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聽聽就好_江江好

聽聽就好_江江好
Author: 江江
Subscribed: 4Played: 21Subscribe
Share
© 節目版權屬於江子瑛
Description
「聽聽就好_江江好」是一個關於靈性成長、內在成長的播客。江江老師會透過她在不同的課程、活動中與學生對談的方式,分享她在靈性道路上收到的訊息、領悟與實踐。由於我們相信自然就是最好的振動,所以我們的播客不會有人工修飾,音效不好時請見諒。播客的內容都是來自江江老師和學生們在對談當下,最自然真誠的分享。希望透過這樣的分享,能讓你在靈性道路上不孤單,但如同江江老師常說的,你可以聽聽就好,一切都是江江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42 Episodes
Reverse
這集播客的主題聚焦在「夢境」與「修行」。江江老師首先分享她對夢的理解與經驗。這個題目來自《賽斯資料》,夢不僅是一種潛意識的展現,也是一種「創造實相」的方式,甚至可被看作是對死亡的演練。在夢裡,人能夠嘗試不同的生活與現實,從中獲得新的學習與啟發。江江老師回顧,她真正開始透過夢境學習,是在遇到第四位師父之後。過去她只聽說過「預知夢」,但師父告訴她,夢境也能成為修行與受教的場域。從那時起,她常常在夢裡獲得有關人性、意識、甚至不同維度的認識。在夢境中,不需要語言,意識即可直接交流,這讓她後來反而覺得人類語言的表達是有限的。此外,夢境還是一種「考驗場」。夢裡可能出現各種誘惑,測試情感的忠誠與對慾望的控制;也可能透過日常情境來檢驗貪念,例如是否會為了多收學費而私心將學生留給自己。這些情境往往會在夢裡不斷重複,直到她做出正確的選擇。當她能在夢中拒絕誘惑或貪念時,相關的夢境就不再出現,代表已通過該階段的試煉。整體而言,江江老師將夢視為一個學習、反思與成長的場域。它不只是潛意識的映照,更像是一面鏡子,提醒人們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面對慾望與挑戰,同時也是修行與自律的重要契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是「聽聽就好_江江好」冥想課系列的第六十三集。
冥想課系列介紹:這個系列我們會與您分享江江老師在冥想課中跟學生們的互動交流。您會聽到學生輪流分享他們這個星期練習的心得、心情,或是任何跟修行有關的問題。
我們的錄音沒有任何剪輯,如果有一些雜音或效果不好的地方請見諒!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是「聽聽就好_江江好」冥想課系列的第六十二集。
冥想課系列介紹:這個系列我們會與您分享江江老師在冥想課中跟學生們的互動交流。您會聽到學生輪流分享他們這個星期練習的心得、心情,或是任何跟修行有關的問題。
我們的錄音沒有任何剪輯,如果有一些雜音或效果不好的地方請見諒!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本週的播客主要圍繞「信念創造實相」這個主題展開,並延續前兩週關於「小我與內心聲音」的討論。江江老師提到,她最大的信念之一是「相信老天/神」。這種信念不是空談,而是透過生活中的經歷一次次被驗證。她舉例,自己在從事服務他人的事情時,往往會遇到合適的人來幫助,這些安排彷彿都是「神的陪伴」。這讓她更加確信,當信念建立後,實相就會隨之展現。她的第二個重要信念是「相信自己是豐盛的」。江江老師指出,豐盛意味著對生命的信任與內心的充盈,是一種來自心靈深處的安全感和富足感。她提醒大家,豐盛與貪婪有本質的不同。豐盛是一種分享與流動,它能帶來內心的平靜與感恩;而貪婪則是不斷索取,源自於恐懼與匱乏,最終只會帶來不安。她強調,當我們真正相信並活出「自己是豐盛的」,生命自然會展現出各種正向的可能性。她也談到如何幫助那些尚未建立信念的人。與其試圖說服,不如用「陪伴」的方式,讓對方在生活中逐步體驗並印證信念的力量。例如,在緊張情境中給予安慰與支持,讓對方感受到放鬆與信任,進而慢慢建立信念。她補充,失智老人只要有人陪伴,情緒就能顯著穩定,這正說明了陪伴比言語更具力量。江江老師還分享了自己的生命經歷,例如婚姻破裂、被迫與孩子分離等痛苦時刻,旁人即使好意也難以真正理解。這些經歷讓她更深刻地體會到,安靜的陪伴勝於空洞的安慰或八卦。對於完全沒有信念的人,她的建議是不用急於勸導,只要告訴對方「沒關係,我依然愛你」,當對方準備好時自然會回頭尋求信念的力量。最後,她補充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或許你只是忘了,你本身就是神。」這句話強調了內在的神性與自我覺醒。整體而言,本集播客透過信念、陪伴與靈性體驗的交流,強調信念不僅是一種思想,而是能夠在實踐與經歷中創造人生實相的力量,同時也突出了陪伴在人際關係與靈性成長中的重要價值。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是「聽聽就好_江江好」生命交流研討會系列的第十六集。這個系列我們會與您分享一個月舉辦一次的線上生命交流研討會內容。每次的研討會都會有一個主題,由參與者提出問題,江江老師回答。本次交流的主題:人性有什麼特質?
