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西瓜的呱AI浏览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等科技要闻
AI浏览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等科技要闻

AI浏览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等科技要闻

Update: 2025-10-28
Share

Description

嗨,大家早上好,今天是2025年10月29号星期三。这里是《西瓜的呱》,我是来自西瓜实验室的呱呱。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科技圈都有哪些新鲜事。

首先,我们来聊聊最近引发安全担忧的——AI浏览器。像 Perplexity 的 Comet 这样的 AI 浏览器,能帮用户直接“问网页问题”,非常聪明,但最近却被曝出严重漏洞。研究人员发现,只要网页里藏点恶意指令,就能让这个AI浏览器擅自访问你的邮箱、窃取验证码,甚至发到黑客手里。

传统浏览器只“看”网页,不理解内容;AI浏览器则会“执行”它看到的内容,结果就像一个听话但天真的实习生——别人让它干啥它就干啥。更糟的是,它还会记住行为,被“污染”后反而越来越危险。 专家建议:AI浏览器的设计要从头重做——让系统默认“零信任”、关键操作前二次确认,并区分清楚什么是用户指令、什么是网页陷阱。不然,未来的AI上网助手,可能会成为最大的安全隐患。

接下来我们说一部新电影。Netflix 上线了一部由凯瑟琳·毕格罗执导的《硝烟 Zoom 会议》,这片子可真不轻松——讲的是当世界即将被核导弹击中,美国总统和高层在Zoom上开会讨论,要不要反击。整个电影就在那15分钟的倒计时里来回展开,三次不同角度讲述危机处理。

影片没有告诉你是谁先发射导弹,让整个故事更真实、更具道德冲突感。美国军方还为这片子“辩护”,说他们的防御系统成功率明明是100%,可片中演得更像五五开。 顾问是一位退役陆军中将,他说结局故意模糊,就是想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当核武器真的悬在人类头顶,到底什么叫“正确的决定”?

再看AI行业的风口。生成式AI带动了全球算力的爆发式需求,各大云服务商都在拼命建新数据中心、推出AI云服务,生怕被落下。但行业内部其实也有点焦虑。很多企业的AI项目还停留在“探索阶段”,真正能落地的商业场景还不多。

专家提醒说,如果AI泡沫破裂,云计算行业可能会受到冲击。而且,AI训练成本高、能耗大、技术门槛高,这些问题都需要更务实地解决。换句话说,光砸钱不够,得让AI真正“跑得久、用得起、用得好”。

说到AI芯片,微软最近也出手了。它和英伟达达成协议,拿到了部分 Anthropic 定制芯片的供应权。听起来是合作,其实暗藏博弈。微软通过这份协议,不仅帮Anthropic降低对英伟达的依赖,还在芯片资源上占了先机。

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大厂们开始“多线布局”,谁都不想被英伟达一家卡脖子。毕竟现在谁有GPU,谁就有AI话语权。微软这一招,也许会动摇英伟达的市场垄断地位,同时逼着整个行业在供应链上变得更灵活。

最后,我们来看看一条更“硬核”的AI研究消息。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架构,名字很酷——Dragon Hatchling,也就是“龙之孵化体”。这个模型想做的事情,是连接AI语言模型和人脑神经网络之间的桥梁。

它不是像Transformer那样靠大规模训练数据来学,而是引入了类似“突触可塑性”的生物学习机制。当模型理解一个概念时,它会像大脑一样强化相关连接。研究人员还做出了GPU版本BDH-GPU,用数学方式模拟神经元互动。结果显示,它在语言任务上不输GPT-2,但更解释得清楚——终于能告诉我们AI是怎么“想”的。

简单来说,这可能是人工智能向“更像人”的方向迈出的一步。

好了,今天的科技短闻就到这里。 从AI浏览器的安全漏洞,到AI芯片的供应大战,再到人脑式AI模型的出现,可以说整个科技界都在进入一个“智能重塑”的阶段。 我是呱呱,我们明天见~

Comments 
loading
00:00
00:00
1.0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AI浏览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等科技要闻

AI浏览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等科技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