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MIT 作者對談EP05 與朱夢慈、廖小維Leo對談~~美軍、西洋音樂與台灣熱門音樂
EP05 與朱夢慈、廖小維Leo對談~~美軍、西洋音樂與台灣熱門音樂

EP05 與朱夢慈、廖小維Leo對談~~美軍、西洋音樂與台灣熱門音樂

Update: 2021-07-19
Share

Description


✨✨✨【EP05 與朱夢慈、廖小維Leo對談~~美軍、西洋音樂與台灣熱門音樂】✨✨✨



🎙️ 來賓:

1.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朱夢慈老師

2.搖滾樂前輩/​​貴族合唱團跟鵝媽媽合唱團的主唱廖小維 Leo老師



📌【MIT作者對談】是一個關於台灣流行音樂的podcast節目,節目發想來自Routledge 於2020年出版的一本書:Made in Taiwan: Studies in PopularMusic(台灣製造:流行音樂研究),節目的製作與參與者也是這本書的編者與作者群。



搖滾樂常與年輕人做連結,但當我們隨著歲月不再年輕,還能保有那份對搖滾樂的熱情嗎?本集由Made in Taiwan: Studies in Popular Music主編何東洪與第6章作者朱夢慈,以及特別來賓廖小維Leo老師(樂師)對談。夢慈老師找尋台灣最早的搖滾樂手,想了解那個時期,在台灣玩樂團的人是誰;樂團主唱Leo老師分享他當時的表演經驗,重塑1950-70年代美軍駐台時期,美軍俱樂部的場景樣貌。那時充滿著濃厚的美國文化,有許多台灣搖滾樂團在美軍俱樂部演唱;隨著台美斷交,美軍俱樂部沒落,這些樂團仍以各種不同的場景形式演出。現在雖然已是高齡樂師,但搖滾的靈魂仍持續地在他們心中綻放。



#集體記憶 #搖滾樂 #高齡搖滾樂迷 #美軍俱樂部 #樂師



💥【本集精彩重點】


  • 美軍駐台時期玩搖滾樂的年輕人

  • 在缺乏設備、沒有練團室的年代,無論如何都要練團的搖滾樂迷

  • 鮮少被記錄下來的美軍俱樂部駐唱日常

  • 餐巾紙上的願望演唱歌單

  • 離開俱樂部時,一封來自美軍眷屬的感謝信

  • 美軍撤出台灣後,表演場景的轉移

  • 駐唱時給老顧客的驚喜

  • 台灣唱片工業沒有收錄到的台灣本地搖滾樂團

  • 70年代掀起了民歌西餐廳風潮,但這群搖滾樂團不敗

  • 集體記憶中存在著個體與個體間的差異,彼此的記憶互補與重構當時的場景

  • 屬於那一代已高齡年輕人的青春跟記憶






🌿【工作團隊】



主持人:何東洪

來賓1:朱夢慈

來賓2:Leo廖小維

製作:Eva

企劃助理:蘇欣儀

逐字稿:曾靖珊、朱怡靜

音控:王千華、林之越

錄音拍照:Eva

剪輯:王千華、Eva

節目封面設計:沈宜萱

平台上架:曾靖珊



🎶【音樂】



1. Old-man Brother (老番巔樂團*)翻唱 “How Deep is Your Lo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pUtbDn5O4



2. Old-man Brothers(老番巔樂團)翻唱 “Loco-mo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MI-TgC4_LM

*來賓Leo廖小維老師為Old-man Brothers的主唱



📮【連絡信箱】

mit.music.studies@gmail.com



🏫 本節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教學精進與專業社群計畫」補助。計畫名稱:【Made in Taiwan: Studies in Popular Music 本地流行音樂研究的教學資源建構與社群對話】



✏️【逐字稿Transcript】



何:歡迎各位聽眾來到MIT作者對談第六集,今天非常難得,我們邀請到朱夢慈作者以及這個作者的書寫裡面談到1960年代、70年代受到美軍影響的熱門音樂場景。那今天非常難得邀請一位前輩,Leo老師,他叫廖小維,他是貴族合唱團跟鵝媽媽合唱團的主唱。那今天在這個小時之內呢,我們要分幾個段落來介紹當時的場景。我們首先,會請兩位來賓自我介紹一下,那作為一個研究者,朱夢慈,她現在在台南藝術大學任教,她在研究裡面就接觸到台灣…可以說是被忽略的這個第一代的樂團了,我們現在習慣稱之為熱門音樂,尤其是60年代、70年代。



因為台灣最近這幾年來有非常多的歷史的書寫,可是這一塊基本上是在台灣史的書寫上面,其實是被忽略的,等一下可以請廖老師多談一下。那我們首先,先讓朱夢慈來介紹妳在MIT這本書裡面的這個章節,大概是怎麼起來,那寫些什麼樣的東西,讓讀者瞭解一下。



朱:嗯,我先說,我一直以來做搖滾樂的研究。那我之所以會做搖滾樂的研究,是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搖滾樂迷。那我國中開始就玩樂團,那一直都玩到大學………



何:玩金屬齁?



