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im Ownership

Author:

Subscribed: 0Played: 0
Share

Description

 Episodes
Reverse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平安, 教宗⼗⼆⽉特別為志⼯組織祈禱,祈願這些志⼯組織和促進⼈道的機構,能找到願意投⾝公益的同道,並在國際層⾯上不斷尋求新的合作途徑。 世界各地為了因應不同人民的需要而創立了許多志工組織,如紅十字會、國際特色組織、無國界醫師、NGO、印度垂死之家、慈濟……等等。這些志工組織在世界發生天災人禍時、或是人道災難時,幫助了許多人民身理及心理上的需要。 但除了廣為人知的志工組織外,世界上各個角落其實都有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他們也不計酬勞的付出自己的財力、心力、勞力,為了讓社會、國家更好。比方說,學校、圖書館、醫院的志工、義消和義警、教堂內服務的教友……等等,他們也都是志工,種下善良的種子,同時在付出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與方向。 天主看到默默付出愛的所有人,祂心中非常的喜樂與安慰,因為祂非常喜愛我們給予、分享愛給他人,不管少量還是多量,都非常的喜愛。聖保祿肯定的說:「天主愛樂捐的人」(格後九7),也告訴我們不要害怕給與,因為「天主能豐厚地賜與你們各種恩惠,使你們在一切事上常十分充足,能多多行各種善事」(格後九8)。 天主自己本身就是多行善事的神。看看天主免費給予我們的一切—大自然、我們健康的身體、我們的創造力、才華、我們需要的資源……等等,祂是如此的慷慨,如此的愛我們。然而,不只如此,祂還完全地給了我們祂自己、祂的親生兒子耶穌基督、還有祂的聖神。 這三位—天父、耶穌、聖神—完全地給予祂們自己,彼此合作無間、互相退讓,為了建造天上和地上的愛的國度:天主在萬物留下了愛的痕跡,讓世界萬物不停息的運轉;耶穌在世界上行走三年,傳報好消息,最後留下祂不朽的聖言和聖體;而聖神在耶穌復活後開始明顯的在門徒上工作,給門徒們不同的恩典去使萬民成為使徒。祂們的目標是天主的國,這個共同的願景讓祂們各司其職,讓每個人都可以藉由祂們找到真正、更大的生命。 天主聖三之間的相互合作及祂們的共同願景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特別是志工組織,因為志工們充滿改變社會、世界的熱火,但常常因為彼此之間的衝突、不協調、無法溝通,而漸漸失去了服務的初心。這時候,志工們要意識到雖然彼此用的方式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願景是共同的,這個夢想不只是你的,也是我們的、他們的。就像天主國的夢想一樣,不只是天主聖三的夢想而已,也是我們的夢。聖三渴望喚起這份在我們心中的最深渴望,渴望我們一同在地上、天上建造愛的天主國。 因此,不管是國際上或是地方上的志工組織,或是教會夥伴,為了能找到同道,並有新的合作方式,我們需要一起狂想、一起做夢、一起有共同的願景藍圖,並理解到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但相同的是我們都為了美麗的願景而努力,讓我們所在的地方、社會、世界發光發熱! 《美好時刻》團隊與各位祈禱者一起作夢、建造天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平安, 教宗方濟各在九月特別為廢除死刑祈禱,祈願世界各國都能在⽴法上,廢除有違⼈之尊嚴和不可侵犯性的死刑。教宗說道:「即使犯了極嚴重罪行的人也不該失去他的人性尊嚴……迄今已經發展出更有效的監禁系統,以保障公民受到應有的保護,但同時也不能斷然拒絕給罪犯自新的機會……教會依照《福音》的教導,表明「死刑是不能接受的,因為它殘害人的不可侵犯性和尊嚴 」......」 面對死刑這個議題,從古至今都有不同的論點,從東方文化到西方世界,許多國家也有自己的立場。然而,幫助我們思考的關鍵是回到我們生命的本質—也就是「生命與愛」。首先,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天主白白賜予的禮物,天主先愛了我們才賜給我們生命:「祂將生命、呼吸和一切賞給了眾人」(宗十七25)、「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創二7)。因此,這個由天主賜予的生命不應由任何人奪走,而是應按照自然的定律而行。 再來,我們都是天主的肖像,都具有天主的樣貌:「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創一27)。但不只如此,天主更是將我們視為祂所喜悅的愛子、愛女(參瑪三17),這個身份是任何人事物都無法奪走的—即便這人犯了滔天大罪,他還是天主的孩子,他還是被天主愛與憐憫。簡單來說,不管是誰,我們的身份與價值都是在天主內,是無法被剝奪的。 可惜的是,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活出這個真理,沒有珍惜天主給予的生命與愛,以及天主賜予我們的愛子、愛女的身分,反而我們活在無意識或有意識的罪惡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不但傷害自己,甚至奪取他人的性命,導致原先圓滿的愛不再圓滿,也因此造成個人、家庭和人類社會甚至是國家的破碎及瓦解。 那麼,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我們是否有活出天主的生命與愛、活出天主愛子愛女最圓滿的身分呢?我們必須要從自己開始—每一天在祈禱中被天主聖三聖化、每一天都恢復我們與天主之間的關係、每一天都被天主救贖與憐憫。如此一來,我們的「生活、行動、存在」都會在天主內 (參宗十七28)。我們會被天主召喚去活出這份生命與愛,以及分享給他人,我們每個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一個友善的眼神、熱情的擁抱、一句鼓勵、安慰的話語、一通關心的電話或友好的訊息.....等等。 當我們每天活出並分享天主的生命與愛時,我們可以進一步的形成基督徒的團體,在團體的幫助及祈禱下,致力使更多人成為門徒、找回他們已經遺忘的生命與愛。藉著團體一起祈禱、福傳、分享生命見證的力量,我們不但會達到個人、團體的圓滿,也會進一步達到社會、國家的圓滿,使我們生活的環境、社會的氛圍都充滿著天主的生命與愛,相信到那個時候我們不再需要討論是否要廢除死刑了。 《美好時刻》團隊渴望與各位一起活出天主的生命與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平安, 教宗在⼋⽉特別為中⼩型企業祈禱,祈願它們在遭受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危機當中,能獲得持續經營的必要資源,繼續為其所在的社會提供服務。 