我們的錄音沒有任何剪輯,因為我們相信自然就是最好的振動。如果有一些雜音或效果不好的地方請見諒!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是「聽聽就好_江江好」冥想課系列的第六十一集。
冥想課系列介紹:這個系列我們會與您分享江江老師在冥想課中跟學生們的互動交流。您會聽到學生輪流分享他們這個星期練習的心得、心情,或是任何跟修行有關的問題。
我們的錄音沒有任何剪輯,如果有一些雜音或效果不好的地方請見諒!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是「聽聽就好_江江好」冥想課系列的第六十集。
冥想課系列介紹:這個系列我們會與您分享江江老師在冥想課中跟學生們的互動交流。您會聽到學生輪流分享他們這個星期練習的心得、心情,或是任何跟修行有關的問題。
我們的錄音沒有任何剪輯,如果有一些雜音或效果不好的地方請見諒!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一集播客延續了前幾次討論「小我」與「內心聲音」的主題,聚焦於如何分辨真正來自內心深處的聲音,與那些由恐懼、社會框架或「小我」製造出來的聲音。我們常說要聽從內心的聲音,但這些聲音有時混雜了恐懼與擔憂,難以判斷它是否來自真我,還是小我的干擾。江老師回應,剛開始修行或練習的人,往往會把所有的聲音都誤認為是自己的,這需要透過不斷實驗與練習來釐清。她舉例,自己曾穿著挖背背心去教鋼琴課,外界對「老師該有的樣子」有固定框架,而她需要學會承受異樣眼光,逐步確認什麼樣的表達才真正讓自己感到喜悅與自在。討論進一步延伸到社會角色與個人選擇的張力。江老師分享自己白天在貿易公司工作,晚上和假日從事身心靈教學,外界可能質疑她的角色定位,但她選擇臣服於生命的安排,將每個經驗視為修煉的一部分。她強調,不需過度分析與比較,只要在事件來到面前時,以開放心態去接受與體驗,最終會逐漸清楚哪些事物要繼續、哪些應該放下。她回顧自己過去開設音樂教室、成立協會、參與計畫的經歷,都是在「事件來到時」順勢而為。隨著經驗的累積,她最終能清楚分辨哪些活動自己不再需要,並果斷放下。這種態度並非消極,而是透過「臣服」和「實驗」的過程,逐步明白內心真正渴望的方向。節目最後談到「人性」與「神性」的差別。人性傾向透過邏輯與分析來選擇,但這往往讓我們陷入猶豫與時間消耗;神性則是單純的接納與臣服。江老師認為,真正的練習在於在事件來臨時,學會順應並從中體驗,逐步培養出分辨內心真實聲音的能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是「聽聽就好_江江好」冥想課系列的第五十九集。
冥想課系列介紹:這個系列我們會與您分享江江老師在冥想課中跟學生們的互動交流。您會聽到學生輪流分享他們這個星期練習的心得、心情,或是任何跟修行有關的問題。
我們的錄音沒有任何剪輯,如果有一些雜音或效果不好的地方請見諒!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是「聽聽就好_江江好」冥想課系列的第五十八集。
冥想課系列介紹:這個系列我們會與您分享江江老師在冥想課中跟學生們的互動交流。您會聽到學生輪流分享他們這個星期練習的心得、心情,或是任何跟修行有關的問題。
