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雨都漫播
雨都漫播
Claim Ownership

雨都漫播

Author: 雨都漫步 Keelung For A Walk

Subscribed: 25Played: 510
Share

Description

北台灣基隆,是著名的雨都,我們是來自雨都的一群雨傘人,想要透過音頻跟你分享基隆的大小事,也想帶你來場小旅行,體驗基隆有趣的歷史文化、滿滿海港生命力的日常、山階海邊和祕境,等你來一起探索。

我們是「雨都漫步Keelung For A walk」,在「雨都漫播」頻道裡,邀請聽眾用耳朵漫遊基隆。節目包括單元【滴滴答答】想更透徹的來跟你聊基隆人眼中的基隆和生活在基隆的大小事;【基隆不尬聊】錯過小旅行沒關係!你也可以透過節目聆聽每場小旅行中的景點故事;【中元不離普】從歷史背景、精彩科儀、常民記憶等多元角度切入基隆中元祭,以及雨都漫步所打造的中元不離普計畫內容分享;【浪滔滔】聚焦基隆在地職人的生活誌與創業經驗談,看見基隆的各種可能性。 歡迎在FB / IG「雨都漫步」許願想聽的節目內容、參與各式妙招經驗徵集活動,或者在官網了解每月小旅行與有趣文章。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keelungwalk/                      IG→https://keelung-for-a-walk.com/IG

官網→https://keelung-for-a-walk.com/zh/
71 Episodes
Reverse
自2016年起,雨都漫步以中元祭為年度策劃主軸,至今已連續推動近十年的中元系列活動。 也許你曾參加過我們的「祭典行旅」,在科儀現場穿梭,感受節慶氛圍; 也許你聽過道長的分享講座,對儀式背後的文化有了更深認識; 也可能參與過那場從白天玩到夜晚、以中元為背景的實境遊戲《陰光普照事務所》, 也或許你在疫情後一起和我們動手畫過符,參加過以中元平安宴為靈感的創意料理活動。 這些點點滴滴,都是「雨都漫步」與地方祭典長年對話的軌跡,匯聚成我們持續推動的「中元不離普」計畫。 2025年,是基隆中元祭的第171年,也將是雨都漫步投入中元祭文化第十個年頭! 在今年的中元特集中,我們與聽眾再次回顧這十年中元祭的策展主題與夥伴們的心路歷程,更多真心話與活動幕後小故事,在節目裡與你分享~   下集將聽到: 「中元祭x個人生命線」 到底這十年,除了體驗在舉辦,祭典在變化,究竟又如何連結了夥伴們個人生命的轉變呢?聽聽夥伴們深入聊~ 與基隆更深的連結 對祭祀、祭典參與的看法改變 因活動而認識的人、發生的故事   精采內容節錄: 惠媛:「我有一個彰化的朋友問我,農曆七月到底要不要來基隆玩?我回答說,農曆七月對基隆人來說是感恩月,但我朋友說在彰化,農曆七月是在送肉粽......。我參加中元不離普後,才發現中元祭是個很有故事的祭典,採訪在地人後更明白基隆人在這個看似充滿禁忌的鬼月裡,實際上是帶有很多悲天憫人的心情,來盛大舉辦與款待孤魂,才改變了我對農曆七月的看法。」 Benny:「可以說是因為參加了中元祭,我才真正認識了這土地上發生的故事,也才真正了解我阿公阿嬤在這裡生活的故事......」   節目裡聽下去~!   更多「2025中元不離普」活動,詳情點擊連結。   https://keelung-for-a-walk.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Ep.69-2.mp3Podcast: Play in new window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import url(https://keelung-for-a-walk.com/wp-content/plugins/siteorigin-panels/css/front-flex.min.css); #pgc-30306-0-0 { width:100%;width:calc(100% - ( 0 * 30px ) ) } #pl-30306 .so-panel { margin-bottom:30px } #pl-30306 .so-panel:last-of-type { margin-bottom:0px } @media (max-width:780px){ #pg-30306-0.panel-no-style, #pg-30306-0.panel-has-style > .panel-row-style, #pg-30306-0 { -webkit-flex-direction:column;-ms-flex-direction:column;flex-direction:column } #pg-30306-0 > .panel-grid-cell , #pg-30306-0 > .panel-row-style > .panel-grid-cell { width:100%;margin-right:0 } #pl-30306 .panel-grid-cell { padding:0 } #pl-30306 .panel-grid .panel-grid-cell-empty { display:none } #pl-30306 .panel-grid .panel-grid-cell-mobile-last { margin-bottom:0px } }
