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1 與陳峙維對談:四海唱片與1960年代的華語歌曲產製
Update: 2020-12-12
Description
✨✨✨【EP01 與陳峙維對談:四海唱片與1960年代的華語歌曲產製】✨✨✨
🎙️ 來賓: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陳峙維
📌【MIT作者對談】是一個關於台灣流行音樂的podcast節目,節目發想來自Routledge 於2020年出版的一本書:Made in Taiwan: Studies in PopularMusic(台灣製造:流行音樂研究),節目的製作與參與者也是這本書的編者與作者群。
本集由MIT主編之一EVA與MIT第二章作者陳峙維對談,陳峙維以全台語的方式,講述台灣1960年代四海唱片在華語歌曲產製的地位。陳峙維分享報社老闆廖乾元在什麼樣的機遇下成為四海唱片老闆,並與一位多產早逝的音樂人周藍萍相遇,產製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如「綠島小夜曲」,捧紅紀露霞、紫薇等歌手。他們不僅開創華語各種企劃與商品,如21張合輯、國語聖誕歌曲、西方編曲、改編台語歌等,更讓台灣流行音樂與歌星席捲東南亞市場,翻轉原以香港為主的華語市場。
#全台語 #四海唱片 #周藍萍 #廖乾元 #綠島小夜曲
💥【本集精彩重點】
- 從小講上海話、國語的陳峙維老師,為何會說一口流利的台語?
- 大學讀植物系,研究所讀會計的陳峙維老師,後來怎麼走向音樂研究之路?
- 俗話說「天下第一衰,剃頭噴鼓吹」,真是如此嗎?
- 台灣如何翻轉以香港為主的流行音樂市場,成為華語歌的生產基地?
- 校園民歌之前,台灣的音樂是一片黑暗嗎?
- 書報攤老闆廖乾元如何輾轉進入出版業,最後創建「四海唱片」?
- 廖乾元和多產早逝的作曲家周藍萍相遇,開創華語市場新紀元
- 「綠島小夜曲」原來是周藍萍為了追女孩寫的一首情歌
- 四海唱片在什麼樣的契機下,從東南亞市場紅回台灣?
🌿【工作團隊】
製作:蔡如音(EVA)
音控:蘇欣儀、王千華
逐字稿:蘇欣儀、林之越、朱怡靜
錄音拍照:蘇欣儀
剪輯:蔡如音(EVA)
音樂版權聯絡:林之越
節目封面設計:沈宜萱
平台上架:蘇欣儀
🎶【音樂】
1.綠島小夜曲(紫薇成名歌曲專輯,1969,四海唱片出版社)
作曲者:周藍萍
作詞者:潘英傑
演唱者:紫薇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提供
2.聖誕之歌(聖誕鈴聲)(四海唱片出版社)
演唱者:紫薇
演奏者:四海中西樂團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提供
3.聖誕之歌(普世歡騰)(四海唱片出版社)
演唱者:陶明潔
演奏者:四海中西樂團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提供
4.回想曲(四海歌曲精華)(紫薇成名歌曲專輯,1969,四海唱片出版社)
演唱者:紫薇
作曲者:周藍萍
作詞者:楊正
演奏者:四海管弦樂團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提供
5.今天不回家
作曲:左宏元
作詞:左宏元
演唱者:姚蘇蓉
https://reurl.cc/VXoVrR
6.今天不回家(樂風LP馬來西亞)
作曲:左宏元
作詞:左宏元
演唱者:姚蘇蓉
https://reurl.cc/r8VWm4
📮【連絡信箱】
mit.music.studies@gmail.com
🏫 本節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教學精進與專業社群計畫」補助。計畫名稱:【Made in Taiwan: Studies in Popular Music 本地流行音樂研究的教學資源建構與社群對話】
✏️【逐字稿Transcript】
Eva:大家好,歡迎收聽MIT作者對談。這是一個podcast節目,我們的主題是「台灣流行音樂研究」,其實主題的發想是從一本書來的,這本書的名字是「Made in Taiwan: Studies in Popular Music」翻成華語就是「台灣製造:流行音樂研究」這是一本英文的研究論文合集,總共有16章的研究,全部有15位作者和3位編者,我是其中一位編者和作者─Eva蔡如音,也是今天的主持人。我在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服務。MIT台灣製造的書今年已經出版了,至於為什麼要來做podcast,其實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我們想要分享研究的發現給大眾知道,不只有給做研究的人;第二個,一本關於台灣的書,原本是用英文出版,但是我們想應該嘗試用台灣的語言,不論是華語、台語,或是客語,或是其他的通用語言,來做討論。最後,MIT這本書形成的方式,原來是由每一位作者單獨打拼寫出來的,但是大家一起來做podcast節目,可以讓作者和編者有一個見面和互動的機會。感謝大家聽我慢慢地說,今天的來賓是陳峙維教授,陳教授是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的教授,也是MIT這本書第二章的作者,歡迎!
