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4 與黃裕元對談:土生歌~1930~1960年代的日本曲台語歌
Update: 2021-06-02
Description
✨✨✨【EP04 與黃裕元對談:土生歌~1930~1960年代的日本曲台語歌】✨✨✨
🎙️ 來賓: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黃裕元
📌【MIT作者對談】是一個關於台灣流行音樂的podcast節目,節目發想來自Routledge 於2020年出版的一本書:Made in Taiwan: Studies in PopularMusic(台灣製造:流行音樂研究),節目的製作與參與者也是這本書的編者與作者群。
本集前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由Made in Taiwan: Studies in Popular Music主編Eva與第5章的作者,黃裕元對談。因為對台語歌的熱愛,大學念電機系的裕元老師選擇歷史研究所就讀,深入研究台語歌曲的發展脈絡。1920、30年代,新的音樂進入台灣,台語歌曲因而有了新的創作,甚至一度成為日本政府宣傳戰爭的時局歌。國民政府來台後,禁播日本歌曲,大家為了將它們保留下來,而使用台語進行填詞,還創造出有趣的歌本。戒嚴初期對台語歌的查禁,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嚴格,是後期的自我審查制度,才真正壓抑了歌曲的創作。台語流行歌曲歷經日本殖民時代、國民政府的戒嚴時期,以及現今開放的台灣社會,混雜著不同的族群與文化,融合了新與舊的歌曲元素,帶給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
#台語歌#土生歌 #日語翻唱的台語歌#混雜性#台語歌曲的共同記憶
💥【本集精彩重點】
- 「混血」的台語「土生歌」
- 隨著台灣民主化逐漸成熟,而逐漸解散的台灣歌謠研究社
- 講述1930年代日本殖民時期,台灣在地的作詞曲家、編劇、歌星等故事的電視劇《純純》
- 日本統治時期翻唱的中國、美國台語歌
- 宣傳戰爭的時局歌,卻蘊含著大家喜歡的愛情浪漫元素
- 記載著翻唱日本歌的台語「歌本」,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背景
- 1950年代是白色恐怖最嚴重的時期,卻是台語歌曲自由的年代
- 台語歌內部的批評與矛盾
- 〈黃昏的故鄉〉這首歌,成為了當時爭取台灣民主與認同的那群人心中,共同的記憶,也象徵著台灣主體意識形成的過程
🌿【工作團隊】
主持人:蔡如音(eva)
來賓:黃裕元
製作:蔡如音(eva)
台南移地錄音助理:王千華、蘇欣儀
逐字稿:蘇欣儀、林之越、朱怡靜
錄音拍照:蘇欣儀
剪輯:林之越、朱怡靜、蔡如音(eva)
音樂版權聯繫:朱怡靜、曾靖珊
節目封面設計:沈宜萱
平台上架:曾靖珊
🎶【音樂】
(1) 白牡丹(2021重新改編版本,原曲由勝利唱片發行於1936年)
作曲:陳秋霖
作詞:陳達儒
編曲/演奏/混音:蔡金瀚(ChrisLeo)
ChrisLeo YouTube頻道
Email: chris0429leo@gmail.com
(2) 台語爆笑幽默劇 邱罔舍拼脫線「給我試試看」A面 (月球唱片約1969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b5PKJ1m0gk&t=0s
(3) 心酸酸 (鄧麗君金企鵝專輯金曲選vol. 11)
作曲:姚讚福
作詞:陳達儒
演唱:鄧麗君
金企鵝YouTube官方頻道
金企鵝經典唱片線上聽
(4) 2014年電視劇《純純》(又名《歌謠風華—初聲》)對白
台視純純官網
(5) 蘇州夜曲(電影版本)
曲:服部良一
詞:西条八十
演唱:李香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0ht7Wkkc3s
(6) 支那之夜(Nippon Columbia Co. Ltd.)