自2016年起,雨都漫步以中元祭為年度策劃主軸,至今已連續推動近十年的中元系列活動。 也許你曾參加過我們的「祭典行旅」,在科儀現場穿梭,感受節慶氛圍; 也許你聽過道長的分享講座,對儀式背後的文化有了更深認識; 也可能參與過那場從白天玩到夜晚、以中元為背景的實境遊戲《陰光普照事務所》, 也或許你在疫情後一起和我們動手畫過符,參加過以中元平安宴為靈感的創意料理活動。 這些點點滴滴,都是「雨都漫步」與地方祭典長年對話的軌跡,匯聚成我們持續推動的「中元不離普」計畫。 2025年,是基隆中元祭的第171年,也將是雨都漫步投入中元祭文化第十個年頭! 在今年的中元特集中,我們與聽眾再次回顧這十年中元祭的策展主題與夥伴們的心路歷程,更多真心話與活動幕後小故事,在節目裡與你分享~   上集將聽到: 「十年策展主題回顧」 「十年快問快答」由夥伴們分享自己在其中的記憶片刻~聽聽十年資深元老說說! 你第一次參與中元不離普是什麼時候? 最好笑的幕後故事? 覺得我們活動最影響觀眾的地方? 給十年前的自己一句話? ......   精采內容節錄: Eris:「我最搞笑的一次是去年開幕主持的時候,我把我們每年的特展名稱『陰光普照城市特展』,講成『陽光普照』.......。」 Benny:「給十年得自己一句話,我想要說,謝謝當初自己有來參加中元祭......」 Mila:「記得有一年,參加者在陰廟小旅行結束後,發現路邊有一疊銀紙,問我要不要撿......」   節目裡聽下去~!   更多「2025中元不離普」活動,詳情點擊連結。   https://keelung-for-a-walk.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Ep.68.mp3Podcast: Play in new window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import url(https://keelung-for-a-walk.com/wp-content/plugins/siteorigin-panels/css/front-flex.min.css); #pgc-30293-0-0 { width:100%;width:calc(100% - ( 0 * 30px ) ) } #pl-30293 .so-panel { margin-bottom:30px } #pl-30293 .so-panel:last-of-type { margin-bottom:0px } @media (max-width:780px){ #pg-30293-0.panel-no-style, #pg-30293-0.panel-has-style > .panel-row-style, #pg-30293-0 { -webkit-flex-direction:column;-ms-flex-direction:column;flex-direction:column } #pg-30293-0 > .panel-grid-cell , #pg-30293-0 > .panel-row-style > .panel-grid-cell { width:100%;margin-right:0 } #pl-30293 .panel-grid-cell { padding:0 } #pl-30293 .panel-grid .panel-grid-cell-empty { display:none } #pl-30293 .panel-grid .panel-grid-cell-mobile-last { margin-bottom:0px } }
這集要跟大家聊的是雨都漫步的常態行程「漫遊離島」。 基隆,一座與大海密不可分的城市,這裡有蔚藍廣闊的海、有稜線分明的山、有綿密不斷的雨絲、還有因靠海的生活,形成了海港人特有的濃厚人情味。 而「漫遊離島」正是一趟訴說著基隆與海洋關係、成為基隆一處多元族群匯聚而具有豐富人文色彩的小旅行。 漫步在全台第一座跨海大橋。   漫遊離島小旅行後,還能欣賞漁港浪漫黃昏。   搭公車感受基隆移動的風景。攝影:Iger @renwei_1549   節目裡除了和大家分享這趟小旅行,實際會去到的景點與路線,也將帶大家搶先聆聽小旅行中兩個景點的故事,最後和你分享來到和平島還可以怎麼玩。 我們將從基隆火車站出發,體驗基隆人搭公車的日常,邊搭公車邊認識基隆。來到離島周邊,逐步走過基隆曾經第一大港「正濱漁港」,從漁業重鎮的輝煌發展,感受漁港近年轉型後的「彩色屋」其人文脈絡與風情;最後深入這座距離台灣最近的離島-和平島,將是旅途中小島人文大歷史的精彩之處,島上曾經來過了誰?又為和平島留下了什麼樣豐富的海洋技藝?   節目裡聽下去~!   延伸聆聽 Ep.56 #滴滴答答-基隆公車旅行提案,一條路線串起半日輕旅行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在注重生活感的年代,無論是返鄉派或是移居派,都需要花上一些時間,在腳下這片土地好好生活,與自己生活的地方培養出感情。 尤其是不為人知的、細細品味才能體悟的那一面。 