陳:我要叫你Eva,還是叫你蔡老師,還是叫你如音小姐?
Eva:叫我Eva就好。
[2:01 ] 陳:啊真的很感謝能夠來參與這本書。許多年前,我和Eva就已經認識,可能在研討會或其他場合,很早就說,對我寫的這個單元有很長時間的研究,想說要邀請我一起來寫。我就是很差的那個,一直拖、一直拖,我拖很久,拖到最後害他們原本要在一、兩年前,要在聖誕節Christmas之前,還是農曆新年前就要出版,拖到原本要送人當聖誕禮物,或是過年走春的禮物,拖到不知道是什麼復活節、還是什麼節之後才出來。很開心能夠來到這裡。
[2:40 ] Eva:真的很感謝!我現在要來切換……。
[2:44 ] 陳:沒關係,你要切華語、切英語,都可以。
[2:48 ] Eva:稍微來介紹一下,我怕我用台語講話可能會拖太久。陳峙維老師是我們今天這集,MIT作者對談的來賓,他也是我們這本書第二章的作者。稍微介紹一下陳峙維老師,他目前是台大音樂研究所的兼任助理教授,同時也是台大藝文中心的執行長。大家剛才已經聽到了他的四聲道。
[3:17 ]陳:我從小的家庭背景。我的台語是因為以前大學的時候做地下電台,才講得越來越流利。再來去英國讀書的時候,很悲情的,蘇格蘭的冬天下午3點天就黑了,早上到9點、10點才天亮,非常寂寞,無聊就開始讀漢文,所以才有這個機會用台語做節目。而且我在學校裡面也有幾門課,是用全台語來教授。
[3:50 ]Eva:陳峙維老師在台大有全英語、全台語教授「台灣音樂導論」,聽起來應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
[4:00 ]陳:這是通識課。主要一開始因為我們兼課的老師在研究所裡面,主要是支援通識教育。所以一開始,台灣音樂的這個課是受國際處的邀請,希望可以通過介紹音樂、聽音樂來認識台灣。主要是針對交換學生、讀學位的國際學生,提供10名,或10幾個的名額給本地的學生,試看看用英語來認識、再一次認識你的國家、你的土地,並和國外學生來交流。接下來,我就想想說,可以用英語教,為什麼不能用台語教?都能用英語教別人唱客家的歌曲、唱歌仔戲,為什麼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所以說之後這門課也有用台語在教。另外就是「全球音樂文化」,聽世界音樂,也有用台語在教,這是之前的事,現在全部主要就是教台灣音樂,用台語教這樣。
[5:05 ]Eva:其實,剛才陳老師講的這個全球音樂文化,這門課三度獲選了通識教育績優計畫。那剛才陳老師也提到了,先是用全英語授課,然後是全台語教授這門通識的台灣音樂導論課程。那陳老師的學術專長是「現代音樂工業」、「流行音樂」、「世界音樂」。有關於他在MIT這本書第二章的主題,是1960年代台灣的華語歌曲產製,特別是以四海唱片作為一個例子。有關於這個主題,其實陳峙維老師他已經算是有非常長期跟深入的研究,也曾經出版相關的中文論文,在「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這本沈冬老師主編的專書裡面。那我想請教一下,用英文寫這篇的感覺?