朱:沒有啦,龐克。因為我彈的很差,所以只能玩龐克。彈奏能力是龐克,那聆聽的喜愛其實就各種搖滾樂類型都蠻喜歡的,那我開始做研究之後,我一開始是做台灣重金屬音樂的研究。那隨著研究經驗的增多,我就覺得好像當我在詮釋當代台灣樂團現象的時候,似乎缺乏了一些歷史的縱深,那如果我可以知道更多台灣樂團歷史的發展的話,我在看待當代的現象的時候,會有一個比較適切的詮釋觀點。所以我就開始尋找到底誰是台灣最早的搖滾樂手,所以我就開始了我真正尋找「美軍駐台時期,在台灣玩樂團的人他們是誰」的這樣的一個研究。



那姻緣巧合之下,我就認識了今天的來賓廖老師,以及跟他同一個時代在玩樂團的台灣人,那這一群台灣人,當時的樂團圈蠻有趣的,就是說樂手之間會彼此較量高下,那他們會有高手啊或一般樂團,那比較厲害的是曾經在美軍俱樂部,公營的美軍俱樂部,因為其實當時的俱樂部也有私營,有公營。



何:我們一般講的俱樂部,指的是在營區裡面的俱樂部跟在外面的對不對?



朱:對對對,那真正的美軍俱樂部是美軍直營的,在他們的基地,然後只提供給有會員證的人士進入的這樣的美軍俱樂部。那我就找到當時在這樣的美軍俱樂部演出過的台灣樂手。那我就針對他們做了他們回憶過去的研究。那這大概就是我在MIT這本書裡面第六章所寫的內容,就是這一群高齡搖滾樂迷的集體記憶。



何:應該算是台灣戰後第一代的音樂人吧。



朱:也不能算是第一代。



何:應該講戰後第一代,延續…也不算



朱:也不算戰後第一代,不過他們算是美軍駐台時起最黃金的時代。



我這邊補充一下,美軍駐台大概從1950年到1978年中美斷交。那這中間美軍駐台人數最多,然後他們在台灣帶入最濃厚的美國文化,最高的一段時間是越戰,也就是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對。那所以我研究的這一群高齡樂師們,他們主要年輕歲月就是在這一段黃金時期所發生的,對。



何:好,我們接下來請廖老師自我介紹一下,對於我們這個收聽這個節目的年輕族群來講,過去的歷史其實有時候是非常神秘的。那因為我們都只能從,因為我們通常我們去聽以前的東西的時候是有錄音,不管你是黑膠,或者CD,或卡帶,可是台灣這一代在美軍俱樂部或者是玩熱門音樂的,其實從我的研究裡面很少能夠真的是灌唱片,尤其是灌那個自己的作曲的唱片,大部分都是在做cover,對不對?所以有時候cover的名字都沒有,就某某人指揮,然後什麼樂團。所以樂師的名字在這一代的年輕人的記憶裡面是…幾乎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請廖老師幫我們介紹一下你自己,還有你們當時樂團的樣貌。



音樂1:Old-man Brother (老番巔樂團)翻唱 “How Deep is Your Love”



Leo:我們當時在美軍俱樂部演唱就是,我們彼此就是團員都是對西洋歌曲有興趣,平常都是。當年60年代末跟70年代初的時候,國語歌曲比較少在市面上,廣播的節目有,但是我們還是聽有關西洋歌曲方面的流行資訊。我們當年是感覺西洋歌曲的這個曲風樣貌比較多元,比較吸引我們,所以我們幾個就是同樣有興趣的人就剛才彼此是在閒暇的時候就聚在一起,就組樂團了。



何:你們怎麼會一起,因為現在組樂團,我們常會講說,因為現在年輕人他可能是比如說我要玩什麼音樂,我就把這個訊息po到臉書,po到社交媒體上面,那你們當時是怎麼樣交流的?



Leo:當時就是大概高中,高三畢業這期間,那彼此就是因為興趣而認識,可能是朋友介紹,或者是可能是在演唱會的場合認識,那就同樣的興趣就是,哎,那我們有空的時候,我們就另外組一個團來玩玩看這樣子。



何:那你們平常都怎麼練團的?