每一座城市,都乘載了許多對於「生活感」的想像,你對「基隆生活」的想像是什麼? 最新一季《返潮浪滔滔:在基隆生活的一百種體會》邀請多位在基隆生活並累積許多心得的人們,他們彼此都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於是,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日常,看見基隆生活的一百種體會。 有沒有一家店,總會讓你在推開門之前就滿心期待,踏進去之後也總能如願挖到寶呢?對我來說,豬肉小姐就是這樣的存在。 在古著風潮開始盛行的時期(大約是十年前),基隆出現了一間風格獨特的古著風格店家——豬肉小姐,自己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晃晃、挖挖寶。 這集的雨都漫播可以直接跟豬肉面對面聊聊真的太開心了,但豬肉說其實她現在比較習慣把「豬肉小姐」定位成選貨店啦,而且店內也有她自己創作的衣物,怕撞衫的人一定超愛(笑)。 豬肉在節目上分享了許多她自己開店的小心得,而且如果你稍微滑一下豬肉小姐的FB或IG,就會發現他們的穿搭照涵蓋了基隆的各個角落,整個基隆都是她的攝影棚! 圖片來源:豬肉小姐 IG @ms.pork   一起點開本集podcast,聽聽豬肉一邊創作、一邊體會的基隆生活。 豬肉小姐FB傳送門:https://www.facebook.com/lonfinpork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在注重生活感的年代,無論是返鄉派或是移居派,都需要花上一些時間,在腳下這片土地好好生活,與自己生活的地方培養出感情。 尤其是不為人知的、細細品味才能體悟的那一面。 每一座城市,都乘載了許多對於「生活感」的想像,你對「基隆生活」的想像是什麼? 最新一季《返潮浪滔滔:在基隆生活的一百種體會》邀請多位在基隆生活並累積許多心得的人們,他們彼此都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於是,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日常,看見基隆生活的一百種體會。   咖啡,在基隆人的生活裡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魔法藥水,小小一杯咖啡,讓人看見基隆港貿易繁盛的年代、看見港邊勞動者的忙裡偷閒,更看見在地人閒散卻精緻的生活風格。   去年這個時間,田寮河邊的小巷弄裡,出現一間風格新穎簡約的咖啡廳——拾壹咖啡,大片的透明玻璃、店內環境明亮舒適,裝潢以白色作為主要色系,搭配精心挑選的木質調桌椅跟擺設,為空間增添些許暖意,而吧檯區陳列的專業咖啡器具,也成為店內擺飾的一部分,充分突顯主理人的品味與風格。 拾壹咖啡位於田寮河邊的小巷內,外觀明亮簡約,引人駐足。(攝影/茹孟楠)   拾壹咖啡主理人彭銘浩,決定以「虹吸式咖啡」作為店內主打,早年老一輩人喝咖啡,也是虹吸式咖啡,但是當時的虹吸式咖啡又濃又苦,而現在的虹吸式咖啡卻不太一樣,在十一咖啡喝到的虹吸式咖啡,口感醇厚絲滑,還有回甘的韻味。彭老闆說,虹吸式咖啡很看工夫,同一個人煮都不見得能煮出一樣的風味,連氣候、溫濕度也會影響咖啡的口感。 吧檯擺放整齊的咖啡器具,視覺上相當舒適。(攝影/茹孟楠)   彭老闆曾在崁仔頂魚市的義隆魚行工作20多年,父親為崁仔頂魚行聯誼會彭瑞褀會長,也因此彭老闆自小就在魚行長大。   而在成為咖啡職人之前,彭老闆過去20多年都在崁仔頂魚市工作,從分秒必爭、日夜顛倒的工作型態,到現在在店內煮咖啡,靜靜地調整每一個細節,超反差的模樣令人驚豔。 這集雨都漫播邀請到拾壹咖啡的主理人彭銘浩,來節目上分享從魚市到咖啡廳的生活轉變。一起點開本集podcast,聽聽彭老闆一邊煮咖啡、一邊體會的基隆生活。   延伸閱讀 【基隆吃起來】藏身信義國小周邊的簡約日式咖啡館-拾壹咖啡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在注重生活感的年代,無論是返鄉派或是移居派,都需要花上一些時間,在腳下這片土地好好生活,與自己生活的地方培養出感情。 尤其是不為人知的、細細品味才能體悟的那一面。 每一座城市,都乘載了許多對於「生活感」的想像,你對「基隆生活」的想像是什麼? 最新一季《返潮浪滔滔:在基隆生活的一百種體會》邀請多位在基隆生活並累積許多心得的人們,他們彼此都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於是,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日常,看見基隆生活的一百種體會。   基隆市區有一間這樣的咖啡廳⋯⋯位在火車站附近的老屋二樓,營業時間比一般咖啡廳都長,有很多年輕人在這裡進出。從旁觀察,發現這些人走出來的時候臉上都帶著笑意,彷彿充飽電般,令人感到神秘又好奇⋯⋯。 如果你禁不住好奇,推開窄窄的玻璃門、走上陡峭的樓梯,進到店內會發現這裡的空間就像家裡客廳一樣舒適自在,老闆跟老闆娘在吧台煮著咖啡,每個進到這裡的人都能找到一方小天地。 