[6:08 ]陳:其實,你本來要問我說,用台語來錄這個節目、做這個對談有什麼挑戰?其實和台語一樣,你必須先對這個主題有很深的了解,接下來就是你用什麼語言來傳達你所理解的東西。一定要記得一點:你不能翻譯。你不能想說,我現在講國語,我國語人,用國語先寫好稿子,再來想說這句話要怎麼講,這樣不行,你開課這樣子也不行。所以說我如果用英文在上課的時候,我的課程介紹,一開始就是用英語來思考。所以同樣一件事情,現在換一種語言,第一個你不能翻譯,你先對你這個主題有了解,用你現在要用的語言來準備;接下來就是想,讀這本書的人,我們的讀者,他們到底是什麼地方來的,有很多事情我們會想說「這個誰都知道,這有什麼好問的?」「佛曰不可說」都這樣跟人家說:「這有什麼好問的,什麼叫做ROCK?ROCK就是一種態度啊」有說跟沒說一樣,就是這樣一種情形。你要想說,很多世界不同國家的人,都可能對華語歌,什麼叫華語歌?什麼國語歌?華語和國語有什麼不同?還有人說這是北京話。我們感覺這是很簡單的事情,但對其他國家的人來說這很複雜。你們Mandarin pop就Mandarin pop,為什麼還有看到其他書把你們寫成Chinese pop,還有人寫Chinese-language pop。就是……,這沒辦法啦,這不要在這說,這太困難了。所以說第一個就是,你對這個題目有了解,你就可以想說我要講什麼,接下來你再來想說,要聽我說的人是怎麼樣的觀眾朋友,像今天可以用台語來講,就是一般台灣有些人台語不流利、但至少聽得懂的人,我們可以不用討論華語、國語這種事情,所以我在這跳過。但今天如果是用英語來說,聽眾朋友可能是其他的國家,很多外國的學者對中文歌,或華語歌也是很喜歡,而且中文也有一定的程度,但是三不五時也是會問你:國語和華語到底差在哪裡?這本書裡我就有解釋。
[8:37 ]Eva:陳老師是怎麼找到這個主題?
[8:40 ]陳:我本身的研究,本來是1930-1940上海的、上海的,那時候叫國語歌,上海的國語流行歌研究。因為我剛有講過,我家中的背景,我媽媽是上海人,我小時候在家裡只講上海話和國語而已,我爸爸、我祖先,是唐山過台灣,那是雍正年間的事情,200年了,是200年前來到台灣,所以我爸爸可以說,你說那就是台灣人沒有錯,但他沒有在對我講台語的。我們那種時代,三四十年前,如果你國語講出來有台語的腔,哇你這下,出來找工作,可能會被打折,你的表現有90分,先給你變75,對吧。我們是說以前,不是說現在啦。所以說我爸爸沒有在對我說台語,只有親戚朋友來的時候會講,所以我們家就沒有在聽台語歌,台語歌是隔壁家庭裁縫在聽的。我家就是聽京劇和粵劇,粵劇就是以前說的紹興戲,還有一些上海的國語歌、香港的國語歌,我們家主要是這些。
所以我就想說,1930、40年代這麼有趣,沒有什麼人研究,那時候2000年的時候,已經漸漸有一些研究出來,但還是沒有一個很完整的。比如說你是社會學的學者,還是文學的學者,他就按這個歌詞的內容,當時政治社會的背景,我本身就想說除了要了解產業這個社會背景,要對這個歌曲,本身對音樂,他是怎麼編曲、用什麼樂器,中國的這個音階,我們說五聲音階只有do re mi so la,但是不是,我們一般印象就只有do re mi so la,但其他的音也可以用,很多有關音樂方面,和樂理有關係的研究不多。所以我就想說我要來做30、40年代的,全部結合在一起,一個產業平台,platform,還有電台上面的歌,產品就對了,用這個概念來做。因為你接收了30、40年代,你就會想說49年解放之後,這些人一些跑去香港,繼續聽,因為家裡人也在香港的國語歌嘛,這就全部牽一起。最後大家都會說,上海時期、香港時期,台灣現在難道是the hub of Mandarin pop,說是很重要的生產基地,華語歌的生產基地。雖然說,漸漸地可能這個優勢要沒了,但不管那時候就是這麼想。奇怪,全世界如果要聽國語歌,都要聽台灣的,連香港的四大天王都要來台灣出版。那奇怪,台灣的國語歌時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怎麼看都是校園民歌,好像校園民歌之前是一片黑暗、什麼都沒有。聽到一些大人跟你說,台語被人打壓、不能唱,那不對啊,是49年之後全台灣都在唱校園民歌嗎?不是啊,我印象當中就不是這樣,所以我就開始對這有興趣。
