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时节-清明】除了吃青团和祭扫,我们还可以怎么过?
Description
欢迎收听“邂逅时节”,本期节目围绕清明节气,展开了以时节特点为主,有关美食、物候、风俗与音乐等相关主题的漫谈。
感谢网易音乐人 拜拜小猫 为节目片头音乐的无偿授权,欢迎大家到网易云关注收听
【时间轴】
-01:39 青团和一种家常做法
-08:12 西湖踏青必去的好地方
-14:39 “清明大如年”
-18:05 上巳节和寒食节
-35:20 春日江南美食: 各种芽,各种笋
-41:25 明前茶,雨前茶
-47:40 夜歌的神秘传承
-53:05 莫扎特的安魂曲
【补充阅读】
-寒衣节:寒衣节,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丰子恺:浙江省桐乡市石门湾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翻译家,以风格独特的漫画和散文著称。《清明》,《丰子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另,“清明大过年”的说法不仅在石门,在不少地方都有这个说法。
-上巳节: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后来固定在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
-高禖神:在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也有女神陶像,代表着生育之神。
-寒食节: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寒食节禁烟火,只吃冷食,后世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周礼·天官·宫正》:“春秋,以木铎修火禁。”《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唐代王建《寒食行》: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丘垄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
-夜歌:源于古代楚国地区一种丧歌,夜歌是对丧鼓歌、坐夜歌、夜歌子的统称。夜歌继承了楚歌以七字为一句的基本表现形式,曲调古朴,音韵悲凉。不少夜歌保留了楚歌中将每句中的第四字用为拖长音的特色,在湖南岳阳平江等地区的夜歌中还保留了大量《楚辞》中的原句。在守灵的时候请夜歌师来唱夜歌,并以鼓声伴和,原始的边唱边跳形式在湖北西部和湘西地区流行的丧鼓中得到充分表现。而多人对唱的形式则流行于湖南部分地区。
-莫扎特的《安魂曲》: 安魂曲是一种宗教音乐,是有交响乐伴奏的合唱,唱词都是固定的拉丁文经文。在当时主要是为了追思逝者而作。除了莫扎特,还有勋伯格、威尔第、弗雷。都曾为这种宗教题材创作过《安魂曲》。创作于1971年,莫扎特未完成的作品,从维也纳现存的手稿显示,莫扎特只完成了第一乐章,以及第二乐章、第三乐章的开头部分和第四乐章的详细草稿。其余部分由多位莫扎特的学生完成,但这并不影响莫扎特创作思想的集中体现。
【本期歌单】
还没好好道别你就要在雨夜离开——拜拜小猫
Requiem in D mirror K.626——Mozart
古琴曲《酒狂》
【本期书单】
《1917莫扎特的最后一年》
《莫扎特自述》
《万般滋味,都是生活》
【本期影单】
《冥王星时刻》:2018年5月16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由章明导演自编自导的剧情片,由王学兵、刘丹、曾美慧孜、易平、李心然、易大千联合出演,该片又名黑暗传、穿过黑夜。
《红毛皇帝》:由岳廷执导的纪录电影,于2018年7月在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首映,现在B站也有。该片将镜头对准在郑州街头尬舞的顾东林的生活,并试图以影像来思考,互联网直播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
《莫扎特传》:1984年由米洛斯▪福尔曼导演的美国电影,着重刻画了宫廷乐师萨列里和莫扎特的莫顿冲突,结尾有《安魂曲》创作的情节,不一定符合史实。
【本期主播】
Sarah、weiyi、crystal
【收听渠道】
小宇宙:邂逅SHIJIE
网易云:邂逅SHIJIE
Podcast:邂逅SHIJIE
喜马拉雅:邂逅SHIJIE
【联系我们】
邮箱:xiehoushijie_24@163.com
公众号:邂逅SHIJIE
【关于我们】
这是一档围绕节气展开的现代生活美学探索向音频栏目。我们在杭州,跟随24节气的时令流转,邂逅时节也邂逅世界,认真生活,愉快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