直爽的老闆娘梅子姐,除了經營金豆咖啡之外,近幾年也參與許多基隆的在地活動,如中元祭期間的「中元涼伴」辦桌活動,就是來自於梅子姐記憶中鬧熱的中元祭:「原本只是想要跟大家一起吃飯,後來有很多有想法的年輕人一起促成這件事情,某部分也是要感謝林小姐吧!」梅子姐說。   到底這個林小姐是誰?點開本集podcast,聽聽梅子姐一邊煮咖啡一邊辦桌、一邊體會的基隆生活。 辦桌辦出心得!貼合基隆風土、以在地食材製成的琴酒「小徑」 👉🏼https://www.surveycake.com/s/rvkR8    金豆咖啡早年在天橋下營業,讓梅子姐見過許多不同的基隆風格。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在注重生活感的年代,無論是返鄉派或是移居派,都需要花上一些時間,在腳下這片土地好好生活,與自己生活的地方培養出感情。 尤其是不為人知的、細細品味才能體悟的那一面。 每一座城市,都乘載了許多對於「生活感」的想像,你對「基隆生活」的想像是什麼? 最新一季《返潮浪滔滔:在基隆生活的一百種體會》邀請多位在基隆生活並累積許多心得的人們,他們彼此都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於是,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日常,看見基隆生活的一百種體會。   這幾年各地都出現「返鄉潮」,「回基隆」這個想法也在很多人心中萌芽,一波又一波的返鄉浪潮襲捲而來,基隆也出現許多新的店家及特色空間,甚至由於返鄉潮中有不少人當了父母,也間接促使基隆的親子活動越發完善和多元。 在基隆生活,到底有幾種方式?基隆的生活好玩嗎? Tzaba喳吧位於中正路上,是一間風格獨具的手作皮革工作室。(圖/取自facebook「Tzaba喳吧」) 雨都漫步今年於返潮基地推出的產業導覽也有到喳吧拜訪,細節滿滿的作品讓參加者相當驚豔!   這集雨都漫播邀請到返鄉潮初期便以手作皮件為基隆帶來全新面貌的Tzaba喳吧主理人——亞青,在創業之前,亞青最主要的想法其實是「想回基隆生活」,而開店,是其中一種方式。這幾年在基隆經營工作室,亞青聊到對消費客群的觀察,還有自己對喳吧營運模式的思索及調整。 節目中亞青也分享自己最喜歡的基隆一日生活樣貌,點開本集podcast,聽聽亞青一邊創業、一邊體會的基隆生活。 職人感滿滿的手作皮件!喳吧的揪伴服務給你意外驚喜 👉🏼https://www.facebook.com/tzabastudio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在注重生活感的年代,無論是返鄉派或是移居派,都需要花上一些時間,在腳下這片土地好好生活,與自己生活的地方培養出感情。 尤其是不為人知的、細細品味才能體悟的那一面。 每一座城市,都乘載了許多對於「生活感」的想像,你對「基隆生活」的想像是什麼? 最新一季《返潮浪滔滔:在基隆生活的一百種體會》邀請多位在基隆生活並累積許多心得的人們,他們彼此都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於是,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日常,看見基隆生活的一百種體會。   「生活圈」的範圍,會因為居住的城市、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等受到影響,一般來說,就是滿足家庭或個人,在工作、交通、居住、文化、教育、醫療和娛樂等基本生活需求的區域,而生活圈最基本的邊界,差不多是位於家裡到公司之間。 但,身為一個每日通勤的基隆人,生活圈的邊界好像又不是這麼定義的。 對我來說,在基隆這座城市的生活圈邊界,大概就等同於「能走到的地方」,走路能到的地方,我只要閉上眼睛就可以想像出這條路的樣子,像是街景中的特色、轉彎後的景色。 這集雨都漫播邀請到《正好住基隆》的作者aka最會走路的K市市民——小歐,來節目上分享她在基隆散步散出的心得,因為太愛走路、太能走路,她的邊界感已經擴大到離開基隆市的範圍啦! 除了走路走出心得之外,小歐還有一個令人驚訝的身份,那就是要塞司令官邸的「前住民」,沒錯,就是那個近年基隆很有名的日式建築。   一起點開本集podcast,聽聽小歐一邊走路、一邊體會的K市生活。   秋高氣爽,來K市散步,正好! 👉🏼《正好住基隆:我住在基隆要塞司令官邸的日子,還有心愛的城市散步時光》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9969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在注重生活感的年代,無論是返鄉派或是移居派,都需要花上一些時間,在腳下這片土地好好生活,與自己生活的地方培養出感情。 尤其是不為人知的、細細品味才能體悟的那一面。 每一座城市,都乘載了許多對於「生活感」的想像,你對「基隆生活」的想像是什麼? 最新一季《返潮浪滔滔:在基隆生活的一百種體會》邀請多位在基隆生活並累積許多心得的人們,他們彼此都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於是,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日常,看見基隆生活的一百種體會。   