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兩隻老鼠
兩隻老鼠
Claim Ownership

兩隻老鼠

Author: ariel.asti

Subscribed: 1Played: 10
Share

Description

歡迎來到兩只老鼠,一個由兩個前4A廣告人組成的地下城市偵探組。

一隻是貪玩的ENFP鼠,一隻是社恐的ISTJ鼠。
兩只老鼠看世界的方式完全不一樣,但都特別愛盯著那些城市裡的小裂縫和人性里的小閃光。

我們的節目就是這樣聊聊城市裡那些會讓你點頭、翻白眼、或者猛拍大腿的小發現,
還有我們兩只鼠的日常碎碎念。
偶爾還會抓些有趣的朋友上來陪我們亂聊,
誰說只用四隻鼠眼觀察不夠?再加一點人類的視角不是更熱鬧嗎?

所以無論你是辦公室滑手機摸魚,還是夜晚睡不著,
來讓我們兩只老鼠的囉嗦聲,替你的人生加點音效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5 Episodes
Reverse
你相信嗎?買香奈兒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它的品牌核心是“解放女性”; 公司里小主管和實習生的穿著,暗藏著嚴格的“消費階級”; 甚至還有“珠寶散裝拼單”這種消費降級的新創意…… 當身心靈圈的“顯化”法則遇上名牌包, 我們究竟是在許願一個空洞的符號,還是在創造內心真正需要並享受的生活? 本期,我們邀請Susan,前奢侈品PM,現寵物溝通師, 帶來最真實的圈內觀察,並分享最容易成功的顯化心法 我們聊了 :  行業內幕:門店銷售如何用“曖昧”維繫客戶?為什麼實習生入職前被迫先買自家產品? 市場現況 : 散裝珠寶拼單 Tiffany、 “愛自己”其實是在騙你買買買? 深度反思:當路易斯威登(LV)先生看到今天的資本炒作,他會想哭嗎? 顯化心法:如何區分“顯化一個名牌”和“顯化真正需要的生活”的不同 ✨最後我們都認同 : 奢侈品真正的價值是「感受」而不是「標籤」, 不要顯化「標籤」,而要顯化「感受」 Susan 說: 「奢侈品是一個中性詞,定義它的,是使用它的人。」 或許,靈魂才是我們能擁有的最奢侈的精品。 00:55 來賓Susan-原本是奢侈品PM, 現在是寵物溝通師和天然手工皂主理人 03:13 Asti : 用心製作的商品是精品, 有錢才能擁有的是奢侈品 03:50 Ariel : 挑讓自己增加30%氣場的名牌包,才是”剛剛好”的奢侈品 05:37 精品圈內人Susan如何定義”奢侈品” : 能顯現品牌價值的才是奢侈品(潛台詞:我負擔得起這個層級的價錢) 07:27 Susan大學時期媽媽教她不要買太貴的包, 會被認為是假包(或被包養) 08:57 這幾年在上海的觀察 : 家長會直接送孩子名牌包 09:22 廣告中的品牌溢價 : 憑什麼大家願意花更多錢去買Apple? 10:10 奢侈品中的8/2法則 : 80%是精品, 20%是奇怪的”藝術”(如:垃圾袋,高跟洞洞鞋…) 11:59 成為公認的奢侈品品牌,必有其品牌底蘊 12:25 香奈兒設計的核心文化是”解放女性”, 但現在很多買香奈兒的人並不知道 13:38 奢侈品也是一種”制服” : 朋友都有,所以我也要有 13:44 消費階級化 : 連奶茶都分青銅和鉑金(在公司不敢點”蜜雪冰城”) 14:24 品牌內部也有階級:零售與採購在公司的話語權更大 15:10 奢侈品標籤化 : 小主管跟實習生穿的衣服是不同等級 16:30 當前的奢侈品被炒作成消費符號=直接把存款穿在身上 17:04 自媒體宣傳“愛自己” = 花錢犒賞自己 18:37 Susan 分享精品圈內八卦 : 門店銷售成為小三的故事 19:53 年輕銷售被誘惑 : ”顧客買給太太的這只包,比我一年薪水還高” 21:09 經濟下行,零售主管要求門店用曖昧來”維繫”顧客關係 21:54 消費降級下的新流行 : 珠寶散裝拼單(300元就能擁有一條真的Tiffany) 25:14 管培生進公司前要先下單買公司產品 26:53 圈內人自認自己高人一等,以”表象”來定義一個人的價值 28:47 看到當今的資本操作現況, 路易斯威登先生會不會想哭? 30:58 品牌的網紅展 : 簡化成”買買買” 32:08 名牌鞋不維修? 貴婦不適合走路! 奢侈品送洗是掉價行為 34:49 不太認同目前奢侈品圈的價值觀, 但奢侈品核心的”精品”精神被susan帶進喜歡的創業”手工皂” 38:07 身心靈圈的”顯化”為何都優先顯化”金錢” ? 38:50 很多人把顯化當成”許願” : 我要顯化一個名牌(潛台詞:我希望有人送我) 39:20 顯化應該是宇宙會回應我內心 “真的需要與享受的東西”,許願是許自己”沒有”的東西 40:24 Susan 教大家顯化tips : 想像”擁有的感覺”,潛意識會影響行為模式,最後顯化真的想要的東西 43:05 “我下班後要去看電影”和”我今天不要加班,要去看電影”的區別 44:41 顯化成功的原因 : 你真正”享受”下班去看電影的快樂 45:32 “顯化法拉利”的故事, 和”借款租豪宅”而背債的故事,兩者最大的差別是”感受” 47:40 有錢人一定”只能”住豪宅嗎?說不出住豪宅的快樂是什麼? 48:20 奢侈品變成一種標籤,”感受”只剩刷卡當下爽感,買完後更多是心理負擔:如何保養?如何還款? 48:59 不要顯化”標籤”要顯化”感受” 50:30 做人不要全身上下包括自己,最奢侈的只剩下包(窮得只剩下錢) 51:30 不要用消費去推砌自己的價值,追求美的東西是人的天性,但需要由自己定義 52:00 奢侈品是一個中性詞, “使用的人”才能定義什麼是奢侈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當一個文藝女青年決定在交友app上展開約會實驗,會發生什麼? 這一集,我們請來特別嘉賓 Celia —— 白天是freelancer,晚上是交友app上的「約會邪修實驗者」。 她特意避開文藝男、以”大美女”身份上線,每周密集約會,見識了從"浪漫小狗"到"油膩男2.0"的各色人間清奇,最後在一連串曖昧與試探中,重新認識了自己。 