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今夜,遇見小王子EP267今夜,遇見小王子:七月吉祥月,聽阿光說『詭』故事(上)
EP267今夜,遇見小王子:七月吉祥月,聽阿光說『詭』故事(上)

EP267今夜,遇見小王子:七月吉祥月,聽阿光說『詭』故事(上)

Update: 2025-09-15
Share

Description

想吃麥當勞早餐,卻爬不起來?
太晚睡了吼……
今天起,養成早睡體質吧!
麥當勞攜手政大睡眠實驗室,創新再現費玉清《晚安曲》
以60-80 BPM的音樂節奏融合具催眠感的視覺
讓你聽了真的好想說【晚安 早餐見】>> https://fstry.pse.is/856cbg


—— 以上為 KKBOX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敲碗鬼故事

學生時代,我不喜歡看鬼片:當時的鬼片,一出場我就笑場,我就會被我同學罵…

後來,大概是貞子系列,那時候吧,我完全不看鬼片,因為後來的鬼片根本就是恐怖片,都是透過懸疑音效,忽然之間的驚嚇畫面,那我會讓我驚嚇被身體記憶起來,然後,真的遇到的時候,就連結到恐怖片的身體記憶與經驗,然後我會感到害怕,甚至大叫逃跑,跑了一陣子後,我會覺得好笑,因為我又不怕鬼,可是我的身體記住那驚嚇的感受,然後自己做出反應…所以我是一點都不給頭腦與身體機會,只要是恐怖片或鬼片,我一率不看。
 
不過,現在又到了一年一度阿光說鬼故事:每年農曆七月,我會破例說說鬼故事,為大家準備原汁原味真實的詭異的故事,我們說過台灣的鬼故事金魅、與魔神仔、也說過悲傷的斯里蘭卡、日本新淺間公園的五重塔。(簡述故事:NO19、EP213
 
今天要跟大家講的是:西班牙奶奶與星星鎮的神父。

在過往節目中,死亡咖啡館那一集,我們討論為何鬼都是女鬼,主要是家中未出嫁的女性,無法入祀祖先牌位可能成為鬼魂。傳統父權社會中「男有分,女有歸」的性別規範,女性的身分與地位依附於婚姻關係,未婚早逝的女性無法被納入家族祭祀,被視為「無歸」孤魂。透過冥婚儀式使其能有夫家歸屬,成為受供奉的祖先。這其實也是台灣民間帶著愛自救,以冥婚的方式讓男人乖乖就範?「撿紅包」!!
 
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資料:《聊齋誌異》裡有491個故事,男性的妖怪故事只佔了40篇,約10.5%。其他都是女性。而且綜觀女鬼的故事鋪排,多圍繞她的身世、死亡經歷與冤屈。而女鬼的特性多設定成 情緒化、被害、柔弱, 這完全反映社會性別角色的期望。而住在鬼故事裡的男人們」,通常呈現什麼樣貌呢?
 
在這樣故事裡,無非是以負心漢、富家子弟或書生(的刻板印象):他們渴望女人、金錢、權力或愛情,而女鬼在滿足這些慾望的同時,最終報復、毀滅了男性,當然也有讓女鬼有從復仇者轉變為拯救的角色,像是《聊齋志異》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倩女幽魂「聶小倩」,最為經典。失落書生的背景,女鬼的誘惑與利用:聶小倩是被姥姥操控的女鬼,她的任務是引誘路過的男人,而寧采臣的善良單純、手無縛雞之力脆弱的人,反而贏得了她的同情與幫助,最終名落孫山的書生,最終不僅獲得了愛情,也重新獲得了生活的希望。
 
大家有發現嗎?男性的角色設定多與男性成功定義相關。
 
西班牙奶奶

有一次帶團呢?在庫斯科,特別選了西班牙百年莊園,房間裡有一各肖像。仔細描述那畫像,以及轉身遇見那個奶奶,換房間。隔天前往天空之鏡。

三天後回到這個飯店。再一次是那個房間,硬擠出樓上隔壁房間,門一打開,門縫看到…揮手。跑到一樓大廳、眼睛模糊、追到公園,追到武器廣場,最終在花圃脫下鞋,進入到內在地景,結束後換房,一進門遇見拉非爾。

大天使拉斐爾(Archangel Raphael)是專門主保旅遊的人。他在基督教傳統中被視為療癒與指引天使,特別負責保護旅行者、確保旅途安全,並協助解決途中遇到的健康或意外問題。這源自於《聖經·多比傳》(Book of Tobit),其中拉斐爾化身為一位旅伴,引導年輕人托比亞斯安全完成旅程,並療癒了他的父親托比特的失明。祈禱「拉斐爾,請保護我的旅途」就能連結祂的能量,記得保持開放的心態接收指引!