「生活圈」的範圍,會因為居住的城市、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等受到影響,一般來說,就是滿足家庭或個人,在工作、交通、居住、文化、教育、醫療和娛樂等基本生活需求的區域,而生活圈最基本的邊界,差不多是位於家裡到公司之間。 但,身為一個每日通勤的基隆人,生活圈的邊界好像又不是這麼定義的。 對我來說,在基隆這座城市的生活圈邊界,大概就等同於「能走到的地方」,走路能到的地方,我只要閉上眼睛就可以想像出這條路的樣子,像是街景中的特色、轉彎後的景色。 這集雨都漫播邀請到《正好住基隆》的作者aka最會走路的K市市民——小歐,來節目上分享她在基隆散步散出的心得,因為太愛走路、太能走路,她的邊界感已經擴大到離開基隆市的範圍啦! 除了走路走出心得之外,小歐還有一個令人驚訝的身份,那就是要塞司令官邸的「前住民」,沒錯,就是那個近年基隆很有名的日式建築。   一起點開本集podcast,聽聽小歐一邊走路、一邊體會的K市生活。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雨都漫步在2023年5月,出版新書《雨都漫步:跟著雨傘人回家旅行-小旅行職人踏查基隆的五種維度》啦! 深耕基隆8年,雨都漫步的雨傘人們將對於基隆的城市踏查,蒐集在地人記憶,反饋為這一本深度的城市走讀旅遊漫步書。 不過,出版書籍的緣由可是要回到好幾年前的一場旅行說起,是什麼原因讓雨都漫步全體縱身跳下寫書的文字海裡呢?今天這一集,雨傘人久違的Podcast合體,就是要來跟你分享我們的新書~由六位撰寫者來娓娓道來各自眼中基隆的維度。 攝影:茹孟楠 節目裡,團隊發起人米拉說起出版的緣由與背景,原來好幾年前雨都漫步成立之初就已經有出版邀約,不過為何至今才出版?而回到此次的「基隆的五個維度」,是這次書籍以基隆的五個面向-日常、海洋、信仰、飲食、地景,而提取的城市內涵: 閃爍基隆-由冠萱帶領讀者看見基隆輝煌過去的閃爍以外,也將基隆夜晚中,有如神隱少女闖入異時空一般地奇幻景點推薦給大家,除了知名的崁仔頂魚市,哪一處是冠萱眼中你一定要來探索的閃爍基隆景點? 浪潮基隆-撰寫人Benny以基隆海港印象,回到過去築港歷史的背景,亦從基隆港周邊的景點,延伸至東西岸與浪潮有關的地景,為大家推薦了一次可以囊括漁港文化、漁業人文,現地看見漁村生活的去處。 魔幻基隆-「你是基隆人,怕什麼鬼!」藉由撰寫人邱榆這句話,開啟基隆這座城市談論魔幻的人鬼神共譜的時刻與景點,書中不僅有基隆中元祭的推薦景點與歷史,更有為數不少的陰廟故事,讓你知道為什麼身為基隆人,不需要怕鬼。 調味基隆-說到基隆的美食,或許是多數人前來基隆旅遊的主要目的。撰寫人ilun更著墨在移民飲食的相互碰撞與調和歷程,各個精選飲食街區是如何演變至今被大家所見的樣貌。 稜線基隆-當Neil提到父親兒時穿梭防空洞玩樂,以基隆人的天然遊樂場出發,就是稜線基隆篇章最有趣的視角,將基隆人休閒的場域,拉回到歷史過去,那是一段壯闊波瀾的戰爭歷史,逐漸融入為市井小民的生活,而成為基隆獨特的魅力。   聽完新書的介紹還不夠了解基隆,那一定要推薦你擁有一本《雨都漫步:跟著雨傘人回家旅行-小旅行職人踏查基隆的五種維度》,帶著書本來趟基隆深度漫步之旅。 最後,邀請你帶著書本,前來與雨都漫步同歡!即將在10/14(六) 2:00-4:30 pm 舉辦新書發表會,現場有基隆特色小食與調酒,座談完更帶著你走一趟基隆的五個維度。 新書發表會詳情>https://booking.keelung-for-a-walk.com/activities/bsn6b9yy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2023年中元不離普企劃,以「女也中元」為提,藉由從女性視角的中元祭典,進一步深入觀看不一樣的中元祭。今年的企畫囊括六項主題,其中「女也中元-陰光普照城市特展」,以兩大特展內容:「中元祭裡女性職人與基隆好姊妹群像」、「當代藝術眼裡的她們」,呈現祭典中鮮見的女性的身影與樣貌。 今天這一集,邀請到今年藝術特展展出藝術家-李昀儒Vera,來和我們分享這次展出的作品《從女身到女神,從女神到隱身》,作品包含現場展演與小誌文件,節目裡Vera從作品的創作之初細談,她是b如何將所見所訪的基隆人事物,回應到今年的主題? Vera的此件創作,著眼於女性少見的道長身分,開啟她想望以女身學習操演科儀,打開了這趟基隆駐村研究與創作,然而深入訪談基隆廣遠壇李游坤道長,與基隆雷成壇道長李戊己道長後,才了解到成為道長之路,原來不是性別限制這麼一回事?!Vera也從向兩位道長學習咒文念誦,提取了象徵打開陰陽兩界的咒文意象《破酆都》,探向了此次創作更深層的兩性二元提問。 節目裡有更多精彩完整的創作過程分享,也帶你聆聽運用這次展場特殊空間的配置-鏡面與市場廊道,又有什麼樣的涵意,而成為今年Vera現地展演作品的裡的獨特性。最後Vera分享,經過一個月在基隆駐村創作,Vera笑稱可能比基隆朋友還要清楚要吃什麼美食,也更相較於以前未好好踏入基隆市區,感受到不一般的基隆,巷弄間的神祕角落、座落山海間廢墟遺址的基隆印象,還有田寮河畔恣意釣魚的民眾,是在地生活裡既衝突又日常的風景。   一起來聆聽! 現場展演15分鐘:展覽期間,限定場次。 