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企鵝不捨 啟發日記人生千百問 您會怎麼答? W16 『家人期望你走的路與你完全不同,該抗爭嗎?』
人生千百問 您會怎麼答? W16 『家人期望你走的路與你完全不同,該抗爭嗎?』

人生千百問 您會怎麼答? W16 『家人期望你走的路與你完全不同,該抗爭嗎?』

Update: 2025-10-03
Share

Description


📩 讀者來信

小書房您好:

最近越來越常和家人為「未來」吵架。

他們希望我考公職、進大公司,穩穩定定;

但我只想創作,雖然知道那條路不容易,但我很清楚:那才是我真正熱愛的事。

他們說我不孝、不切實際,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任性。

但要我放棄喜歡的東西,一輩子走一條別人替我選的路,我又覺得快不能呼吸了。

所以我想問你——

如果你是我,會選擇抗爭嗎?還是應該妥協,換來一家人和氣?

——不是畢卡索的 被卡鎖



💌 小書房回信

親愛的被卡鎖您好:

謝謝你這麼真誠地寫下這些話。

我想,會願意寫這封信的人,心裡一定有某種東西是很堅定的。

你並不是真的不知道答案,而是想找一個能理解你的耳朵。

這個問題,不只是你在面對。從過去到現在,有很多人也走過類似的岔路口。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三個人的故事,他們都曾被家人安排好一條看似安穩的路——但他們最後的選擇,各有不同。

🪵 一、沈從文:選擇自己,哪怕孤獨也無悔

沈從文出生在軍人家庭,父親希望他繼承軍職,過穩定而有地位的生活。

但他偏偏對文學有強烈的熱情,於是他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到北京,貧困潦倒,只為了靠近書和寫作的世界。

他曾寫信說過:「我不是不愛我的家人,但我不能不去愛我自己的靈魂。」

他的《邊城》,至今仍是中國現代文學的經典。

他選擇的,不只是夢想,也是對自己的誠實。

抗爭對他來說,不是為了反抗父親,而是為了活出自己的人生。

🌾 二、劉墉:順著走,也可以走出自己的樣子

劉墉的父親是大畫家,對他有很多期待——要有藝術修養、要走正統的文人之路。

劉墉也確實畫畫、寫作、出國進修,表面看起來都在「乖乖照做」。

但實際上,他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風格:畫風大眾、寫勵志散文、開演講、上電視,靠自己的方式與人產生連結。

他沒有跟父親爭辯,而是靜靜地拐了個彎

有人說這不是勇敢,但我覺得,這是另一種深沉的智慧。

他證明了:即使看似在家人期待裡長大,也能開出屬於自己的花。

🎧 三、宇多田光:在安排中醒來,重新出發

宇多田光是「含著金麥克風」出生的孩子,從小就在父母的音樂期待中長大,十幾歲成名、銷量破百萬。

但在這樣「夢想成真」的背後,她也曾感到失控與窒息。

她說:「我像是個商品,不是個人。」

後來她選擇暫時退出,搬到英國安靜生活,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與創作。

當她再度回到音樂界,她唱的歌不再是為了榜單,而是為了心裡的那個自己。

她的故事提醒我們:就算一開始照著別人畫的路走,也還是有機會中途轉向,找回自己。

所以您提出的問題,該抗爭嗎?

小書房其實很難回答,但我們想從前人的經驗裡,我們可以看到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大聲抗爭,但每個人都該慢慢走向自己。

你可以像沈從文那樣堅決,也可以像劉墉那樣溫和轉彎,或像宇多田光一樣,中途覺醒後改變方向。

沒有一種方式最好,最重要的是:

這條路,是你真心願意走下去的。

可能前面有很多的艱難,可能有很多的不容易。

有一天,也許你會發現,家人不是不能理解你,只是他們太害怕你受傷了。

而你能做的,是用時間、用行動,讓他們看見:你有能力走自己的路,也有勇氣為選擇負責。

願你有力量誠實選擇,也有溫柔安放愛。

無論你怎麼走,我們都祝福你能走得踏實、自由、清楚。

你呢?

如果是你面對家人的期待,會怎麼做?

如果今天換作你是家人的角色,會怎麼做?

你曾為了做自己,承受過什麼樣的掙扎?

如果未來有機會,我們很想繼續聽你說。

祝福你

企鵝不捨小書房敬上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人生千百問 您會怎麼答? W16 『家人期望你走的路與你完全不同,該抗爭嗎?』

人生千百問 您會怎麼答? W16 『家人期望你走的路與你完全不同,該抗爭嗎?』

Never give up Book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