曲:竹岡信幸
詞:西条八十
主唱:李香蘭(山口淑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lWccELPJe8
(7) 大地在召喚(1941年古倫美亞唱片公司錄製,作為宣揚大東亞共榮圈的軍歌)
詞:越路詩郎
曲:鄧雨賢(望春風曲調,創作於1933)
演唱:霧島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NW-97DzR4
(8) 望春風(1933年古倫美亞唱片公司錄製)
詞:李臨秋
曲:鄧雨賢
演唱:純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ipwp8zlGI
(9) 媽媽我也真勇健 (翻唱自1939年日文曲:「鄉土部隊の勇士から」(鄉土部隊勇士的來信)
曲:唐崎夜雨(鄧雨賢)
原日文詞:中山侑
台語填詞:莊啟勝
演唱:文夏
*關於這首歌曲的故事,可參考臺史博「台灣音聲100年」的介紹
(10) 鹽埕區長(1964年天使唱片)
主唱:麗美
作曲:郭萬枝
作詞:楊東敏
編曲:江東泉
伴奏:天使管弦樂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zpmHLituqg
(11) 黃昏的故鄉 (1960年新電塔唱片公司)
作詞:愁人/文夏
作曲:中野忠晴(原日文歌名:赤い夕陽の故郷)
演唱者:文夏
(12) tjakudain無奈 (kinakaian母親的舌頭專輯)
作詞:阿爆、李英宏、王秋蘭(愛靜)、排灣族古謠tjakdain
作曲:阿爆、Dizparity、李英宏、排灣族古謠tjakudain
演唱:阿爆feat. 李英宏
*感謝十一音樂授權使用
(13) 雙雁影(鳳飛飛 經典復刻盤3 )(歌林唱片2009)
作詞:陳達儒
作曲:蘇桐
金企鵝經典唱片線上聽
📮【連絡信箱】
mit.music.studies@gmail.com
🏫 本節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教學精進與專業社群計畫」補助。計畫名稱:【Made in Taiwan: Studies in Popular Music 本地流行音樂研究的教學資源建構與社群對話】
✏️【逐字稿Transcript】
音樂1:白牡丹(2021重新改編版本,原曲由勝利唱片發行於1936年)
Eva:大家好,歡迎收聽MIT作者對談,這個podcast節目是一個關於台灣流行音樂的節目。MIT就是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MIT也是一本書的名字。這本書叫Made in Taiwan: Studies in Popular Music,台灣製造流行音樂研究。MIT這個podcast節目的主持人和來賓都是這本書的作者或是編者,書是用英文寫的,還是學術型的文章,今年出版以後,我想說大家一起來做Podcast,用在地的語言分享研究的發現和角度。我是這次的主持人Eva、蔡如音,我在師大大眾傳播研究所服務。
今天MIT作者對談來到台南市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台史博。這次的來賓是台史博的研究員,黃裕元、阿元老師,歡迎。
黃:Eva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Eva:我可以稱呼你為阿元老師?
黃:好,叫阿元就可以了。
Eva:我跟阿元老師是在三個多月前左右第一次見面,那時候是阿元老師在這、台史博 ,辦「台灣的聲音」的研討會。那時候我來到這,就很喜歡這個地方,這個空間,後來我就想要再來這裡,這就是為甚麼我們MIT作者對談的Podcast節目,今天有這個機會來到台南錄音。
阿元老師是MIT台灣製造這本書第五章的作者,第五章是關於1930到1967年左右的台語流行歌,這個時期的台語歌有一個特色,就是有很多的翻唱歌,從日文歌翻唱來的,阿元老師是這個主題的專家。想要請教阿元老師說,這個混血歌要怎麼說才比較道地?