地點:基隆惠隆市場 宏達服飾旁走道 8/11(五)下午2:30-3:00 8/12(六)下午1:30-2:00 8/28(一)下午1:00-1:30 8/29(二)下午4:30-5:00 8/30(三)下午5:00-5:30 9/10(日)下午2:30-3:00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農曆七月,又到了雨都漫播期間限定的中元不離普系列~,今天在這一集的節目將和大家分享的是雨都漫步今年的中元不離普企畫-【女也中元】Podcast特集:從台灣女鬼的民俗意象、文化背景意涵,來探討基隆當地女鬼鬼故事的特質與脈絡。我們很榮幸邀請到由台灣東販所出版的著作《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作者 陳秀華老師,和我們深入來聊聊這個主題。 今年定調「女也中元」,我們企圖為以女性視角來觀看中元祭,其中我們也將祭祀的主角-女鬼,從基隆的女鬼故事,探討女性在過去和當代所面對的不同社會價值與自我意識的跨越等。 由此命題的切入,我們帶領聽眾從陳秀華老師的著作來談談,《臺灣女鬼》裡頭所談的核心的觀點,女性在所謂的以父權結構的社會背景,長期依附在男性底下,自我價值與意志無法得到滿足,所遭遇的背棄、壓迫與束縛等等,而導致的悲劇。透過書中的分析與整理,能夠閱讀到台灣女鬼所常見的敘事、女鬼故事的生成,以及常見的故事情境空間等。 在節目裡,秀華老師提到了這本書書寫的背後原因,與自身過去和常人不同的靈異經驗有關係,正是因為鬼魂入夢求助,並且以女性孤魂居多,於是令她開啟這趟研究女鬼的歷程。那麼,夢裡的她們跟老師說了些什麼?又以什麼方式來現身夢中? 搭配今年基隆在地女鬼故事的研究,雨都漫步所梳理基隆鬼故事脈絡與特質,如何回應到書中的分析,老師都將在節目裡,闡述書中研究,以一個個女鬼故事的生成因素,帶領我們進入女鬼的觀看,更將以書中精彩的民俗鬼故事研究,剖析基隆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故事紋理特質。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基隆西岸的流籠頭一帶,是基隆另一處美食基地,擁有十分在地的口味,像是牛肉麵、米粉湯、咖哩沙茶牛肉,其中也牽動著這一帶人文和族群移動的歷史脈絡。 今天這一集要跟大家聊的是回家旅行-「說流浪頭  嚐族群味」,旅行途中走訪基隆西岸流籠頭周邊,來了解這裡獨特的族群分布與飲食的口味。   在節目之中,將帶大家初步認識流籠頭確切位置哪?以及來到流籠頭可以探索的地方特色。 回溯基隆港早期發展,基隆西岸做為碼頭重地,因大量勞力需求與船運進出,西岸漸漸形塑為勞力人口居住與工作的空間。流籠頭周邊遍佈著房舍,標誌著不同族群匯流至基隆港生存的聚落空間,曾有溫州人、潮汕人、台灣中南部人口....,多樣的族群特色組成了西岸的景觀。而來到流籠頭,除了美食聚集,從早到夜間飲食攤的出沒特性,也述說了港口作業人口的依賴。 更多流籠頭周邊的特色,節目裡聽起來~。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基隆公車的編號,跟基隆的路名一樣有邏輯,透過1~7的數字指示通往不通區域的方向,1字頭公車行駛中正去至八斗子一帶,2字頭則是開向了田寮河路徑深入深澳坑與東邊山區,而另一頭的西岸是以3開頭的公車。有了這樣的概念,來到基隆坐公車遊玩其實相當充實。 今天這一集,雨傘人要介紹給你數條用基隆公車旅行的小旅行路線,讓你開展基隆的遊玩範圍,不再只侷限市區觀光地帶,讓公車為你打開基隆微旅行廊帶。 基隆公車編號有邏輯!6字頭通往暖暖碇內一帶。 節目的開頭,身為在地居民的雨傘人先自白基隆搭公車、等公車的感受,對於基隆公車有些時候充滿問號的發車時刻表(電子儀板整排顯示未發車狀態)、尖峰時刻車上充滿著長輩與年輕人擁塞的現象(基隆65歲以上長者搭公車免費)、同路線不同車號的公車一次出現(為何不是分散車次??)等等,讓聽眾了解基隆公車的普遍現象。 基隆公車是長者愛用的交通工具,在基隆65歲以上可以免費搭公車。   不過,基隆公車行駛的路徑,可以說是涵蓋許多值得一遊的景點,一條公車路線都能帶來半日遊的基隆時光。 以下幾條路線分享: 「103」:路徑深入八斗子一帶,可以來趟漁村、潮間帶體驗,更別錯過望海巷步道的景觀與八斗子車站美景。 「101」:分享給你沿線上的新興觀光地點,像是要塞司令部官邸、漁會、正濱漁港,抵達終點的和平島公園,是遠離市區的散策路線; 「201」:來趟田寮河畔漫步,搭公車至田寮河上第一座「鼠橋」,路徑上有美食與爬山健行聖地-紅淡山,下山後的街區美食再續攤。 「203(經美的世界)」:就算不開車也可以去!基隆名勝地景-槓子寮砲台,是著名的軍事古蹟,來此小爬山,享受獨特海景景致。 「204」:感受基隆山間小路的起伏,坐公車能有意想不到的核心肌群體驗。一趟不同的旅行,深入文教區與在地知名市場。 「301」:坐一趟公車沿線有吃有玩,來到基隆西岸近年開拓的景點,更有雨天特色去處-白米甕砲台、天然海蝕洞「仙洞巖」、西八碼頭炸雞...... 「602」:通往基隆近郊的暖暖小鎮,是一處住宅區,相較其他路線,此路線走的是體驗小鎮的生活感。   更細節的分享內容與tips,快來聆聽! 