在Q2這一季與20+男嘉賓約會後,她整理出一套屬於文藝女青年的"約會原則": -避開文藝男,用”大美女”提升點擊率 -見面越快越好:需要的是"活人感" -自我介紹一定要有idea和觀點 -男嘉賓的"上身基礎 vs 下身不基礎"分類學 -不把結果當重點,把過程當修煉 在一個個爆笑又無言的故事里,我們一起看見約會世界的奇葩切面。 這不只是一份文藝文青年的個人「約會邪修」,也是一場用約會來進行的社會觀察, 更是一種透過密集互動來認識世界、找到自己的方式。 ✨Celia 說: "花兒在享受盛開,香到別人只是順便。" 或許,約會也能是不為了終點,而是為了每一次綻放的瞬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相信寵物真的能和你心電感應嗎? 這一集(分上下兩集)我們請來兩位貓狗雙全的來賓 Anita & Awing, 一起分享我們四人參加過的「寵物溝通體驗課」。 從香氣冥想到心靈連線、從爆笑的貓狗抱怨到六次暴哭現場, 這趟旅程讓我們看見了「聽懂寵物」不只是玄學,更是一種重新傾聽與感知世界的方式。 如果你家裡也有一個會偷看你洗澡、半夜踩你胸口的毛孩—— 這一集,請戴上耳機,一起進入牠們的內心小劇場。 續上集,這集我們聊到: 狗的情緒只有快樂與害怕? 植物也能說話?還會指定擺放位置? 用心電感應跟毛孩 FaceTime? 寵物教會人類如何溝通 後半場我們開始思考:「溝通」不只是語言,而是接住彼此的願意。 我們也在這堂課裡慢慢放下麻瓜的羞恥、打開自己的感知、學會如何更溫柔地看待身邊的生命。 最後別錯過我們的玄學儀式——用「動物版的答案之書」抽出兩隻老鼠的未來🐭 -下課後的連線練習 00:08 Anita分享第一隻狗辛巴”投胎”的神奇故事 04:43 煎餃突破DNA限制,用念力變成了兩人的”夢想小狗” 07:08 Anita分享寵溝實用技能 : 出差時自己就是自己的小米攝像頭 07:59 煎餃跟媽媽打小報告: 寄宿學校有一隻有心眼的狗 09:00 Anita 的時間管理 : 利用做臉和針灸時和寵物facetime(連線) 09:40 Ariel 自創的連線方法 : 冥想後連線 10:45 Ariel成功連線一隻流浪貓,才發現一直誤會對方懷孕, 但其實是公貓 -人,貓,狗溝通難易度排序  11:50 Anita 狗的情緒只有快樂和害怕, 貓的想法很直接,人最難溝通,看不到真實想法 12:51 Awing 上完課後更願意”觀察”寵物們的需求 13:48 人不輕易表達真實想法, 我們要學習和動物一樣坦誠 14:05 Asti :只要有連結的“意願”,就有溝通的可能,不論對象是動植物還是石頭 15:00 Asti分享跟”植物”溝通的經驗: 植物會為自己取名字,甚至要求在家中的位置 16:17 植物的表達更單純:直接活給你看! 16:50 跟植物學習: 傾聽對方的需求,而不是用自己的想法(養植物) 17:50 Ariel 的排序貓>狗>人,人最難溝通,不是不願說,而是不願”聽” -其實寵物一直在跟你說話 20:08 動物行為醫生對於”寵物溝通”的理解 : 不用透過寵溝,寵物也能收到你的愛 21:15 狗狗的一天是從你睜眼的那瞬間開始(暴哭+5) 22:35 Ariel 上課後不再批判自己, 把”我是麻瓜”掛在嘴邊 24:00 Awing加碼分享在香氣冥想中的故事,治癒了內秏的自己(暴哭+6) 25:22 寵物溝通是玄學? 還是我們屏蔽自己內心的信號太久了? 25:40 Ariel用動物版的答案之書 “日日藥輪” 來占卜”兩隻老鼠”的未來 26:55 訂閱,收藏,分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相信寵物真的能和你心電感應嗎? 這一集(分上下兩集)我們請來兩位貓狗雙全的來賓 Anita & Awing, 一起分享我們四人參加過的「寵物溝通體驗課」。 從香氣冥想到心靈連線、從爆笑的貓狗抱怨到六次暴哭現場, 這趟旅程讓我們看見了「聽懂寵物」不只是玄學,更是一種重新傾聽與感知世界的方式。 如果你家裡也有一個會偷看你洗澡、半夜踩你胸口的毛孩—— 這一集,請戴上耳機,一起進入牠們的內心小劇場。 在上集中你會聽到: 如何調頻到夢境的西塔波? 為什麼貓咪會嫌媽媽室友太愛哭? 為何空氣脆脆吃到最後只剩空氣沒有脆脆? 一隻受傷的貓,如何用糖果紙療癒自己? Ariel 在心輪里看到了什麼,為什麼全場暴哭? 每個瞬間都好真、好荒唐、也好溫柔。這不只是跟寵物的對話,更是和內在的連結練習。 -我們四人上了一堂寵物溝通課 00:15 你相信可以透過心電感應連上動物嗎? 01:09 來賓自我介紹家中成員 : 二人一貓(煎餅)一狗(煎餃) 01:44 Awing的爸媽不讓養寵物 02:13 Ariel 曾養過四隻貓,想與過世的貓溝通 02:40 Asti 代替蹺課的朋友去上課 03:06 寵物溝通後, Anita 決定收養”煎餅” 04:44 ”貓不懂回家的意思”(暴哭+1) 05:10 第二次寵物溝通是因為貓尿床問題 06:22 尿床問題沒解決, 卻給了二人滿滿的情緒價值(暴哭+2) -與動物連線的感覺就像… 09:10 如何在清醒時調頻到做夢的頻率 10:27 夢裡發生的一切都真實存在,只是在另一個平行時空 10:53 利用香氣,口感,觸感等練習打開感官 12:43 Asti 在香氣冥想中遇到的陌生阿公送了她一句金句 : 你為什麼不聽聽雨聲? 13:57 Ariel 分享大口吃與小口吃”芥末魷魚”的味道 15:15 發現原型食物愈吃愈香,化學食物經不起細嚼慢嚥,空氣脆脆只吃到空氣,沒吃到脆脆 -連線時接收到了什麼? 17:07 循序漸近體驗,讓大家在過程中接受自己的感覺 18:10 Anita分享連結同學的貓,居然看見被同學收起來的貓窩 20:18 Awing連上超熱心教學的助教貓, 貓還表演了站立梳毛秀 21:33 Asti 發現和awing連上同一隻貓,還看到了裝璜細節! 23:40 Ariel 連上一隻眼睛受傷的貓, 透過玩糖果紙的聲音來療癒自己 25:25 溝通師連上貓咪, 竟聽到貓咪抱怨媽媽的室友天天哭很煩 26:18 動物之間也會互相溝通 : 烏龜給主人下brief, 還分享跟貓聊天的日常 27:09 Anita決定養狗時, 家中的貓為了讓媽媽放心逼自己”一夜長大” (暴哭+3) 30:50貓狗溝通大不同 : 狗很愛亂入別人腦海中聊天 32:44 Ariel 在心輪森林裡連到過世的貓咪,終於放下壓抑很久的罪惡感(全場3人暴哭+4)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有想過把生活整個顛倒過來嗎?