的確,在疫情、戰爭持續的肆虐下,全球動盪不安,許多產業受到影響,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在台灣,中小企業佔了全體企業約97.65%,而在其中絕大部分是民生產業,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面對世界不斷的變動,這些資本額小的企業著實需要認識自己產業的優勢,才不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但同時也需要因應時代的需求而做出必要的調整,甚至是進行數位轉型。 反觀我們自己,我們每個人也很像是中小企業,沒有像大企業擁有龐大的財力、勢力、權力,但卻是構成社會的重要成員,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發揮影響力。那麼,面對時代的不斷變遷,我們要如何既跟得上時代,做出貢獻,同時知道自己是誰,站得穩而不隨波逐流?  其中一個關鍵是我們每一天都要活在天主的目光之下,讓祂注視著我們,而我們也定睛看著祂,回應祂的目光。 迎接天主凝視我們的目光很重要,因為只有祂才能夠在我們身上看到生命最大的可能性和可塑性。教宗方濟各在世界聖召節的文告中說:「天主在每一個人身上看到有時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的潛能,並透過祂在我們一生中孜孜不倦的運作,使我們得以發現並發揮自己的潛能,為公共利益服務。」就像祂看到了瑪利亞,就看到了耶穌的母親、世人的母親;看到了脾氣暴躁的漁夫西滿,就看到了第一位教宗,教會的磐石;看到了迫害教會的掃祿,就看到了偉大的傳教士宗徒 。那麼,天主在我們身上又看見了什麼呢?祂看著我們的目光又是如何呢? 為了與天主的目光接觸,我們需要每天祈禱聖言,在聖言中看祂如何看著我們、喜愛著我們。比方說,當我們覺得自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把事做好、別人也不看好我們時,我們可能在聖言中—「凡依賴祢的人,決不會蒙羞受辱」—找到力量。或是,當懷疑自己的婚姻、奉獻生活的聖召時,可能耶穌藉由聖言「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裡將他們奪去」來告訴我們祂和父會守護我們的召叫。 除了聖言外,當我們在聖體櫃、聖像前,也可以默想天主用愛定睛看著我們、並喜愛我們,即便我們沒有成就什麼大事,但我們的存在是天主所喜愛的。若我們每天與天主有這樣單純的接觸,純粹地被祂凝視,相信這份無條件的愛會深深鞏固我們的內在和我們的身份。 因此,讓我們每天渴望與天主的目光接觸吧!因為這是我們願意改變自己的驅動力,也是我們力量的來源。當我們每天活在天主的注視,看祂如何用愛看著我們,相信我們每個人會得到最大的肯定,因而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與力量,社會和世界也會因我們而變得更美好! 《美好時刻》團隊期盼各位祈禱者每天與天主的目光相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平安, 這個月教宗的祈禱意向特別為老年人祈禱,祈願長者的經驗和智慧能幫助年輕人,懷著希望及責任感展望未來。 現在台灣已經是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許多人邁向老年,面臨身心靈方面的挑戰。有些長者失去了身體機能,無法說話、行動;或是與疾病纏鬥,需要長期服藥、臥床,與病痛共處;或是失智,無法記得自己的家人。 很多長者也面臨心靈上的孤單。他們的孩子長大離家了,有了自己的家庭,而他們的配偶可能也走了,朋友也逐漸地離去。面對這樣的孤單,許多長者不知道如何自處。 許多高齡的長者也需面對隨時可能來臨的死亡。在生命落幕之際,他們無法帶走成就、金錢或任何物品,而是需要真正準備自己走到人生的最後一刻。這種對另一個世界的不安全感讓許多長者感到害怕。 年輕一輩的我們,面對這些狀況往往是不知所措,不知如何陪伴、協助。或許我們心中默默想要逃避,因為面對長者照顧上及情緒上的問題是艱難的。也或許我們不知如何面對親人的死亡,心中實在無法準備好自己。 不管我們面對的狀況為何,我們最終會發現,人生到了盡頭是什麼也帶不走的—除了信仰、我們與天主聖三之間的關係和天主的聖言。因此,我們需要依靠信仰的力量來帶領我們走出不同的狀況及難題。 而教宗也進一步鼓勵年輕一輩汲取長者的經驗和智慧,為使我們懷著希望及責任感。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要檢視自己看待長者的眼光。面對上一代的人,我們年輕一輩的人是否視他們為落伍、無用的呢?可能這些長者不會用手機、電腦,甚至不識字,可能這些長者生病、臥床、坐輪椅;然而,他們每個人都是天主的愛子、愛女(參瑪三17),不管他們還可不可以做事,每一位長者都是天主所愛的、所喜悅的。 其實,每一位長者的生命都是一個精采的故事。他們在上一代經歷的風風雨雨是許多年輕一輩無法體會的—他們可能歷經了貧窮、戰亂、搬遷,也可能經歷了許多3C陪伴長大的孩子無法理解的樂趣,如無拘無束的童年、在大自然中遊戲、幫家人種菜種稻米、幫忙在市場做生意、幫忙養雞養豬、在沙地上學習寫字......等等。 如果我們有聆聽的耳朵,願意耐心地傾聽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那麼我們可能會聽到許多珍貴的經驗和智慧,聽到年輕一代可以學習的態度、做事方法、待人處事的道理,進而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是寶!他們的故事是一本書! 不能否認的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不同的,很可能我們之間的經驗無法互通、他們說話的方式我們無法接受、他們的渴望跟我們的截然不同。但不管如何,當我們以耐心、尊重來對待年長者,以耶穌愛的眼光注視著他們、以耶穌的耳朵聆聽他們的故事、以耶穌的心體會他們目前的需要及感受,這些愛的經驗會驅使我們更加去愛,使我們懷著希望及責任感面對未來。你願意試試看嗎? 《美好時刻》團隊為每位祈禱者所經歷的過程祈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六月編輯者的話

六月編輯者的話