如果你也有你的公車旅遊路線,歡迎至雨都漫步臉書粉專或IG與我們分享~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隨著時代改變,每一座城市的風貌都不斷轉變,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也都會留下一些回憶跟遺憾,今天#基隆滴滴答答的小事,就要來聊聊那些年基隆消失的店家、建築、景色與氣味。我們都知道日本時代有知名的「基隆八景」,目前還看得到的,大概剩五個,而基隆人們前陣子最重大的新聞,莫過於「大麥」的消失,到底基隆人們還有哪些共同的回憶現在已經消失? 超過30年歷史、基隆最大間位在廟口周邊的麥當勞,此地點已於2022年結束營業。感謝Iger @raychan0814 分享照片!   今天這一集節目可說是基隆老人們的回憶錄啊!整集就是和基隆人一起回憶殺~ 雨傘人各自憶起與相關消失景點的回憶,從消失的電影院、書店、零嘴店,到拍貼店與唱片行,標誌了80到90年的區間出生的基隆人,最難以忘懷的記憶。雨傘人邱榆和Neil講起基隆的玫瑰唱片行,還曾在天空競技場舉辦過S.H.E簽唱會!最憶難忘的當然還有小豆苗,幾乎所有基隆人都一定會到過的零食秤重專賣店,即使已經消失了,至今還是會津津樂道的地方。 節目裡還有聊到哪些消失的過去呢? 1. 新樂、遠東、統一電影院>> 基隆院線與二輪電影你都去這些地方看過嗎? 2. 誠品書店、金石堂>> 最威的基隆誠品年代,曾有三層樓的誠品內部還有餐廳,二樓古拉爵披薩很好吃! 3. 舊國光客運站>> 曾經在國光服務的阿姨,現在在臨時站還有她的身影耶~ 4. 田寮河畔國際百貨>> 最便民的一棟商場,書店、超市、麵包店、美語補習班,還有湯姆熊!!! 5. 基一信橋>> 趕車捷徑你一定都有過的經驗。 6. 小豆苗>> 後期又有綠精靈,現在是可不可紅茶,但是小豆苗大家最愛叫。 7.小艇碼頭星巴克>> 在這裡直接看到海~  8. 蓋酷拍貼店>> 曾位在廟口周邊,是學生時代大家最愛的地方之一,超多人硬要擠進一台拍貼機拍照,拍貼還要後製塗鴉以及上膜,想想你的抽屜有沒有還留這一張拍貼呢? 9. 玫瑰唱片行>> 曾經買唱片的回憶竟是紅標配綠標。 10. 黑兔兔咖啡店>> 超懷念的基隆日系雜貨風咖啡館,兼手作、繪畫體驗教室,超大片窗景望穿基隆海港~ 11. 三商百貨>> 三商巧福的牛肉麵是不是超好吃!!    快要被回憶給淹沒了~你也快來聆聽加入討論吧。 *如果你是更為資深的老基隆人,也想要將你十分念想,卻已消失的地方的以及故事和我們分享,歡迎至雨都漫步臉書粉專,或IG私訊我們~ 我們好想聽!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今天這一集#浪滔滔 很開心邀請到的基隆人氣日式冰品店「海那邊」來到節目上,歡迎闆娘Penny來和我們聊聊,當初是什麼原因回到基隆創業,繼而選擇以日式冰品為餐飲主軸的故事~。 長年生長在和平島一帶,Penny將時空拉回到小時候,記憶裡有奶奶曾與當地琉球人生活的點滴、和平島阿美族人香料油封料理的滋味、夕陽時分魚貫的台船員工行經和平橋上的畫面,鮮明的印象成為Penny心中對於異國浪漫情調最初的遙想。在後來,遊走世界各地,向不同的國境汲取靈感,一邊旅行一邊繪畫、學習各國料理,為生活注入各種美好的事物與體驗,對於Penny來說,「海那邊」可說是過去旅程的一個總合。回到家鄉,因為看見本身就擁有山海美景、多元異國混血體質的基隆,便融合和平島過去沖繩人移居島上的歷史,更將自己曾經在旅途中收藏的深刻體驗,細心打造為五感獨具的日式冰品店,店裡從料理到陳設、不同季節所播放的音樂....等濃厚的五感氛圍,更用食材連結在地記憶。 節目裡,可以聆聽到Penny述說海那邊創立的戲劇化經歷,她是如何從一開始創立時-一頁菜單,延伸出料理風格混融且獨具和平島當地海味特色的茶漬泡飯?Penny認為,海那邊能夠擁有自己的品牌獨特性,除了是累積過去旅行中蒐集到的美好經驗,更多的是願意相信自己的直覺,與一顆想要冒險嘗試的心。 節目最後,Penny給予餐飲創業新鮮人「多一點冒險」的建議,還有一份往創業之夢更靠近一些、迎接新的一年的功課,都在節目裡分享給大家。趕快聽下去!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基隆在地火鍋店,自早期流行起涮涮鍋開始,帶起一波小火鍋潮流後,鍋物店從連鎖店到在地品牌,發展至今日,已有不少知名店家罌粟花、築間、無名....,讓基隆人吃火鍋有不同選擇。今天這一集浪滔滔,邀請到一間位在成功市場周邊的日式精緻鍋物店「沐鮨旬」老闆Louis來到節目上,分享他如何在基隆起步經營一間自己的火鍋店。 圖片來源:沐鮨旬粉專 Louis分享起自己曾經做過的服務業經驗,從唱片行櫃檯、飲料外送、藥局、鐘錶行、星巴克到書店,他認為一路累積的技能,關鍵字是「人」,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一番領悟。跳入火鍋產業後,Louis將先前的服務經驗整合,即使開火鍋店「眉角」不少,像是與不同廠商進行良好的協商互動溝通,為店內挑選高品質的肉品海鮮、解決客訴的適切方法也從星巴克時期就練就一身功夫。 圖片來源:沐鮨旬粉專 節目中,Louis提到基隆餐飲水平,體認到基隆小吃親民與美味的優勢,讓許多在地人對於高單價的飲食接受度不一定高,然而在於如何吸引在地客群願意走進一間中上價位的火鍋店用餐,也讓Louis下了不少功夫,除了精選食材抓住了客人的味蕾,與客人溝通的過程,增進對品牌的認識後,更讓在地客群逐漸成為忠實顧客。   