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一位「交換故鄉的朋友」——小布,她原本是在上海外企上班,如今卻成了在台南早餐店打工的人妻。 主持人Ariel 是住在上海的台南人,小布則是嫁來台南的上海人,兩個人不只交換了城市,也交換了生活節奏、文化觀察和人生心境。 這一集,我們聊了小布遇到的文化衝擊: ✅上海都市麗人如何放下名.牌包,適應”逛寺廟”與”親近大自然”的台南日常? ✅台南人到底多”機車”?再短的距離也要發動引擎! ✅「7-11根本是實體支付寶」,來了你就懂? ✅颱風天比買菜更緊急的事,居然是這件? 我們還聊了 : 💗兩地婚戀觀 : 從人民廣場的相親角,聊到離婚的原因 😋美食觀察:憑什麼台南的小吃店值得專程來吃二天 💻打工哲學:從高強度的上海外企到悠閒的台南早午餐店,怎麼適應? 🧘🏻‍♀️身心靈成長 : 從J人變P人,體會享受當下的快樂 這一集,既是生活觀察,也是文化實驗;既有笑點,也有很多暖暖的共鳴時刻。 更妙的是:這場交換故鄉的對話,其實是我們第1️⃣次見面! 🎧** 戴上耳機,一起聽聽她如何用「換一座城市」的方式,過上了更靠近自己的生活。** 00:22 介紹來賓小布與Ariel “交換故鄉”的緣份 01:24 小布與結婚20年的老公搬到台南 01:56 小布分享初到台南的文化衝擊 02:19 上海人搬到台南節奏也跟著慢下來 02:58 台南的交通令小布崩潰 03:37 台南人的腳長了二顆輪子,再短的距離都要騎機車 04:55 支付方式不同 : 10年後又重新帶錢包出門 05:47 7-11簡直是支付寶的實體店 06:57 台南人也太愛排隊了吧 07:48 “為你排隊”是台南人表達愛意的方式 08:12 ”80歲義工”陪伴體檢的感心服務 09:05 台南長輩最流行的退休生活 : ”做義工” 10:12 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的文化,甚至不同廟的神明會吵架 11:28 令小布羨慕的颱風假 : 颱風天比搶菜更緊急的事 : 訂ktv包廂! 12:50 上海人民廣場相親角裡的逼婚文化, 台灣父母對子女更理解與包容 14:16 台灣人覺得婚姻需要有”愛”為基礎 15:00 認同”婚姻”與”戀愛”是二回事 15:45 台灣和大陸這一屆年輕人離婚原因大不同 17:34 從高強度的上海外企到悠閒的台南早午餐店,體驗從同事到顧客都”都不著急”的 工作氛圍 20:00 上海的餐廳各司其職分工很細, 台南則是每個員工什麼都要會 21:24 上海與台南餐廳打工的薪資待遇 22:48 ”周末去哪玩?” : 在上海過慣小資生活的小布, 在台南走進大自然 24:57 回上海休假的必要行程:吃喝,按摩,做指甲 25:00 在台南生活物欲會自動降低,沒人在意你的名牌包,更關心生活本質 26:28 在台南的冥想課終於聽到了自己內在的聲音 27:05小布表示已80%融入台南 : 關注自身,美食與天氣已下載完畢 27:44 美食療愈 : 一大早就喝牛肉湯的幸福 28:25 老店美味的原因 : 祖傳三代的sop,代代只做一件事 29:32 小布建議遊客可以專程來台南吃二天 25:50 真正好吃的餐廳只能找當地人帶路 31:13 黃昏市場:如果今晚不想做飯 31:38 台南人喜歡把”拍謝”(不好意思)與”謝謝”在嘴邊,親切得仿佛回到小時候的上海弄堂 32:45 從J人變P人: 每天上演說走就走的旅程,隨遇而安,享受當下 33:50 人生最開心的決定: 搬到台南後90%時間都在愉悅的狀態 35:29 人生最後悔的決定: 太早婚,戀愛經驗太少 37:14 給計劃旅居他鄉的建議: 1.先研究當地生活方式與自己的個性配不配 2.經濟基礎 38:24 兩地女生互誇環節:今天podcast竟是網友第一次見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剛剛過完的五一小長假,對兩只老鼠而言,是重返“打工人”後最重要的節日。 本集節目, 兩鼠將真情實感地分享自己重返職場的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以及如何在這個衝擊中找回”休息”的技能 🌟 重返職場後的PTSD -Gap期間早已放下的人事物,全都“回歸”到生活里。 -用三倍票價搶到五一高鐵票,卻在放假第一天準時生病,”驗證自己”天生打工人”的身份。 🌟 打工人的AI新發現 -同事個個都是AI高手:效率爆表,但“內卷”也更厲害! -三重壓力——錢少、時間少、要求高,逼我們放低標準:“我就是牛馬,不做鳳凰事!” 🌟 再學“慢”與“休息” -Ariel的Gap技能:用”接不住洗手乳”的小故事,分享如何真正慢下來。 -有效休息三要點: 抽離,別讓細節吞沒你 保持主體性 : 別把別人的情緒放心上 反向造me time : 有摸魚,才高效  🌟 面對未來 : 當AI取代我們的工作後,你是誰? -失去總監的title後:別人喜歡的我,才是最真實的我 -Gap教我們的事:隨時調頻,拒絕被職場速度捲走 如果你還沒離開過職場,可能不懂什麼是“真正的休息” 當你回到打工人生活,也別忘了————休息,是你最寶貴的技能。 🎧 戴上耳機,讓自己在內卷的AI時代中,依然擁有休息的力量! 00:19 這個五一是兩隻老鼠重返打工人的第一個小長假 01:11 兩人都有ptsd 01:28 Asti 的ptsd症狀一 : 過去gap期間不在乎的人事物通通回來了 04:02 Asti 的ptsd症狀二 : 突然意識到”五一假期”很重要 04:50 Ariel 用三倍價錢搶了五一的高鐵票, 還滿心罪惡感 06:05 放假第一天就生病, Ariel 確診為天選打工人 06:44 Ariel的ptsd症狀 : 時間被別人控制了, 微信一響,會緊張得立刻彈起來! 