你剛說的沈冬教授,他們開始做這流行歌,1969、1959以後,上海那方面他原本也有在接收,但他想說我們來從這戰後開始,所以就邀請我一起來加入。還有最大的一點的是,這個四海唱片公司的廖乾元先生,我也是在他過世之前,有機會跟他見面,我就跟他說:「說有這研究機會,要來介紹沈老師給你認識。」這個緣就牽起來。另外,就是周藍萍,四海唱片和華語歌,很大一部分是周藍萍做起來的,或是說製作的。剛好周藍萍的女婿和女兒兩個人要拍這個紀錄片,為了想要將爸爸,因為媽媽過世了,媽媽在世的時候什麼都不能講,現在媽媽過世了,我們剛好來整理一下,讓我們爸媽以前在台灣、以前在香港發生什麼事情,我爸爸這麼厲害,得金馬獎這麼多次,我什麼都不知道。所以說有這個機緣,哇!四海公司和周藍萍有這個合作的機緣,所以才想說,沈老師就說來讓你負責唱片這部分,我們幾個人,剛你說的那本書「寶島回想曲」裡面有四位作者,每一位都有不同的學術專長,所以我就來負責唱片界這部分。但是你寫歸寫,但是你負責你是要寫文章,但是要訪問、要處理,還是一起的。所以我最後才有機會,這個周藍萍紀錄片在拍的時候,他女婿也邀請我來做音樂總監,就是這樣開始的。
[14:02 ] Eva:其實剛剛跳過了很多,陳老師的大學、研究所的第一個階段,其實好像都跟音樂研究沒有什麼關係。
[14:12 ] 陳:哦哦,這應該一開始開場,我想說開場開太久。本來我是台大的植物系,botany,現在沒有植物系,現在叫做生命科學。因為,啊就是高中不愛讀書,想要考音樂系,想說師大一定考不上,不用妄想了。看有沒有國立藝專,那時候國立藝專還在,還沒有改制,拚拚看。因為我英語國語都不錯,拚一下,看一下學科能不能考高一點。整個家族都給我反對,不只我爸爸跟我說不要,一些叔叔、伯伯都說:「你爸爸只有你這個兒子,「天下第一衰、剃頭噴鼓吹〔比喻衰到極點。〕」,你如果去讀音樂怎麼辦,你爸爸要怎麼辦?」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想說那要考什麼,要怎麼辦,已經高中三年級了,高三已經停課了,我又沒在準備,我想說不然我考一個台大給你看好了。啊男生嘛、自然科學嘛,工科考不上,不用妄想什麼電機啦,想說找我專長的部分好好來準備,想說植物系和動物系,自然科學的比較有興趣,小孩的時候曾經對這比較有興趣,所以才變植物系。但我對音樂還是很有興趣,所以考上之後,欸我考上了,現在已經有交代了,我就去做地下電台了。那時候有「寶島新聲」,剛成立的時候,就是1994年開始做的時候,我做一年。但那個節目和音樂沒有什麼關係,但那是我用全台語來做一件事情,來主持、來講,一個開始就對了。啊植物系讀到二年、三年的時候,想說我課還這麼多,在台灣如果你要行醫,或化學製藥這些,要花十年的時間,要100億的資金,啊科學家都對數字不太了解,不然我來讀一下會計好了,所以我研究所就去讀台大的會計研究所,也有去事務所做一年。最後還是忘不掉、放不下我的音樂,所以最後想說,都已經要出國讀博士了,不可能對演奏和演唱這方面,不然來做一些和音樂產業有關的研究,就是我最喜歡的30、40年代,這就是我的博士論文。
[16:48 ] Eva:原來如此,因為我也一直很好奇就是說,為什麼當初大學是念植物,然後研究所念了一個會計,現在就是完全明朗化。就是其實一直都是對音樂是有興趣的,只是,當時家人的反對。
