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失明症漫记》:人性防线真的存在吗?|线下共读分享
Description
当一场 “失明症” 突然席卷全城,人们在混乱与绝望中褪去文明的外衣,暴露人性的脆弱与坚韧。从 “白色牛奶海” 到现实的盲从:这场线下共读,我们聊了人性最残酷的真相。
<figure>
【关键字】
萨拉马戈、诺贝尔文学奖、人性实验、共读
【导语】
本期节目为《失明症漫记》共读分享特辑01——
带你深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的寓言世界,探讨当人类突然集体失明时,文明外衣下赤裸的人性真相。主播与多位听友读者相聚于线下,从感官剥夺、女性主义到宗教隐喻等多维度,凭借自己的理解,解构了这部充满社会批判的末世寓言。
我们从书中的 “失明” 聊到现实的 “盲从”,从作者独特的叙事风格谈到对人性、社会的深刻叩问。无论你是否读过这本书,都能在这场对话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 —— 毕竟,萨拉马戈说过:“我们本来就是盲人,只是偶尔看得见。”
<figure>
【本期参与的小伙伴】
思荣、唯钧、东东、zhouyu、德刚、米唐米唐、Angela
【收听指南】
核心脉络:
从书籍基本设定(白色失明症、无人名的角色)切入,逐步探讨作者的叙事技巧(模糊人称、特殊标点)、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演变(善良与残暴的博弈),以及 “失明” 的象征意义(生理与精神的双重隐喻)。
亮点片段:
聊聊为什么 “没有人名的角色” 反而让人更易代入?
书中最震撼的片段:当女性被迫用身体换取食物时,人性的底线在哪里?
对比《鼠疫》与《失明症漫记》: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何用 “灾难” 写人性?
从 “教堂雕像被蒙眼” 看作者对宗教与权威的讽刺?
延伸思考:
听完后不妨问问自己:如果面临 “五感渐失”,你最不愿失去的是什么?这或许能帮你看清自己真正在意的东西。
【金句提炼】
披袈裟者未必是方丈,执权杖者未必是国王。
若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苦难便会蔓延至我们身边。
我想我们没有失明,我想我们本来就是盲人。
下意识的选择可能导致盲从,使人误以为异常现象是常态。
每个人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活给别人看,第二次活给自己,而第二次往往从四十岁开始。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其他作品】
书:《死亡间歇》《鼠疫》《太阳照常升起》《绝叫》《追风筝的人》
电影:《浪潮》《人类清除计划》《盲流感》《完美感觉》
【鸣谢】
场地支持:Dreaming•Shanghai•张国荣纪念空间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808号融景解园D3栋一楼339室
设备及技术支持:荣门客栈 蜻蜓先生
图书支持:读客文化
【本期录制时间】
2025年7月16日

【关于主播】Zhouyu
<figure>
80后,广告专业,base上海。
在ISTP和ENFJ之间反复横跳。
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前资深电影从业者,现半个退休闲散人。
小红书:zhouyu 微博:yuzhou0204
【收听渠道】
<figure>
小宇宙、喜马拉雅FM、豆瓣、网易云音乐、
苹果播客、QQ音乐、荔枝、知乎

【行动号召】
✅添加主播微信加入‘精神股东群’(wx:zhouyu0204)。
✅评论区分享你对《失明症漫记》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