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日記D68 『鉛筆』
Description
親愛的
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鉛筆」。
它可能是你每天都會使用的物品之一。便宜、簡單、不起眼——在文具店不到十元就能買到。
但如果我們真的去追溯一支鉛筆的誕生,會發現這背後其實藏著一整個世界的運作奧祕。
也跟您分享從這個小小的東西出發,帶給我們的兩個思考。
—
第一層啟發:簡單的東西,背後往往極其複雜;人人可得,卻無人能獨自完成
這個觀點最早由自由市場學者雷納德・里德提出。他寫了一篇短文《我,一支鉛筆》,用鉛筆的第一人稱訴說自己的誕生過程。
木頭來自奧勒岡的雪松林,需要砍伐、鋸切、烘乾;
筆芯由石墨與黏土混合後燒製成型,橡皮擦則需調配硫化物與礦物油;
金屬筆帽要冶煉電鍍,筆身上的品牌字樣也需經過燙金與印刷。
如果你想親手做出一支鉛筆,理論上可以,但你得學會採礦、煉金屬、煮化工、印刷、木工,還要自建供應鏈。到最後,你大概花了一年與數十萬元,也未必做出一支比文具店十元更實用的鉛筆。
所以鉛筆讓我們看見——
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人可以靠自己完成一件看似簡單的事。
—
第二層啟發:鉛筆,是市場經濟最美的隱喻
鉛筆不只是一件商品,它是經濟學中最美的一個縮影。
這支筆牽動了木材工人、礦場工人、化工廠、包裝設計、運輸司機、財務會計、文具品牌……
這些人彼此不認識,也沒有人發號施令指揮他們「一起來做鉛筆」,但最終,鉛筆卻出現在你手中,價格親民、品質穩定。
這正是諾貝爾經濟學家海耶克所說的:「市場是一套分散知識的系統,而價格,是那套系統裡的語言。」
當某項資源短缺,價格會上升,吸引更多人生產;
當某技術普及,價格會下跌,讓更多人受惠。
沒有人需要設計這整套流程,只要大家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選擇,整體系統就會自動協調、調整、優化。
鉛筆讓我們明白:文明,不是由中央控制,而是由每個人自由選擇所共同完成的結果。
你我每天的生活,其實都在享受這種默契的成果——
你寫字、我種菜、他修車、她編劇,我們彼此交換時間與技能,彼此創造彼此的便利。
這就是人類社會最令人動容的地方:
我們靠合作成為文明,而非靠命令。
—
親愛的你呢?
你最近有沒有哪一樣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物品,讓你重新思考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或者,是否也曾想過:你做的工作、說的一句話,也許正影響著某個陌生人的生活?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願你今天寫下的每一筆、每一劃,都蘊含著世界的協作與祝福。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