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对话Rokid祝铭明:当智能眼镜可以支付,我们离下一代交互终端还有多远?
Description
“下一代的交互终端就是眼镜。到那个时候,不戴眼镜的人也会戴眼镜,因为它已经形成硅基生命和碳基生命的竞争,那是跨代的竞争,你是没有抵抗力的。”
一个关于下一代交互革命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6月17日,Rokid实现了全球首个可支付的智能眼镜,内置扫一扫支付功能。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像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一次预演——当眼镜里装载着全球金融领域的知识时,即使你完全没有相关背景,也可能在瞬间碾压专业人士。
智能眼镜与智能体的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架在鼻梁上的智能助理如何重新定义人机交互?从语音唤起到扫码支付,这背后有哪些技术难点?当支付场景从手机转移到眼镜,我们的生活习惯将如何改变?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Rokid CEO创始人祝铭明和蚂蚁智能终端业务负责人亦澄,深度解析这款颠覆性产品背后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思考。
让我们跟随两位嘉宾的视角,一起探索这场正在发生的交互革命。
👩 本期人物
主持人:蚂蚁集团 斯谅
嘉宾:Rokid创始人 祝铭明
嘉宾:蚂蚁智能终端业务负责人 亦澄
⏱️ 本期时间轴
03:08 硬件为表,软件为里
智能眼镜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在软件生态。与其他公司不同,这里70%的工程师都是软件工程师,本质上是一家软件公司。通过“开卷考”的开放策略,所有技术方案公开透明,推动整个行业共同发展。
08:34 眼镜支付背后的三大技术挑战
看似简单的眼镜支付,背后有三大技术难题:语音意图的精准理解、广角镜头的扫码定位,以及多层次的安全保障。两个杭州团队用两个月时间,从零开始攻克了这些挑战,最终实现产品落地。
14:20 面对多种交互方式,为什么要选择声纹支付?
面对声纹、指纹、虹膜等多种交互方式,产品团队选择了声纹支付。这背后是新能力与极致体验之间的平衡考量——每增加一个功能都可能影响续航和重量,需要谨慎取舍。
23:35 “解放双手,信息直达”
智能眼镜真正的价值在于“解放双手,信息直达”。无论是演讲时的自动提词,还是骑行中的导航显示,都展现了这种新交互方式的独特优势。支付功能只是一个开始,更多场景值得探索。
35:40 从GUI到NUI,AI时代的交互演进
我们正在经历从图形用户界面到自然用户界面的演进。AI让原本被打包在各种APP中的知识重新原子化,用户可以用更自然的方式直接获取所需信息,这正是智能眼镜的机会所在。
41:15 精密光学量产的现实挑战
智能眼镜涉及消费电子、传统光学、精密光学、AI四个技术领域,其中精密光学的大规模量产最具挑战性。目前十万台订单的交付压力,反映了从技术到量产的巨大跨越。
53:20 如何解决新科技带来的个人隐私问题?
新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隐私担忧。通过技术手段(如拍摄亮灯、声音提示)和用户自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便利与隐私。更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使用规范和法律框架。
60:02 用户如何选择智能眼镜?
用户购买智能眼镜的逻辑很清晰:首先是一副好眼镜(舒适、美观),然后是信息直达的便利,AI功能反而是加分项。线下极低的退货率说明,只要产品匹配需求,用户接受度很高。
70:15 智能眼镜会取代手机吗?
智能眼镜有望在3-5年内与手表联合,对手机发起挑战。这需要在技术成熟度与商业成本之间找到平衡,采用"春天的技术"策略,始终围绕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核心。
🎯 核心观点
1. 下一代交互终端已现雏形:智能眼镜被视为继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有望在3-5年内与手表等设备协同,对现有交互模式发起革命性挑战。
2. 支付场景的迁移重塑体验与安全:从手机到眼镜的支付场景迁移,不仅需要解决复杂场景下的扫码、用户意图理解等技术难题,还必须建立全新的安全与信任机制。
3. 服务核心用户是创新产品落地的关键:面对不完美的创新产品,初期的成功关键在于服务好核心用户,与他们共同打磨产品,而非盲目追求大众市场的快速认可。
4. 技术发展与隐私保护并行不悖:通过明确的提示(如亮灯、声音)和“限制行为而非限制技术”的设计哲学,可以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有效保护个人隐私。
内容策划:常常
运营:狐狸
更多节目信息,欢迎关注小红书:会友播客
添加小助手微信:huiyouhz,可以加入听友群喔
<fig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