[17:03 ] 陳:對啊,你說「天下第一衰,剃頭噴鼓吹」,啊剃頭的哪有衰,你去燙一下頭髮五、六千塊。對不對?如果你找一個設計師也很厲害。啊吹喇叭哪有差,周杰倫也吹的不錯,還取一個昆凌,這麼漂亮,對不對,哪有衰?沒有拉、沒有啦,這個說笑的。
[17:18 ] Eva::那後來就到英國這個「Sterling 」大學,史特琳大學念了這個電影與媒體,也是在這個系所可以做有關於1930年代、40年代上海的這個流行歌曲的研究。回到台灣之後,在台大任教之後就開始有機會能夠接觸跟這個1950年代跟1960年代的台灣國語唱片。
[17:44 ]陳:其實這一直都有在聽拉,只是說我本體的研究是集中在這個50年,算是1950年之前,東亞,因為你要做上海你就一定要了解當時日本在做甚麼,然後這個南洋在做甚麼,啊台灣有甚麼情形,然後還有其他,包括印度、泰國,對這個20世紀前半,這些東南亞地區的唱片工業,還是說範圍再大一點的就是音樂的產業就對了,還有現場演出的,這些都要去做了解。啊但是你說1950、60的有香港的國語歌,啊台灣漸漸也有了。啊再來校園民歌,在我小的時候,就是我媽媽都聽國語歌比較多嘛,所以現在我們這些年輕人說的老歌啦,校園民歌也變老歌啦,羅大佑也老歌,現在什麼都是老歌。就是一路這樣聽過來的就對了,但是對1950、60的了解只有在香港而已。對那裏的人、作曲家、編曲的、唱片公司,什麼唱片公司出版什麼,上海的藝人跑到那裏做甚麼比較了解,對台灣就比較陌生這樣。
[18:57 ]Eva:所以後來才會想要做這個50跟60年代,台灣到底有生產什麼樣的國語唱片,所以才會關注了這個四海唱片,那我們也許接下來就是進入到這個四海唱片的兩個很關鍵的人,剛才陳老師也已經提到了。一個是創業者廖乾元,然後另外一個就是作曲家,非常多產然後也早逝的一位音樂人。剛才也有提到就是說,有機會去跟廖乾元先生見面,可以分享一下當時你們聊些什麼,然後那個時候你在研究的關注是什麼?
[19:32 ]陳:應該要說最開始這個,我們剛才說的這個沈教授有在說,啊這個周蘭萍,算是對這個人很有興趣。啊真的就很剛好,那時候是在選縣市長,2012還是2010,反正那個時候在選舉啦,啊選舉的時候就亂糟糟的,啊突然看到一個說,有一個叫做周蘭萍的音樂會在中山堂,我想說,欸不然去聽一下,啊那個沈老師就在說周蘭萍,不然我來聽一下。就是因為這樣,我就先去了解,按我所了解的寫一篇文章,短短的差不多1000字。我寄去這個蘋果日報,刊出來,啊蘋果日報刊出來以後,然後我們現在這個,中天啦,中天找到我,然後再來就是周蘭萍的女婿。因為我就是那天,演出那天之前下午,我就去逛一下,結果那個電視台說要給我訪問,然後還要安排我跟他的女婿見面。他的女兒當時在想說,看要怎麼樣來好好了解她的爸爸媽媽的過去,所以我就短短的說,啊有啊,我們台大有這個沈教授啊,然後還有很多這個圖書館裏面有很多資源啊,看要怎麼來幫忙,大家互相。啊就安排一天,我跟沈老師就是,我們去台中,專門下去台中去拜訪他們夫妻兩個。啊結果就連絡上了,之後很多這種聯絡,平常聯絡的事情就是我跟他女婿還有女兒聯絡。
結果,有一天甚麼甚麼時間安排來吃飯,在這個華山文創園區裡面,啊這個廖叔叔,他們都叫他廖叔叔,因為其實廖乾元跟這個周蘭萍都是1926年出生的,其實是,那個時候都一樣是年輕人啦,有志青年就對了。他們都說,啊廖叔叔找吃飯啊怎樣怎樣的,我想說好啊來參加一下哪有什麼不好。第一次看到這個廖先生,啊我也跟他們叫,叫他廖叔叔啊。我就說,啊不如我安排這個沈教授來跟這個廖叔叔來見面,啊這個合作就這樣開始。啊對我來說,他當然也是一個長輩、一個阿公啦,那個時候七十幾歲。我們這本書出版的時候,他已經剛好七十九還八十,所以認識的時候可能七十八歲、七十九歲左右。但是我感覺是一個gentleman,我們說這個叫做紳士啦,不管是看到他,只要是要出來就跟我們古早以前說,不管你說日本時代、台灣還是民國時期的上海,有受過這個好的教育,對自己有要求的,出門,皮鞋啦,然後這個西裝,頭髮都整理的得很好,然後說話就很嚴謹。就是說,會跟你說笑,但是講到他的事業,對於自己的過去,我幾年做甚麼事情,我當時在海軍學校裡面,我參加合唱團,他就介紹,算是頭腦還很清楚的,而且對於他的過去,他感覺有自信,也是一種驕傲,都會跟你分享說發生什麼事情,我對他一開始是這樣認識的。