[2:23 ]
黃:第一個切入點,就是「考倒師傅」(難倒專家)了,這方面在台灣差不多60年代的台語歌,是台灣的本土流行歌算是最風行的這個時代。這個時代也是比較特殊,因為這個以後就變成是華語的流行歌,是市場的主流,差不多70、80年代以後,到現在也是這樣。台語稍微有起來,但不過算起來還是華語的流行歌是市場的主流。60年代是比較特殊,像電影也是一樣,都是台語的電影、台語的流行歌為主。
剛剛講到的混血歌曲,我們在回顧台灣的流行歌的時候,都會把60年代說的混血歌曲,混血這個名詞,本身 要用台語就是沒辦法講的,說的比較難聽,一般在講的叫「雜種」,這個很難聽,就是一般台語裡面在罵人的話。
音樂2:台語爆笑幽默劇 邱罔舍拼脫線「給我試試看」A面 (月球唱片約1969年)
剛剛跟Eva在討論的時候,就想到我最近才比較知道一個詞,叫做「土生的」,這個「土生的」這個詞,是那天我在聽脫線的笑話,它也有說到。阿日本時代的笑話在說古的時候,互相在鬥嘴辯論,在說的時候也說這個「土生的」。「土生的」一般在形容的是甚麼,就是有一些是有原住民的血統,對外又有去混到漢人,甚至是戰後的外省人,也可以說是從外國來的不一樣的人種的血統,所以有一個名字叫「土生的」,這個「土生的」如果寫成漢語應該叫「土生」,土生土長應該是就是在地的意思。我們試著去想說「土生」這個詞的歷史脈絡,其實原來有那個意思,因為台灣人一般都號稱自己是漢人,在文化認同上感覺自己是漢人,是這個漢文化,其實自己知道自己是外來的。既然自己是外來的,所以看到在地這裡的人就說他是「土生的」,就是說我們外來的去混到在地這裡的、原來土生土長的血統。所以說起來,土生土長好像是在地的,好像應該是純種的,不過事實上,在台灣的台語的脈絡裡面,在地的卻反而不是純種的,一定是有加入不一樣的才叫做在地的,所以「土生的」有一個特殊的意思,就是說,它一方面是在地,但另一方面又是融合到不一樣的文化的內容在裡面。如果說混血歌曲要用台語來說,應該叫「土生歌」,好像也是蠻切題的。
Eva:台語翻唱歌也可以用「土生歌」來說?
黃:對、對,土生的。
[5:23 ]
Eva:我感覺很有趣得是,上一次我在訪問陳峙維老師的時候,發現他大學和研究所的時候都不是讀音樂或是社會的,阿元老師好像也是這樣?大學的時候是讀理組,電機,後來轉去念歷史、歷史研究。是什麼時候或是什麼機緣開始決定要來做台灣流行歌的研究?
黃:其實也是一個方向,大概就這樣從高中的時候,就很喜歡聽台語的老歌。那時候我高中就是差不多台灣的90年代,那個時候開始有一些前輩,像莊永明老師、還是簡上仁,他們在做這個台灣歌謠的研究和發揮,在社會上也收到很大的迴響。
那時候就覺得說這些台語歌是台灣文化很重要的部分。一方面又覺得說,台語好像在社會上,到我們這一代,漸漸快不見了,有這個危機意識,在那個時候就有這個感覺了,感覺說未來這個台灣的文化,還是對台灣的認同,感覺歌謠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從高中的時候就有一個熱忱,要聽台語歌,那時候一開始是愛聽,到大學的時候就參加一個,現在已經沒有的社團,叫做「台灣歌謠研究社」,這個台灣歌謠、台灣鄉土、還是台語社在那個時候都是90年代,就是台灣的學生運動走到末期,就是台灣民主化到一個階段以後,就比較沒有學生運動了。那時候學生對台灣本土文化有興趣,那時就組這種的社團,我就去參加那種社團,大家一起讀一 些台灣歷史、台灣史。那時候當然本身是工科、理工科的,電機的,那時候就覺得,不然研究所,那時候大學要畢業的時候,就想說不然來考看看,如果考的到,可能就念看看,如果考不到的話就乾脆算了去找工作。不幸的就考到了,讀這個歷史研究所,去就跟老師說要研究台灣歌謠的歷史、流行歌歷史。老師也很支持,就這樣一路發揮過來了。
[7:42 ]
Eva:阿元老師寫過、出版過很多書,都是關於台灣台語歌主題的,有《台灣阿歌歌》、《唱片流行歌曲開臺史》,還有許石,這個作曲家的書。我們想請問阿元老師,來討論一下台語歌的第一個時期,就是1930年,那個時候台語歌的創作有甚麼樣的條件還是養分?