2022-05-3106:59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平安, 這個月教宗特別為家庭祈禱,願全世界的基督徒家庭都能以具體行動,活出無條件的愛和日常生活中的聖德。 那麼該怎麼做呢?我們可以向瑪利亞和若瑟學習。瑪利亞給予耶穌母性溫柔的愛與包容,從祂嬰孩誕生到蹣跚學步,從祂伊呀說話到能講道,耶穌在成長的過程中都跟在瑪利亞身邊學習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家務工作和祈禱;而養父若瑟則是會教導耶穌生活的技能,讓祂學習木工的工作,也將猶太人的文化、法律和習俗傳承給祂,而父性剛毅堅強的愛也培育了祂的人格。 我們可以看到,聖家的生活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浪漫,沒有迪士尼般的夢幻情節,卻是像我們真實的家庭生活一般,有食衣住行的煩惱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事。他們的家庭生活中有一些快樂趣味的地方,但也會有意見不合、想法衝突的時候。事實上,聖家與你、我、世界上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許多相似之處。 然而,聖家的不平凡之處在於他們活出一份無條件的愛,用愛與忠實活出生活中微小的細節,即使是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都能忠實於天主的邀請。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活出愛,而這是一份不平凡的聖德,因此在天主的眼中他們所做的平凡小事其實都是大事。 比方說,當聖家在納匝肋安定下來之後,若瑟要扛起家中的經濟重擔,他必須做木工來養活家人,讓耶穌、瑪利亞有安穩的生活。當生活壓力很大的時候,可能若瑟有時也會懷疑天主的計畫,懷疑自己是否做對的選擇。然而,若瑟仍舊忠實於天主對他說的話,選擇用愛與忠實持續做他該做的事,相信天主的應許。 瑪利亞也同若瑟一樣,忠實於她最初的「我願意」,深刻地愛她的家人。瑪利亞不只在日常生活中照顧他們,也在耶穌的使命中扶助祂。即便她不理解耶穌在做什麼,仍舊無條件地支持與陪伴。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她勇敢地待在耶穌的身旁。耶穌死後她依舊忠實地陪伴門徒,直到她生命的終結。聖母充滿愛與忠實的陪伴最後到整個普世教會,她在所有子女的身旁,不離不棄。 那我們呢?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瑪利亞及若瑟,以愛和忠實回應天主對我們最初的邀請?當我們與家人意見不合、遇到困難時,我們該如何好好對待彼此,不放棄與身邊的人繼續走下去呢? 現代家庭面臨許多挑戰與考驗—夫婦、親子關係上的疏離、貧富差距的經濟問題、對婚姻態度的薄弱使得婚外情層出不窮、以及高齡化......等,這些都造成許多社會問題,像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孤獨的長者與照顧者,還有壓力、精神疾病、成癮問題......等。這些都讓我們的家庭失去了愛與忠實,留下的卻是冷漠的心與破裂的關係。 因此,我們多麼需要健全的基督化家庭來為這些家庭做見證啊!讓我們從自己的家庭生活開始吧!學習聖家無條件的愛和忠實,讓耶穌、瑪利亞和若瑟陪伴我們過每天的生活,然後告訴其他的家庭—這是有可能的! 《美好時刻》團隊熱切地為每位祈禱者的家庭祈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平安, 教宗五⽉特別為年輕⼈的信仰祈禱—願每⼀位蒙召活出圓滿⽣命的年輕⼈,從聖⺟瑪利亞⾝上學會聆聽的⽅式、 深刻分辨的能⼒、信德的勇氣,以及獻⾝服務的精神。 年輕人是未來的希望,充滿著熱情與活力,願意為了追求夢想,嘗試冒險;年輕人擁有豐富的創意及獨特的看法,能為社會帶來新的氣象,我們的社會需要年輕人! 但這個社會並不完美,存在許多問題:權力爭奪、利益分贓、暴力衝突、不公不義……,讓許多年輕人的心不再單純,屈服於社會的價值規範、威權勢力,放棄自己的純真理想、最後失去對生命的熱情,無法活出圓滿⽣命的召叫。 那麼年輕⼈該怎麼做才能活出圓滿⽣命呢?教宗呼籲所有年輕人向聖母媽媽學習,因為瑪利亞從年輕到老,從耶穌的誕生、死亡到復活,都忠實地活出天主對她的召叫,說出「我願意」直到現在。不管我們年紀多大,都可以請求聖母幫忙,使我們能也忠實於自己的聖召,持續向天主開放,對天主的每個邀請說出:「我願意」。 聖母媽媽教導我們:聆聽天主、與天主對話,並懷著信德將自己奉獻給天主。首先,聖母懂得聆聽天主、與天主對話。當天使加俾額爾出現,告訴她:「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妳同在!」一開始感到驚惶不安,因為沒有人對她說過這樣的話,但在害怕中,聖母持續聆聽天使:「不要害怕,因為妳在上主前獲得了寵幸。看,妳將懷孕生子......」,聖母沒有馬上拒絕天使,而是提出關鍵的問題:「這事怎能成就?」並與天使繼續對話。 對我們而言也是如此,當天主對我們做出一個邀請時,剛開始會感到害怕、不安、抗拒,但是如果我們願意繼續聆聽、不間斷地詢問天主:「祢渴望我下一步怎麼走?」也跟天主分享自己的心情:「我聽到祢的邀請,但我感到害怕、不安......」在不斷地聆聽與對話中,天主會解開我們心中的疑惑,開闢祂召叫我們的道路。 聖母聆聽天使講述表姊依撒伯爾老年懷胎的事情後,意識到的確「在天主面前沒有不可能的事」。雖然覺得自己很渺小卑微,但她相信天主的恩寵大於一切,所以懷著極大的信德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天主,對天主的邀請做出回應:「看,我是上主的婢女,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罷!」聖母的「我願意」不只是在領報時刻,也在迦納婚宴上、在十字聖架旁、在等待聖神降臨時,她一生讓天主的話成就於她。 聖母是我們所有人的母親。當我們在婚姻生活、獨身或是奉獻生活中遇到困難,懷疑自己的召叫時,聖母都了解我們的處境,知道我們所經歷的掙扎、困惑,但她也邀請我們相信天主,天主能把不可能轉變為可能。我們的召叫,一切都出於恩寵,我們需要勇氣,將自己交給天主,讓天主的話成就於我們的生命。聖母渴望拉著我們的手,與我們一起走天主召喚我們的道路,你願意向聖母學習,讓她陪伴你嗎? 《美好時刻》團隊與聖母媽媽一起持續為大家祈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平安, 教宗五⽉特別為年輕⼈的信仰祈禱—願每⼀位蒙召活出圓滿⽣命的年輕⼈,從聖⺟瑪利亞⾝上學會聆聽的⽅式、 深刻分辨的能⼒、信德的勇氣,以及獻⾝服務的精神。 年輕人是未來的希望,充滿著熱情與活力,願意為了追求夢想,嘗試冒險;年輕人擁有豐富的創意及獨特的看法,能為社會帶來新的氣象,我們的社會需要年輕人! 但這個社會並不完美,存在許多問題:權力爭奪、利益分贓、暴力衝突、不公不義……,讓許多年輕人的心不再單純,屈服於社會的價值規範、威權勢力,放棄自己的純真理想、最後失去對生命的熱情,無法活出圓滿⽣命的召叫。 那麼年輕⼈該怎麼做才能活出圓滿⽣命呢?教宗呼籲所有年輕人向聖母媽媽學習,因為瑪利亞從年輕到老,從耶穌的誕生、死亡到復活,都忠實地活出天主對她的召叫,說出「我願意」直到現在。不管我們年紀多大,都可以請求聖母幫忙,使我們能也忠實於自己的聖召,持續向天主開放,對天主的每個邀請說出:「我願意」。 聖母媽媽教導我們:聆聽天主、與天主對話,並懷著信德將自己奉獻給天主。首先,聖母懂得聆聽天主、與天主對話。當天使加俾額爾出現,告訴她:「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妳同在!」一開始感到驚惶不安,因為沒有人對她說過這樣的話,但在害怕中,聖母持續聆聽天使:「不要害怕,因為妳在上主前獲得了寵幸。看,妳將懷孕生子......」,聖母沒有馬上拒絕天使,而是提出關鍵的問題:「這事怎能成就?」並與天使繼續對話。 對我們而言也是如此,當天主對我們做出一個邀請時,剛開始會感到害怕、不安、抗拒,但是如果我們願意繼續聆聽、不間斷地詢問天主:「祢渴望我下一步怎麼走?」