08:45 Ariel重回職場的發現一 : 大家很會用AI,有效率但也更內秏了 10:21 Ariel重回職場的發現二 : 打工人的心態變了,變得不再投入太多 11:25 因為錢少, 時間少,要求高三重壓力,逼打工人把標準放低: 我就是牛馬,不要要求我做鳳凰的事! 13:30 我們正在經歷AI進入工作領域的試錯過程,之後會回到正常:ai做ai的事,人做人的事 14:00 生活方式突然改變,讓身體也驚嚇,不適應 15:33 Ariel 在gap期間學習到如何慢下來 15:56 小故事 : 心急接不了洗手乳 17:15 Asti 和Ariel 發現自己和同事關心的事不一樣( 成為同事中的怪人) 18:55 我好不容易學會休息,不想要一回職場就忘記 19:48 心態慢下來才是有效休息, 不然停下來就只是”空檔” 20:50 學會”抽離”,才不會再度陷入工作中的細節 22:00 保有自己的主體性, 才能避免把別人的問題和情緒加到自己身上 23:55 以前我們在”演”甄嬛傳, 現在在”看”甄嬛傳” 24:30 不要被卷進別人的速度,要擁有自己的節奏 24:48 反向製造自己的me time : 珍惜早餐和午休 27:25 ariel 分享用“多鄰國” 放鬆的方法 28:33 Asti 用手碟提升專注力 29:41 為什麼大家不敢躺平? 因為恐懼面對更重要的事 30:30 當AI取代更多工作後,人們就被迫去思考”我是誰?” 32:33 失去title後, 別人喜歡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33:30 不在乎的人最強 34:32 因為gap的經驗,讓我們可以快速調頻,隨時回到自己 35:31 如果你沒離開過職場,可能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休息,當你重回職場,也要小心不要忘記如何休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Melo,一位曾在頂尖4A廣告公司擔任創意總監的職業女性,如今是全職媽媽。 Melo坦言:孩子是媽媽的NPC”,廣告是科學,育兒是玄學”。 她用幽默和真誠剖析了一個全職媽媽的日常:崩潰、懷疑、感動、成長,這些複雜的情緒如何塑造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訪談全程妙語如珠,金句不斷,從如何利用廣告公司的訓練降維打擊來做家務,到與兒子笑中帶淚的”交換繪畫日記”, 在問到會不會成了媽媽就失去自我時,一語道破 : 很多人在沒有小孩的時候也沒有自我! 無論你是尚未成為父母,還是正在經歷育兒的種種挑戰,這期節目都會帶給你一些深刻的思考和溫暖的共鳴。 🌟 本集精彩金句 -有了孩子後發現title,名聲,錢都是浮雲 -把4A學到的方法拿來做家務是降維打擊,但養孩子是”開盲盒” -(對兒子喊) : 我最難搞的甲方都不會這樣對我! -孩子的”螺旋式進步”,其實更像一盤蚊香! -有了孩子後,我的英文強得可怕! -比起成績好,我更看重”真誠表達”與”做有趣的人” -育兒只是看手氣,”優秀學生的育兒之道”根本不需要分享 -孩子就是牛皮癬,專治自信的老軍醫 -不要叫我”寶媽!” -(主持人問:為了孩子失去自我?)很多人在沒有小孩的時候也沒有自我! -與孩子相處的瑣碎瞬間,就像在宏大時代中的小觸手,把你固定在一個地方,好好生活! 00:13 兩鼠討論自己很害怕”小孩” 01:00 Ariel 覺得有了小孩,人生就被綁住了 01:33 介紹本日嘉賓Melo:前4A創意總監現全職媽媽 01:33 Melo在辦公室收到驗孕棒的”恐嚇信” 02:30 讓Melo決定生孩子的動力居然是”勝負心”,而胎夢居然是”鴨嘴獸” 04:13 Melo在懷上”鴨嘴獸”後,才有勇氣離開體制,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05:15 Melo公開澄清 : 媽媽是”自己”決定當全職母親,而不是為了孩子”做犧牲” 06:05 有了孩子後發現很多事不重要:title,名聲,錢都是浮雲 07:10 Melo分享自己眼中的孩子:曾許願要一個”有趣的孩子” 08:22 Ariel分享她眼中Melo的孩子:結合爸爸與媽媽天份的天才兒童 09:22 主持人問 : 創作”廣告”和創作”孩子”這兩者帶來的成就感有何不同? 09:31 在廣告公司的”孩子”(作品)只是領養的, 別人家的孩子沒有心理負擔 10:21 Melo的”角色扮演”教育法 11:00 在廣告公司的成就感來自客戶,育兒成就感也許是未來回顧的細碎瞬間 12:28 主持人問 : 會不會利用廣告公司的技能來養小孩 13:36 Melo曾用廣告中的”科學”方法來教育小孩,把孩子當成同事相處 14:47 把4A學到的方法拿來做家務是降維打擊, 但養孩子是”開盲盒” 15:24 靈魂拷問:孩子更像上司,下屬,還是客戶?有了孩子後覺得客戶都是天使 16:50 父母的”me time”是坐在電驢上放空的10分鐘 18:22 父母的崩潰瞬間一 : 兒子把網路上”幼兒熱點”的問題全踩一遍 20:05 父母的崩潰瞬間二 : 中醫師用針灸幫四年級的孩子”提神”趕功課 20:02父母的崩潰瞬間三 : 兒子拖延症讓媽媽明天提案,deck還沒做完 20:53 育兒的”西西弗斯神話”: 孩子”螺旋式進步”其實更像一盤蚊香 21:45 為了陪孩子上鋼琴課,媽媽意外找到新興趣,重新養了自己一遍 22:28 有了孩子後,英文強得可怕! 23:18 因為孩子是過敏體質,因此研讀大量醫書,push自己去做以前不會做的事 24:07 宿命論: 小朋友是媽媽的NPC, 會自己改變人生的排序 26:10 創意總監分享創意的育兒方式:看重”真誠表達”與”做有趣的人” 27:57 Melo分享與孩子的”交換繪畫日記” 29:00孩子白天在學校”被洗腦”, 回家後父母必須再洗回來:分數不是最重要! 