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老布什的心中梦魇:日本父岛上的食人群魔,美军惨遭分食
Description
人肉寿喜锅和心脏点心.二战中最令人发指的文明崩塌:日本绝密父岛事件:老布什险些成为下酒,美国飞行员被做成寿喜锅
1944 年,太平洋小笠原群岛的父岛海域,美军潜艇救起了一名奄奄一息的年轻飞行员 —— 乔治・H・W・布什(未来的美国第 41 任总统)。他不会想到,同机组的 9 名战友中,5 人正经历着比死亡更恐怖的命运:他们的血肉被日军制成寿喜锅、心脏被烹为点心,而这场食人狂欢的主谋,竟是号称 “文明国家” 的日本军官。当 1945 年美军登岛时,现场遗留的食人照片、沾满血迹的餐刀,以及日军日记中 “食肝者胆气壮” 的荒诞笔记,彻底撕开了战争最狰狞的一面。
【一、魔鬼的舞台:父岛与太平洋战争】1. 被诅咒的岛屿:小笠原群岛的战略密码- 地理位置:位于东京以南 1000 公里,扼守太平洋航道,被日军称为 “太平洋的防波堤”。
- 军事价值:1941 年日军在此修建要塞,设立航空基地与通讯站,父岛成为日军在中太平洋的重要堡垒。
- 战前生态:岛上原有约 2000 名居民,以渔业和甘蔗种植为生,战争爆发后被强制疏散,成为纯军事据点。
1944 年 9 月 2 日,美军对父岛发动空袭。老布什驾驶的 TBM 轰炸机被击落,他跳伞后漂流 4 小时获救,而其他 8 名飞行员(含机组人员)被俘。等待他们的,是比死亡更残酷的折磨 —— 日军将战俘视为 “劣等民族”,系统性实施虐待、屠杀甚至食用。
【二、食人魔窟的掌权者:立花芳夫与日军的堕落】1. 从 “满洲之狼” 到 “食人司令官”- 立花芳夫的前半生:1894 年生于日本冈山县,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参与过 “九一八事变” 和侵华战争。
在伪满洲国期间,因镇压抗联游击队手段残忍,被称为 “立花之鬼”。
1944 年任父岛日军最高指挥官,将中国战场的残暴作风带入太平洋。 - 食人理念的形成:
立花迷信 “食胆增勇” 的荒诞理论,认为食用敌人肝脏可提升士兵士气。他在日记中写道:“西洋人之肝,可强大和民族之胆魄。” 这种扭曲的信念,成为其实施暴行的 “理论依据”。
- 俘虏的 “处置流程”:击落美军飞行员后,日军优先活捉,押至父岛要塞;
进行 “情报审讯”(实为酷刑折磨),随后处决;
军官挑选健康战俘的血肉,交由炊事兵烹饪,供高级将领享用。 - 食人宴的 “菜单”:寿喜锅:1945 年 2 月 23 日,立花命人从 19 岁战俘马尔夫・麦瑟姆大腿割下 2.3 公斤肉,与蔬菜、鱼同煮,供 10 余名军官分食。
心脏点心:海军上校吉井左师杀害战俘吉米・戴,取出心脏与肝脏,制成茶点 “献给” 来访的海军高官。
肉汤分配:剩余人肉煮成汤,分给普通士兵,美其名曰 “增强战斗力”。
美军登岛后,在立花的办公室搜出数十张食人照片:日军军官围坐餐桌,举着酒杯对着人肉料理微笑;战俘被绑在木桩上,日军士兵持刀切割其肢体。此外,立花的私人日记详细记录了每次食人过程,甚至标注 “肉质较柴,需久炖” 等烹饪心得。
【三、幸存者的阴影:老布什与父岛的未解之痛】1. 死里逃生的未来总统- 老布什是当天唯一幸存者,他在回忆录《All the Best》中描述:“当得知战友的遭遇,我每晚都会梦到他们的脸。”
- 1945 年庭审时,他作为证人指认战友的飞行夹克和身份牌,称这是 “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
- 冷战政治考量:战后美国为扶持日本对抗苏联,有意淡化部分战争罪行,立花等人的食人细节未被广泛报道。
- 日本右翼的篡改:日本国内右翼势力长期否认食人事实,称照片为 “伪造”,日记为 “美军栽赃”。
- 受害者家属的沉默:美军为保护战俘家属,未公开全部细节,部分档案直至 2000 年后才解密。
- 1947 年,立花芳夫、吉井左师等 5 名主犯在关岛被判处绞刑。行刑前,立花仍宣称 “一切为了天皇”,毫无悔意。
- 27 名涉案日军中,18 人获刑(刑期 5 年至终身监禁),但因美国急于推动对日媾和,多数人在 1950 年代被提前释放。
- 文化相对主义的陷阱:人类学家指出,日军食人并非 “原始习俗”,而是工业化战争中 “去人性化” 的极端表现 —— 当敌人被视为 “非人类”,屠杀与食用便成为 “合理行为”。
- 权力的狂欢:立花等人通过食人确立等级秩序,军官通过 “享用优等血肉” 彰显特权,普通士兵则在参与暴行中获得 “归属感”。
- 与纳粹的异同:纳粹通过毒气室系统化屠杀,日军则以 “文化优越性” 为借口实施暴行,两者均是现代性文明的失败。
- 记忆的重量:父岛事件与南京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共同构成日军战争罪行的光谱,警示后人:当权力失去约束,任何群体都可能堕落为兽。
- 书籍:《Flyboys: A True Story of Courage》(詹姆斯・布拉德利):以老布什战友的视角还原事件。
《太平洋的地狱:父岛食人事件》(日本历史学者吉田裕):揭露日军档案中的细节。 - 争议:日本右翼作家曾出版《父岛事件的真相与谎言》,试图翻案,遭史学界一致批判。
- 老布什在任期间,多次提及二战经历,但极少谈到父岛事件。有学者认为,这段经历塑造了他对日本的复杂态度 —— 既推动美日同盟,又内心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 至今,日本政府未就父岛事件正式道歉,部分右翼政客仍称其为 “反日宣传”。这种态度加剧了受害国的不信任,成为东亚历史和解的障碍。
父岛的食人事件,本质是现代文明的一道裂痕。它打破了 “战争只关乎胜负” 的幻象,揭示出:在极端权力结构下,人类可以系统性地毁灭同类,甚至将暴行转化为 “集体仪式”。老布什曾在访问日本时说:“我们原谅,但永远不会忘记。” 原谅是为了放下仇恨,而不忘却是为了守护人性的底线。
如今,父岛已成为鸟类保护区,当年的日军要塞遗址上长满了野草。但那些被切割的骸骨、被烹煮的生命,依然在历史的深海中发出无声的呐喊 —— 它们提醒我们:和平不是天然的馈赠,而是需要用良知与记忆共同守护的脆弱之物。
【参考资料】- 《日本帝国的衰亡》(约翰・托兰)
- 《父岛事件の全貌》(日本放送协会 NHK 纪录片,2005)
- 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文件:《小笠原群岛日军战争罪行调查报告》
- 乔治・H・W・布什总统图书馆文献:《1944 年关岛审判证词》
- 《战争中的强奸与食人:20 世纪暴行的人类学研究》(保罗・夏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