也跟天主分享自己的心情:「我聽到祢的邀請,但我感到害怕、不安......」在不斷地聆聽與對話中,天主會解開我們心中的疑惑,開闢祂召叫我們的道路。 聖母聆聽天使講述表姊依撒伯爾老年懷胎的事情後,意識到的確「在天主面前沒有不可能的事」。雖然覺得自己很渺小卑微,但她相信天主的恩寵大於一切,所以懷著極大的信德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天主,對天主的邀請做出回應:「看,我是上主的婢女,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罷!」聖母的「我願意」不只是在領報時刻,也在迦納婚宴上、在十字聖架旁、在等待聖神降臨時,她一生讓天主的話成就於她。 聖母是我們所有人的母親。當我們在婚姻生活、獨身或是奉獻生活中遇到困難,懷疑自己的召叫時,聖母都了解我們的處境,知道我們所經歷的掙扎、困惑,但她也邀請我們相信天主,天主能把不可能轉變為可能。我們的召叫,一切都出於恩寵,我們需要勇氣,將自己交給天主,讓天主的話成就於我們的生命。聖母渴望拉著我們的手,與我們一起走天主召喚我們的道路,你願意向聖母學習,讓她陪伴你嗎? 《美好時刻》團隊與聖母媽媽一起持續為大家祈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平安, 新年快樂!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在這段期間,許多在外的遊子紛紛返鄉,為了與家人、親戚朋友團聚。然而,許多人因為疫情或是變故,無法跟家人團圓,這些在外的遊子,心中的掙扎難過實在難以言喻!但不只是外在的遊子,其實有很多內心的遊子,雖然有表面上的家,可是家庭內部是破碎的,沒有真正安息的地方。 相信瑪利亞和若瑟很能夠理解這些遊子的心,不管是外在還是內在的,因為他們都經歷過:他們因瑪利亞未婚懷孕遭遇別人異樣的眼光、他們必須離開自己的家鄉、他們沒有適合的地方生小耶穌、他們生下小耶穌後還必須趁著星夜逃亡到埃及。表面上他們的環境是動盪不安的,但他們的內心卻是安定的,因為支撐他們的莫過於天主的愛、天主的話,對天主莫大的信任,這份愛與信任讓他們不斷走出自己,持續對天主說:「我願意」。 這份對天主的「我願意」讓他們生命的帳幕被無限的拓展,有截然不同的格局:瑪利亞的子宮成為孕育耶穌的家,耶穌在世界上的第一個地方,她成為了耶穌的母親,最後也成為了世人的母親、教會的母親。而若瑟即便不是耶穌親身的父親,卻成為小耶穌的保護者與養父,保護瑪利亞和小耶穌直到他們安全,直到小耶穌長大。若瑟全心全力參與了天主的救恩史計畫,最後成為了普世教會的主保以及勞工的主保。他們每一個「我願意」都在天主的救恩史中畫下了一個記號,影響我們直到現今。 那我們呢?我們願意學習瑪利亞和若瑟對天主說「我願意」嗎?我們是否願意聆聽天主的話,承行天主的旨意呢? 其實,瑪利亞和若瑟的「我願意」沒有太多複雜的因素,他們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天主這樣告訴了我,所以我照著祂的話去做:「若瑟從睡夢中醒來,就照上主的天使所囑咐的辦了,娶了他的妻子」(瑪一24),「若瑟便起來,星夜帶了嬰孩和他的母親,退避到埃及去了」(瑪二14),「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路一38)。 即便瑪利亞和若瑟沒有全然了解,他們卻知道耶穌的到來有很重要的原因,他們能做的就是相信天主的話,然後忠實的去執行。因為他們對天主計畫的信賴,耶穌得以長大,得以傳福音,得以拯救我們,轉變我們的生命。 因此,在這嶄新的一年,讓我們對天主說出我們的「我願意」吧!並請求天主讓我們看到祂的視野,以及我們每一位基督徒在祂救恩史中的重要性。讓我們恆心祈禱,與天主聖三培養一對一、心對心的關係,如此,我們會被天主無條件的愛所感動、觸動,因此願意給出自己的所有、願意走出自己、願意時時刻刻為了天主說「我願意」。 教宗⼆⽉特別為修⼥及度奉獻⽣活的⼥性祈禱,並感謝她們的獻⾝與勇氣,祈願她們持續找到新的⽅式,回應這個時代的挑戰。但這個邀請也是對每一位基督徒,我們都可以在我們的家庭、工作、生活中奉獻自己給天主,為了天主說出我們獨特的「我願意」。因此,各位美好時刻祈禱者:「拓展你帳幕的空位,伸展你住所的帳幔,不必顧忌!拉長你的繩索,堅固你的木橛吧!」(依五四2)《美好時刻》團隊渴望與各位祈禱者一同說出「我願意」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瑪竇福音九1-8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上船過海,來到了自己的城。 看,有人給衪送來一個躺在床上的癱子,耶穌一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孩子,你放心!你的罪赦了。」 經師中有幾個人心裏說:「這人說了褻瀆的話。」 耶穌看透他們的心意說:「你們為什麼心裏思念惡事呢?什麼比較容易呢?是說:你的罪赦了,或是說:起來行走罷!為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起來,拿起你的床,回家去罷!」 那人就起來,回家去了。 群眾見了,就都害怕起來,遂歸光榮於天主,因衪賜給了人們這樣大的權柄。   釋經小幫手 福音中,我們看到來到耶穌跟前的有三種不同的人。首先是癱子和他的朋友。他們相信耶穌,也熱切盼望耶穌的醫治。因此他們可以聆聽耶穌,看見祂並且領受祂恩寵的力量,無論是罪過的赦免或肉身的痊癒。信德也能讓我們在生活中與基督相遇並且覺察祂的臨在。我們是否是有信德的人呢?這就從我們是否有意識的在每一天的生活中聆聽耶穌,並且對祂有一份渴望,讓祂的所言所行成為我們的言行,也讓祂爲我們帶來希望與信心?再來,經師們外表上是天主的子民,但實際上他們無法接受與自己認知不同的人,對不熟悉的事充滿排斥和負面心態。他們用狹隘的眼光和懷疑的態度來檢視耶穌,不願意開放去聼、去看眼前耶穌所說所行的事的意義,結果耶穌的言行就無法碰觸他們。我們對天主的刻板印象是否不但沒有幫助我們的信德,反而讓我們和祂有距離?最後,福音中旁觀的群眾一看到耶穌所行的事雖然害怕卻又光榮天主。他們的信德因爲看到耶穌所行的奇跡而逐漸更深。在這裏我們看到他們的謙卑。謙卑讓我們能夠讓耶穌繼續給我們驚喜,引導我們更走向基督,宣認天主的救恩。癱子和朋友、經師、熱鬧的群眾,也像是我們每一天和天主在生活中相遇的縮影。基督徒受召叫的多,可是在生活上真正開放且有信心跟隨祂卻不易。讓我們祈求天賜我們每天多一點信德。 品嚐聖言 耶穌有話對你說:「你們為什麼心裏思念惡事呢?」默想祂說的是什麽? 活出聖言 嘗試不要用負面的心態解讀每天所發生的事,卻嘗試在其中看到耶穌。 全心祈禱 主耶穌,當我心中懷有負面的想法時,請馬上幫我回頭轉向祢。阿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2.2(六)為永生做準備 惜生日 路加福音廿一34-36 達七15-27     聆聽聖言留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們說: 「你們應當謹慎,免得你們的心為宴飲沈醉,及人生的掛慮所累時,那意想不到的日子臨於你們,因為那日子有如羅網,臨於全地面的一切居民。