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哪吒登顶、女性失踪与青年失权,中国电影的两极生态
Description
我们和文化学者陈琰娇和余小卉,从“春节档”聊起,深入历史变迁、产业格局和创作者结构,探讨健康的电影市场是怎样的。
【本期介绍】
2025年的春节档被业内看作中国电影的生死档。没有人想到,在接连缩水的萧条影市,会诞生一部前所未有的现象级作品。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自大年初一上映,截至节目发出前已超过122亿,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一、全球电影票房第八、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一,打破了内地影史观影人次等112项数据纪录,并引发各界热议。
一部百亿票房的爆款单品能够改变中国电影的现状吗?这个异常喧嚣的春节档又能为中国电影产业留下什么?电影,观众,档期之间存在着哪些内在的关联?也许我们可以从重新认识“春节档”和“春节档电影”开始,深入历史变迁、产业格局和创作者结构,探讨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该是怎样的。
除此之外,我们也想聊聊在这个春节档中缺席的女性和青年创作。它们共同构成了和春节档相对的中国电影另一极生态,也是我们认为当下比票房数据更值得关注的议题,以及真正改变中国电影的突破口。
【本期问题青年】
小吓,青年志作者,影评人
陈琰娇,青年学者,影评人
余小卉,高校影视教育工作者,偶尔写写影评
【本期音乐】
天命何惧(《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同人曲)——星尘infinity
【收听指北】
8:50 《哪吒2》为什么登顶?当人设取代人物,及三类人决定票房的层次
16:09 萧条之下的狂欢,是死而复生还是回光返照?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应该是什么样?
23:35 聊聊春节档的变迁,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一部春节电影是什么?
27:29 从贺岁档到春节档,从合家欢到重工业大片,大众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7:15 90年代到2010年代中国电影真正培养了一批观众,完成了档期电影的多样化生产
44:01 今年之后,春节档会发生怎么的变化?投资、创作、院线的三种角度
48:53 春节档的舆论战在今年消失了?一生爱做阅读理解的中国人在本次春节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52:11 女性观众崛起,但女性表达缺位。在全男春节档的女性营销之下,女性观众表示“我想贾玲了”
1:04:16 春节档为什么没有女性主导的作品?女性是否可以建立自己的妇女节档,“不要玩他们的游戏了”
1:11:09 越来越多的女性题材作品,是在培养观众新的观看习惯。女性题材也不一定是颠覆和不合时宜的,《山花烂漫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13:57 在畸形的产业结构中,青年导演如何突围?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和好莱坞的模式给了哪些启发?新的媒介环境中又有哪些新的可能?
1:22:23 电影节生态系统中的青年创作现状如何?两位老师从教师和评委的身份聊了聊希望看到怎样的青年作品
1:27:22 重建电影的当下性、事件性和社交属性,《好东西》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提到的影视作品】
2025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脑海》(饺子)《唐探1900》(陈思诚 戴墨)《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徐克)《蛟龙行动》(林超贤)《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乌尔善)
贾玲作品:《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
往年春节档电影:《熊出没》系列、《飞驰人生2》(韩寒)《红海行动》(林超贤)《流浪地球》(郭帆)《前任攻略》(田羽生)《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谢涤葵、林妍)《西游·降魔篇》(周星驰)《人潮汹涌》(饶晓志)《刺杀小说家》(路阳)《澳门风云》(王晶、钟少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郑保瑞)《新喜剧之王》(周星驰)
香港80年代贺岁片:《最佳拍档》系列、《富贵逼人》系列、《八喜临门》《七星报喜》《福星高照》
成龙作品:《红番区》《义胆厨心》《白金龙》
冯小刚作品:《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不见不散》《大腕》《手机》《夜宴》《私人订制》
张艺谋作品:《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满江红》《第二十条》
陈凯歌作品:《无极》《志愿军》
《宇宙探索编辑部》(孔大山)
《泰坦尼克号》(詹姆斯·卡梅隆)
《阿凡达》(詹姆斯·卡梅隆)
《山花烂漫时》(费振翔)
《好东西》(邵艺辉)
【相关资料】
《贺岁档:从开始到成熟》(高军)
<p style="color: #333333; 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font-family: Helvetica,Arial,sans-serif; tex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