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第十四章-髋关节

86 第十四章-髋关节

Update: 2019-12-10
Share

Description

髋关节

髋关节是下肢的根性关节。

在直立体位下,垂直向下的人体重力有助于髋关节的稳定。

髋关节让股骨和位于髋骨上的髋臼所形成的球窝关节,是人体躯干与下肢的连接枢纽,是人体进行活动的重要关节部位之一。由于人体重力线垂直向下,而下肢承重力线于髋关节处发生转折后才迎合人体重力线,所以,髋关节易于发生对位状态的异常而引发相关疾病。

髋部筋骨结构与功能特点

可以触及的与髋关节相关的体表骨性标志,包括髋骨的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以及股骨大转子、股骨干、股骨内外侧髁等。

1.髋臼:球窝状的髋臼是骨盆的一部分,位于髋骨外侧面的中央,面向外、前(向前倾斜30o-40o)、下方(向下倾斜约30°)。髋臼底由髂骨体、耻骨体和坐骨体三部分在发育过程中融合而成。髋臼唇由致密的纤维软骨环构成,环绕髋臼边缘,因而加深了髋臼,可以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

髖臼位置深在,难以通过手法直接触摸出来,但是我们要有清晰的立体结构概念,手摸心会,通过髋骨及股骨的位置状态,以及髋关节的功能状态来感知、判断。

2.股骨:在进行股骨触诊时,首要的是了解股骨大转子的位置状态。要透过大转子前、后、外侧的软组织,尽可能精确地摸出大转子立体的形态及具体的位置朝向。

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股骨远端的股骨内外侧髁位置状态的触诊,帮助对股骨近端大转子位置状态进行判断、确认。股骨大转子的位置状态反映了股骨整体的位置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有约125°的颈干角,股骨颈还有约10°-30°的前倾角,使得股骨颈与股骨干所构成的冠状平面,与股骨远端内外侧髁及股骨干所构成的冠状平面呈10o-30o的夹角而不在同一冠状平面上。另外,股骨长轴还与下肢承重轴(力学轴)有着5°-7°的夹角。

所以,股骨头颈的轴线是向上、内、前方倾斜的。

3.肌肉与韧带:髋与大腿周围的肌肉组织是人体最强大的肌群所在,可以发动人体最强大的行动动力,同时也是髋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极强稳定性的可靠保证。

髋与大腿周围肌群,依其所在部位和功能可以分为以髋与大腿大前面的屈髋肌群(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耻骨肌、阔筋膜张肌等)髋与大腿后侧的伸髋屈膝肌群(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大收肌、臀中肌、臀小肌后部等)、髋与大腿内侧的内收肌群(大收肌、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股薄肌等),以及髋与大腿外侧的外展肌群(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上部、阔筋膜张肌、梨状肌等)。

除此以外,从功能上划分,还有髋关节的旋转肌,内旋肌群有臀小肌和臀中肌前部肌束等;外旋肌群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髂腰肌、缝匠肌等。值得注意的是,髋关节内、外旋转肌的角色会随着同一块肌肉在髋关节运动过程中其前后位置状态的不同而发生的转变。

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强大的髋与大腿周围肌群的伸缩,构成了人体行动的首要动力。肌群伸缩,拉动相关骨结构进行以关节为原点的人体的行动过程。功能相反或相似的肌群之间的拮抗与协同,是人体力学结构达成平衡的基础。

如同人体其他部位的软硬结构间关系一样,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两端所附着的骨结构的位置状态,与髋关节周围肌纤维、肌筋膜张力大小及肌肉拉力线方向有着直接且密切的关系,髋关节运动的效率即与此密切相关。

髋关节韧带主要由髂股韧带、耻股韧带、股骨头圆韧带及坐股韧带等构成。髂股韧带和耻股韧带都是沿顺时针方向围绕股骨颈卷曲:所以,在髋关节进行伸展运动时,韧带会棚紧在股骨颈上,限制股骨的后伸运动,尤其是髂股韧带的前束会极度伸展。而在屈髋时,所有韧带都将松弛,髋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

股骨内旋时,髋关节后面的坐股韧带紧绷,前面的髂股韧带和耻股韧带松弛;股骨外旋时,髋关节前面的髂股韧带和耻股韧带紧绷,而后面的坐股韧带松弛。

股骨头韧带在髋关节力学作用上影响很小,主要起股骨头血供的作用。在髋关节内收时,股骨头凹向髋臼窝的顶部方向移动,这是使股骨头韧带完全绷紧的唯一位置。

在位于大腿前内侧面上1/3的部位有股三角,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和缝匠肌围成,其内有下肢重要的股动脉、股神经和股静脉形成的血管神经束通过。

4.髋关节神经支配:支配髋关节的神经主要来源于腰丛和骶丛,主要有4条:闭孔神经(来自腰2-4前支神经纤维)、股神经(来自腰2-腰4,是腰丛各支中最粗者)、臀上神经(腰4-骶1神经前支组成)及坐骨神经(腰4-骶2神经组成)。

5.股骨头血供:为股骨头提供血液供应的动脉以旋股内侧动脉为主。

由股动脉的重要分支旋股内、外侧动脉吻合所形成的囊外动脉环所发出的前、后、内、外四组颈升动脉,为股骨头提供了70%的血供。尤其是外颈升动脉,管径粗,走行恒定,是营养股骨头的最重要动脉。除此以外,闭孔动脉所发出的股骨头韧带动脉,为股骨头提供少量血供;股深动脉所发出的股骨滋养动脉,也为股骨头提供血供。

髋关节活动度检查

当髋关节发生病变时,其承重与活动功能会受到直接影响,故其行走时的步态会有明显异常。因疼痛而导致的跛行常见。

髋关节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度检查,是判断髋关节结构与功能正常与否的直接指标。

在髋关节生理活动方面,有几个特性我们需要了解:

·然体而言,被动活动的范围总是会大于主动活动的范围。

·髋关节的屈曲与伸展范围大小,与骨盆和膝关节中心的位置状态直接相关。

·髋关节的外展活动通常是双侧关节对称性地外展,而非单纯的单侧髋关节外展运动。

·髋关节的活动度异常主要表现在屈曲受限、内外旋转受限以及内收外展受限等方面。

由于髋关节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与相关周围神经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感觉与支配髋关节运动的脊神经由腰椎和骶椎发出,所以,对全腰椎及骶椎序列、曲度及其结构与功能状态的检查,也是髋关节检查的重要配套部分,应加以重视。

髋关节力学结构紊乱的特点及类型

基于徒手正骨疗法的作用特点与适用范围,我们在这里不讨论发育不良性、感染性、代谢性及恶性侵蚀性等徒手正骨非适应性髋部疾病。因此,下面所涉及的髋关节生物力学紊乱,以股骨近端的股骨头与髋臼物理性对合不良,以及髋关节及相关软硬结构应力异常为主要讨论对象。

临床常见的髋关节错位有髋臼位置异常、股骨头位置异常、髋臼和股骨头两者的位置同时发生异常等三大类型。

1.髋臼位置异常:本节内容在第七章已经有所涉及。髋臼位置异常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目前仍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

从人体骨架模型我们可以看到,體臼的位置变化与髋骨旋移直接相关,因为髋臼本身就是位居髋骨之上的。

也就是说,髋骨旋移会引起髋臼位置异常。反过来,如果调整髋臼位置,则髋骨就必将随之发生位置改变。

临床上,髋臼位置的变化可能表现为:<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86 第十四章-髋关节

86 第十四章-髋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