所以你們應當時時醒寤祈禱,為使你們能逃脫即將發生的這一切事,並能立於人子之前。」 言 釋經小幫手 耶穌說:「你們應當謹慎,免得你們的心為宴飲沈醉,及人生的掛慮所累時,那意想不到的日子臨於你們。」今天,我們可以理解那「意想不到的日子」為我們每個人死去的那一天。那一天必然會到,但沒人確切知道它是哪一天。你害怕死亡嗎?你認為死亡在哪方面最讓你恐懼?是死亡過程的痛苦嗎?是死後會去哪裏的不確定感嗎?是必須放下今世的所有人事物嗎?還是對許多事情所懷有的未竟之憾?是的,如果我們只知道今世的生命,死亡是可怕的,因為它可以把人精心積累的人生和成績化為烏有。然而,對基督徒來說,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生命的轉變。我們相信「永生」的存在。然而我們的永生是享受天堂的榮福,還是接受永罰的煎熬,取決於我們生前的行為。你覺得你準備好面對天主的審判了嘛?按照你目前生活中所做的選擇,你會從天主那裏領受什麽樣的審判呢?耶穌今天提醒我們要趁著死亡還沒來到,「時時醒寤祈禱,為使你們能逃脫即將發生的這一切事,並能立於人子之前。」這是一個警惕,因爲人只有在世時才能夠有意識的選擇靠近天主或遠離祂,但死亡來臨的那一刻,人類為自己選擇的能力也隨著氣息消失。這也是一個希望,因為即便我們發現自己離天主很遠,很多選擇並不是祂喜悅的,但今天只要我們還活著,就可以選擇轉向天主,並祈求聖神引導你活出天主滿意的生活。 告 品嚐聖言 你們應當時時醒寤祈禱,為使你們能逃脫即將發生的一切,立於人子之前。 訴 活出聖言 與其每天反應式的過生活、和人相處,不如停一停,選擇更有愛的行動。 我 全心祈禱 耶穌,你渴望我們能在天堂和祢合一,請幫助我用愛為永生做好準備。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2.1(五)天國的擴張   路加福音廿一29-33 達2-14     聆聽聖言留   那時候,耶穌又給他們設了一個比喻: 「你們看看無花果樹及各種樹木,幾時,你們看見它們已經發芽,就知道:夏天已經近了。同樣,幾時你們看見這些事發生了,也應知道天主的國近了。我實在告訴你們:非等一切事發生了,這一代絕不會過去。天地要過去,但是,我的話決不會過去。」 言 釋經小幫手 「幾時你們看見這些事發生了,也應知道天主的國近了。」耶穌所說的「這些事」就是祂事前預言的戰爭、大地震,饑荒、瘟疫、迫害等(參路廿一5-28)。這時候的你是否聯想到現在正在發生的以巴戰爭、烏俄戰爭、或回憶這數年來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再來,人口老化、年輕人薪資漲幅跟不上經濟成長,社會價值觀的混亂和改變,政治的貪污或缺乏效率等,是否讓你感到不安和厭煩呢?你平時會用什麽方式去面對這些超乎你能控制得狀況呢?是抱怨、批評嗎?還是你會選擇縮小自己的夢想,用忙碌麻木自己,只求自己和家人能夠僥倖免於任何災難?今天,若你心中為自己或下一代的未來感到擔心時,耶穌卻要讓我們留意聖言的下半句:「…也應知道天主的國近了」。生活中的困苦、計劃的幻滅並不一定是壞事,因為這些狀況有可能喚醒我們,去擺脫自私和自以為是的心態。我們會意識到天主更深的真理,比如說:人是脆弱的,或是每個人是彼此連接的,因此沒有人能以犧牲他人為代價為所欲為,因為自私的負面影響最終會回到我們自己身上。這些真理就是今天耶穌提到的話。今天如果我們願意讓這些真理碰觸我們的心,我們也能明白,正如每個自私的念頭和行為能帶給世界負面的影響,同樣每一個祝福的祈禱和愛的奉獻也在改變世界,讓和平和希望再次臨到你身邊,讓天國向外擴張。 告 品嚐聖言 幾時你們看見這些事發生了,也應知道天主的國近了。 訴 活出聖言 看到讓你沮喪的新聞報導時,不要略過,以愛為當事人祈禱,求主眷顧。 我 全心祈禱 天主,當我對世界的痛苦感到沮喪時,讓我意識到和祢連接,改變是可能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1.30(四)捨棄一切跟隨 聖安德宗徒 瑪竇福音四18-22 羅十9-18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沿加里肋亞海行走時,看見了兩個兄弟:稱為伯多祿的西滿,和他的兄弟安德肋,在海裏撒網,他們原是漁夫。 衪就對他們說:「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 他們立刻捨下網,跟隨了衪。衪從那裏再往前行,看見了另外兩個兄弟: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在船上同自己的父親載伯德修理他們的網,就召叫了他們。他們也立刻捨下了魚船和自己的父親,跟隨了衪。 釋經小幫手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四位被耶穌召叫的門徒,他們都是平凡的漁夫,在平凡的一天做著平凡的工作—撒網及修理漁網。可是耶穌卻主動靠近他們並對他們說:「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面對耶穌的召叫,門徒們的反應是「立刻捨下網,跟隨了祂」。他們立刻捨下自己的工作、財產和家人,全然將自己奉獻給天主。兩千多年後的今天,耶穌仍然繼續在平凡的生活召叫我們,不是因為我們很突出或特別有熱誠,而是因為祂的愛而被召叫,所以聖召完全是一份白白賞賜的恩寵。有些人被召去過司鐸或奉獻生活,有些人則被召以平信徒的方式來服務教會。無論是哪種聖召,我們都需要去留意耶穌的聲音,仔細聆聽祂在平凡的日常對你我發出的呼喚。因為祂的召叫是為了讓人活出更圓滿的生活,使自己和他人能因著認識天主而過得更幸福。有時祂會透過聖言感動人心,有時祂會透過與不同人談話對你說話,有時則會透過生活事件帶給你一些啟發。無論如何,你聽見祂在召喚你嗎?你又願意怎麼回應祂呢?門徒們立刻捨棄一切跟隨了耶穌,那我呢?什麼讓我放不下與裹足不前?什麼讓我擔心憂慮、無法決定?耶穌召喚人不只是為了人自身的幸福著想,更為了透過我們的回應而能賜給世界更大的幸福和生命。衡量之後,我願意立刻捨棄一切來回應那會帶來更大價值和人生意義的召喚嗎? 品嚐聖言 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 活出聖言 留意耶穌的聲音在我心中留下的觸動,並問他:主,你希望我怎樣跟隨祢? 全心祈禱 主,請幫助我看見跟隨祢的意義與價值,使我能夠慷慨地捨棄一切跟隨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1.29(三)為信仰作證 聖劉瑞廷(達德)司鐸殉道 路加福音廿一12-19 達五1~28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們說:為了我名字的緣故,人們要下手把你們拘捕、迫害、解送到會堂,並囚在獄中;且押送到君王及總督之前,為給你們一個作見證的機會。所以,你們心中要鎮定,不要事先考慮申辯,因為我要給你們口才和明智,是你們的一切仇敵所不能抵抗及辯駁的。 你們要為父母、兄弟、親戚及朋友所出賣;你們中有一些要被殺死。你們要為了我的名字,受眾人的憎恨;但是,連你們的一根頭髮,也不會失落。你們要憑著堅忍,保全你們的靈魂。」 