29:55因為有輕微的閱讀障礙,孩子的表達雖然比別人費勁, 但所有的思考都是第一手,不是來自書中的 30:49媽媽其實很崇拜孩子”看什麼東西都覺得有意思”的天賦 32:07 Ariel 帶聽眾分享melo與孩子的”交換繪畫日記” 32:25 帶聽眾一起閱讀鴨嘴獸的”鼻屎礦石系列” 34:27 孩子畫出自己的陰影面積:媽媽抱別人的孩子 35:35 孩子用繪畫吐嘈家裡窮 37:01 Ariel 覺得最感動的一則日記: 媽媽站在我這邊, 還是媽媽最愛我 38:04 Asti覺得感動的點: Melo期望孩子”真誠表達”與”做個有趣的人”其實媽媽本人也是如此 38:19Melo 承認自己一直是循規蹈矩的好學生,雖然因此進最好的學校和公司,但也不過如此… 39:17 鴨嘴獸在日記中承認自己抄小抄被媽媽打屁屁(道德教育) 41:00 很難做到不崩潰,不打小孩,Melo 脆弱承認自己的分數很低 41:56 孩子就是牛皮廯,專治自信的老軍醫,很多育兒專家其實自己沒有小孩 42:22周國平的育兒書證明:育兒只是看手氣,”優秀學生的育兒之道”不需要分享 44:33 對Melo來說”畫畫天賦”當下能給孩子區別於別人的優越感就夠了,不要放太大期待 46:28 ADHD孩子的鈍感力其實是防護罩,保護來自大人的批評,且任何狀況都可以自得其樂 48:20 全職媽媽如何維持自我?Melo很反感別人叫她寶媽 49:22 很多人在沒有小孩的時候也沒有自我 49:56 與孩子相處的瑣碎瞬間,就像在宏大時代中的小觸手,把你固定在一個地方,好好生活 50:43 Ariel 以後會多尊敬那些熊孩子的父母,Asti覺得未來是屬於那些有個性的人,也就是現在的孩子!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在異鄉漂泊多年後,歸鄉的生活竟然需要重新學習適應?在本集《兩隻老鼠》中,Ariel與台北朋友Joyce和FangFang繼續分享從上海回到台北的心路歷程,從生活習慣的改變,到在家與家的感受之間重新找到平衡,一段段回憶和反思交織出異鄉與歸鄉的多重面貌。 🌏 生活習慣的轉變:異鄉帶來的新認知 對距離的重新定義,從動輒跨越大城市到習慣台北的慢節奏。 FangFang笑稱用了“阿姨”服務後就回不來了,而Ariel也分享阿姨如何改變了自己的價值觀。 🍴 家鄉味與異鄉記憶的交融 在台北想念上海的大閘蟹,在北京半夜渴望台灣的鹹酥雞,那些熟悉的味道是漂泊者心中奢侈的慰藉。 回憶北京胡同裡慢悠悠的烤鴨時光,或是上海朋友相聚的儀式感,那些在異鄉結下的羈絆和美好,為何卻難以延續到歸鄉? 👥 異鄉人的“抱團取暖”與身份認同 在異鄉,連笑話也得不到當地人的共鳴,促使台灣人揪團過節、彼此支撐。 FangFang分享“學長學姐制”的情誼,而Joyce更曾探望素不相識的台灣人,打造出獨特的台灣人網絡。 📚 距離讓我們重新看見台灣 異鄉生活讓我們成為台灣的“文化大使”:Joyce因介紹台灣地理而重拾對家鄉的熱愛,FangFang回台總要買文化書籍。 Ariel坦言,每次回台灣都像個“觀光客”,卻因此更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根源。 ✨ 結尾反思:身份認同與旅人感 在第三地的生活即使適應得再好,總有一種“旅人感”揮之不去。而唯有在異鄉離開熟悉的一切,才讓人更深刻地理解家鄉與自己的連結。 記得點贊、好評、轉發《兩隻老鼠》!讓更多人一起參與這段關於異鄉與歸鄉的深刻對話。 00:15 主持人問:在大陸生活後有改變你的習慣嗎? 00:25 Joyce覺得最大的改變是”對距離的認知” 02:47 FangFang最大的改變是:用了”阿姨”後就回不來了” 04:54 Ariel 覺得”阿姨”改變了自己的價值觀 06:38 累了一天回家發現房已鋪好,瞬间感到幸福 07:30 FangFang分析為什麼台灣沒有”阿姨” 08:02 除了阿姨FangFang也懷念按摩師,也會送小禮物給阿姨跟按摩師 09:46 Ariel收到阿姨送的毛衣,才反省自己沒有平等看待阿姨 11:00 FangFang覺得自己和阿姨的關係是”勞資關係” 12:09阿姨送来老家超好吃的土雞蛋,兩姐妹很感動 12:50偏見:其實有些阿姨比我們有錢,某位阿姨回家過年順便買了房 13:43Joyce對家的概念 :家不是一個房子,”跟在意的人一起的感受”才是家 14:46 到北京才第一次有自己的空間,也是第一次思考自己,”家人”與”家人的關係” 15:28 回台北停留太久會想念上海,因為想念”自己的空間” 17:00離開後會想念的還有”家鄉味” : Joyce分享到上海後瘋狂想念的台式美食:芋頭,芭樂 19:25家鄉味就是奢侈品,更多想念的台式家鄉味:蓮霧,愛文芒果 21:09 在北京半夜想念台北的鹹酥雞 22:33 在台北想念上海的大閘蟹,想念與朋友相聚的儀式感 24:15懷念在北京胡同里的”利群烤鴨”,懷念那個很慢的北京 25:50回憶有濾鏡:為什麼在上海很親密的朋友,搬回台灣後反而不聯絡了? 26:57在異鄉連笑話都得不到當地人的共鳴,回到原生地反而失去抱團取暖的契機 28:39 只要是台灣人,在北京就會揪團過節 29:55 分享在北京,上海時, 台灣人連環報恩的故事 32:53 Joyce到上海醫院探望完全不認識的台灣朋友 33:13 異鄉的”學長學姐制” 35:29 在”第三地”不管適應多好,都有我不是當地人的”旅人感” 37:05離開台灣才開始熱中於擔任台灣的”觀光旅遊大使” 37:48 Joyce為了向德國人推銷台灣,重讀了台灣地理 40:30 長住上海的Ariel, 每次回台灣就變身”觀光客” 41:25 Joyce 覺得隔一個距離看台灣, 台灣在自己心中的意義會更客觀,更清晰 42:40 FangFang回台北時會特別買台灣文化相關書籍:我們是怎樣的人都跟生長的地方有關! 43:50 因為害怕忘記繁體字,在上海時Joyce堅持用”手寫輸入法”寫繁體字 45:00 記得點贊,好評,轉發”兩只老鼠”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在這集節目裡,Ariel回到台灣過年,特別邀請了兩位曾經在上海生活多年的朋友——Joyce和FangFang,一起聊聊異鄉人的心路歷程,以及歸鄉後的重新適應。他們的故事既有笑料,也充滿深刻的情感反思。 內容介紹 初到上海的震撼與挑戰 Joyce分享了她2004年為了跳脫舒適圈而前往上海的決定,而FangFang則因為對「21世紀的紐約」的憧憬,選擇了一條北漂到滬漂的路。