黃:1930年那個時候就是開始有電影,唱片業在20年代開始發展過來,另一方面音樂這個部分也是有爵士樂,一些新的音樂進來,所以感覺說這個社會上有了各方面文化的進入,這個條件備齊後,就自然發展變成流行歌,我的感覺是這樣。就開始有一個新的創作,大家希望有新的歌曲,這個新的歌曲是跟過去那種我們在唱的歌、或傳統的歌謠有不同。
音樂3:心酸酸(鄧麗君金企鵝專輯金曲選vol. 11)
[08:45 ]
這個不同的第一點是,他是要讓別人聽得懂,歌詞唱出來讓人聽得懂,再來是,這個歌所說的故事是新的、有趣的,代表現代社會,不是那種古裝的,這樣說就對了,所以這個流行歌再來就是說,新的音樂的概念開始發展以後,再來就是變成說大家也是在試那個市場,跟市場在琢磨,後來調整出來的就還有那種比較有古早味的台語歌,像是《心酸酸》、《雙雁影》,有的還有那種流行小曲,以前的傳統調,北管南管那種小曲,開始有流行歌以後,大家想說還有那種流行的,就是最新流行的,但還是有一點古早味,像《白牡丹》這種比較古早味的歌。所以30年代的流行歌有很多形式,是時代的條件背景所形成的,所以也有新的也有舊的,都被混在一起,現在我們說的流行歌,都聽得到這些歌曲。
[9:54 ]
Eva:那個時候的台語歌有原創曲,也有從中國、美國翻唱來的歌,那個時候,唱片公司有在考慮大量翻唱日文歌嗎?
黃:其實你要想說日本時代,要用那個時候的市場來想,想像在台灣的日本時代,1930年代開一個唱片公司,我要選這些歌來做新的流行歌的時候,我難道會去選日文歌嗎?妳想想看。
Eva:應該是不會。
黃:對,應該是不會。因為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那個時候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日本的流行歌自然也是會在台灣,因為台灣那個時候如果聽流行歌的,也大部分都是識字的,所以會聽流行歌的,他就直接去聽日文歌就好了,他不一定要去聽,你還翻唱變成台語的。相對來說,反而大家會去翻唱中國的流行歌,甚至於美國的,因為中國和美國的流行歌大家比較不認識,大家也比較不容易接觸得到,所以會去翻中國的流行歌,翻過來又會改變一點,那是那時候自然的市場的一個條件。
音樂4: 2014年電視劇《純純》(又名《歌謠風華—初聲》)對白
[11:01 ]
Eva:我想到應該是8年前,2012年的時候,台灣有一個電視劇叫做《純純》(歌謠風華),就是在說30年代的殖民時期的台灣在地作曲家、寫詞人和編劇的老師的故事,還有歌星,像純純,唱片工業的故事。有興趣的聽眾可以去串流平台找來看,不知道阿元老師有沒有看過?
黃:有,它有愛情的故事,也有些很有趣,可以看一下。不過那是參考而已,因為是故事,有時候個人的故事,有它真正的一手資料大概就是這樣,但是為了變成一個故事,有時候要加油添醋,比較戲劇化,大家參考就好,也是很好的一個推廣啦,透過這些故事讓大家對歌曲比較了解。
Eva:繼續我們來到台語歌的第二個階段,1940到1950年代,這就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到新的統治者國民黨來到台灣的階段。我們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說,第一個部分是戰爭的時期,那個時期日本政府的宣傳、軍歌,還有一個時局歌。那請問阿元老師,這個時局歌是什麼?有甚麼例子?它也是用日文唱得對嗎?