我們的錄音沒有任何剪輯,如果有一些雜音或效果不好的地方請見諒!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今天的播客主要圍繞修行、實踐與靈性成長的討論展開。節目中談到「如何在靈性道路上持續精進」。江江老師以自身學習能量與氣功的經歷為例,說明「唯有持續練習」才是關鍵。她曾以美國氣功大師為榜樣,不斷練習,過程中也出現過一些難以解釋的現象。她強調自己沒有設定具體目標,只是相信「對方能做到,我也能做到」,並把所學自然地應用於生活,最終也能幫助到他人。江江老師指出,真正的「前進」不是理論上的積累,而是將所學實踐在生活中,幫助他人、累積經驗,這才是真正的修行進步。對於「小我」的議題,江江老師分享了利他的態度。她認為利他對自己來說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勉強或委屈,而是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她在面對事件時,會問自己「如果是神,會怎麼處理?」這樣的思維讓她能以神性的角度看待事情,即使當下有一點不平衡,但看到對方開心或得到回饋時,內心自然恢復平衡。同時,江江老師也提醒我們,「凡事利他」本身也是一種框架。當我們幫助別人時,如果只是因為「礙於情面」、「人際關係」或「善有善報」的想法而去行動,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利他,而可能讓自己心裡失衡。真正的利他,是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心甘情願地去幫助別人,而不是被外在期待或壓力所驅使。江江老師也提到,修行不應過於依賴理論,而是要透過生活中的實踐不斷印證。只有親身驗證,修行才會真實。最後,她總結說,修行的核心不在於追求更高更遠的境界,而在於把所學不斷應用在日常,透過幫助他人而自然成長,這就是穩健而真實的靈性進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是「聽聽就好_江江好」冥想課系列的第五十七集。
冥想課系列介紹:這個系列我們會與您分享江江老師在冥想課中跟學生們的互動交流。您會聽到學生輪流分享他們這個星期練習的心得、心情,或是任何跟修行有關的問題。
我們的錄音沒有任何剪輯,如果有一些雜音或效果不好的地方請見諒!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集播客主要探討「自主意識」與「順從天命」之間的關係。主持人的問題:我們是否真的擁有自主意識?還是我們的行為與選擇其實早已被安排好?這些看似來自自我的念頭,是否源自家庭、教育、社會或某種更高層次的「訊息場」或「老天爺」的安排?江江老師指出,大多數人活在被安排好的框架與模式中,只是自己未察覺。我們之所以以為有自由意志,其實只是小我的反應與選擇;真正覺醒的人,會開始辨識哪些選擇是真正源自內在,而哪些只是來自過去經驗與外在環境的制約。如果一個人經常情緒起伏,說明他仍未脫離框架的束縛。江江老師進一步說明,訊息場或天意像是一張無形的網路,雖然看不見,但確實存在。我們要透過靜心與修行,就像為靈魂洗澡一樣,清理雜念與情緒,才能與這些訊息場產生連結。最初,人們修行是為了尋求指引;但更高的境界是不再執著對錯與成敗,讓心保持純淨與平靜。在生活面向上,江老師分享了她如何面對與身邊人的相處,以及處理日常中的困難與選擇。她強調,練習的目的是讓自己在事件中學習與成長,而非陷入情緒或執著。她把自己視為地球上的「傀儡」,用事件來觀照自己需要放下的執念與情緒,進而提升智慧與靈性。最後,江江老師鼓勵大家,不必急於打破所有框架,而是可以從「多一點覺察」開始。當念頭升起時,不妨停下來問自己:「我一定要這樣嗎?」透過這樣的提問與觀照,一點一滴地練習,便是踏上跳脫制約、回到本心的道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是「聽聽就好_江江好」生命交流研討會系列的第十五集。這個系列我們會與您分享一個月舉辦一次的線上生命交流研討會內容。每次的研討會都會有一個主題,由參與者提出問題,江江老師回答。本次交流的主題:你對人性了解嗎?
