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沒有忘記,烏克蘭。妳的夢。-- 宣教,不只發生在遠方,也誕生於廢墟與淚水之中。 feat. 胡家亮牧師
Description
當世界崩解時,信仰如何堅立?當人心疲憊時,教會如何成為避難所?
這一集讓我們重新理解「宣教」——不只是出發,而是選擇留下。
胡家亮牧師多年來在東歐服事,原本牧養旅居烏克蘭的華人學生與商人群體,卻在2022年戰爭爆發後,意外被推向了信仰的前線。
他回憶,戰爭那天的早晨五點,第一聲爆炸震醒了他。那一刻,城市陷入混亂,手機充斥著逃難訊息。許多學生沒有家人陪伴,他只能臨時成為他們的牧者、家人與同行者。從奧德薩(Odessa)出發,他陪著一群年輕人一路撤離,經過羅馬尼亞、匈牙利到波蘭。在那裡,他看見教會成為臨時避難所,也看見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湧進邊境,尋找希望與喘息。
在波蘭的那段日子裡,他與當地教會志工一起派發食物、衣物與醫療用品,也開始參與對婦女與孩子的創傷輔導。有位小女孩在畫畫治療中畫出倒在地上的同學,那幅畫讓他久久無法忘懷——那不只是童年的碎裂,更是整個民族的痛。
他說,自己曾以為宣教是「出發去某地」,但戰爭教他重新定義了宣教。宣教不只是跨文化的旅行,而是「選擇留下」的勇氣。當炸彈落下,仍有人為鄰舍禱告、為敵人憐憫,這樣的信仰,比勝利更深刻。
烏克蘭的教會在廢墟中依然堅強。他們在地下室聚會、在停電的夜裡唱詩禱告。Roger 牧師提到,許多烏克蘭基督徒立志,戰爭結束後,要差派宣教士前往俄羅斯,向敵國分享基督的愛。這樣的心胸,讓他深深感受到福音的力量超越國界與仇恨。
如今,他持續推動「烏克蘭傷兵復健事工」,希望集結醫療、心理輔導與信仰關懷的力量,幫助那些在戰場上失去肢體、失去希望的人重新生活。他說:「上帝的醫治,不只是止痛,而是重新讓人記得他仍被愛著。」「願教會在戰爭的黑暗中仍然成為光;願上帝的平安,臨到每一個流離失所的靈魂。」
胡家亮(Roger)牧師
加拿大華人牧者,長期在烏克蘭與東歐地區服事,專注於學生與移民族群的牧養。戰爭爆發後參與難民救助、心理創傷輔導與傷兵復健事工,致力於讓教會成為希望的橋樑。
胡家亮牧師是加拿大的華人牧者/宣教士。中學後於加拿大讀書、中途轉向宣教服事。早年在加拿大華人教會服事,後來自 2000 年代初起進入東歐/烏克蘭工場,尤其在華人教會、留學生群體、難民救助方面投入。
延伸閱讀
〈「死就死吧!無懼烏俄戰爭,胡家亮堅守傳講福音、助難民」〉 出處:基督教今日報 (CDN) (cdn-news.org)
- 胡牧師出生於香港,後來移居加拿大,並於東歐(包括羅馬尼亞、烏克蘭)從事華人及國際學生宣教服事。
- 在 2022 年俄烏戰爭爆發後,他選擇留在烏克蘭/東歐地區,陪伴當地華人教會與難民,並在混亂環境中維持福音傳講和實務援助。
- 文章引用他的話語:「如果真的神要我死,我就死吧!」這一句反映他在極端環境中對呼召的回應。
【俄國侵烏一週年】仍在服侍烏克蘭難民的香港人胡家亮牧師
出處:The Voice 香港 (低聲道 The Voice)
- 在戰爭一周年之際,報導談到胡牧師帶領烏克蘭家庭移至加拿大安置,同時仍返回波蘭/東歐地區繼續難民與教會服事。
- 他在加拿大難民中心觀察到烏克蘭人語言不通、文化疏離的挑戰,並希望透過信仰聯系華人社群與烏克蘭信徒。
- 牧師也為一些核心代禱事項提出:戰爭速停、戰後教會重建、華人教會如何參與東歐華人群體。
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幫你抓取這兩篇報導的完整引言/段落,並製作一份可用於你的 Podcast 簡介或宣傳文的摘錄版本(繁體中文)。要這樣做嗎?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md1b94ucq9m0851xaiugu90/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