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以“专注式创新”穿越周期,乐高做对了什么
Description
作者:
赵林娜 Linna Zhao (群邑中国市场与传播负责人)
经济慢行、新品牌层出不穷、以及竞争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市场集中度近一步升级。世界市场上较强的企业正在快速集中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中部和尾部品牌出局的可能性提高,但头部品牌也面临增长疲软的挑战。
适者生存,强者恒强。
越是强大的品牌,越具有跨越周期的韧性;越是在消费者谨慎的时刻,高价值品牌和产品越能显现出其强大的获得感和品牌价值的收益。红利期早已结束,大浪淘沙中,唯有经受得住周期考验和筛选的品牌,方能在长期的冲刷中更亮泽,更耀眼。
当中国市场正在经历低速慢行的周期,于1932年创立于丹麦的乐高却通过以“专注式创新”布局长期战略,获得了逆周期的高位认知。这样的认知优势,是品牌得以穿越周期的根基。
#1
低速慢行, CMO集体站在新的起点
随着2023年的过去,在一轮轮的复苏战后,2024年也悄然而至。此时,CMO们心照不宣,仿佛集体站在了新的起点。
这两年行业里流行的一个关键词是“穿越周期”。
“穿越周期”需要做的恰恰是加码品牌的独特价值。然而,很多企业却反其道而行,通过做更多的短期尝试,来获得短期的可能收益,完成各种短期的指标。
这很容易理解。越是艰难的时刻,越容易促使人们想要去抓各种能抓住的机遇。通过更实时的竞品分析,“借鉴”更多时兴的“成功”经验,做更多大家都会做的的安全选择,是在低速期普遍存在的保守心态。
但是,这样的广泛尝试与跟风,不仅给企业造成了更多的内耗,也降低了品牌成为“强者”的可能。因为,大量的盲目尝新带来的持续性资源消耗、投资收益与风险的不成正比、缺乏长远的规划而模糊的品牌内核,都拖住了企业强化核心优势的节奏。
越是这样的时刻,越需要集中火力去推动有可能帮助CMO们穿越周期的“专注式创新”。
那么,怎样才是跨越周期的“专注式创新”?
是那些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市场竞争的考验,具有独特性和持续性的创新。
它要求:
1、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能够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期望,能够满足消费者独特的需求或解决他们面临的特定问题。
2、专注的,具有长期价值的独特性:是独树一帜的创新,具有鲜明特点和差异化优势。不是短暂的昙花一现,而是能够在长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和产生价值。能够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变化不断进化和发展,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3、长远的战略眼光与研发投入:需要企业具备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的能力,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市场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并进行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支持,培养研发能力和技术人才,以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保持其领先地位。
因此,能够帮助企业穿越周期的“专注式创新”,一定不是短期的“迎合式尝新“,而是具有独特性、持续性、顺应市场需求变化、以及符合长期投入与战略眼光的创新。
我希望通过分析多次成功的乐高品牌,来浅析跨越周期的关键。
#2
逆周期而为,乐高做对了什么?
市场慢行,行业竞争加剧(比如,来自潮玩行业和游戏产业的竞争,以及海外巨头的发力),加之消费者的理性心态,使传统的玩具市场面临增长的瓶颈。实际上,乐高于1980年进入中国市场。然而,乐高却不仅在行业中屹立不倒,其品牌发展还体现出了逆周期向上的态势。
截至目前,乐高集团已在中国的120多个城市开设了超过460家品牌旗舰店和授权专卖店。这要感谢其高端的品牌形象以及顺应趋势与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寓教于乐”的定位,以及深入的本土化战略。
乐高在中国市场获得的连续性增长已有多年;这样的增长态势在2022年带来巨大的品牌价值回报,特别是在差异化的感知上获得了飞跃。
从2019年至2022年,乐高的品牌形象获得了质的飞跃。从下图可以看出,尤其是“Creative 创造力”与“Innovative 创新力”冲到了最高位,远远领先玩具行业的市场均值。在关键价值上发力,由此取得了成就,这是诸多品牌梦寐以求的。
然而,乐高却做到了。这不是短期的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以来多年努力的结果。
那么,获得如此高的品牌收益与认知高位,乐高究竟做对了什么?
一、打好地基
做有意义创新的前提,就是“专注”。
乐高的“专注”体现在对品牌根基与价值观的坚守。
乐高品牌的宣言是:“启发和培养明天的建设者:乐高从孩子拿起第一块积木的那一刻起就开始释放他们的潜力。”
从乐高的产品线以及体验上,我们在各个层面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其标志性的砖块设计以及无限延展的创意可能性。
其实,乐高在创新方面也走过摸索的道路。在90年代初,乐高结束了连续50年的双位数增长(当时,因积木拼插技术专利到期而开始被竞品广泛使用;同时,90年代以任天堂为代表的电子游戏兴起,挤压了传统玩具市场的空间),也经历过因激进创新过度消耗所造成的增长低谷(尤其是增加产品线和异形零件而提高了生产和管理成本,却未对品牌带来独特性和差异性的价值)。为了应对危机,乐高也曾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削减冗余的业务,进行谨慎创新,回归最核心的品牌价值和业务根基(尤其是经典产品线,如得宝系列、城市系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