兩位嘉賓用第一手經歷帶我們走進當年剛踏入上海的文化衝擊,從搶出租車的奇葩經驗到第一次穿過長安大街的震撼。 從城市節奏到日常習慣的比較 四座城市的生活節奏截然不同,北京的快速步調、上海的多元國際化、台北的溫和節奏,以及香港的電梯文化,讓每個城市都自帶鮮明的「人格」。Joyce回台灣後,發現台北人走路速度「慢到令人抓狂」,而FangFang則認為千里迢迢喝咖啡的旅程,竟讓那杯咖啡變得更美味。 歸鄉的適應與挑戰 離開上海後的生活,是否一切都如想像中順利?Joyce談到重新下載台灣的APP、尋找西式食材的困難,而FangFang則感慨於市場差異導致過去的經驗難以完全派上用場。這段對話觸及到歸鄉者如何重新找到生活的節奏,以及如何在家鄉重新定位自己。 跨國合作與戀愛故事 在上海生活,為三人帶來了與不同國家的人合作、甚至談戀愛的機會。FangFang喜歡與美國和德國人共事,Joyce則在上海遇到了命中註定的異國戀人,並讓自己的家成為台灣人在上海的聚會地。三人幽默又溫暖地談到,只有離開故鄉,人們才能坦誠做自己,也才能自由地去愛。 異鄉的身份與歸屬感 「居民」和「市民」之間的微妙差異,勾勒出異鄉人如何在一座城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種身份認同,或許只有經歷過外地生活的人才能深刻體會。 💡 下集還會帶來更多有趣的討論,敬請期待! 透過這些故事,我們試圖探討:什麼樣的經歷,讓我們成為今天的自己?異鄉的漂泊,是否其實也是另一種重塑與成長的過程? [內容提要] 00:10 回台灣過年的主持人Ariel, 邀請兩位曾在上海工作過的台北朋友,聊聊人在異鄉的心路歷程 00:58 Joyce 在2004時為了跳脫舒適圈而到上海工作, 長住上海17年 01:36 FangFang 因嚮往上海是21世紀的紐約, 先到北京再到上海, 共長住大陸18年 02:30 Joyce之前一直在台北生活,剛到上海時覺得很新鮮 03:16 Joyce分享初到上海時搶出租車的奇葩故事 05:30 Joyce因出租車難叫,寧願在公司加班 06:33 雪中徒步是浪漫?還是驚險? 07:08 北漂的FangFang告訴滬漂什麼才是真的”行動困難” 09:00 第一次過北京長安大街, FangFang驚呼: 是我人生走過最寬的街! 09:45 指路的方式和台灣不一樣,才發現自己原來超沒方向感 12:18 距離遠的好處 : 千里迢迢去喝的咖啡更好喝, and開會遲到也沒關係! 14:30 比較四個城市的節奏 : 北京>台北>上海>香港 15:00 Joyce回台北後,覺得大家走路好慢 15:45 香港的”電梯關門鍵”被心急的人按到看不清 16:45 Joyce回台灣後不習慣 : 所有的APP要重下載+很難買到西式食材 18:41 上海的國際化:在”老外菜市場”直擊牛油果女士的英文會話課 21:35 FangFang回台北後心態需要重新適應,因為市場差異太大,過去的經驗反而用不上 22:45 如果當初留在台北,可能會成為媒體人,到上海等於去一個更大的舞台 24:30 在上海才機會和不同國家的人一起工作,或談戀愛 25:00 三人分享在上海跨國工作的痛苦與成長 27:45 利用對不同國家的人的偏見, 反而可以順利完成工作 28:40 Ariel 分享到紐約,巴黎出差的風格大不同 30:00 雖然難搞,但FangFang最喜歡跟美國和德國人合作,也收穫了一輩子的朋友 33:15 Joyce分享在上海遇見命中註定的異國戀 35:00 Joyce的小家成為台灣人在上海的聚集地 36:30 愛情可以打破國界:以色列與馬來西亞戀人 37:00 只有離開故鄉,人們才能坦誠做自己,也才能自由戀愛 40:00 居民和市民的區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是否也有過“放下一切,去一個地方重新開始”的衝動?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兩只獅子——與我們分享從上海清空家當,搬到景德鎮旅居的四個月的冒險故事。 🌟 從搬到城中村的文化震撼到DIY美食的獨特體驗,他們如何在“全村跳電”的日子里找到生活的樂趣? 🌟 報五天陶藝體驗班,卻蹭了一個月,揭開做陶藝比想象中更卷的真相! 🌟 “城裡人買不到盒馬下廚”的奇葩難題,竟逼出了很多奇思妙想的料理創意! 🌟 最終因找不到“離公共窯近的房源”和陶藝風格的迷茫,決定離開景德鎮,重新審視對創作的熱愛。 🏺在陶藝的世界中,他們感受到了創造的純粹快樂,也遇到了現實的重重挑戰。兩只獅子用幽默和坦誠聊了聊: ✨ Jay如何用創意彌補拉壞技術的不足。 ✨ 百米如何從基礎班的”信心爆棚”到進階班的備受打擊過程中,找到個人風格。 ✨ 景德鎮的奇人:刺青師的陶藝創作,以及技術超好卻懷疑自己的助教人。 但這次冒險也教會了他們: ✔ 創作不一定要追求變現,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平衡才最重要。 ✔ 勇敢嘗試新事物,就算不成功,也會積累屬於自己的獨特收穫! ✔ 彩蛋 : 景德鎮獨特的快遞文化和“鬼故事”,絕對讓你笑到扶牆。 🎧 戴上耳機,跟著兩只獅子的腳步,感受一次充滿未知但又格外有趣的旅程吧! ** **喜歡我們的節目,請給五星好評,訂閱,分享給更多朋友哦!** 00:40 二隻獅子勇闖景德鎮的原因 01:44 清空上海家當, 說走就走, 立志到景德鎮闖出一片天 03:22 從上海蛋黃區搬到景德鎮城中村,變形記開始了! 05:20 “城鄉差異”的文化震撼 : 四分之一的房租與四倍的電費 06:30 全村”跳電”的日常 07:40 一碗牛骨粉的震撼, 與觀光打卡的樂趣 08:50 城市獅子買不到”盒馬”下廚, 用各種方式DIY美食! 10:50 全城人均陶藝家, 發現換個地方繼續”卷” 14:14 先報了五天陶藝體驗班 , 結果蹭了一個月的課 15:18 做陶就像在做運動 16:10 Jay的樂趣 : 拉壞技術比不上,那就用創意來湊! 16:50 百米的樂趣 : 在與同學互誇中找到自己的風格! 