更多火鍋店細節,從老闆視角的第一現場,來聽聽在基隆開一間火鍋店所思考的事!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2015年,有人說是基隆地方創生的元年,在這一年的前前後後,許多在地團體不約而同的在那個年代氛圍下萌發。但比此時更早的十年多以前,2003年其實就已有零星的「返鄉青年」,回到基隆開始做些不一樣的事。今天#浪滔滔,邀請到的就是在當時,從西班牙求學歸來後,以水彩速寫基隆、紀錄家鄉的插畫家-王傑老師。 插畫家王傑老師,曾帶路雨都漫步七堵小旅行。 王傑老師所書寫的書籍《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結合他所畫下的基隆速寫集結成冊。圖片來源:網路。   節目中,從王傑老師談起自己的美術養成與求學階段的人文與藝術薰陶,在西班牙求學後對生活的感知,讓他再次回到基隆時,開始產生不同的眼光看待基隆。「基隆許多方面是滿足我的,這裡的生活步調、人情味,傳統信仰的氛圍....,因此我一開始回鄉就不打算到所謂的大城市工作。」但,對於他來說,正是這樣的選擇,才真正開啟自我的追問,「基隆跟我的關係究竟是什麼?」 於是,決定用繪畫紀錄這座城市。在速寫基隆後,對於王傑老師最印象深刻的不只昨天還在記錄的一間老房子,隔幾天就被拆光,還有來自接收到的各種價值觀的衝擊,究竟是什麼故事令人愕然?因為速寫基隆,延展不同類型的商業合作,也提點了從事插畫創作者:「接案的思考,每一次的案子,就像是在定義你自己,要能夠強大你自己。」 更多來自王傑老師深耕基隆二十年的歷程,在節目有深深的獨白。(有洋蔥~)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今天這一集浪滔滔節目的來賓很特別,他們不是基隆人,卻和基隆產生奇妙且深刻的連結,一年多來,以文字和基隆發生感情。現在如果提到基隆刊物的話,已在大家心底打下很深刻印象,且自出刊以來不斷大獲好評的《Keelung Way》,很開心邀請到編輯採訪團隊-三川工作室,Vivienne和姍姍。   圖片來源:擷取自網路。   三川工作室是一個三人團隊,很神奇的是以三個人小小團隊他們產出的內容與實體刊物作品、策展內容,都有很高品質的呈現,像是代編刊物:基隆《文化開傳》活動摺頁、活動策展:「2021年基隆誠品限定書店期間展覽『薈萃之間』百工職人交織基隆日常」等,其中代編的《Keelung Way》出刊至第七本,更是在每一期深入基隆內涵、以在地記憶與當代觀點,呈現這本獨特在地風格的地方誌。 圖片來源:擷取自網路。 藉此訪談機會,在節目裡好好來探問他們,雖不是基隆人,是如何能將《Keelung Way》如次回應基隆人的共鳴之處,其定位與風格又是如何企劃的?以及從第一本到第七本的心路歷程,Vivienne和姍姍都分享了各自執行的過程,所經歷的變化。 那麼,對於有志成為書寫者的人,身為資深編輯的三川,給出了這樣的思考方向:「並不是只有文字工作者可以成為書寫的角色,各行各業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給予讀者不同的角度.....鼓勵更多元職業型態的人來書寫,從你的觀點去書寫這城市的時候,一定會帶出不一樣的內容。」 若你也以書寫基隆、或是地方為興趣,這一集一定不要錯過,收錄資深編輯們的練功技巧與秘笈!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許多外地遊客來到基隆,都會帶上基隆伴手禮,往年我們對於一提到基隆送禮多半是鳳梨酥,近年你會開始聽到:鎖管醬、芋泥球、米香....,這些帶有基隆在地食材特色,以及靠著獨家首創品項打響品牌知名度的在地店家,也成為基隆伴手禮首選。 今天這一集#浪滔滔,邀請到基隆十大伴手禮之一的品牌-泉利米香的二代,也同時是擔任泉利米香廠長的簡志儒先生來到節目上,從自家老店轉型的過程,道出許多基隆傳統麵包產業的變化,很難想像信二路上過去曾經有多達16家的傳統台式西點麵包坊。 泉利米香過去是一間服務鄰里街區的西點麵包店。圖片來源:泉利米香官方網站。 志儒細說自己踏進接手家業之路,回憶到小時候想盡辦法要逃離家業的念頭,是如何決定回鄉發展一條不同的路?在長大的過程也眼看著周邊傳統麵包店式微,和哥哥開啟了轉型的念頭,而從中遇到的困難,一開始轉型要做些什麼、怎麼突破傳統米香的作法、如何做出連結土地的口味與變化,以及包材的選用....,把一片簡單的米香變得不簡單,逐步創造出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泉利米香。 基隆十大伴手禮-泉利米香。 「當老店要轉型,重新做規劃,務必認清品牌核心的價值是什麼,為什麼而做....」泉利米香是如何從一家傳統台式西點麵包店,轉型成為台灣第一家米香專賣店,獨創出冷凍米香吃法,更將米香承載與傳遞祝福的精神,延伸出一款款文創包裝禮盒。   更多老店轉型的創業思維,在節目裡都有精彩的分享。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KKBOXFirstorySound On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