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西瓜的呱70% 的 RAG 系统在真实环境中失败等科技资讯
70% 的 RAG 系统在真实环境中失败等科技资讯

70% 的 RAG 系统在真实环境中失败等科技资讯

Update: 2025-10-26
Share

Description

嗨,大家早上好,今天是 2025年10月27号星期一,这里是西瓜的呱,我是来自 西瓜实验室 的呱呱。 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科技圈都有哪些新鲜事。

首先来看RAG技术的挑战。 虽然检索增强生成在演示阶段表现亮眼,但现实很骨感——有多达 70% 的 RAG 系统在真实环境中失败。 Mastercard 的工程师 Shubham Maurya 结合实战,总结出四个致命问题:知识漂移、检索衰退、无关信息干扰和评估缺失。 简单说,就是数据变了系统没更新、信息太多AI反而晕菜、性能下降没人发现。 为此,作者提出了几种解法:混合搜索、图结构RAG、智能分段、自适应上下文和持续反馈机制。 这些方法已经在文本转SQL、AI治理等场景中落地。 他认为未来的RAG会进化出“自检索”模型和多智能体协同系统,只有不断优化,才能真正稳定可用。

再来看企业层面的AI转型难题。 全球85%的AI项目在2024年仍未进入生产阶段。 企业投了钱,却拿不到回报,问题往往不在技术,而在组织模式。 文章提出“协作型AI架构”,核心是让业务、工程和AI团队协同起来。 它的四根支柱包括:工程团队建设底层平台、行业专家直接参与优化、打造AI原生员工队伍、以及实现当天响应的市场能力。 数据显示,AI转型成功与否,40%靠技术,60%靠组织变革和人才培养。 一句话总结——AI要跑得快,不是多造几个模型,而是让整个组织一起“AI化”。

接着来看一场关于AGI方向的思考。 在TED AI大会上,Thinking Machines Lab 的研究员 Rafael Rafailov 提出不同观点: 通往超级智能的关键,不是更大的模型,而是会学习的模型。 他打了个比方:现在的AI每天都像“第一天上班”,能完成任务,却学不会积累经验。 他建议让AI像学生一样,通过“元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只解决眼前的问题。 Rafailov 认为,未来的AI不该是强大的“推理机器”,而应该是高效的“学习者”。 他的团队已经推出实验产品 Tinker,获得20亿美元融资,但距离真正能“自我成长”的AI,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说到AI带来的新体验,浏览器也在变聪明。 AI浏览器 Perplexity Comet 最近被曝出严重漏洞—— 黑客能在网页中嵌入隐藏指令,诱导AI去访问邮箱、窃取验证码甚至发到指定地址。 传统浏览器只展示内容,不会“思考”;但AI浏览器会执行指令,还会“记住”你的行为。 这就像一个天真的实习生,什么都信、什么都干。 研究人员提醒,攻击者甚至能在评论区、论坛或图片alt文本里藏指令。 解决方案包括:对网页文本安全过滤、执行前二次确认、区分用户指令与网站内容、以及零信任机制。 AI浏览器若想真正普及,安全必须从设计开始。

最后,我们聊聊AI如何改变财富管理。 美国预计到2045年,将有 84万亿美元资产 从婴儿潮一代转移给继承人。 问题是,很多人连遗嘱都没有,文件还复杂到AI都看不懂。 普通大模型在遗产规划文档的识别准确率只有40%。 为此,Wealth.com 推出了专用AI助手 Esther,能从海量PDF里提取关键条款、资产分配和法律关系,还能生成可视化报告。 系统采用多层验证机制,包括人工复核、红队评估和权限控制,避免AI越权“乱判案”。 文章指出,在金融、法律等高风险行业,AI的使命不是取代人,而是放大人类专业判断。 随着财富转移浪潮逼近,可信赖的AI助手将成为不可或缺的伙伴。

好了,如果你觉得节目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关注科技的朋友。我是来自西瓜实验室的呱呱,我们明早八点,不见不散!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70% 的 RAG 系统在真实环境中失败等科技资讯

70% 的 RAG 系统在真实环境中失败等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