20:20 做陶的快樂結束在”進階班” : 茶壼! 24:33 刺青師把專業技法應用到陶藝製作上 27:30 溫馨提示 : 參觀工作室時千萬不要隨便”碰磁”( 碰別人的磁器 ) 28:44 助教的故事 : 技術愈好的陶藝家反而愈懷疑自己的價值 32:10 以廣告舉例:參考案例看大多,反而綁手綁腳 33:52 為何離開景德鎮? 找不到離公共窯的房源, 也找不到自己的風格很迷茫 37:21 收入驟減,無法以陶藝維生 38:37 景德鎮代代相傳的產業鏈, 個人創作者很難融入其中 40:30 手工作品產量有限, 時間和金錢需要巨大的投入 42:16 最重要的原因: 沒有盒馬! 43:50 個人可以在景德鎮的出路 : 開陶吧或販賣單價高的作品 45:30 大部分的景漂都很浮躁 : 無法真的放棄城市的生活方式 46:45 建議先住二周判斷自己能不能適應 48:11 搬離景德鎮後重新審視對陶藝的初衷 : 只是喜歡創作, 不要過度期待變現! 50:04 Jay : 最大收穫是未來可以吹牛,以及認識很多未來的陶藝大師 51:00 百米 : 這個經歷讓她敢於出發,也學到廣告之外的新技能 52:27 更瞭解自己的斤兩, 也更容易去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54:50請分享這集給計劃去景漂的朋友 56:20彩蛋1: 景德鎮獨特的快遞文化 58:20彩蛋2:怕黑怕鬼又狗的Jay說一下鬼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也有做過夢想板嗎?在每年年初做一張,貼上自己想要的未來,結果……真的有顯化出來!這一集,《兩只老鼠》帶你一起進入夢想板的神奇世界。從如何製作願景板,到如何在這些圖片中找到屬於你未來的預言,我們聊到的都能讓你開始懷疑:這個“顯化”是不是比你想的更有魔力? ✨Ariel分享關於鬥牛犬、貴州梯田、芭蕾與腰痛的顯化故事。 ✨Asti貼的”手+光碟+外星人”的夢想,竟在2024年照單全收。 ✨而不同人的夢想板,居然還能看出MBTI性格,簡直是未來的水晶球! ✨而更讓人驚訝的是,老師們為她們的夢想板提供的解讀,揭示了人生的更多可能! 節目中我們也聊到了“文字”的限制性信念,如何通過圖像來釋放真正的力量。 甚至神經科學也證實: 圖片比文字更容易幫助人們顯化願望! 從個人成長到未來的挑戰,夢想板不僅是願望的藍圖,還是通往新階段的鑰匙。 00:26 兩只老鼠的新年儀式:製作夢想版! 00:46 在員工入職時製作願景版 01: 41 夢想版如何製作 03:18 夢想版最難的部分是:取捨哪些才是你真正的願望 05:28 “文字”是限制性信念? 07:00 夢想板上圖片都以沒想到的方式顯化了! 07:40 夢想板上“五支勞力士”和”五個男人”最後的顯化竟是… 08:46 Ariel 的顯化故事 : 鬥牛犬, 貴州梯田, 芭蕾舞與腰痛 11:30 Asti 的顯化故事 : 手+ 光碟 + 外星人=? 12:54 夢想版完整預言了Asti 的2024 14:52 Ariel 描述2025的夢想板(可搭配底下的圖案看) 16:20 Ariel 自己解圖 : 用不同形象去面對不同的人 16:57 老師幫Ariel 解圖 : 2025會遇到不喜歡的人,並向他們學習 18:15 老師幫Ariel 解圖 : Ariel 2025年會學習催眠!!!! 20:12 夢想板也會進化 : 2024年收集的素材,會在2025年整合,找到答案! 24:07 Asti描述並解讀自己2025的夢想板(可搭配底下的圖案看) 29:20 夢想板居然能反映了一個人的mbti 32:48 老師幫Asti解圖 : 選擇讓自己更有力量的一面 34:52 夢想板上看見”重操舊業”的預言, 結果隔天就去前公司打工 36:35 神經科學家證實: 圖片比文字更容易顯化願望 38:25 只要你相信你的夢想會顯化, 這件事就一定會發生! 40:42 用正面的想法接受夢想板上所有的經歷,怎樣都會有收穫! 42:15 幫別人解讀夢想板,就是給別人祝福,歡迎留言解讀兩只老鼠的夢想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一集《兩只老鼠》邀請了兩位特別來賓,和我們一起分享2024年擊中你心趴的感人瞬間。 從親情的溫暖到人生的轉折,全程歡聲不斷笑中帶淚,希望這份溫暖的能量也能透過音波傳遞給你! 百米的感動瞬間 : 奶奶為媽媽養了30年的花,成了百米最好的見面禮 Jay的感動瞬間一 : 一句”對不起”,擊倒了180公分x180斤的男子 Jay的感動瞬間二 : 一個急轉彎,打破”35歲前不結婚”的flag Ariel的感動瞬間 : 陪退休的爸媽旅行,結果被”銀髮101”團療癒 Asti的感動瞬間 : ”現實”的爸爸,無條件當女兒”夢想”的靠山 🎧 戴上耳機拿好紙巾,和我們一起用感動記住這一年吧! 00:15 用一件感動你的事來記住2024這一年 00:36 單親家庭的百米為了一圓高齡90歲奶奶的願望,回家認親 02:20 媽媽介紹眼前頭髮花白的人就是奶奶 03:21 奶奶為媽媽養了一株30年的花 05:00 百米在回程的火車上聽到陳奕迅的”七百年後”大哭 07:10 一個人給另一個最好的禮物就是時間 09:40 Jay的故事 : 180公分高的男子哭倒在媽媽的懷裡 10:30 缺少父母陪伴的童年導致e人的Jay其實常常emo 11:52 記憶中的溫柔 : 爸爸把雞腿堡的雞腿全留給Jay 13:58 媽媽的一句 : ”對不起!” 幫Jay走出了抑鬱的狀態 16:50 因為一個差點分手的架, Jay親手打臉” 35歲前不結婚”的flag 18:50 在分手的十字路口,一個轉彎, 想起不想錯過80歲的幸福 24:00 Ariel趁著gap year回家和退休的爸媽一起旅行 25:30 不小心搭上”夕陽紅練習生”的戀愛巴士 29:00 到底是誰把螃蟹忘在酒店? 33:51 爸爸在退休後才找到一生熱愛 : 唱歌 38:08 Asti今年轉型進入熱愛的手碟世界,但與爸媽的期待不同 39:40 Asti希望自己能變成一個很慷慨的人,而她在手碟群里感受到這種快樂 41:20 “現實”的爸爸對女兒的”夢想”的尊重與無條件支持 46:17 總結 : 4人分享聽到各自的故事後的感動和幸福 [ 相關資訊 ] 百米提到的歌詞 : 陳奕迅”七百年後” 棄置那棵花 容我帶它的根歸家 送你這棵花 來懷念已逝去初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如果有人告訴你:"只要做自己,錢就會從天上掉下來",你相信嗎? 