釋經小幫手 你聽過初期教會基督徒為信仰殉道的故事嗎?他們經歷了福音中耶穌描述的迫害:被拘捕、迫害、解送到會堂、囚在獄中、押送到君王及總督之前… 但他們卻在迫害中堅定地承認信仰,因此殉道了!很多時候,我們欽佩這些聖人們的勇氣和信德,同時也開始思考,如果今天被迫害的是我們,我們是否有勇氣去捍衛信仰呢?在安逸舒適的時代,許多人害怕走往成聖的道路。有多少人是名義上的基督徒,但每天的行為卻和基督沒有關係。試問:在生活中、職場上面對各種人際關係或商業決定時,如果有某些選擇是違背你的良心或基督的價值的,你是否因為害怕衝突或和別人不一樣而隨波逐流?今天不妨問問自己:為了一時的和平否定自己的良心或信仰值得嗎?難道我們不相信,只要我們平時有透過固定的祈禱和信仰培育讓信仰融入生活,遇到這些問題時,天主自然會給我們口才和明智去應對,讓我們清楚的為祂的愛和真理作證,甚至能夠影響和改變周圍的環境、氣氛?當然,有時候來自家人和近人的質疑經常比外人的迫害更讓人感到痛苦。這時候,我們可以記得,很多聖人,如:聖十字若望、聖方濟亞西西、安貧小姊妹會的聖余剛貞等,都曾經被自己的弟兄姐妹出賣、背叛。然而,他們卻憑著謙卑的心和堅定的信德,接納天主的考驗,最終保全了他們的靈魂,他們的聖德也被後人看到、承認。你能在考驗中堅定信德嗎? 品嚐聖言 你們要為父母、兄弟、親戚及朋友所出賣,但要憑著堅忍,保全你們的靈魂。 活出聖言 到中華殉道聖人或其它聖人的朝聖地去朝聖,為更瞭解他們的故事。 全心祈禱 主,我的信德軟弱,求祢讓我分享聖人們的信德,有力地為祢作證。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1.28(二)可靠的天主   路加福音廿一5-11 達二31-45     聆聽聖言   那時候,有些人正談論聖殿是用美麗的石頭,和還願的獻品裝飾的,耶穌說:「你們所看見的這一切,待那時日一到,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 他們遂問說:「師傅,那麼,什麼時候要發生這些事?這些事要發生的時候,將有什麼先兆?」 耶穌說:「你們要謹慎,不要受欺騙!因為將有許多人,假冒我的名字來說:『我就是(默西亞)』;又說:『時期近了。』你們切不可跟隨他們。你們幾時聽見戰爭及叛亂,不要驚惶!因為這些事必須先要發生,但還不即刻是結局。」 耶穌又給他們說:「民族要起來攻擊民族,國家攻擊國家;將有大地震,到處有饑荒及瘟疫;將出現可怖的異象,天上要有巨大的凶兆。」 釋經小幫手 你在買東西時,會不會選擇多花點錢買品質好的東西?若買貴重的東西,你會不會另外為它買保險、保固、保修的服務呢?我們會這樣做無非是希望那東西能用很久。可是再貴重的東西,用久了都會壞,都會過時,不是嗎?不只物品是如此,我們也真實地體驗到,再健康的身體,再要好的關係也都會隨著時間老壞、過時、改變。更何況世事難料,看看近年全球發生的戰亂、天災、疫情,福音中所描述的天災人禍仿佛就在我們眼前發生,讓每一個人都深深感到生命的脆弱和無可控制。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指著聖殿說:「待那時日一到,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就是在指出世事無常的事實。即便是猶太人最引以為傲的聖殿,也將有毀滅的一天。如果生命如此短暫又不安穩,我們該用什麼態度面對它呢?今天耶穌給我們的建議是:「不要驚惶!因為這些事必須先要發生,但還不即刻是結局。」「不要驚慌」因為我們有一個永恆的、愛我們的天主。「這不即刻是結局」因為即便我們遇到困難,只要我們還活著,都是轉向天主、信靠祂、相信祂的機會。也許天主不會免除我們所有的痛苦,但,天主會教導我們如何在痛苦中找到意義,如何在動盪的環境依然可以找到平安,甚至透過各種挑戰,反而讓我們發揮隱藏在我們內堅韌的愛及生命力。你是否曾在痛苦中發現天主賜你的偉大的愛的能力呢? 品嚐聖言 戰爭及叛亂必須先要發生,但還不即刻是結局。 活出聖言 越是不安的環境,越要祈求天主垂憐,賜你安定的力量去愛,去散播和平。 全心祈禱 天主,祢是可靠的,請來到不安的家庭、不安的人心,賜予安穩的力量。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1.27(一)全然奉獻   路加福音廿一1-4 達一1~20     聆聽聖言   耶穌舉目一望,看見富人把他們的獻儀投入銀庫內,又看見一個貧苦的寡婦,把兩文錢投入裡面,遂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個窮寡婦比眾人投入的都多,因為眾人都是拿他們多餘的投入,作為給天主的獻儀;而這個寡婦卻是從她的不足中,把她所有的一切生活費都投上了。」 釋經小幫手 我們若聽到要「奉獻」,你是否會有些壓力或顧慮?有時我們想給,但害怕給得不夠就不體面,在不好意思下選擇逃避奉獻的機會。有時我們愛計較,在被邀請奉獻時心裡打著算盤,害怕給出太多就吃虧了。有時我們也喜歡看別人奉獻了多少,以別人的奉獻為標準來給,卻不是用心考慮自己能給多少,或天主邀請給多少。然而,當我們思考奉獻的「量」時,耶穌卻注意到一個人奉獻時的「心」。寡婦兩文錢的奉獻在祂的眼中比富人的還多,因為她有心奉獻,她有心把她所有的給天主。對耶穌來說,真正有價值的不是我們給了多少,而是我們對天主的敬畏和感恩有多少。寡婦的生平雖然可憐,但她不抱怨她的不足,或責怪天主給她的命。她選擇把她有的奉獻給主。同樣地,有時候我們生命也會碰到不足或有限的狀況,這時候我們要學習感恩自己所擁有的,而不是擔憂自己沒有的。你見過一些人,雖然生活不缺,甚至還算富足,卻對金錢特別小氣,卻容易為錢擔憂、不快樂嗎?莫非,他們忘記一切都是天主的恩賜,也不相信天主喜歡並降福樂捐的人。相反的,寡婦的慷慨反而反映出她強大的信德,相信在她付出所有以後,天主必要照料她,不會讓她有缺乏。今天,讓我們反省,自己是否有哪些資源、時間、才華,應該拿出來分享,奉獻給天主,為造福教會、社會、或有需要的人呢? 品嚐聖言 這個寡婦卻是從她的不足中,把她所有的一切生活費都投上了。 活出聖言 在祈禱中把你有的攤開給天主看,允許祂邀請你把你的資源和時間奉獻給祂。 全心祈禱 天主,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祢的賞賜,如今我要把它奉獻給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1.26(日)愛人就是愛主 基督普世君王節 常年期第卅十主日 瑪竇福音廿五31-46 則卅四11~17;格前十五20~28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們說:「當人子在自己的光榮中,與眾天使一同降來時,那時,衪要坐在光榮的寶座上,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衪面前;衪要把他們彼此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把綿羊放在自己的右邊,山羊在左邊。那時,君王要對那些在衪右邊的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罷!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罷!