[13:13 ]
黃:對,主要也是日文。因為在1937年,中國跟日本開始戰爭,日本就開始比較加強在文化方面的控制,但是那個時候台語歌市場比較成熟的狀態,所以那個時候台灣也是要配合那個局勢,所以就有台語的愛國歌曲,日語的時局歌也是那個時候在唱。
這個時局歌其實是有點曖昧的名詞,因為我們知道軍歌嘛,軍歌就是很激昂、很壯烈,就是在宣傳作戰。但是在戰爭的那個時代,其實政府都希望大家要精神訓練,國民精神總動員,但事實上,一般的民眾大家還是愛聽那種講愛情的,或是比較浪漫的歌曲。所以時局歌這個東西就是說,大家一樣是在唱一些曖昧、愛情的歌曲,或是看這方面的電影,但是這方面的故事就要編的跟戰爭有關係。
這可能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就是說,因為政府也是覺得說這符合政府的宣傳;另一方面就是說,大家也感覺說戰爭變成一個流行的話題,在這個社會上感覺大家都在說戰爭的時候,新聞報紙打開就是今天又打到哪,戰場在哪裡甚麼的。所以大家想法,那個時候的社會,流行的文化就是自然跟戰爭會發生關係,就是因為最近在流行甚麼話題,這方面的歌曲就會出現一樣。所以一方面是政府的宣傳,一方面是這個社會心理,自然就會去流行有關戰爭的話題,所以就會出現時局歌這種的情形,就是表面上是說戰爭的故事,但是他也是大 家愛看的那種愛情還是浪漫的那種情愫在裡面。
音樂5: 蘇州夜曲(電影版本)
音樂6: 支那之夜(Nippon Columbia Co. Ltd.)
所以就像是很有名的那個《蘇州夜曲》,李香蘭那首《蘇州夜曲》,其實是浪漫的曲調,我們現在聽很哀傷很浪漫,但其實它是時局歌曲,像那個《支那之夜》,很輕鬆的歌曲,唱歌還能夠跳舞,但是又被列為時局歌曲,這在日本很風行,也是演電影什麼的。不過在另外一邊,中國這邊看起來就感覺說這都是在宣傳戰爭的,所以後來就禁唱這些歌曲,禁唱得特別厲害,感覺說這些特別流行,這都是戰爭的時期日本人在宣傳他們戰爭的觀念。
[15:56 ]
Eva:有兩首歌是台灣原創的,就是《望春風》跟《雨夜花》,被殖民政府重新填詞的,這也算時局歌嗎?
黃:對,也是變成時局歌。我就感覺說這一方面是政府要宣傳,一方面是生意人覺得現在在流行戰爭的話題,就選這種歌曲,重新包裝來取樣,重新包裝變成另一首歌。
Eva:所以它是有一個市場?
音樂7: 大地在召喚(1941年古倫美亞唱片公司錄製,作為宣揚大東亞共榮圈的軍歌)
黃:對,那時候是有市場的哦,再加上政府的宣傳,會幫你宣傳,在學校放給小朋友聽,像我看鍾肇政在寫望春風,他有個小說叫《望春風》嘛,他開頭就有說,望春風這首歌你們可能不知道,但如果說到《大地在召喚》,就是日本歌這個歌名,大家一定知道。我們現在聽起來覺得很奇怪,但其實在鍾肇政他們那個時代,他們聽到的望春風其實很多是先聽到日文版的,宣傳戰爭的,宣傳去滿州的那個版本,戰後才知道原來這首歌是台灣人做的,是《望春風》。
音樂8: 望春風(1933年古倫美亞唱片公司錄製)
[18:14 ]
Eva:戰後新來的統治者,國民黨來到台灣以後,好像有銷毀唱片、沒收歌本、查禁台語歌的公開播放。但是那時候也有一種現象就是,翻唱日文歌,填入台語詞,那個情形是怎麼樣?
黃:應該這樣說,國民黨來之後,當然新仇舊恨嘛,對原本在台灣流傳的這些日本歌,原則上是查禁,尤其是軍歌,還是時局歌曲這類的,一定嚴格查禁。解嚴之後其實還是查禁,因為就是說那是敵軍的歌嘛,所以戰後是查禁日本歌比較嚴重。不過另一方面很有趣的是,我們在看以前的歌本,這也是之前比較沒有人整理過,也比較沒有人注意到,因為經歷過那個時代,可能會有那個記憶,就是我們在看那個時候流傳的歌本,那時候的歌本,紙質都很差,
Comments
Top Podcasts
The Best New Comedy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s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 Business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 Sports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 True Crime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 Joe Rogan Experience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The Best New Dan Bongino Show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The Best New Mark Levin Podcast – June 2024
In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