Leo:就輪流在團員的家裡面。



何:家裡對不對?那時候有沒有所謂練團室?



Leo:沒有,我們練團室沒有。就是家裡練唱被鄰居complain,太吵了



音樂1:Old-man Brother (老番巔樂團)翻唱 “How Deep is Your Love”



何:是,當時台灣60年代、70年代,年輕人如果要玩音樂的話,除了聽這些那個翻版的黑膠唱片跟那些廣播的熱門音樂之外,那比如說想玩音樂的人,譬如說樂器,像年輕人我講樂器行、練團室,然後有機會在自己可以錄音,然後可以re,然後表演之前可以反覆練習。那這樣的一些場景裡面的要素,在60年代末期、70年代,大概會是什麼樣的樣貌?



Leo:我們都沒有經歷過這個。我感覺到那個時候沒有,我們都是在我們聽收音機廣播,聽也熱門音樂,也西洋流行歌曲的,他們有些節目他們是有報導,就是固定的報導。英國排行歌曲或是美國排行歌曲他們的名次,那所以我們就選擇就自己喜歡的,然後所有的節目,所有的那個收音機裡面的有關西洋歌曲的節目,我們幾乎都有聽拉。



何:那你們是用聽歌嗎?還是說假設你要翻唱西洋歌曲,你們怎麼去揣摩那歌詞?是聽唱片嗎?(Leo: 唱片)還是可以買得到原版唱片?



Leo:不是,那時候都是翻本、盜版。



何:那萬一沒有歌詞怎麼辦?



Leo:我們就自己聽啊



何:所以你們是聽寫?



Leo:對對!但當然不標準,後來就有雜誌,有關於西洋流行歌曲的雜誌出現了。歌詞蠻完整的,我們比較,然後我們就開始選擇。



音樂1:Old-man Brother (老番巔樂團)翻唱 “How Deep is Your Love”



何:可以請廖老師介紹一下你所屬的兩個樂團,貴族合唱團還有鵝媽媽合唱團,你們大概樂風是什麼樣貌?如果用我們現在的樂團來比較的話,因為我們當時都叫熱門音樂西洋流行歌曲嘛,那當時都是排行榜嘛,可是如果我們現在用排行榜這樣的角度來看,年輕人會說,啊那就是流行,因為以前我們就泛稱是熱門音樂嘛,那你自己怎麼去定義你們的樂團的樂風?



Leo:應該是就是流行比較偏向流行,啊還有鄉村歌曲,還沒有什麼這個很英式搖滾的出現那時候



何:那時候其實…對,像我問過陽光合唱團,他們說當時其實要去細分,頂多就是會聽像Rolling Stone就比較hard rock一點或者有一點受到美國迷幻搖滾影響,可是在台灣好像沒辦法自己稱自己是迷幻,因為那個文化的關係,所以大家都不太去講說我們是屬於什麼樂風。



Leo:我們的聽也是,像The Beatles、Rolling Stone,我在我們那感覺也是流行歌曲,也是pop rock。



何:對,因為他們都上排行榜了,如果按照英國的說法就pop music,就流行歌曲。那你自己在作為主唱過程裡面,在你的主唱生涯裡面有哪些歌,你自己覺得你唱起來最順,還是你最喜歡?



Leo:太多了。



何:舉例子讓年輕觀眾瞭解一下你們都唱些什麼的歌。



Leo:啊,比如像這個Rolling Stone的話,我首先接觸唱的就是Satisfaction。你聽過這首嗎?



何:Satisfaction. 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



Leo:沒錯,在我們在美軍俱樂部演唱這個,他們很喜歡,因為節奏也適合跳舞



何:所以當你們在唱歌的時候,下面是有人像舞廳這樣跳舞。



Leo:對對對。



何:這個在台灣年輕人來講我們很難去理解,那其實你如果從一些歷史的片子來看,有很多60年代、70年代的年輕人他們其實的音樂都跟社交舞有很大關聯性,因為我們現在台灣在講跳舞,好像就把它集中在少數社交,其實搖滾樂節奏跟跳舞有很大關聯性,所以你們在表演的時候,下面是觀眾是可以自由跳舞的?



Leo:對。



何:嗯…好幸福啊!我們如果這樣做的話就被認為說,哦,我們這裡不是舞廳,我們是樂團表演!開玩笑啦。那下面的跳舞你們,你有沒有感受到,譬如說你們演奏什麼樣的音樂的時候,如果你們在俱樂部裡面,那個黑人的音樂比較容易跳舞呢?還是他沒有這樣的區分?



