人格特質呢?而最初申請志願填了牙醫系、醫學系和電機系的聖豪,也分享了他選擇牙醫系的考量。至於畢業後除了當牙醫師還能做什麼?牙醫系、口腔衛生學系和牙體技術系之間,又有什麼樣的不同? #本集金句 「把高中三年、甚至是更往前做過的任何事情都看一遍,檢視自己的人生軌跡,知道所做的事情,背後是不是有什麼故事,而這故事是可以打動老師的。」 「如果一個同學可以把他的人生軌跡,和他覺得成為一個醫生該有的特質,特別是心理素質,所串聯在一起,就會讓我們更相信你是適合當醫生的。」 - 本集主持:A波編 特別來賓:陽明交通大學牙醫系 林嘉澍教授 &大三學生 連聖豪 討論主題: 03:21 牙醫系各年級課表安排 04:34 為什麼牙醫系會獨立於醫學系? 07:48 牙醫系各年級學習重點 10:15 教授的求學歷程 13:02 聖豪選擇牙醫系的原因 14:30 備審面試準備經驗談 16:42 牙醫系學生需要具備的特質 20:55 牙醫師的多元發展 22:46 牙醫系、口腔衛生學系和牙體技術系之間的不同 24:39 記憶深刻的備審資料 27:58 聖豪最有興趣的科目 28:49 談談看牙醫、舒眠治療?! 32:05 教授推薦書籍 - 📖教授推薦書單: 《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https://reurl.cc/g8NV0p 本集Podcast時間:35分鐘 【Podcast線上聽】 iTunes:https://apple.co/2VNotfY spotify:https://spoti.fi/34eUIHR soundon:https://bit.ly/3bh9yAb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