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裏,你們來探望了我。』那時,義人回答衪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饑餓而供養了你,或口渴而給了你喝的?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作客,而收留了你,或赤身露體而給了你穿的?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患病,或在監裏而來探望過你?』君王便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然後衪又對那些在衪左邊的說:『可咒罵的,離開我,到那給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裏去罷!因為我餓了,你們沒有給我吃的;我渴了,你們沒有給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沒有收留我;我赤身露 體,你們沒有給我穿的;我患病或在監裏,你們沒有來探望我。』那時,他們也要回答說:『主啊!我們幾時見了你飢餓,或口渴,或作客,或赤身露體,或有病,或坐監,而我們沒有給你效勞?』那時君王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沒有給這些最小中的一個做的,便是沒有給我做。』這些人要進入永罰,而那些義人卻要進入永生。」 釋經小幫手 每個人最終都要面對天主的審判。我們在世上努力過好生活,用心認識天主,就是渴望在生命結束的時候,能夠被天主歡迎進入祂永恆的國度。然而,什麼才是天國最可靠的入場券呢?有些人對神學、教理很有興趣。他們花時間研讀各種教義、討論神學等艱深的事物,希望能夠瞭解天主的奧秘,能夠找到進入天國的途徑。然而,耶穌卻透過今天的福音,向我們透露在這最後的審判時,天主是用什麼做為審判的標準呢?福音中,耶穌說「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祂不問我們知道多少教理,只是看我們生前愛了多少,在他人需要幫助時,提供幫助。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也讓我們看到,愛是在具體行動中被顯示出來的。「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 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裏,你們來探望了我。」別人的需要決定我該如何愛他們,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方便或喜好。試反省,你在街上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你會見義勇為幫助嗎?當你幫助人時,你心裡會渴望得到某些回饋——如別人的認同、感激等嗎?聖十字聖若望在《愛與光的言論》內說過:「在人生的垂暮時,我們將按愛德受審。」今天讓我們學習以單純慷慨的愛去愛身邊的人,因為,他們就是天主派來為我們的永生做準備的機會。 品嚐聖言 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 活出聖言 你身邊是否有哪些人在等待你去關懷、幫助他?你會如何走出自己幫助他嗎? 全心祈禱 耶穌,讓我在每一個有需要的人身上看到祢,用我的所有去愛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1.25(六)不斷加深信仰 亞歷山卓.聖佳琳貞女殉道 路加福音廿27-40 加上六1-13     聆聽聖言   那時候,否認復活的撒杜塞人中,有幾個前來問耶穌說:「師傅,梅瑟給我們寫道:如果一個人的哥哥死了,撇下妻子而沒有子嗣,他的弟弟就應娶他的妻子,給他哥哥立嗣。曾有兄弟七人,第一個娶了妻子,沒有子嗣就死了。第二個,及第三個都娶過她為妻。七個人都是如此:沒有留下子嗣就死了。末後,連那婦人也死了。那麼,在復活的時候,這婦人是他們那一個的妻子?因為他們七個人都娶過她為妻。」 耶穌對他們說:「今世之子也娶也嫁;但那堪得來世,及堪當由死者中復活的人,他們也不娶,也不嫁;甚至他們也不能再死,因為他們相似天使,他們既是復活之子,也就是天主之子。 至論死者復活,梅瑟已在《荊棘篇》中指明了:衪稱上主為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及雅各伯的天主。衪不是死人的,而是活人的天主:所有的人為衪都是生活的。」 有幾個經師應聲說:「師傅,祢說的好。」 從此,他們再不敢質問衪什麼了。 釋經小幫手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撒杜塞人來詢問耶穌有關復活後的事。可是,細心讀這篇福音的人就會發現,原來撒杜塞人一開始就不相信復活。他們編了一篇複雜的故事,實際上不是要知道「在復活的時候,這婦人是他們那一個的妻子?」而是要證明相信復活是多麼可笑的事。也許他們想不通復活,所以早已決定不要相信它。換作是你,在信仰旅途中,你是否也對一些教理感到疑惑,覺得很難明白?其實,你不是唯一在信仰中面對這些問題的。我們的信仰中有許許多多的奧秘,按人類的能力是無法完全明瞭的,如:為什麼天主是三位一體?天主如果真的是好天主,為什麼還讓痛苦存在?祈禱真的有效嗎?聖體奧跡是怎麼一回事?……」 這些信仰真理很多時候是感官體會不到、科學證明不了、理智想不通的。但成熟的信仰要求我們,當面對這方面的疑惑時,不要像撒杜塞人馬上拒絕它。法國著名神學家巴斯噶說過:「無法被理解的事物並不因此就不夠真實。」希伯來書也寫:「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耶穌也在福音中說:「衪不是死人的,而是活人的天主。」這句話也提醒我們,相信是恩典,也是選擇。當我們面對信仰有疑惑時,不要光是羨慕那些信德堅定的人。信德是透過和天主生活的關係而被滋養增強的。所以,讓我們向天主祈求,求祂賜我們增強信德所需要的經驗。 品嚐聖言 衪不是死人的,而是活人的天主:所有的人為衪都是生活的。 活出聖言 你對信仰有哪些疑問?試著參加一些信仰課程,和其它夥伴一起探討它們。 全心祈禱 天主,祢是偉大的,充滿奧秘的。請用祢的愛引導我不斷加深我對祢的認識。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1.24(五)神聖的聖殿 聖永樂(安德)司鐸及同伴殉道 路加福音十九45-48 加上四36~59     留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進了殿院,開始把買賣人趕出去。對他們說:「經上記載:我的殿宇應是祈禱之所,而你們竟把它做了賊窩。」 耶穌每天在聖殿內施教。司祭長及經師並人民的首領,設法要除掉衪,但是尋不出什麼辨法,因為眾百姓都傾心聽衪。 言 釋經小幫手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來到聖殿庭院,把在那兒做買賣的人趕走。