Leo:啊,黑人音樂節奏比較強。那時候當年60、70年代的soul 靈魂樂,那節拍也比較明顯。所以,嗯,我感覺黑人跟白人都一樣喜歡,他們只要聽到音樂有排行榜也有介紹,他們就是流行度夠,耳熟能詳的節奏跟melody,他們就下來跳。當然,我們台上演出也是帶動他們啊。



何:好,問一個比較實際的問題,等下再問作者,好不容易有廖老師在。當時你們在玩音樂的時候,你覺得玩音樂的人可以維生嗎?就是你可以靠去表演的話就可以活的還不錯嘛?



Leo:我們當年在玩音樂,在表演的時候,並不是以他來那個說是要維生的那個目的,那最主要還是興趣。然後我們有個當然有目標,就是表演,然後有演唱會可以演出,後來我們就因為幾個團員,他們就是蠻接近的喜好,就一致就是就是往,當年就是,除了美軍俱樂部以外就是,我們中國人當地的地方就是每一個飯店,



[16:00 ]



何:哦對。



Leo:往飯店發展。



何:是尤其台北,在台北的話,在那個中山北路跟雙城街這一塊很多飯店嘛。你最高的記錄一個晚上可以有幾天表演?



Leo:我們在樂團到那個先是跟飯店的夜總會簽約。



何:類似駐唱嗎?



Leo:駐唱對。然後就是這個每天晚上有兩個30分鐘的set,就是樂團、合唱團的時間,disco時間,那我們前面就是有big band,他們大樂隊,還有國語歌曲,流行歌曲的表演這樣子。到我們的時段就是大家年輕人、中年的、帶舞伴的人都下舞池跳舞,我們還是做跳舞的。



何:是,所以你是一個晚上兩個set,一個三十分鐘。你們有接受點歌嗎?



Leo:嗯,有私底下就是如果有熟的客人,點歌單上來,我們看了會了,我們剛好會,我們就表演,不會就不理。



何:所以那個很有競爭力啦,因為我訪問陽光的時候說,這個為了要從台南來台北謀生,要勤練非常多歌,免得那個顧客要點歌的時候,你不會演奏這樣子。



Leo:你訪問到陽光的誰?



何:那個吳道雄。在台南的時候,他們就在講說樂團之間其實還蠻競爭的,因為如果人家點歌的話,你不會的話,下一次可能人家就不找你了。(音樂)那你持續從開始玩音樂到後來沒有玩樂團,差不多多久的時間?你玩熱門音樂差不多久時間?



音樂2:Old-man Brother (老番巔樂團)翻唱 “Loco-motion”



Leo:四、五十年了到現在



何:到現在都還在玩對不對?我聽朱老師講說其實台灣這幾年,前陣子那個余光他們有辦一些這種老朋友的reunion對不對?然後那個公視節目其實每隔幾年都還有這種節目讓觀眾瞭解一下當時的狀況。



Leo:我們近年來就是上演唱會,如果他們有辦比較大型演唱會,都會邀請我們,嗯,其實我們比較就是算是資深一點吧,那還沒有過期的,那……



何:你怎麼看待譬如說這一群70歲80歲的第一代的,其實我稱之為樂師啦。因為樂師,我其實不認為樂師這個字眼是不好的,可是台灣就很奇怪,有人認為說樂師就是session嘛,啊因為我以前有參與過一些樂團,大家講說session session(日文發音)好像就是很油,那我們玩獨立音樂就不能當session。可是我覺得樂師是一個對這個職業的尊稱,像日本人他們叫漁夫叫漁師。樂師其實是對音樂的尊稱,所以我很喜歡就是說老一代的樂師,你們老一代的樂師怎麼看待這個所謂民歌起來之後,因為我聽說民歌起來之後,還有包括那個disco文化出現之後,樂師基本上是沒有生意的,因為都是被DJ取代,然後只有少數人能夠進入唱片工業以外,其實很多樂師是進不了那個唱片工業裡面。那你們是怎麼看待這個改變?