啊就常常去拜訪嘛,去他們家,三不五時就說,啊我這批要捐給台大的黑膠、LP唱片,我要捐給台大。啊我們圖書館裡面的一些志願同事也很尊重這位阿公啦、阿伯就對了,真的有開車去給他接來學校,啊一項一項的介紹,這片是什麼,這片是什麼,一批一批的自己帶來,一直到他得了這個,我們說的蜂窩性組織炎,跌一跤以後,我們都知道這個長輩、老人跌一跤以後,身體就開始會差。不然在這之前,他一兩個禮拜就會來台大一次,啊就拿唱片來說是要捐給台大的。啊我們就把它拿來做整理,啊就因為有這些機會,說實在,能在私底下來聊天,也能真正用很嚴肅來做研究。來!這個攝影機,這個錄影按了以後,開始訪問錄音。這都是我們寫書的時候,我們這四個作者寫書的時候很重要的資料。
[23:51 ]Eva:陳峙維老師在這個「寶島回想曲」裡面有兩章就是專門在講廖乾元,就是廖叔叔的這個故事,他一開始是從一個書報攤的老闆做起,在西本願寺,就是在西門町那附近的一個日本佛教寺院 。
[24:07 ]陳:他是住在那,他一開始來的時候,那種地方就是古早的時候你如果來,你真的沒地方去,連床鋪都沒有,給你一個地方晚上可以睡覺就不錯了。對啊,就這種地方,他在那邊算是在那裡睡啦。像我們現在艋舺,真的還有一些較弱勢的有沒有,你去租一個根本連房間都不是,只有一個床鋪的而已,照照他所講的就是剛來台灣的時候一個人就是這樣。
[24:38 ]Eva:然後他慢慢地發展他的出版事業,出版這個世界名歌,然後歌本,歌本賣得非常地好。就是在1950年代,如果說1950年代他可能是不是比較專注在出版,然後是1960年代,他才慢慢地擴張到唱片,包括跟這個周藍萍的合作。
[24:57 ]陳:真正照他這樣講就是,要混口飯吃而已,要怎麼生存啦。所以他一開始是給人去買那個便宜的舊書你知道嗎?騎這個腳踏車去這個天母,去載舊書來賣,啊賣到最後想說,啊再來賣雜誌,賣其
Comments
Top Podcasts
The Best New Comedy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s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 Business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 Sports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 True Crime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 Joe Rogan Experience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The Best New Dan Bongino Show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The Best New Mark Levin Podcast – June 2024
In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