我們的錄音沒有任何剪輯,因為我們相信自然就是最好的振動。如果有一些雜音或效果不好的地方請見諒!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集播客探討了「臣服」在修行與生活中的意義,江江老師透過自身經歷,深刻分享了她如何從婚姻中覺醒,並反思當時的內心選擇與人生安排。節目一開始回顧上集談到的「臣服於當下」及人際互動中的修行經驗,本集則進一步探討內在聲音與外界教導之間的拉扯,尤其是在年輕時做出人生重大決定(如婚姻)時的心路歷程。江江老師舉了她早年結婚的例子,這段看似痛苦的經歷,卻促使她更認識自己。她強調,錯誤不一定是壞事,而是靈魂必經的體驗,能促成覺醒與成長。江江老師也提到,如果當初選擇了一位平凡但疼愛她的伴侶,也許能過上平穩幸福的生活,但那樣的人生可能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覺醒與領悟。她認為無論選擇哪條路,只要內心保持快樂與滿足,就無需執著於所謂「覺醒」的目標。最後,她強調,我們可以做任何選擇——可以努力打拼,也可以選擇躺平——只要不造成他人的困擾和負擔,就是可以被尊重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成功或是否覺醒,而是能否保持內在平靜與喜悅的頻率。她鼓勵聽眾放下對「正確道路」的執著,理解每個選擇都是靈魂旅程的一部分,並且尊重自己的步調,不用追求某種標準答案,只要活出誠實、自在的自己,就是一種修行臣服的表現。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是「聽聽就好_江江好」冥想課系列的第五十六集。
冥想課系列介紹:這個系列我們會與您分享江江老師在冥想課中跟學生們的互動交流。您會聽到學生輪流分享他們這個星期練習的心得、心情,或是任何跟修行有關的問題。
我們的錄音沒有任何剪輯,如果有一些雜音或效果不好的地方請見諒!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集播客主題圍繞「修行中的臣服」展開,江江老師分享了修行如何實踐於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與他人互動與處理衝突時的心態調整。江老師分享了幾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在第一個例子中,江老師認為每一個來到身邊的人都是有緣的安排,應該給予空間與修正的機會。她主張「臣服」於當下的發生,讓緣起緣滅自然進行,不強求控制或急於裁決。此外,江老師也提到,即使兩人觀點不同,她選擇以安靜、尊重的態度看待事件,並認為事情本身是中性的,沒有對錯。她強調溝通的重要性,也分享自己在處理與員工或伴侶互動中,常保開放心態與感恩的態度,並且相信凡事皆有其意義與時機。最後,她分享了一個交通爭執的小插曲,再次體現不同觀點導致誤會,而非誰對誰錯。整體而言,本集強調修行不只是理論,而是如何在生活中面對衝突時,選擇理解、尊重與臣服於當下,是一種更有智慧與包容的生活態度。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是「聽聽就好_江江好」冥想課系列的第五十五集。
冥想課系列介紹:這個系列我們會與您分享江江老師在冥想課中跟學生們的互動交流。您會聽到學生輪流分享他們這個星期練習的心得、心情,或是任何跟修行有關的問題。
我們的錄音沒有任何剪輯,如果有一些雜音或效果不好的地方請見諒!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一集播客圍繞在「修行上的進步該如何檢視」這個主題展開深入對話。江老師上一集提到的修行方式──不貪多、不求快,專注於一個觀念,例如「無我」,深入思考與實踐,再進入下一個階段。本週問題:我們是否需要檢視自己的修行是否有所進展?還是應該放下這種功利的心態,只是一直走下去?江老師回應說,檢視其實是每天的自然反省。她分享自己的做法:從早晨起床穿鞋、與人互動、客戶回饋、情緒變化等,逐一反思當日的起心動念。她也提醒,人在修行進展後,容易產生「自命清高」的心態,因此更需要不斷自省,避免陷入目中無人、自我感覺良好的陷阱。接著,江江老師探討「努力」的意義。在一般人眼中,努力是拚命完成任務,但在靈性修行中,江老師認為應該是「不放棄」而非「逼迫自己」。她用「快就是慢,慢就是快」來形容自己修行與生活方式——例如重複觀看同一部劇(如《來自星星的你》與《佛陀》),每次觀看都能有新發現與體悟。她也強調依賴直覺與感受來生活,並透過書寫、默想、靜心等方式,加深內化與沉澱。最後,江老師分享,修行不必過度強求,疲累時可以暫時休息,只要不放棄,自然會在合適的時機獲得領悟。她提到,答案有時會透過夢境、靜心、甚至影劇中的片段浮現,只要願意持續尋找,宇宙就會以各種方式回應你。整體來說,這一集強調「修行是一條細水長流的路」,需要誠實面對自己、持續前行,但不必焦慮進度,而是學會在日常中反省與滋養心靈。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是「聽聽就好_江江好」冥想課系列的第五十四集。
冥想課系列介紹:這個系列我們會與您分享江江老師在冥想課中跟學生們的互動交流。您會聽到學生輪流分享他們這個星期練習的心得、心情,或是任何跟修行有關的問題。
我們的錄音沒有任何剪輯,如果有一些雜音或效果不好的地方請見諒!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