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书中有李洞见幸福05:理性尽头是感性
洞见幸福05:理性尽头是感性

洞见幸福05:理性尽头是感性

Update: 2022-02-05
Share

Description

前面讲到自然选择设计大脑的初衷,并非要看清世界,而是为了基因遗传感觉也并不是客观环境的真实反映所以如果只凭感觉做决定结果自然不好

错误的决定会让我们更加焦虑越焦虑就越不容易做出正确的决定

很多时候为了排解负面情绪我们会选择转移注意力比如失恋的时候女生喜欢疯狂购物男生则喜欢一醉解千愁不过这些方法效果不好还有副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很难集中注意力阅读一本书超过20分钟就忍不住要翻翻手机但是当处于某种情绪之中的时候又很难分散注意力比如失恋

那么在注意力困难症的背后大脑的工作机制是什么

通过扫描大脑进行研究科学家发现大脑有一种默认工作模式在大脑无所事事时人的思绪会随机游荡思绪会游荡到什么地方呢研究显示通常是最近发生的事情久远之前的记忆最担忧的事情最期盼发生的事情等比如说如果你有暗恋对象那么在你无所事事时通常会幻想与暗恋对象之间的一场浪漫故事

当专注于一件具体的事情时比如寄情于工作或沉溺于游戏或参加高度竞争性的运动大脑默认工作模式会被抑制这个时候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爱情婚姻家庭事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很多怎么能不被感觉所左右这对我们很重要

有意思的是这些科学研究结论颠覆你我认知的程度并不比佛陀少

结论一先有行动后有意识意识只是解释行动而不是指令行动

前面讲过裂脑实验左脑和右脑都有独立意识在某种情况下两个意识还会打架比如一只手开门一只手关门那么问题来了左脑和右脑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

在左脑和右脑井水不犯河水的时候尚且可以说这两个都是“我”的一部分但是在它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哪一个才是哪个真正的“我”呢

有同学会说裂脑实验是癫痫患者的研究结果并不能应用到正常人身上

那么再看另外一个实验

1983,63岁的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心理教授本杰明.李贝特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令科学界和哲学界沸然

李贝特找来一些志愿者用设备监控他们的脑电活动给他们下达指令无论何时只要起念头就动动手指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动动手指都是自由意志的产物你决定行动了然后产生意识于是大脑皮层发出指令通过神经-肌肉接头调动相关肌肉群接着手指就动了这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顺序意识决定行动

但实验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脑电记录显示当志愿者意识到要动手指时大脑早已发出动手指的指令也就是”相关脑区活动运动皮层发出指令”这个事件过了大约300毫秒左右才出现“意识决定要动”接着又过了200毫秒手指头动了

这个实验显示了惊人的内涵自由意志可能并不存在在动手指这件事情上是大脑先决定了行动而意识紧随其后

当然李贝特的实验结果带给科学家的并非全然黑暗还留下了一丝曙光在产生意识到最终动作发生之间有200毫秒的时间意识可以叫停这个行为动作虽然意识不能决定做什么但是可以决定不做什么

历史上成就大事的人都是善于忍耐的人越王勾践秦王嬴政高祖刘邦兵仙韩信等等在大脑机制层面忍在本质上就是大脑虽然做了决定冲动发怒不顾一切),但被意识制止了可以说行动和意识之间的200ms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

英国伦敦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派屈克.海嘉德20056月清晰阐明了这个观点他是在研究了1980年代到2000年代美国法国英国的神经生物学家的科学实验之后得出这个论断的海嘉德教授说通常人们都相信在做某个动作时比如天冷了伸手去拿衣服是因为我们想要做这个动作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想要执行某个动作首先独立产生于大脑的某个区域接下来只是感知到这这个动作的意愿然后我们才做这个动作

<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洞见幸福05:理性尽头是感性

洞见幸福05:理性尽头是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