按聖經學家研究,商人們在聖殿的外邦人庭院販賣牛、羊、鴿子,為朝聖者提供獻祭牲畜的需要是合法的,也是一種服務。可惜商人們卻經常在做買賣時因為太重視商業利益,不時用欺騙、詐取、討價還價的方式為獲得更多利潤,結果聖殿一片混亂,影響人們祈禱的心。耶穌把他們趕走是因為祂愛聖殿及所有屬於天主的事,也心疼人們不認識聖殿的神聖。殿宇本應是祈禱之所,而商人們竟把它做了賊窩,把應該屬於天主的祈禱心偷走了,把應該在聖殿內維護的祈禱的氣氛搞砸。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也是天主自己的聖殿。天主就住在我們內,我們也可以用我們的身體去祈禱、認識天主,或去服務、光榮祂——這是原來天主創造人類的目標。但你是否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卻讓許多不屬於天主的賊住進你的聖殿,如:貪心、嫉妒、焦慮、虛榮、悲觀、懶惰,自卑,使你分心,經常看不到也感覺不到和天主一起生活的滿足?你覺得耶穌看到現在的你,會有什麼心情呢?福音中當耶穌驅逐了商人以後,祂便親自在聖殿裡施教,以祂的真理潔淨、聖化聖殿,恢復聖殿原有的容貌。同樣地,如果你今天感到自己內心被很多不屬於天主的事情占領,就請耶穌透過祂的聖言潔淨你,恢復你天主的聖殿該有的模樣吧! 告 品嚐聖言 那時候,耶穌進了殿院,開始把買賣人趕出去。 訴 活出聖言 你生活中有哪些賊,偷走你平安和生命力?你捨得讓耶穌把它趕走嗎? 我 全心祈禱 耶穌,求祢用祢的大能,從我的生命中驅逐懶惰、貪心、驕傲的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1.23(四)眷顧的時期 聖克勉一世教宗殉道 路加福音十九41-44 加上二15-29     聆聽聖言   耶穌臨近耶路撒冷的時候,望見京城,便哀哭她說:「恨不能在這一天,妳也知道有關妳平安的事;但這事如今在妳眼前是隱藏的。的確,日子將臨於妳,妳的仇敵要在妳四周築起壁壘,包圍妳,四面窘困妳;又要蕩平妳,及在妳內的子民,在妳內決不留一塊石頭在另一塊石頭上,因為妳沒有認識眷顧妳的時期。」 釋經小幫手 耶路撒冷對猶太人來說是最重要、最神聖的城市。它是天主的京城,而耶路撒冷的聖殿就是天主自己的住處。耶路撒冷也是人民宗教、政治、法律的中心,是猶太人們的驕傲。可是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卻預言耶路撒冷徹底的毀滅,「在妳內絕不留一塊石頭在另一塊石頭上,」並哀哭耶穌撒冷說:「恨不能在這一天,妳也知道有關妳平安的事。」什麼讓繁華神聖的耶路撒冷會毀滅呢?原因就是她不醒悟,「因為妳沒有認識眷顧妳的時期。」耶路撒冷滿於自己的繁華,忽視城內很多腐敗、罪惡的行徑。耶穌來到它中間提醒及領導人民要悔改,他們卻不願反省、悔改。結果因為它不認為自己有病、有罪,結果無法接受耶穌要給它的仁慈、醫治,做出適當的調整。換作是你?你是否忙著追求生活中的各種成就、財富、體驗等,卻不花時間停下來留意自己是否真的快樂,生命方向是否走對?也許你意識到自己身心靈有點累了、有點空,卻選擇忽視,甚至嘗試用各種新鮮的事情去讓自己分心,去填滿空虛。教宗方濟各說過:「被拯救的第一個條件是知道你處於危險之中,被治癒的第一個條件是知道你生病了,被仁慈對待的第一個條件就是感受到自己是罪人。」今天,不要再忽視你心中的空虛或失落感,它可能是耶穌眷顧你的時候。你願意聽聽祂要對你說什麼嗎?   品嚐聖言 恨不能在這一天,妳也知道有關妳平安的事。 活出聖言 心累了,就找一個週末做一個避靜,或找個神師聊聊,聽聽耶穌怎麼說。 全心祈禱 耶穌,在忙碌中我聽不到祢的聲音,請幫我找個安靜的地方,好好聽祢說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1.22(三)大小都重要 聖采琪貞女殉道 路加福音十九11-28 加下七1~31 聆聽聖言   眾人聽耶穌講話的時候,因為已臨近耶路撒冷,而且他們都以為天主的國快要出現,耶穌遂設了一個比喻,說:「有一個貴人起身到遠方去,為取得了王位再回來。他將自己的十個僕人叫來,交給他們十個「米納」,並囑咐說:『你們拿去做生意,直到我回來。』他本國的人,一向懷恨他,遂在他後面派代表去說:『我們不願意這人為王統治我們。』他得了王位歸來以後,便傳令將那些領了他錢的僕人給他召來,想知道每個人做生意賺了多少。第一個前來對他說:『主,你的那個「米納」賺了十個「米納」』。主人給他說:『好,善僕!你既然在小事上忠信,你要有權掌管十座城。』第二個前來說:『主,你的那個「米納」賺了五個「米納」』。主人也給這人說:『你也要掌管五座城。』另一個前來說:『主,看,你那個「米納」,我收存在手巾裏。我一向害怕你,因為你是一個嚴厲的人:你沒有存放的,也要提取;沒有下種的,也要收割。』主人向他說:『惡僕!我就憑你的口供定你的罪。你不是知道我是個嚴厲的人,沒有存放的,也要提取;沒有下種的,也要收割的嗎?為什麼你不把我的錢存於錢莊?迨我回來時,我可以連本帶利取出來。』主人便向侍立左右的人說:『你們把他那個「米納」奪過來,給那有十個的。』他們向他說:『主,他已有十個「米納」了。』主人說:『我告訴你們:凡是有的,還要給他;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從他奪去。至於那些敵對我,不願意我作他們君王的人,你們把他們押到這裏,在我面前殺掉。』」耶穌說了這些話,就領頭前行,上耶路撒冷去了。   釋經小幫手 跟瑪竇福音中的「塔冷通」(參瑪廿五14-30)比起來,「米納」只能算是小錢。一個「米納」大約是50克的錢幣。但兩個比喻的結局是一樣的,「凡是有的,還要給他,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從他奪去。」比喻中那忽略主人給的銀錢,無論多少,最後都會付出最大的代價。這兩個比喻教導我們,無論大事和小事,都要用同樣的心態看待,因為在天主的眼中,沒有大小的分別,只有願不願意聽從主人,信任他、為他效勞的區別。我們很容易因為愛慕虛榮,把心思投入大事而忽略小事。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在家裡招待重要人物,一定會做最精緻的準備,用最好的自己面對他。但如果是面對自己的家人,我們卻經常因為太過熟悉而忘了彼此珍惜和尊重,也很容易因為陳年的偏見而吵鬧,彼此都不想先讓步。為什麼招待心中的重要人物和招待自己的家人會有那麼大的差別呢?是不是因為要填滿自己的虛榮心呢?在天主眼前沒有大小的分別,只有愛的付出。今日比喻中的僕人就是輕看主人給的「米納」,認為它一文不值,就收存在手巾裡,連看也不想看。耶穌提醒我們不要學習這惡僕,卻要珍惜主人所給的,用愛看待身邊的人事物,無論它是大事還是小事。當這樣的心態成為一種習慣時,那我們就會成為忠實的僕人。 品嚐聖言 凡是有的,還要給他;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從他奪去。 活出聖言 今天,用一個喜樂的心去完成每一個工作,意識到你在愛天主、服務天主。 全心祈禱 天主,當我明白每一件事都是服務祢的機會,讓我渴望將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mments 
loading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