無論哪一個文化哪一個國家,都有鬼故事流傳,是否有想過,為何人類不分種族國家都會有鬼的概念,鬼故事流傳是否有些社會意義?實際上人類學、宗教學、心理學與社會學、神經科學、哲學甚至文學等多個學科,都曾對「鬼的概念」與「鬼故事的社會功能」進行過深入研究。

鬼的概念起源:其實要從人們意識到靈魂開始,而各民族發展靈魂概念,原因在於人類共同面對死亡、做夢、瀕死等經驗。普遍來說各民族,其實都將靈魂看作生命存在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有關鬼呢?則多指死後未能安息的靈魂形式,我想這是所有人類的最大共識與經驗。
只是不同民族有不同解釋,一般來說像是基督宗教這一種一神信仰的靈魂,多半都把靈魂當作單一個體,而多神信仰的土地,則多半靈魂觀比較最精緻與複雜,像中國到家就有所謂的三魂七魄,而古埃及人認為靈魂由多部分組成,包括 Ka(卡)Ba(巴)Akh(阿克)
Ka(卡):一個人的生命能量中心,類似脈輪的概念,不具有「意識」或「人格」。

Ba(巴):最接近現代語義下的「靈魂」、「個體意識」。包括一個人的個性、情感、思想

Akh(阿克):當 Ka 和 Ba 成功通過審判後,會轉化成 Akh ,他是一種神聖靈魂狀態,能回到原鄉,通常指的是回到天狼星。這裡指的死後審判,是冥王歐西里斯的審判,其心臟會與象徵真理的瑪特之羽秤重。如果心臟比羽毛重,代表生前罪孽深重,靈魂將被毀滅。而印度吠陀經典如奧義書,更強調靈魂與宇宙的合一,這些靈魂觀都是非二元論。

那這些都是發展出來得不同靈魂觀,那人們是如何意識到靈魂?

  • 對夢境和幻覺的解釋: 人們無法解釋夢境中為何會出現已故親友的身影,或是為何會在有些時候感到有「不尋常」的存在。鬼魂的概念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解釋框架,將這些無法解釋的經歷歸因於靈魂的存在。
  • 對死亡的恐懼與未知: 死亡是人類最大的恐懼之一。靈魂的概念提供了一種解釋,讓人類得以面對和處理這種恐懼。如果靈魂可以延續,那麼死亡可能不是終結。
  • 意識與自我的感知: 人類能感知到自己的意識、思想和情感,這與單純的物質身體活動不同。這種內在的、非物質的自我感知,被許多文化視為獨立於身體之外的「靈魂」。

 
總體而言,靈魂的概念為人類提供了一個解釋生命和死亡的框架,而鬼的概念則進一步為這個框架增添了道德和社會意義。透過區分這兩者,人們得以處理那些不符合常規死亡模式的經歷,並藉此傳達關於因果報應、社會秩序和歷史創傷等更深層次的文化價值觀。
 

  • 以上這些解釋,我們可以在問一遍:我們相信這世界上有鬼嗎?如果沒有?那你認為我們有靈魂嗎?因為,這兩個概念是有關連的,無法獨立存在不是嗎?所以沒有一個宗教,其信仰包含了靈魂的概念,卻不相信有鬼魂存在。

 
這也就是為何鬼故事,之所以能在各個文化中流傳不衰的原因,而且鬼故事是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

  • 道德與社會規範的傳播: 鬼故事經常扮演著道德教育的角色。例如,如果一個人在生前做了壞事,死後會變成惡鬼來懲罰生者,這無形中強化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念。透過這些故事,社會得以傳達和鞏固其核心的價值觀與行為準則。
  • 處理創傷與悲傷: 在許多文化中,鬼魂的故事是處理集體創傷和個人悲傷的一種方式。例如,與戰爭、災害或意外死亡相關的鬼故事,可以讓社群成員有個共同的語言來討論和面對那些難以言說的悲痛經歷。像威爾康大火的飛船事件。
  • 歷史記憶的載體: 鬼故事可以成為歷史事件的非正式記錄。一些傳說中的鬼魂可能與特定的歷史人物或地點相關聯,這些故事在口耳相傳中,幫助人們記住過去的事件和教訓。像白宮林肯的鬼魂。
  • 團結社群: 在篝火旁或夜晚的聚會中,甚至與多民族發展出相關儀式,民俗活動。

 
你們喜歡阿光今天說的,西班牙奶奶與消失的神父,這兩則詭異的故事嗎?你也有親身經歷原汁原味的鬼故事嗎?來信告訴我。
阿光說:「靈魂是人類內在的永恆之光,承載著我們對自我延續的渴望,而鬼魂則是我們集體無意識中,未解的情感與創傷,提醒我們有意識的面對潛意識裡,未完成的故事。」

《延伸閱讀》 
日本五重塔:  https://reurl.cc/x0GK5L
悲傷的斯里蘭卡:https://reurl.cc/q8gq7q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mments 
loading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EP267今夜,遇見小王子:七月吉祥月,聽阿光說『詭』故事(上)

EP267今夜,遇見小王子:七月吉祥月,聽阿光說『詭』故事(上)

阿光 (游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