在這一集裡,Asti用她作為"投射者"的真實人生實驗, 分享如何從職場小菜鳥一路走到"錢多、有趣、不加班"的理想生活! 這集的內容既輕鬆又充滿啟發:從初識人類圖到深度探索自己的內在權威,Asti聊到了那些年在廣告公司的焦慮、加班到長囊腫的健康危機,以及如何在「等待被邀請」的過程中,把每一次機會都轉化成精彩的人生篇章。 她還分享了那些奇妙的故事—— ✨ 如何在"做自己喜歡的事"中等來合作手碟品牌、實現咖啡師夢想,甚至與冥想老師開工作坊。 ✨ 投射者的終極秘籍:別主動出擊,但也別躺平,反而要全心投入熱愛的事。 ✨ 如何面對每一個邀請,學會說:"讓我想一想。" 節目尾聲,Asti提醒我們: "不要因為害怕結果和想像不一樣,而花一輩子模仿假的自己。" 錢,其實是一種能量,當你真正活出自己,所有的美好都會隨之而來! 這一集,我們和Asti一起探討人類圖的奧秘,體驗"從天上掉下來的錢"的真實瞬間,聽完也許你會開始懷疑:原來改變人生,只需要從"做自己"開始。 📌 收聽提示 推薦給所有想探索自己、正在迷茫於人生方向的聽眾,一起來看看人類圖的魔法吧! 00:56 科普人類圖 01:29 Asti初識人類圖 02:16 身為投射者的Asti 經常感到”苦澀” 02:59 初入廣告公司的Asti充滿各種焦慮 04:35 年輕的Asti以為”公司沒有你不行” 05:29 一直誇”投射者”, 他就會為你做牛做馬 07:10 加班到長囊腫後,“投射者” 終於決定開始”人類圖實驗” 09:15 Asti生活大小事都要”等待被邀請” 11:52 開始”等待被邀請”後, Asti沒有主動找機會,都是機會主動來找她 12:24 等待被邀情的精神就是:”關你屁事,關我屁事” 13:35 Asti不斷得到”錢多,有趣又不加班”的freelancer 14:46 每當Asti想賺錢時,工作機會就會從天而降 16:32 手碟老師主動邀Asti合作手碟品牌 18:02 手碟老師主動幫Asti圓了”咖啡師”之夢 19:06 冥想老師主動邀請Asti合作工作坊 19:47 等待不是”躺平”, 而是”投入”自己喜歡的事 22:11 “投射者”面對機會時,要學會說:”讓我想一想” 22:54 “投射者”就像諸葛亮, 只接受劉備”非你不可”的邀請 24:33 投射者在感情上要”被動”,但可以”設陷阱”給對方 25:07 實驗”人類圖”後,Asti不只存款增加了,身體健康了, 還學了許多新才藝,順利轉型了 27:21 為什麼大家不敢”做自己”? 27:28 回到內在權威後,很多人發現”原來我想要的,跟我以為我想要的不一樣” 28:34 實踐人類圖前,我以為我會牛馬一生,而現在我換了一條人生線 29:58 別因為害怕”跟自己想像得不一樣”,而花一輩子去模仿”假的自己” 30:45 錢就是一種能量,做自己,錢就會從天下掉下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不上班真的能不焦慮嗎? 這一集,兩只鼠帶你進入“不上班哲學”的內心世界,聊聊那些不上班的奇幻經歷與掙扎: Ariel的Gap經歷如何從“極爽”變成“極焦慮”? 是什麼樣的契機讓她從被菩薩“拯救”,到最後靠人類圖找到內心的平靜? 當焦慮席捲生活,我們真的應該採取行動,還是停下來傾聽身體的聲音? 節目中,兩鼠還會深度探討: 焦慮為什麼偏愛“社會精英”? 人類圖的“等待回應”如何幫助我們擺脫頭腦的干擾? 為何拋開“對別人證明自己”的執念,反而能讓人生更輕鬆? 最後,我們發現,不上班不是答案,但選擇更符合自己天賦的生活方式,卻可以讓焦慮遠離。 學會用人類圖的方式生活,你會發現,焦慮不是敵人,而是一扇門, 它帶你通往更了解自己、更信任自己的未來。 [本期提要] 00:20 兩鼠介紹自己不上班的」資歷」 01:35 Ariel分享gap經驗有三個階段: 從極爽到焦慮的過程 03:56 找下一份工作時遇上疫情大爆發 05:05 焦慮到菩薩主動來救我 06:33 沒收入的我焦慮到決定要買房子 09:40 新工作」拯救」了我,直接放下」找房子」的爛攤子 10:10 焦慮的反義詞是行動? 焦慮下的行動更危險! 11:00 人類圖的」等待回應」是什麼? 12:17 頭腦常會用假設性問題來干擾你的直覺 13:18 太倚賴」頭腦」來做決定, 反而沒聽到」身體」在抗議 14:09 容易焦慮的人大多是社會精英 15:32 忙著向別人證明自己 ,卻沒法對自己交待 19:19 在醫院時收到開會通知,瞬間爆哭 22:13 gap菩薩給我」寬限期」 23:23 這一次,菩薩沒有顯靈 25:00 這一次,是asti的靈魂拷問(薦骨)救了我 26:36 因為身體(薦骨)說yes,讓我心甘情願投入自媒體,學攝影與剪輯 30:30 擺脫焦慮, 「人類圖」比」菩薩」更好用 30:44 用人類圖的方式生活, 會發現 」菩薩」最終還是對的 32:55 不上班之後,除了」焦慮」你還有很多選擇 [相關資訊] Ariel的小紅書號:607439252 如何找到自己的人類圖 : 請搜"亞洲人類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住過防空洞嗎? 住過水簾洞嗎? 住過差點爆炸的房子嗎? 你曾因為租房,不小心被迫成為變態偷聽狂嗎? 可能還拉黑了幾個朋友? 在這集《兩只老鼠》中,兩只鼠將帶著他們加起來近40次的租房經驗,和你聊聊那些年我們經歷過的租房奇幻故事。從房東的花式操作到室友的驚天秘密,每個故事都夠你拍案叫絕! 更重要的是,作為「過來鼠」,我們也會分享一些租房小心得,不僅幫你避開踩雷,更教你如何把租房這段旅程變成人生中的一段特別記憶。 租房的確是場修煉,但當我們換個角度看,它也能成為打磨的生活智慧、豐富我們人生的寶藏。 讓我們一起從這些奇幻故事中找到收穫,讓每一段租屋生活都不只是辛酸,更是一場充滿閃光的小冒險!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