Leo:樂師…我們的看法是他必須就是有錄音的才華,進過錄音室,才能被稱為樂師。像我們這合唱團這個玩票呢這樣子,半職業性性質這樣子,只能這樣講。



何:你比較客氣啦。



Leo:喔不不不。



朱:老師謙虛了,老師其實有出過唱片,個人專輯。



何:是,可是你看我們一般人都不知道對不對,因為據我所知,當時下一個問題就是比較重要就是說,因為我自己也做一些研究,就比較日本跟韓國嘛。尤其是韓國60年代70年代樂團風氣的時候,他們那個他們國內的唱片工業其實會出他們的音樂,即便是cover的,而且做的非常有意思。可是我問過很多人,訪問的人是說,台灣的唱片公司基本上不太願意出錢去培養台灣本地的樂團去錄自己的音樂,到目前為止留下來其實非常非常少,就是比較是original,然後像陽光我訪問他,他們就說,其實一方面就是說,唱片工業不買這個帳,二方面因為他們常表演,所以就生活來講,表演那個東西是他們很重要部分。所以大家花比較多時間去抓歌,去編曲,而不會去想說自己會創作,那你也沒有曾經想說台灣是不是作為一個合唱團,他可以自己養成我們自己的樂團這樣子,有沒有唱片公司找你去錄音,或者是你自己的創作。



Leo:沒有自己的創作,我們都私底下,我們有寫但是都擺著。



何:對啊,你看,都私底下齁,沒有機會出來對不對?



Leo:對,對,因為唱片公司就是覺得說,我們合唱團的,所寫的東西表演出來應該是偏向比較洋化一點,他們認為,他們的界定是這樣子。所以他那時候民歌也還沒有出來。所以你要自己創作的話,一定是自己的地方性的代表,所以我們當年幾乎沒有機會,沒有機會的時候,你要出自己喜歡的創作,英文也好,國語也好,台語也好,



何:很少對不對



Leo:很少,對。後來有,慢慢有,到了80年就有。



何:對,80年代初期的時候,像那個雷蒙合唱團的那個…剛過世的…



朱:金祖齡。



何:金祖齡他自己有出嘛,還有台灣早期80年代的一些樂團開始,就是從70年代開始駐唱,慢慢的,可是中間有個斷層,就是你們這一輩從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其實是整個是被民歌整個沖掉。



那我接下來要問一下那個朱夢慈老師,哎呀,朱夢慈朋友,朱夢慈同學,朱夢慈rocker。那個妳在做這個研究的時候,妳怎麼把那個台灣的那個戰後的音樂的這種歷史,而且是我覺得是有斷代的,怎麼重新把它接起來,然後做一個研究者,妳用什麼方法去把這個東西連接起來?



朱:我之所以會做,現場樂師這樣的研究主題,其實也是來自於對音樂研究、音樂史的一種批判。我自己是音樂學出身,那音樂學這個領域我們念的正典音樂史。 常常是作曲家的歷史,譬如說西洋音樂史。浪漫主義之後,因為版權的問題,以至於讓作家這樣的概念在社會上,提高了他的價值,所以在音樂的歷史上,我們記錄的往往是創作者的歷史。



那我發現在臺灣,即便是後來對流行音樂的研究,前半部很多的研究者,他們關注的都還是,創作型出版的歌曲、的研究。那我就在想說,在這樣子,有被命名,有銘刻下來的樂人、歌手之外,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聽到的、我們所看到的是live music。 那我就很想知道這live music他們主要的, 演映活動就是cover song。 那cover song這一群音樂人,他們做音樂的樣貌是什麼? 對其實我以前早期,其實我在Skum剛開開團第一天唱過。對,然後那時候就我們全團就做一首自己的歌,那我們團早起也都cover嘛。 所以我很可以瞭解, 即便是翻唱(何:被當成史前史) 對,即便是翻唱了樂團,他對那個音樂的熱情一樣,我覺得跟原創樂團是一樣的飽滿。



何:這個就歷史研究來講很重要了。 因為我,我自己本身從小也是聽西洋流行歌曲的,可是到了一定,台灣在轉變的時候,開始覺得說啊,我不要聽這些pop,我要開始聽一些獨立創作。 然後就會覺得說啊,那個rock跟pop之間,然後rock就是比較有美學價值,然後pop就沒有。 然後聽樂團就說啊,我不要聽你們翻唱Guns N’Roses(「槍與玫瑰」合唱團),我們要聽臺灣人自己唱歌。



朱:所以就是原真性的迷思,就是什麼是原真性。



何: 就是要自己創作,然後模仿別人。 可是我們翻開這些歷史,接下來就問一個問題,就是說,妳的學術訓練裡面,你用那個music-lover這個字眼,喜歡音樂這個字眼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EP05 與朱夢慈、廖小維Leo對談~~美軍、西洋音樂與台灣熱門音樂

EP05 與朱夢慈、廖小維Leo對談~~美軍、西洋音樂與台灣熱門音樂

MIT作者群 X 和平東路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