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3-探討中醫多元化魅力,來自蘇州女中醫師的台灣之旅 ft.美女中醫師-筱涵
Description
#熊貓在台灣 📣週三上架啦 ! 
 
★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學中醫?! 
★你聽過『科學中藥』嗎?它跟藥包又有什麼不同? 
★在台灣想開一間中醫診所,不再有"綠色通道"?! 
 
這集 #熊貓 @ziling.wong 邀請 
來自蘇州的 #中醫師 #筱涵   
 
深耕中醫領域20年的中醫師, 
帶大家一起了解兩岸中醫的差異、台灣中醫的魅力, 
從科學中藥、徒手美容、芬芳療法等養生方面, 
結合現代科技和傳統醫學, 
不只提高中醫的效果和便利性, 
也吸引更多的年輕族群和外國人加入中醫行業。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家每週三持續鎖定「熊貓在台灣」,  
也非常歡迎聽眾朋友們在底下留言, 
說說你們的想法或建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節目重點精華: 
 
| 兩岸教育環境差異 |  
大陸整體學習環境,學生都非常努力用功, 但學習壓力很大,大家都以學習成績做唯一的目標 ,而且大家也很理所當然接受狀態,但那感覺太拼了,不捨小孩全力拚在課業上,人生其實還有很多選擇,可以嘗試更多的想法,或更多的模式,因為學習其實是自己的事,希望小孩能跟自己競爭,做最好的自己。 
 
| 兩岸中醫館的差異 |  
台灣相對服務意識高,大陸相對較沒有,但以後可能會越來越強調,因為大陸之前的中醫競爭相對來說會小一點,可是,隨著後面的越來越多人進入中醫這行,大家的服務意識也會越來越強。 
 
| 兩岸中醫發展區別 |  
各有特色,當時有很多中醫來台灣,傳承也很好,目前在台灣的醫生會到大陸學習傳統醫學。台灣的中醫更多元化 也更能跟世界接軌,醫館內也很多元,埋線減肥、 整骨、 長高等,台灣對於中醫認可度也更多元更接受。 
 
| 兩岸中醫病患客群 |  
大陸成都同x堂,幾乎都老中醫師,消費主要群體主要以身體有狀況或患病的患者為主,年輕的群體會少一點,但台灣人對於中醫的認可度,從養生的方式來講的話,已經做到徒手塑形、徒手美容,結合醫美方面,患者客群會更年輕、多元化一點。 
 
| 兩岸中醫藥方差異 |  
台灣科學中藥(藥粉)vs 大陸藥包(熬好液體狀藥包) 
藥粉結合現代科技製成科學中藥,藥粉在日本的漢方藥叫漢方,這個技術最開始是從日本出來,後來到台灣。目前大陸尚未推廣科學中藥,可能在兩岸的萃取技術以及民眾的接受度不同 ,台灣較能接受科學中藥,大陸較接受藥包。 
現代年輕人多傾向於煎好藥後直接飲用,有些中醫朋友會讓我幫他們帶這種粉末劑的藥回去,所以是藥粉是台灣帶到大陸,有些人其實不知道科學中藥是什麼,但我相信大陸有很多年輕消費者,都能夠接受更方便的科學中藥 ,未來應該也會很好推廣。 
 
| 兩岸取得中醫證書差異 |  
台灣當中醫師的難度越來越高,因為在100年取消中醫特考,現在只能單一途徑,讀專業學校然後考證照拿中醫師證。 
大陸越來越開放,可以師承或特有專長,等於也給民間一些能治病的醫生,開了一條綠色的通道。 
1.師承制:師父帶著徒弟,徒弟不是醫學專業也可以取得行醫資格證 
2.透過特有專長:通過國家的中醫考試就行 
 
| 兩岸中藥結構差異 |  
台灣更多元化,香療、芬芳療法、 保健品等等,大陸反而追究更加傳統。 
 
| 兩岸中醫收費及收入差異 |  
台灣中醫師收入台灣高於大陸很多,醫生地位較高,也較尊重醫生,給的福利待遇也相對比較好,中醫館內醫師也偏年輕。 
大陸目前以經商創業做投資為目標,醫生老師等行業社會地位卻沒有那麼高,醫患關係也較複雜。相信不久之後,中醫地位會越來越高。 
 
筱涵姐也有做兩岸中醫學習交流(民間中醫交流) 
培訓平台:12/19 線下培訓 (台灣曾天德博士、董氏奇穴傳承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嘉賓: 蘇州 / 美女中醫師-筱涵 ◆◆◆   
 
◆來歷 :蘇州中醫師,育有2個小孩,前一年因為學習資源回到台灣定居。 
◆職業:蘇州自主經營中醫館(針灸科)、蘇州工業園區廣譽遠中醫藥博物館經營養生館 
◆資歷:從事中醫行業20年左右  
◆小紅書:上善若水 97424116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歡筱涵分享兩岸中醫差異嗎?歡迎大家追蹤她的小紅書~ 
希望你們喜歡這一集的節目,也歡迎在下面留言、互動, 
謝謝大家對我們的關注,期待我們每週(三)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dnvsduc0qe801tjd2702bgb/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