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38《雾都孤儿》如果想哭泣的话,饥饿和最近遭到的虐待是最好的催泪剂。
Description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写实小说,以伦敦为背景,讲述了孤儿奥利弗·特威斯特的悲惨遭遇与曲折人生,最终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幸福的故事。
故事背景与主人公
小说创作于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工业蓬勃但社会矛盾尖锐,贫富分化严重,底层百姓生存艰难。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出生于济贫院,母亲是未婚姑娘,分娩后虚弱致死,留下谜一般的身世。他从小在济贫院挨饿受冻,饱尝人间艰辛,命运由人摆布。
奥利弗-始终保持善良的本性
北德温太太-人性的光辉
南希-从小被迫行窃
塞克斯-骗子头头
费金-窃贼(qiè zéi)首领
奥利弗是当时众多苦难儿童的代表。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一、生平背景
出身与童年
狄更斯出生于朴次茅斯市郊的海军职员家庭,家境贫困。10岁时,父亲因债务入狱,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他被迫辍学,在鞋油作坊当童工,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主题。
职业经历
15岁后,他从事法律相关工作,担任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法庭记录员,后成为报馆采访员,频繁出入议会和法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观察素材。
文学创作生涯
1833年,以短篇小说《明斯先生和他的表弟》开启创作生涯。
1837年,发表首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确立文学地位。
代表作包括《雾都孤儿》(1838)、《大卫·科波菲尔》(1850)、《双城记》(1859)等。
晚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贫民救济与教育改革,1870年因脑溢血逝世于盖茨山庄。
二、文学成就与创作特征
批判现实主义
狄更斯的作品聚焦英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苦难命运,深刻揭露工业革命时期的童工剥削、贫富差距、法律腐败等社会矛盾。例如:
《雾都孤儿》揭露济贫院对孤儿的虐待;
《艰难时世》抨击功利主义对人性压迫;
《荒凉山庄》批判司法系统腐败。
艺术手法
人物塑造:采用夸张手法突出角色个性,如《马丁·朱述尔维特》中的伪善者佩克斯列夫。
叙事风格:融合现实主义细节与浪漫主义氛围,如《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探讨阶级矛盾。
语言艺术:运用方言俚语增强真实性,穿插幽默讽刺缓解叙事沉重感。
人道主义精神
狄更斯以人道主义为核心,批判社会阴暗面,同情下层人民,为他们的苦难与不幸呼吁。例如,《双城记》既反对贵族对民众的压榨,也反对民众对贵族的暴力报复,主张博爱与宽容。
三、代表作品
《匹克威克外传》(1837)
狄更斯的成名作,通过匹克威克俱乐部的游历见闻,展现英国乡镇生活图景,奠定幽默讽刺的创作基调。
《雾都孤儿》(1838)
以孤儿奥利弗的遭遇揭露童工制度残酷性,塑造费金等经典反派形象,推动英国社会对童工问题的关注。
《大卫·科波菲尔》(1850)
采用第一人称叙事,通过主人公成长历程反映社会阶层分化,带有自传性质,被狄更斯称为“心中最宠爱的孩子”。
《双城记》(1859)
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探讨暴力革命与人道主义的辩证关系,展现巴黎与伦敦两座城市的阶级矛盾。
《圣诞颂歌》(1843)
通过守财奴斯克鲁奇在圣诞夜经历幽灵启示后转变的故事,揭露社会冷漠与童工问题,奠定维多利亚时代圣诞阅读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